【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第六批)】 第一天主要是在趕路,路上捎帶座雙林寺,。到達新絳時已經晚上六七點多了,,新絳縣城里的幾處古跡當天肯定是沒戲了。第二天一早先去補上,。龍興寺,、絳州三樓以及絳州大堂相隔都不遠,還有一座天主教堂,,都扎堆在一塊兒,。
早上起個大早,到達時龍興寺還沒開門,。先在外面看看,。龍興寺前面是一個寬闊的大廣場,寺院地勢很高,,在高高的臺階之上,。寺院為兩進院落,大殿掩映于樹木枝葉之后,,最突出的是殿后的高塔,。
龍興寺塔,,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現存塔心為宋代,,清乾隆四十九年將原八層增高至十三層,。這座塔收分很大,下豐上狹,,外形上不那么好看,。
塔被前面的大殿遮擋,在附近很難找到合適的角度完整地拍出塔的全貌,。稍后在鐘樓上倒是比較合適的位置,,但當時天氣十分糟糕,長焦拉過來后十分模糊,。
龍興寺塔正面開門,,登塔方式為壁內上折式?;ㄎ逶X登了幾層,,這也是這次出來登的僅有的兩座塔之一。
殿前院落里可看之物包括這通碧落碑,。在碑亭前有一座石幢殘件的拼盤,,雕鑿十分精細。碧落碑,,唐代總章三年勒石,。總章為高宗年號,,總章三年三月改元咸亨,。碑系韓王元嘉之子李訓等兄弟幾人為其母房氏造像祈福之詞,字體為篆書,,大多生僻難讀,。
大殿,在磚砌臺基之上,,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梁架結構為四架椽通檐用二柱,。前檐柱頭鋪作為單抄單下昂五鋪作。
殿內設佛臺,,上塑彩塑七尊,,包括三世佛以及四位脅侍菩薩。三尊佛像均為螺發(fā),,戴華冠,,結跏趺坐在寬大的蓮臺之上,。彩塑據說為元代遺作,從豐腴的雙下巴來看,,確實帶有金元之風,。
因為來時還沒開門,龍興寺是分兩次看的,。為節(jié)約時間,,中間插了座天主教堂和絳州大堂。大堂下篇單說,,下面接著看教堂,。
教堂離龍興寺不遠,在龍興寺就能看見教堂高聳的鐘樓,。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民國時期哥特式教堂,。
1937年,荷蘭籍教士孔昭明主教捐資興建了這座大教堂,,命名為安道大教堂,。教堂中西合璧,正面是典型的哥特式結構,,后面主體為中式建筑風格,。如果從上面俯瞰教堂平面圖,正好呈現出一個‘羊’字形,。 教堂內部空間沒有立柱,,是九道高聳的巨型拱券。我們到來時教堂還沒有開門,,這里的教士非常熱情友善,,特意為我們開了門。他曾在北京進修神學八年,,談起北京四堂,,我們也有了不少的共同語言,。
http://blog.sina.com.cn/songwany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