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塔通覽·山西卷運城·新絳龍興寺龍興寶塔
年代:唐代,,清乾隆年間重修,;形制、特點:八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42.4米;現(xiàn)狀:2006國保附屬
龍興寺塔,,也稱絳塔,,位于運城市新絳縣城北街頂端高崖上的龍興寺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興寺附屬建筑,。 塔始建于唐代,原高八級,清乾隆年間重修加高了五級?,F(xiàn)為八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42.4米,,塔全部用磨光的青磚砌制。塔身檐下的椽,、柱、斗拱均為仿木結構,,做工精細。 據(jù)碑志記載,,此塔原為八級,,清乾隆四十年(1784年),因年久塌落,,重包以外皮,,并增高到現(xiàn)在的十三級,。塔呈八角形,高約40米,。塔的每級上均有題額,由下到上分別為一柱擎天,、兩莖仙掌、三汲龍門,、四大躋空,、五云獻瑞,、六鰲首載、七星召應,、八風協(xié)律,、九陌看花,、二園蓉境,、十方一覽、十二碧城,、十州三島。即切題,,又有寓意,。 圖片資料:新浪博友· 耶律一溜煙,、古跡尋游、不一先生,、涂小奇;福成中華資料庫,;網(wǎng)易博友·sxycyj2011 相關資料:關于龍興寺塔“塔頂騰煙”之謎 據(jù)說此塔頂上還曾有過幾次冒煙。1971年中秋時節(jié),,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奇觀:每天將近黃昏時分,,塔頂即升起縷縷青煙,距塔三四百米處,,也清晰可見,每次持續(xù)半小時左右即行消失,。一直冒了十幾天,,圍觀者每天都有好幾千人,。1976年偉人星殞后,在不平凡的1993年都曾連續(xù)數(shù)日青煙渺渺,,引來大批人群圍觀,。究竟這是怎么回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是煙,,有人說是氣,,有人說是成群的小昆蟲。有人曾經(jīng)攀登到塔頂觀察,,發(fā)現(xiàn)確有不少昆蟲團繞,。其實,,這種現(xiàn)象有過好多次。1941年《重修新絳龍興寺碑記》中載:“光緒乙亥(公元1875年),,塔頂騰煙,僉為青云直上,,為以發(fā)達科名之征兆?!边@個千年來籠罩在人們心頭的謎團,至今尚未能解開,。 相關資料:新絳龍興寺,元至清古建筑群,,位于新絳縣縣城北大街盡頭高垣上,。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670年)改稱龍興宮。后因宋太祖趙匡胤寓此,,又改名龍興寺。寺坐北朝南,,大殿前左右有關公殿,、娘娘殿;左側留有山門,,前有韋陀樓及西廂房三間,殿后有十三級龍興寶塔,。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斗栱五鋪作雙下昂,為元代遺構,。殿內(nèi)后槽設佛壇,內(nèi)塑有三世佛及脅侍菩薩九尊彩塑,。 龍興寺塔坐北朝南,,緊鄰大殿之后,唐建,,原高八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塌坍予以重修,,外皮包以青磚,,且增至13級,高42.4米,。平面呈八角形,每邊長4.3米,,為樓閣式磚塔。寺內(nèi)存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及民國時重修碑記三通,,經(jīng)幢一通,。新絳龍興寺于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絳龍興寺塔欣賞 一,、全塔圖
二、局部塔圖
三,、塔細節(jié)圖 三,、塔內(nèi)部圖
2014年龍興寶塔重修畫面 附:關于新絳龍興寺
龍興寺位于新絳縣城北街頂端高崖上,。 據(jù)載,寺始建于唐,。因供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觀,。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改龍興寺,。時寺院建筑雄偉,,規(guī)模宏大。唐會昌五年(845),,由于武宗李炎大興滅法,拆寺毀佛盛行,,寺內(nèi)建筑毀之殆盡,,唯塔院寺幸存,。宋時,,太祖趙匡胤曾寓居于此,改寺為宮,。后因僧人占居,才又恢復龍興寺名,。該寺基址兀聳,,居高臨下,,頗有氣勢,。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寶殿和高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加固寺基,,整修殿宇,補建廊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