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那河畔的 / 金柳,, 軟泥 / 上的 / 青荇,, 那 / 榆陰下的 / 一潭, 尋夢⌒,?撐一支 / 長篙,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的~ / 我走了,, 以《再別康橋》為例談詩歌的朗誦教學 (2011-09-05 12:20:3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I4NDgzMTYw.html 《再別康橋》美不勝收,,是語文老師津津樂教的篇目,。可教學的內容豐富,,這就需要教師有所選擇,,選擇具有生長點的教學內容。我理解的生長點就是學生通過學習能使自己的語文能力得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有所積淀,,同時學會審美方法。 詩是感性的,,詩是不可解讀的,,而誦讀詩歌是學習詩歌的重要方法。我們不妨把教學聚焦在朗誦詩歌上,,在朗誦的過程中體會詩歌的美,。基于此,,在講授《再別康橋》時我們可以完全從誦讀入手,,但是這個誦讀不是基本的朗讀,我們要通過讀,,教會學生誦讀現代詩歌的技巧,。如基本的斷句,音節(jié)的把握,,節(jié)奏的調控等,。在把握朗誦基調時,對于詩歌情感的定位要依據對詩歌主題的理解,,這就需要穿插對詩歌背景的介紹,,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在鑒賞詩歌時有“我”的存在,也就是多元解讀,。下面我想把我的以讀代講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朗讀與朗誦是有區(qū)別的,我們通常為了教學方便讓學生都是讀作品,,底線就是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而朗誦則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詩歌是經典的文學作品樣式,,我們必須讓學生學會朗誦,在朗誦中加深對作品的感悟,。 由讀到誦經歷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初讀至意讀(掃清障礙,,感知內容,把握節(jié)奏)——意讀至情讀(體悟文意,,揣摩思想,,確定情感基調)——情讀至美讀(技巧點撥——發(fā)聲方法,聲音的處理方式,,表情的配合,,音樂融合等) 朱光潛先生在《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一文中說道“一首詩到了手,我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誦一遍,,看它讀起來是否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聲音節(jié)奏。如果音節(jié)很堅實飽滿,,我斷定它后面一定有點有價值的東西……”,。所以初讀到熟讀的過程就是在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節(jié)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詩的節(jié)奏是語言的節(jié)奏也是音樂的節(jié)奏,。語言的節(jié)奏與發(fā)音器官有關,更受對作品的理解和表達的情感的影響,。 在指導學生熟讀《再別康橋》時,,學生應了解詩歌的背景資料,引導學生發(fā)現它的韻腳,,體會它的音節(jié)的和諧,,斷句的規(guī)律等?!对賱e康橋》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韻式上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優(yōu)美的節(jié)奏如康河的柔波蕩漾。如果只是朗讀就不會享受到詩歌自身的絕美境界,。這就需要教師講解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等,讓學生感受詩歌猶如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span> 《再別康橋》朗誦技巧參考: 初讀后,感知內容,,描寫別愁,,此愁又并非傷感,充滿眷戀,,包含淡淡地喜悅,。采用舒緩語速。重音基本都在意象上,。 再別康橋(普通語速,,略慢) 輕輕的/我走了(喜悅中帶一絲憂傷,第一個“輕”字重音處理時略帶虛化,,第二個“輕”弱處理,,兩字之間似斷非斷) 正如我/輕輕的來(喜悅贊美之情,“正如我”三個字重音處理,,吐字飽滿的,,“輕輕的”弱音處理,似斷,。“來”字重讀飽滿延長有回旋之感) 我/輕輕的招手,,(充滿留戀,朗誦時仿佛眼前出現美麗的畫面,。“我”短促漸弱,,“輕輕的”弱強化,“招手”重音落實) 作別/西天的云彩,。(充滿喜愛幸福,,流露飄逸之美,“作別”較招手弱,,“別”字拉長,,稍頓,“西天”重音,,“的”弱音帶過,,“云彩”,“云”重音拉長,“采”字短而虛,,) 那河畔的/金柳(喜悅,,由衷地愛這片美麗的土地,“那”虛化,,“河畔”重讀,,“的”字帶過,“金柳”中“金”著重,,“柳”字拉長,,為下句相連蓄勢贊美,) 是夕陽中的/新娘(“是”字短促虛化,,“夕陽中”重讀,,“夕陽”飽滿“中”帶過,“的”帶過,,“新娘”重讀飽滿,,拉長) 波光里的/艷影,(“波光里的”“波光”重讀,,“里的”帶過,,“艷影”重讀飽滿拉長,“艷”高,,“影”低) 在我的心頭/蕩漾,。(陶醉,“在我的心頭”虛化,,稍頓,,強調“蕩漾”,“蕩漾”一詞處理時“蕩”字拉長,,起伏狀,,仿佛河水漣漣,“漾”字拖滿音漸弱,,仿佛河水蕩漾遠去) 軟泥上的/青荇,,(“青荇”重讀飽滿,注意,,詩歌里的意象基本都是重讀飽滿的處理方式)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歡快活潑的情狀,“油油的”“在水底”虛化處理“招搖”落實) 在康河的/柔波里,,(“康河”,,“康”重且長,“河”輕且短,,“柔波”“柔”重且長“波”輕且短)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依戀的情感,,“甘心”重讀,,心字漸弱,為了引出“做”的重讀,,“水草”重讀飽滿拉長,,迷醉,) 那/榆蔭下的/一潭,,(“那”短且輕,“一潭”著重拉長)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不是”重讀,“清泉”著重,,“是”著重略頓,,“天上”略弱短促,“虹”字著重拉長上揚) 揉碎在/浮藻間,,(“揉碎在”聲音漸低,,“浮藻間”語調輕語速慢)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沉淀著”聲音音低語速緩,,“彩虹似的”重音,,“夢”輕而著重,延長) 尋夢,?撐/一支/長篙,, (“尋”字拉長,聲音漸強轉虛,, “夢”字重音,,著重后虛化,“撐”字呼氣,聲音虛出,,“一支”輕音,,“長篙”重音)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感情達到高潮,,聲音逐漸加強,,一浪高過一浪的感覺,“漫溯”“慢”字重,,“溯”字漸弱,,表明深遠。) 滿載/一船星輝,,(飽滿的情緒,,“滿載”重音,“一船星輝”聲音放低,,為凸顯下句的“放歌”蓄勢)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在星輝斑斕里”聲音漸強,,“放歌”達到頂峰) 但/我不能/放歌,,(不舍但又堅定的情愫,“但”聲音轉低延長,,“我不能”短促漸強,,“放歌”音調緩而漸弱,)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悄悄”輕音,,音低虛化/“是”弱化帶過,“別離”重音,,“的”帶過“笙簫”重音,,漸弱) 夏蟲/也為我/沉默,(“夏蟲”重音在“夏”,,“蟲”字拉長虛化,,“也為我”短促,沉默聲音放低,,“沉”字延長加重,,“默”字虛化漸弱)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沉默”加重急促,,是字弱化帶過,,今晚的加重,“康橋”聲音放低語氣加重) 悄悄的/我走了,,(聲音放低) 正如/我悄悄的來,;(“正如”加重,“我悄悄的來”漸弱,,“來”字收?。?/span> 我揮一揮衣袖,(不停頓,,表明堅定的,,平靜的,更期待著) 不帶走/一片云彩,。(“不帶走”短促,,顯得干凈利落,“一片”漸慢云字加重,,“彩”字虛化處理) 習得詩歌基本斷句聲音形式固然重要,,但如果想收到好的朗誦效果還需要懂得一些發(fā)聲知識。 朗誦發(fā)聲秘籍一:充分利用共鳴器官,,使聲音遠播 改善方案: 1. 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松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fā)聲,?;蛘叩偷偷暮叱w會胸腔的震動,; 2. 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 3. 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后發(fā)出一些元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 提顴?。何⑿χf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 挺軟腭: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注意周圍有沒有人哦!),。 朗誦發(fā)聲秘籍二:氣息平穩(wěn) 提升技巧 1.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尋找到呼吸狀態(tài),,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上述朗誦技巧的參考性指導是在學生已經熟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熟讀學生基本能夠敏感的把握詩歌的寫作特點,、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此時輔之以技巧的點撥,,會使學生關注聲音形式的變化,,并且兼顧詩歌的整體性。聲音的形式與內容情感貼切才可以完成再創(chuàng)造,。以上僅是參考,,代表個人理解,我們教學時不能簡單機械設定朗聲讀出的標準,。重要的是看教學行為能否讓學生心悟而口誦,。 在美讀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對于詩歌主題的理解,,選取契合的音樂,,合適的音樂可以讓我們充分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使詩歌的文字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流淌讓,同時讓音樂幫助自己傳達對于詩歌主題的理解,。我為《再別康橋》的朗誦選擇了小提琴曲《愛的致意》,。理由如下: 1. 主題理解 前不久,翻看了張清平的傳記文學《林徽因》,,對《再別康橋》更有了一番感悟,。徐志摩與林徽因相識在雨霧英倫,林的美貌另徐志摩悅目,,林的才情更讓徐賞心,。暮春時節(jié),他們常常在劍橋結伴散步,。徐志摩深深的愛上了林徽因,。在他的《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他說,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是自己愛戀的人讓他第一次辨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徐志摩之所以對劍橋有深厚的感情,不能不說是因為在這里有他和林徽因曾經相處的美好時光,。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喜歡一座城市可能是因為我們曾喜歡過這座城市里的一個人。我們愛上某個地方,,可能是我們曾經在這里有過難忘的戀情,。康橋對徐志摩就是這樣一個讓他熱愛讓他難忘卻又讓他痛苦過的地方,?!对賱e康橋》經久不衰也正是因為它里面裹挾了厚重的情感和曼妙的美感。以前我朗誦《再別康橋》喜歡用鋼琴伴奏,,只要是能表達出對康橋熱愛的曲子基本都可以配上,,而這次,我嘗試著用小提琴伴奏,,我選擇了《愛的致意》這首曲子,,我把這次的解讀,,理解成徐志摩對戀人深情的訴說,。 2. 音樂的契合,內容,,曲式ABA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第一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別,,給全詩定下抒情基調既有難舍難離的真情,,又有淡淡的無奈與感傷。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則是作者情感,,思緒發(fā)展變化的一個全過程的典型概括,。最后一節(jié),與第一節(jié)呼應,,又有深入,,\"輕輕\"變成了\"悄悄\",物我兩眷溢于詩表,。恰似音樂中典型的單三部曲式:A——B——A,。 「愛的致意」又譯「愛的祝福」,,小提琴獨奏曲,。本曲是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贈給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風格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典雅的愛情畫卷。音樂溫馨甜蜜,,旋律委婉動人,,讓人一聽傾情。樂曲為典型的“ABA”三段體加一個尾聲構成,。 詩的最高理想逼近音樂,,以聲音直接地暗示情境和意象,極力避開理智了解的路徑,,我們把詩歌的朗誦與音樂疊加在一起,,更能彰顯詩歌優(yōu)美的音樂美。 以上是我對《再別康橋》朗誦的一些見解,,下面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韓軍老師《再別康橋》的案例,。 |
|
來自: 昵稱27749670 > 《朗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