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弟子向王陽明請教善惡。王陽明道:“善惡只是一物,?!?/p> 弟子大惑不解,問王陽明:“善惡兩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謂只一物?” 王陽明回答:“至善者,,心之本體,。本體上才過當(dāng)些子,,便是惡了,。不是有一個善,卻又有一個惡來相對也,。所以,,善惡只是一物?!蔽鞣秸軐W(xué)家羅素也說,,善惡如同一條路的上坡下坡,本質(zhì)仍是那條路,,其實是一回事,。 為何善會有“過”或“不及”呢,?或者說,惡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 王陽明的回答是這樣的:“凡應(yīng)物起念處,,皆謂之意。意則有是有非,,能知得意之是與非者,,則謂之良知?!绷贾獰o有不善,,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發(fā)出的“意”卻有是有非,,所以“惡”是出現(xiàn)在“意”這個環(huán)節(jié)上,。 問題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談到的,,意由“心”發(fā),,而心之本體是良知?!耙狻北旧硪彩浅鲎粤贾?,這樣一說,“意”應(yīng)該也是有善而無惡的,。 可為什么會有“惡意”呢,? 王陽明說,問題就在“應(yīng)物起念處”,?!皯?yīng)物”是“心”感于物而動,動時,,稍不留意就會“動了氣”,,這個氣是習(xí)氣,是在社會中耳濡目染來的不良習(xí)慣和作風(fēng),。比如我的心感于饑餓,,但習(xí)氣會讓我想吃大魚大肉,這就是私欲,,和“饑餓吃飯”這天理已背道而馳,。 這樣看來,,“惡”的出現(xiàn)是在應(yīng)物之際,,是私欲萌動之結(jié)果。有人問王陽明:“意有善惡,,誠之將何稽,?”(“意念有善有惡,,這樣該如何考查呢?”) 王陽明用四句教回答他:“無善無惡者心也,,有善有惡者意也,,知善知惡者良知也,為善去惡者格物也,?!?/p> 人再問:“意固有善惡乎?” 王陽明回答:“意者心之發(fā),,本自有善而無惡,。惟動于私欲而后有惡也,惟良知自知之,。故學(xué)問之要曰致良知,。” 意思已很明了:惡既不在于良知之“心體”,,亦不在于無善無惡的“物體”,。惡沒有本體,只是由“心”而發(fā)之“意”,。在應(yīng)物起念時,,才表現(xiàn)出善念、惡念的區(qū)別,。 而所謂的“私欲”指的就是那些好色,、好利、好名之心,,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王陽明同時也指出,“閑思雜慮”也屬于私欲,。 弟子陸澄就很不理解:“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閑思雜慮,如何亦謂之私欲,?” 王陽明笑道:“畢竟從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尋其根便見。如汝心中,,決知是無有做劫盜的思慮,,何也,?以汝原無是心也。汝若于貨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盜之心一般,,都消滅了,光光只是心之本體,,看有甚閑思慮,?此便是寂然不動,便是未發(fā)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發(fā)而中節(jié),,自然物來順應(yīng),。”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的“閑思雜慮”并非是閑的,、雜的,而是有所指,。人在胡思亂想時可能會想好的,,也可能會想壞的。人人都會想自己發(fā)財,,人人也會想自己會碰上倒霉事,。這些胡思亂想的背后,其實都是我們對名利的奢望和對我們怕失去的擔(dān)憂,,它們都屬于非分之想,。如果你看淡名利,如果你真看透生死,,就不可能在平時胡思亂想,。 當(dāng)然,王陽明之所以說閑思雜念中也屬于私欲,,還因為閑思雜慮只存在于我們腦海中,,還沒有被實現(xiàn)。所以我們思慮的善惡,、是非,,并非如白晝和黑夜那樣容易分辨。我們以為正在對未來憧憬,,實際上卻是貪欲,。我們以為正在勾勒當(dāng)一個偉大的人,實際上卻是好名的私欲,。在這些真假難辨的閑思雜慮中,,很容易會讓良知無法判斷,,最終會遮蔽良知。 所以王陽明說,,一定要根除閑思雜慮,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那些影響閑思雜慮的私欲給克掉,。 因為善惡本是一物,,所以有弟子問他“心無惡念時,這個心就空空蕩蕩,,是不是再需要存養(yǎng)一個善念”時,,王陽明笑道:“既然除掉了惡念,就是善念,,也就恢復(fù)了心的本體,。例如,陽光被烏云遮擋,,當(dāng)烏云散去后,,陽光又會重現(xiàn)。若惡念已經(jīng)除掉,,而又去存養(yǎng)一個善念,,這豈不是在陽光下又添了一盞明燈?” 在陽光下添一盞燈就是有念頭要存善,,王陽明說過這樣的話:“在心體上不能遺留一個念頭,,有如眼中不能吹進(jìn)一丁點灰塵。一丁點能有多少呢,?它能使人滿眼天昏地暗了,。這個念頭不僅是指私念,即便美好的念頭也不能有一點,。例如,,眼中放入一些金玉屑,眼睛就不能睜開,?!?/p> 我們于此可以知道,無善無惡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狀態(tài),,它是心的本體,。 由于心即是理,心外無事,、心外無物,,心的本體是無善無惡,所以天地萬物也應(yīng)該無善無惡。這就是王陽明的世界觀:天地萬物無善無惡,,我們對待天地萬物的態(tài)度也應(yīng)該是無善無惡,。 下面這個故事極透徹地說明了這個觀點,。 王陽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園中除草時,,付出了許多汗水,所以哀嘆道:“為什么天地之間,,善難培養(yǎng),,惡難鏟除?,!” 王陽明當(dāng)時就在花園賞花,,聽到薛侃的嘆息,立即察覺到傳播心學(xué)世界觀的機(jī)會來了,,于是接口道:“你就沒培養(yǎng)善,,也沒有鏟除惡?!?/p> 薛侃莫名其妙,,因為他勞碌了大半天,鏟除了很多雜草,,而且他經(jīng)常澆灌花朵,,這怎么能說是沒有培養(yǎng)善,沒有鏟除惡呢,! 王陽明發(fā)現(xiàn)了薛侃的疑惑,,卻沒有繼續(xù)深入這個話題,而是轉(zhuǎn)到另外一個問題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惡,,因為從形體上著眼,錯誤在所難免,?!?/p> 薛侃這回如墮云里霧里,更不知王老師的話是什么意思了,。 王陽明馬上解釋說:“天生萬物和花園里有花又有草一樣,。哪里有善惡之別?你想賞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惡的??扇缬幸惶?,你要在門前搞個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當(dāng)成惡的了,。這種‘善惡’都是由你的私意產(chǎn)生,,所以就是錯誤的?!?/p> 薛侃吃驚地問:“這不就是無善無惡了嗎,?” 王陽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來就沒有善惡,它之所以有善惡,,全是你強(qiáng)加給它的,。我問你,黃金是善還是惡,?” 薛侃搓著手興奮地說:“黃金是大大的好東西,,當(dāng)然是善的?!?/p> 王陽明問:“這要看黃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 薛侃搖頭道:“那這就是惡的了?!?/p> 王陽明又問:“糞便是善的還是惡的,?” 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兒肯定是惡的?!?/p> 王陽明笑了:“糞便可以讓莊稼生長,,在老農(nóng)心中,它就是善的,。所以說,,天下的萬事萬物哪里有善惡之分?都是人強(qiáng)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樣是一座大山,,旅游的人就認(rèn)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認(rèn)為是惡的,。同樣一個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敵人心中,,他就是十惡不赦的,。” 王陽明說,,很多人都認(rèn)為這個世界太殘酷,,因為我們總感覺自己常受到束縛,,精神也不能自主,我們受到了客觀條件的種種限制,。實際上,,我們之所以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是因為我們和外物產(chǎn)生了對立,。我們所以和外物產(chǎn)生對立,,是因為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外物,于是,,就有了是非好惡之情,。 當(dāng)我們對外物有了是非好惡之情,,就是給外物貼上是非善惡的標(biāo)簽,,一旦你給它們貼上標(biāo)簽,它們就有了生命,,反過來干擾你,。也就是說,我們被客觀條件所限制,,全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