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陳洪綬 五泄山圖軸 絹本水墨 118.3×53.2cm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藏
五泄山在浙江諸暨,,浙江金華、杭州和紹興之間,,因有五潭之水,,泛溢懸流,宛轉(zhuǎn)五級,,故日五泄,。是陳洪綬的故鄉(xiāng)。此圖構(gòu)圖縝密,,畫面豐滿,,僅留右上角為天空。樹林繁茂,,山勢高峭,,清晰的山體輪廓線,干凈利落的巖石斷層,,樹木巖石以不同皴法表現(xiàn),,山石方硬以淡墨染之,富有層次,,給人一種非常相似的遠古的感覺,,體現(xiàn)了陳洪綬一貫高古的格調(diào),。
明 陳洪綬 五泄山圖 局部
陳洪綬少年即喜畫,10歲時就去杭州追隨武林派的代表——山水畫家藍瑛習畫,。陳洪綬早年和壯年的山水畫作品以及晚年部分人物畫背景都可看出多了藍瑛的影響,。但陳畫比藍畫更為清雅秀潤,簡潔古淡,。翁萬戈藏《陳洪綬早年畫冊》(1619年,,時22歲)中《奇石小鳥》和《雙松圖》兩副冊頁所畫樹石顯然是師法元人。他早年的山水雖不成熟,,但可看出他廣師宋元諸家,,集眾所善,而尚顯個性,。美國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五泄山圖軸》很可能是他20至30歲期間之作,。陳洪綬自幼至交周亮工提及,曾于1624至1625年間數(shù)度與陳洪綬同游五泄山,。此畫密不透風的構(gòu)圖,,迂回盤旋的山勢,強而有力的光影對比,,體現(xiàn)畫家在自然山水中的真實感受——陽光和陰影,、壓迫感十足的亂石、潺潺的流水,、濃郁的樹林,。這是他早期山水畫的杰出之作,之后作品再無此類手法的運用,。
陳洪綬是時代的代表,,他的藝術(shù)同樣根植于他所處的時代。盡管陳洪綬不屬于高壽畫家,,但是他的藝術(shù)越趨晚年,,越突出地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精髓和民族風格。
明 陳洪綬 五泄山圖 局部
陳洪綬
(1598-1652),,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云門僧。浙江諸暨楓橋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獨創(chuàng)風格的畫家,。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陳洪綬幼年早慧,,詩文書法俱佳,曾隨藍瑛學畫花鳥,。成年后到紹興蕺山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深受其人品學識影響。崇禎三年(1630)應會試未中,。崇禎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與周亮工過從甚密,。后以捐貲入國子監(jiān),,召為舍人,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觀內(nèi)府所藏古今名畫,,技藝益精,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明朝覆沒后,,清兵人浙東,,陳洪綬避難紹興云門寺,削發(fā)為僧,,一年后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yè),。陳洪綬生性怪僻,憤世妒俗,,身歷憂患之時,,所交師友多為正義之士。陳洪綬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xiàn)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shù)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作品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