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史料顯示: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上棲霞山 編者按:棲霞山乾隆行宮是乾隆南巡駐蹕的地方,,乾隆皇帝似乎特別偏愛棲霞山行宮,,六下江南有五次住在這里,分別為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 乾隆第一次南巡,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當(dāng)時(shí),,棲霞山行宮還沒有建成,但有沒有可能,,乾隆第一次南巡時(shí)就登上棲霞山,?即乾隆六下江南,六上棲霞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這將改寫乾隆與棲霞山的歷史。因?yàn)楝F(xiàn)在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說,,“乾隆五上棲霞山”,。比如,,較為權(quán)威的《棲霞區(qū)志》就說:“清高宗五次南巡,,均駐蹕棲霞”。 帶著這個(gè)問題,,本文作者展開了一番尋訪,。 乾隆第二次南巡時(shí),棲霞山行宮及其附屬建筑已建造完成,,有春雨山房,、太古堂、武夷一曲精廬,、話山亭,、萬松山房、春雨山房、夕佳樓,、石梁精舍等,。 乾隆第一次駐蹕棲霞山行宮,徘徊山中,,看到如此眾多的建筑及勝景,,詩興大發(fā),寫下了21首詩,,8塊匾額和1幅對(duì)聯(lián),。他還在《游攝山棲霞寺用尹繼善沈德潛倡和韻》一詩中特意注明:“尹繼善入山閱工,沈德潛偕往,,故有此作”,。也就是說,乾隆這首《游攝山棲霞寺用尹繼善沈德潛倡和韻》詩,,是因?yàn)楦信逡^善在棲霞山不辭辛苦監(jiān)理行宮及其附屬建筑工程,,有感而發(fā),吟詠而成的,。這樣大規(guī)模的行宮建筑群使得龍顏大悅,,尹繼善功不可沒。 尹繼善(1695-1771),,滿洲鑲黃旗人,。雍正元年(1723年)進(jìn)士,自雍正六年(1728)首次出任兩江總督后,,他又相繼三次出任兩江總督,。 尹繼善深諳治理兩江之道,對(duì)此,,精明的乾隆當(dāng)然十分清楚,,稱贊他:“滿洲翰林中,優(yōu)于文學(xué)兼能通達(dá)政事者無出尹繼善右,?!焙擦质腔实鄣奈膶W(xué)侍從官,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滿洲的文學(xué)侍從官里,,既精通文學(xué),又能治理政事的人,,沒有人能比過尹繼善,。 如今,在棲霞山尋訪當(dāng)年的遺跡,,除可以看到棲霞山行宮的殘?jiān)珨啾谕?,走在棲霞山茂密的森林中,,不?jīng)意間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摩崖題刻,這其中就包括乾隆駐蹕棲霞山期間留下的御題,。這些摩崖題刻,,會(huì)不會(huì)透露出一些信息呢? 在乾隆行宮遺址上試茶亭旁的一塊大石壁上,,有兩個(gè)楷書大字——“太古”題刻,。 “太古”題刻無上款和下款,一時(shí)難以判斷“太古”兩字題刻為何人所書,? 筆者檢閱陳毅《攝山志》后看到,,在《攝山志》的《卷首》“天章”(專門收錄乾隆題詩的章節(jié))里,明確記載了“夕佳樓山石上字斗——太古”,。這說明,,“太古”題刻為乾隆御題。為進(jìn)一步證實(shí)推測(cè),,筆者翻閱了《道光上元縣志》,,在《道光上元縣志》里找到了佐證。據(jù)《道光上元縣志》卷首“天章”記載:“御書摩崖棲霞山——太古”,。雖然,,在《攝山志》和《道光上元縣志》里,并沒有見到乾隆第一次下江南,,到過棲霞山的記載,,但能考證“太古”兩字摩崖題刻為乾隆御筆,這還是有收獲的,。 “金陵返蹕駐棲霞,,西峪幽居清且嘉。窄路入縱云片石,,闌春落半錦堆花,。水流山住露全體,竹凈松蕤是道芽,,僧紹便存不徵聘,,名求名應(yīng)底堪夸?!边@是乾隆皇帝第二次駐蹕棲霞山行宮時(shí),,也就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題寫的一首《再題幽居庵》詩。這首詩鐫刻在距幽居庵不遠(yuǎn)的一塊巖石上,,是棲霞山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乾隆題刻之一。這次駐蹕棲霞山行宮,,乾隆留下了“云片”題刻,。令人遺憾的是,,現(xiàn)如今,“云片”題刻早已不見蹤影了,。 離開幽居庵后,,筆者順著大路來到了桃花澗。據(jù)史料記載,,桃花澗旁從前有很多桃花,,所以叫做“桃花澗”。桃花澗中有一塊巨石,,上面刻著“桃花澗”三個(gè)字,。桃花澗的北面,是“伏石萬疊,,狀如波瀾”的疊浪巖,。南面矗立著一塊巨石,巨石的背面,,有一首乾隆四十九年(1784)第六次南巡時(shí)的題詩:“盈溝盈谷蹙花傾,,是浪而無澎湃聲。莫謂斯崖出假借,,千秋何物定其名”,。 這次駐蹕棲霞山行宮期間,乾隆還題有一首《珍珠泉》詩,,其注云:“攝山珍珠泉,,晶瑩上出,半畝澄清,,為前督臣尹繼善所疏剔,。”此時(shí),,尹繼善已死了13年,,乾隆皇帝看到晶瑩剔透的珍珠泉,睹物思人,,又想起了尹繼善,。 雖然,在棲霞山找到了幾處乾隆題詩,,但這都不是筆者需要的主題,。為此,筆者將目光轉(zhuǎn)向了歷史文獻(xiàn),。 經(jīng)過多方查詢,,筆者在一部光緒八年(1882)刊行的《袁文箋正》中,找到了乾隆第一次南巡登上棲霞山的記錄,?!对墓{正》是一部收錄袁枚著述的文集,,由“吳縣石韞玉”編纂于嘉慶十七年(1812)。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hào)簡(jiǎn)齋。曾在小倉山筑有隨園,。有意思的是,,袁枚游歷過棲霞山后,將隨園里的一處景點(diǎn),,命名曰“小棲霞”,,并請(qǐng)尹繼善題寫了匾額。 《袁文箋正》卷十《御祭卞忠貞公墓紀(jì)恩碑記》有這樣一段話:“乾隆十六年三月朔,,天子南巡,,狩至于攝山……攝山即今棲霞”。根據(jù)《袁文箋正》的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就到攝山狩獵,。攝山也就是今天的棲霞山,,也就是說,乾隆第一次南巡,,就登上了棲霞山,。隨著這則史料的發(fā)現(xiàn),乾隆到棲霞山的歷史也將隨之改寫,,這對(duì)進(jìn)一步研究棲霞山人文歷史,,有著積極的意義。張智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