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測量技術 1).平面控制測量的原則:遵循“由整體到局部”,以避免放樣誤差的積累. a)場區(qū)控制網(wǎng); b)建筑物施工控制網(wǎng); c)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的控制點為基礎,測設建筑物的主軸線; d)根據(jù)主軸線再進行建筑物的細部放樣,; 2).施工和運營期間的變形觀測:普通建筑可在基礎完工或地下室砌筑完后開始沉降觀察,,大型高層建筑可在基礎墊層或基礎底部完成后開始觀測; 3).水準儀-測距高程,,不能測角,、經(jīng)緯儀-測角和測距,可替代水準儀,;高程測量Hb+b=Ha+a,;Hb=Ha+a-(b-c)-d 2.基坑開挖16字原則“開槽支撐、邊挖邊撐,、分層開挖,、嚴禁超挖”; 1)使用機械挖方時預留20-750px,待下一道工序開始前人工清理; 2)地下水保持在挖方下0.5m進行降水,; 3)防止土的回彈變形過大, 減少暴露時間并防止地基土浸水 4)打樁后不能立即挖方;防止樁側移 3.降水方案選擇: 1)真空井點-細砂和粉砂在降水中可能產(chǎn)生流沙,; 2)噴射井點-降水大于6m填土粉土粘土沙土; 3)管井井點-滲透系數(shù)大地下水豐富的土層砂層,,地下水有壓力,; 4)截水-施工地不允許人工降水,井點回灌-基坑開挖會引起鄰近建筑物,、管線的不均勻沉降或開裂,;當?shù)叵潞畬訚B透性較強,,厚度較大時可采用懸掛式豎向截水與坑內(nèi)井點降水相結合或采用懸掛式豎向截水與水平封底相結合的方法 4.深基坑工程: 1)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島式挖土、盆式挖土,、逆作法挖土,,后三者有支護結構; 2)支護結構的選型有:排樁或地下連續(xù)墻、水泥土墻<6m,、逆做拱墻<12m或采用上述形式的組合,。水泥土樁墻適用條件: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2、3級,,水泥土樁施工范圍內(nèi)陸基土承載力不宜大于150千帕,,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米。 5.驗槽程序: 1)總監(jiān)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施工單位,、勘測、設計,、建設方,、監(jiān)理五方參加驗槽; 2)釬探法2.1m,選擇建筑4個角或承重柱的地方; 3)發(fā)現(xiàn)異常做好記錄,,總監(jiān)理組織設計監(jiān)理單位分析,;異常地方挖開后處理選擇與周圍地基沉降一致; 4)推遲驗槽:由于設計,、勘察方資料問題或發(fā)現(xiàn)新的地質(zhì)情況,,可推遲驗槽; 5)施工方問題導致無法驗槽情況: a.基槽底面與設計標高相差太大; b.基槽底面坡度較大,,高差懸殊; c.槽底有明顯的機械車轍痕跡,,槽底土擾動明顯 d.槽底有明顯的機械開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溝槽,、鏟齒痕跡; e.現(xiàn)場沒有詳勘階段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或基礎施工圖的結構總說明,。 6.在土方回填時,常以土的干密度控制土的夯實標準,。達不到要求原因:土的含水率過大或過小,,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碾壓或夯實機械能量不夠,,使土的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7.常見的地基處理有:換填地基、夯實地基,、擠密樁地基,、深層密實地基、高壓噴射注漿地基,、預壓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1).灰土地基適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軟弱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等,還可用作結構的輔助防滲層,。 2).砂和砂石地基(墊層)提高基礎下部地基強度,,降低地基的壓應力,減少變形量,;起排水作用,。適于處理3.0m以內(nèi)的軟弱、透水性強的黏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質(zhì)土;不宜用于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及滲透系數(shù)小的黏性土地基,。 3).粉煤灰可用于作各種軟弱土層換填地基的處理,,以及作大面積地坪的墊層等,。 4).重錘夯實適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濕的黏性土,、砂土,、飽和度Sr不大于60的濕陷性黃土、雜填土以及分層填土地基的加固處理,。 5).CFG樁是一種低強度混凝土樁,,可充分利用樁間土的承載力共同作用,并可傳遞荷載到深層地基中去,,適于軟弱地基;具有較好的技術性能和經(jīng)濟效果,。 8.樁基礎: 1)錘擊沉樁法打樁順序從中間向四周,周圍后建筑物時從建筑物附近向四周打,; 2)端承載樁-控制樁貫入度標高作為參考,,摩擦樁-控制標高而貫入度作為參考; 3)鉆孔灌注樁-采用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樁,,標高高出設計標高0.5M;樁的標高下降,,沉渣厚度過厚; 9.筏板箱型基礎超過40米時設置后澆帶,,寬度最小80厘米,,鋼筋必須貫通。填充后澆帶,,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并保持至少15d的濕潤養(yǎng)護,。后澆帶接縫處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按設計要求規(guī)定的時間澆筑,一般是28天后澆筑,。有防水要求的養(yǎng)護28d; 10.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1).合理選擇水泥:必須選用水化熱小的水泥: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水泥,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情況下,,適當減少水泥用量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普通水泥,。 2).澆筑方案:可采用整體分層連續(xù)澆筑或推移式連續(xù)澆筑,從低處開始,,沿長邊方向,,供應量有保障時刻采用多點同時澆筑;分層澆筑的第二層混凝土在第一層初凝前完成,; 3).初凝前二次振搗;振搗棒; 4).養(yǎng)護:大體積混凝土使用保溫法和保濕法,,普通混凝土采用自然養(yǎng)護法和加熱養(yǎng)護法,,大體積混凝土普通水泥和礦渣水泥養(yǎng)護不得少于14天,火山灰和粉煤灰水泥養(yǎng)護21天,,普通混凝土使用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和礦渣水泥養(yǎng)護7天,火山灰和粉煤灰水泥養(yǎng)護14天,; 11.大體積混凝土防裂措施: 1)澆筑體溫度,、溫度應力、收縮應力進行試算,,確定升溫峰值,,確定溫控技術措施(入模溫度升值不大于50,里表溫差不大于25,,降溫速率不大于2度/天,,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大于20) 2)在保證強度、耐久性,、抗?jié)B性,、體積穩(wěn)定性、工藝特性要求的情況下,,合理使用材料,,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絕熱溫升值得要求,。 3)選用中低熱硅酸鹽水泥或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3天水化熱不大于240KJ/kg,七天270 KJ/kg 4)可參入緩凝劑,、減水劑,、微膨脹劑。 5)及時保溫保濕養(yǎng)護,,加強測溫管理,。 6)留置變形縫或采取跳倉法施工。 12.模板工程: 1)拆模審批人:項目技術負責人,。 2)模板拆除順序: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 3)跨度大于4m的梁板起拱,跨度的1/1000~3/1000,; 4)拆模強度等級大于8m-100%,,小于等于8m-75%,板小于等于2m-50%,,懸挑構件100%,,以同條件養(yǎng)護混凝土試塊的強度為準,; 5)上人支撐要求:已經(jīng)澆筑的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于1.2N/mm2;側模板拆除1.0N/mm2; 6)后張預應力混凝土,75%拆側模,預應力張拉完畢達到要求拆底模; 13.鋼筋工程 1)鋼筋連接方法:綁扎、機械,、焊接,;直接承受動載的結構構件中縱向鋼筋不宜采用焊接,采用機械連接的鋼筋最小直徑16—50 mm,,受拉鋼筋直徑超過28,、受壓鋼筋直徑超過32不宜采用綁扎接頭; 2)鋼筋接頭的位置放在受力較小處,,施工縫放在受剪力較小處,,正彎矩在離支座L/3范圍;負彎矩在跨中L/3范圍,; 3)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2個或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距離不能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構件同一截面內(nèi)鋼筋接頭數(shù)量不能超過50%,; 4)對鋼筋接頭作力學性能檢測,,焊接300個為一檢驗批,機械連接500個為一檢驗批,; 5).鋼筋調(diào)直,,一級鋼HPB235冷拉伸長率4%;二,、三級鋼HRB335,、HRB400和RRB400冷拉伸長率不大于1%; 6).懸臂板控制副筋位置,,防止被踩下(控制保護層最大厚度),,以免拆模后斷裂;梁板交叉處,,板在上,,次梁居中,主梁在下,;基礎的鋼筋長邊的放最下面,;上部結構中,雙向板短邊鋼筋放最下面,;柱梁處,主筋凈距30mm以便于澆筑和振搗混凝土,; 7).鋼筋代換3個原則:等面積代換-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等強度代換-構件鋼筋受強度控制,;等撓度裂縫控制; 14.混凝土工程 1).澆筑混凝土前做好隱蔽工程驗收簽字蓋章,,合格后才能澆筑混凝土,;鋼筋隱蔽工程檢驗項目:①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數(shù)量、規(guī)格,、位置,;②鋼筋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shù)量等,,③箍筋或橫向鋼筋的品種、數(shù)量,、規(guī)格,、間距,④預埋件的規(guī)格數(shù)量位置等 2). 混凝土在初凝前運至現(xiàn)場并澆筑完畢;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用水量與膠凝材料總量之比不宜大于0.6,;膠凝材料總量不宜小于300kg/m3; 摻加的外加劑品種和摻量宜由試驗確定,不得隨意使用,;當摻用引氣型外加劑時,,其含氣量不宜大于4%。 3)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磨細礦物摻合料后,,可以起到降低溫升,、改善和易性、增進后期強度,、改善混凝土內(nèi)部結構,,提高耐久性,并可代替部分水泥,,節(jié)約資源等作用,,參加某些磨細礦物參合料還能起到抑制堿骨料反應的作用。 4)柱,、墻模板內(nèi)的混凝土澆筑時,,當無可靠措施保證混凝土不產(chǎn)生離析,其自由下落高度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當不能滿足時,,應加設串筒、溜管,、溜槽等裝置,。粗骨料料徑大于25mm時,不宜超過3m,;粗骨料料徑不大于25mm時,,不宜超過6m。 5)梁板宜同時澆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單向板沿長邊方向澆筑,,拱和高度大于1m的梁可單獨澆筑混凝土 6).施工縫留置應澆筑之前確定、受剪力較小部位,、便于施工部位,。繼續(xù)澆筑混凝土應注意:①已經(jīng)澆筑的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于1.2N/mm2。②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充分潤濕沖洗干凈,。③先刷摻界面劑的水泥漿或或鋪一層與混凝土內(nèi)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④細致?lián)v實,,新舊結合,。 15.砌體房屋靜力計算方案分為剛性、剛彈性,、彈性方案,以橫墻間距確定; 1)影響允許高厚比的主要因素有:砂漿強度,;構件類型;砌體種類,;支承約束條件,、截面形式; 2)墻體的構造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伸縮縫,、沉降縫和圈梁。伸縮縫兩側宜設承重墻體,,其基礎可不分開沉降縫的基礎必須分開 3)圈梁可以抵抗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墻體內(nèi)產(chǎn)生的拉應力,,同時可以增加房屋結構的整體性,防止因振動(包括地震)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 4)砂漿試塊在攪拌機出料口隨記取樣,,邊長176.75px的正方體試塊28天標準養(yǎng)護測得一組3塊的抗壓強度來評定;砌體砂漿在3小時內(nèi)用完,,氣溫超過30度時間減少1小時,; 16.砌體工程 1).磚縫厚度8-12mm,磚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豎向采用擠漿或加漿不得出現(xiàn)通縫,、瞎縫和假縫;磚墻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墻面不應小于500mm,,洞口凈寬不超過1m,; 2).小砌塊施工應對孔錯縫搭砌,灰縫應橫平豎直,,寬度8~12mm,,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按面積計算不得低于90%,豎向灰縫飽滿度不得低于80%,底面朝上砌筑,不得出現(xiàn)瞎縫和通縫,; 3).加氣混凝土砌塊不能用在4個部位:±0以下,;潮濕的地方,;受化學腐蝕的地方,;高溫的地方;可先用粘土磚或現(xiàn)澆混凝土做坎臺高150MM4).臨時間斷處,,磚墻留斜槎,,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2/3,在非抗震區(qū),,除轉角外可留直槎,,每墻厚120mm放1根ф6拉結鋼筋,高度間距500mm,,末端有90度彎鉤,,埋入長度不小于500mm,在抗震區(qū),,埋入長度1000mm,;小砌塊留斜槎2/3,除轉角和抗震區(qū),,也可留直槎,,留200mm陰陽槎,每3皮磚設拉結筋,。 一建網(wǎng)絡包過班:金牌講師講授,,第二年重學保障!系統(tǒng)學習,、全面掌握,、一步通關。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前30名通過微信報名成功將可享受微信專屬9折優(yōu)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