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中國中醫(yī)藥報原創(chuàng)內容,,如有轉載請注明轉自中國中醫(yī)藥報微信(cntcm1989) ·各臟腑脈象均在左右寸口按經脈循行路線長短和臟腑位置呈規(guī)律性分布。 ·按照臟腑位置和經脈路線可以準確把握疾病所在臟腑及經脈,。 ·六淫邪氣侵襲,、臟腑先天稟賦不足,以及氣候,、飲食,、情志等因素均可影響經脈循行,從而影響寸口脈象變化,。 經絡是運行氣血,,聯(lián)系臟腑,、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五臟六腑各有兩條經脈呈對稱分布,。根據(jù)經脈循行路線的長短及所經上,、中、下三焦,,各臟腑脈象均在左右寸口按經脈循行路線長短和臟腑位置呈規(guī)律性分布,。若臟腑經脈受外邪侵襲、內生病邪或由其他經脈傳到本經時,,均有相對應的脈象變化,。 肺朝百脈,有統(tǒng)帥百脈顯于寸口的作用,。同時,,肺又主氣,臟腑經脈以無形之氣而循行周身,。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面而下絡其對應臟腑,五臟六腑經脈都經過肺或肺系,,肺統(tǒng)帥諸經脈亦顯于寸口,。 正常人的脈象,三部均有脈,,一息四或五至(相當于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jié)律一致,,尺脈沉取而有力,,并隨生理活動及氣候環(huán)境的不同而出現(xiàn)相應正常變化。 肺脈 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其位最淺,。其經脈從肺走手,在寸口所對應的脈位亦最淺,,脈位在左右手的寸部,。正常肺經脈象與其他經脈之氣在寸部的顯現(xiàn)從容和緩,節(jié)律一致,協(xié)調有序,。當肺有病邪傳至經脈時,,左右手的寸部根據(jù)病邪的不同而有相對應的變化。若風寒襲肺,,經脈受風寒而拘緊,,故左右手寸部均見浮緊;若風熱襲肺,,風熱邪氣傳至經脈,經脈受熱而動,,故左右手寸部脈象均見浮數(shù),。 心脈 心居于胸中,在心之下,,外有心包,,心與心包經均從胸走手,經脈循行路線較短,,心雖位居上焦,,但在肺之下。正常心和心包經脈象節(jié)律一致,,和于諸經脈脈搏,,協(xié)調有序,始于關部,,至于寸部,。當心或心包經之病變傳至經脈時,在寸口的關部和寸部均有相對應的脈象變化,。由于心肺聯(lián)系緊密,,心或心包的寸部脈象受肺的影響較大,導致寸部和關部脈象有時并不一致,。若寒入心脈,,心陽不振,心包經脈阻,,左右手關部至寸部則見脈細澀,;若心包經有熱,左右手關部至寸部則見脈細數(shù),;若心包經熱邪傳入腎經時,,寸、關,、尺脈均見細數(shù),;若心陽虛衰,鼓動無力時,左右手寸部至關部脈象均較弱,;若心陽虛衰累及太陽,、陽明經脈時,寸關尺脈象均沉,;若心陰虧虛,,虛熱內擾,心經虛熱而動,,則左右手關部及尺部均見細數(shù),。 脾胃脈 脾胃居于中焦,胃經經脈從頭走足,,循行路線經過上,、中、下三焦,,其經脈多氣多血,,本經或他經傳變時脈象顯寸關尺三部。正常胃經脈象,,三部均從容和緩,。若寒邪襲胃,邪氣入經脈時,,左右手寸關尺脈象均沉緩,;若胃火旺盛,熱入陽明經脈時,,三部脈象則均滑數(shù),;若太陽經中風后未治愈,入里傳至陽明經,,三部脈象均浮緩,;若肝經熱邪傳至陽明經脈,則左右手三部脈象均緩中有弦,。足太陰脾經起于足大趾內側端,,至于舌本,散舌下,,經脈路線通過三焦,,脈位在寸關尺,太陰脈在內,,脈位較深,。若脾氣虛弱,經氣不足,,則左右手三部脈均緩弱,;若寒邪入太陰經脈,,則三部脈沉遲無力;若濕邪入太陰脾經,,則三部均緩,。 肝膽脈 肝膽位居中焦,肝經起于足大趾,,上行至巔頂與督脈相會,。所行路線經過上、中,、下三焦,,所對應脈象在左右手三部,厥陰經脈在內,,其脈象特征以弦,、細為主。若肝經陰虛火旺盛,,則脈象左右手三部均弦數(shù);若肝血虛,,則三部脈象均弦細,;春至,陽明未升,,肝氣始發(fā),,則三部脈象皆應指如弦。足少陽膽經從頭走足,,行于側面,,經脈路線所行經過上、中,、下三焦,,正常膽經脈象柔和有力;若膽經濕熱,,則三部脈象均弦數(shù),。 腎脈 腎居下焦,其位最深,,為人體陰陽之根,,先天真氣之所系,元陰元陽之所寓,,其經脈起于小趾下,,沿下肢內側后緣上行,過腹達胸,,貫肝入肺,,循喉嚨,挾舌根。腎經從下焦至上焦,,在寸口脈象始于尺部,,至于寸部。正常腎經脈象在內應指較沉,,脈位較深,,為諸脈之所系。若腎陰虛火旺時,,虛火至經脈,,則左右手三部均細數(shù);腎陽虛衰,,經脈受寒,,則寸關尺均沉細無力;腎居下焦,,故其脈象均以尺部較明顯,。此外,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內眥,,行于人體陽面,,下行至足。其經脈循行路線最長,,覆蓋面積最大,,與督脈分布于背,所對應脈位在左右手寸,、關,、尺三部。正常太陽經脈脈象在表,,輕微浮滑,,和于諸脈,緩中有浮,。風寒邪氣襲表,,經脈受寒,三部脈均浮緊,;風熱襲表時,,三部脈均浮數(shù);風邪襲肺后,,傳至足太陽經脈,,由寸口浮脈變?yōu)榇珀P尺皆浮。 大小腸脈 大腸,,小腸均位居腹部,,經脈循行路線較短,,覆蓋面積較小,不易受外邪侵襲,,又為空腔臟器,,化物而不藏,其病邪多以傳變?yōu)橹?。手陽明大腸經從手走頭,,又下行缺盆入大腸,所行路線經過上中下三焦,,脈位在左右手三部,。若大腸濕熱,濕熱至經脈,,則左右手三部脈象均滑數(shù),;因大腸在下焦,若太陽經脈風邪未愈,,傳入大腸經時,,則三部均浮緩;小腸位于下焦,,手太陽小腸經從手走頭,,又下絡大腸,其經脈經過上中下三焦,,若心火下移小腸,則左右手寸關尺三部均細數(shù),。 此外,,六淫邪氣侵襲或臟腑先天稟賦不足,以及氣候,、飲食,、情志等因素均可影響經脈循行,從而影響寸口脈象變化,。肺在上焦,,經脈循行較短,脈象受其他臟腑經氣及臟腑病變影響較小,,故寸部脈象反應肺部病變比較明顯,;腎、膀胱,、大腸,、小腸位居下焦,脈位雖在三部,,但尺部應指比較明顯,;肝膽,、脾胃位居中焦,故關部應指比較明顯,。 總而言之,,按照臟腑位置和經脈路線可以準確把握疾病所在臟腑及經脈。一得之見,,與諸君商榷,。(寧夏銀川市賀蘭縣中醫(yī)院 石 東)
新媒體編輯:魯辰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