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傷科學》第1次作業(yè) A型題: 請從備選答案中選取一個最佳答案 1.青枝骨折一般多見于 C A.男性 B.女性 C.青少年 D.老年人 2.下面哪種說法不正確 B A.骨折復位后應妥善固定在良好位置上,直至骨折端愈合 B.夾縛固定只適用于骨折的治療 C.關節(jié)脫位復位后為使肌肉關節(jié)囊修復并防止再脫位,,也需要進行固定 D.夾縛固定不僅適用于骨折,、脫位的治療而且也適用于急性傷筋等 3.最早記載“骨擦音”的是 D A.《正體類要》 B.《普濟方》 C.《證治準繩》 D.《金瘡秘傳禁方》 4.損傷中期一般應采用 C A.接骨法 B.攻利法 C.和營法 D.補益法 5.記載有“楊木接骨”的著作是 A A.《傷科補要》 B.《醫(yī)宗金鑒》 C.《傷科匯纂》 D.《救傷秘旨》 6.骨骺損傷多見于 D A.男性 B.女性 C.老年人 D.兒童 7.膝關節(jié)出現(xiàn)清脆的彈響聲提示 D A.膝關節(jié)內外側副韌帶損傷 B.交叉韌帶損傷 C.骨折 D.半月板損傷 8.最早創(chuàng)制“曲針”進行手術縫合傷口的著作是 A A.《永類鈐方》 B.《世醫(yī)得效方》 C.《圣濟總錄》 D.《回回藥方》 9.《仙授理傷結斷秘方》作者是 A A.藺道人 B.孫思邈 C.王燾 D.危亦林 10.最早記載顳頜關節(jié)脫位口內復位方法的醫(yī)著是 C A.《備急千金要方》 B.《諸病源候論》 C.《肘后救卒方》 D.劉涓子鬼遺方 11.“痙者,傷,,風入傷,,身信(伸)而不能詘(屈)指的是 D A.胻傷 B.骨疽 C.骨瘤 D.傷痙(破傷風) 12.長途跋涉常可引起 A A.疲勞骨折 B.壓縮性骨折 C.粉碎性骨折 D.螺旋型骨折 13.橈骨頭半脫位多見于 A A.學齡前兒童 B.青少年 C.中年人 D.老年人 14.縱軸叩擊痛陽性提示 D A.挫傷 B.脫位 C.傷筋 D.骨折 15.瘍醫(yī)指的是 D A.內科醫(yī)生 B.外科醫(yī)生 C.營養(yǎng)醫(yī)生 D.骨傷及外科醫(yī)生 16.“將掌向上,,醫(yī)用手撙損動處,,將掌曲向外捺令平正”是整復下列哪種骨折的手法 C A.前臂雙骨折 B.脛腓骨骨折 C.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 D.屈曲型橈骨遠端骨折 17.古代“劀”的療法是指 A A.手術 B.敷藥 C.煎藥 D.正骨 18.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是 B A.《肘后救卒方》 B.《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 C.《劉涓子鬼遺方》 D.《備急千金要方》 19.“祝藥”指的是 B A.手術 B.敷藥 C.煎藥 D.正骨 20.“扳機指”常見于 B A.伸指肌腱腱鞘炎 B.屈指肌腱腱鞘炎 C.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D.屈指肌腱斷裂 21.記載了隨軍醫(yī)生“鑿出敗骨”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成功病案的是 B A.《圣濟總錄》 B.《醫(yī)說》 C.《太平圣惠方》 D.《洗冤集錄》 22.檢查肋骨有無骨折時常用 C A.旋轉法 B.叩擊法 C.擠壓法 D.屈伸法 23.下面哪一項不是脫位的特有體征 D A.關節(jié)盂空虛 B.彈性固定 C.畸形 D.骨擦音 24.損傷后骨骼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發(fā)生部分或完全的破壞,是指 A A.骨折 B.脫位 C.傷筋 D.骨病 25.下面哪一項是錯誤的 A A.損傷的發(fā)生與性別有關 B.年齡不同造成的損傷也不同 C.損傷的發(fā)生與體質的強弱密切相關 D.損傷的發(fā)生與局部的解剖結構有一定的關系 26.“墜馬致傷”醫(yī)案最早見于 B A.五十二病方 B.診籍 C.居延漢簡 D.武威漢代醫(yī)簡 27.下面哪種損傷可以見到異?;顒拥谋憩F(xiàn) B A.軟組織損傷 B.骨折 C.脫位 D.骨腫瘤 28.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骨傷專著中記載了椅背復位法是用于治療 C A.髖關節(jié)前脫位 B.髖關節(jié)后脫位 C.肩關節(jié)脫位 D.肘關節(jié)脫位 29.折瘍是指 B A.軟組織損傷 B.跌損骨折 C.金屬所致的損傷 D.都不是 30.“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wèi)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出自 C A.《醫(yī)宗金鑒》 B.《傷科補要》 C.《正體類要》 D.《普濟方》 31.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外傷科專著是 C A.《肘后救卒方》 B.《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 C.《劉涓子鬼遺方》 D.《備急千金要方》 32.下面哪一項不下傷筋的特有體征 B A.疼痛 B.畸形 C.腫脹 D.功能障礙 33.損傷后可能出現(xiàn)“骨擦音”的是 A A.骨干骨折 B.脫位 C.椎體的壓縮骨折 D.顱骨骨折 34.抱膝圈固定法是治療 C A.脛腓骨骨折 B.股骨髁上骨折 C.髕骨骨折 D.脛骨平臺骨折 35.將痿證分為五痿并加以論述的是 B A.《素問生·氣通天論》 B.《素問·痿論》 C.《素問·痹論》 D.《呂氏春秋·季春紀》 36.臨床上所謂的“吸收熱”,,是指患者體溫不高于 C A.36.5℃ B.37.5℃ C.38.5℃ D.40℃ 37.根據(jù)損傷部位的不同,可將損傷分為 A A.外傷和內傷 B.急性與慢性損傷 C.新傷和陳傷 D.開放性懷閉合性損傷 38.股骨頸骨折易發(fā)生于 D A.兒童 B.青少年 C.中青年 D.老年人 39.“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出自 B A.《靈樞·經(jīng)水》 B.《靈樞·經(jīng)脈》 C.《靈樞·骨度》 D.《靈樞·邪客》 40.判斷骨折向何方成角移位的方法是 A A.以角頂?shù)姆较驗闇?nbsp; B.骨折遠端的移向為準 C.骨的長度變化為準 D.骨的縱軸有無旋轉為準 41.下面哪一項不是骨折的特有體征 D A.骨擦音 B.異?;顒?nbsp; C.畸形 D.關節(jié)盂空虛 42.“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見于 C A.《素問生·氣通天論》 B.《素問·痿論》 C.《素問·痹論》 D.《呂氏春秋·季春紀》 43.下面哪一項是脫位的表現(xiàn) D A.骨擦音 B.異?;顒?nbsp; C.腫脹 D.彈性固定感 44.首創(chuàng)口對口人工吹氣法搶救卒死病人的醫(yī)家是 C A.危亦林 B.孫思邈 C.葛洪 D.華佗 45.詳細地描述破傷風的癥狀并指出是創(chuàng)傷后并發(fā)癥的是 C A.黃帝內經(jīng) B.傷寒雜病論 C.諸病源候論 D.備急千金要方 46.世界上第一個采用懸吊復位法治療脊柱骨折的醫(yī)家是 A A.危亦林 B.孫思邈 C.王燾 D.藺道人 47.損傷后關節(jié)內各骨關節(jié)面相互之間失去了正常解剖關系,,是 B A.骨折 B.脫位 C.傷筋 D.骨病 48.骨關節(jié)退行性疾病的主要表現(xiàn)為 D A.骨關節(jié)發(fā)生退變 B.骨關節(jié)增生肥大 C.骨軟骨破壞 D.以上都是 49.從高處墜落時,臀部先著地,,造成T12L1發(fā)生壓縮骨折,,其暴力為 B A.直接暴力 B.傳達暴力 C.扭轉暴力 D.肌肉強力收縮 50.最早記載顳頜關節(jié)脫位口內復位方法的醫(yī)家是 B A.龔慶宣 B.葛洪 C.巢元方 D.華佗 51.損傷早期一般應采用 A A.攻利法 B.和營法 C.補益法 D.接骨法 52.最早對人體各部骨骼的尺寸進行標記的是 C A.《靈樞·經(jīng)水》 B.《靈樞·經(jīng)脈》 C.《靈樞·骨度》 D.《靈樞·邪客》 53.攀索疊磚法是用以治療 C A.腰腿痛 B.頸椎骨折 C.胸腰椎骨折 D.髖關節(jié)骨折 54.強直性脊柱炎屬于 D A.骨的先天性疾病 B.骨癆 C.筋攣 D.骨關節(jié)痹證 55.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發(fā)生損傷,這種外力稱為 C A.傳達暴力 B.扭轉暴力 C.直接暴力 D.間接暴力 56.長途跋涉后易造成 B A.跟骨骨折 B.第二跖骨骨折 C.踝部骨折 D.足舟骨骨折 57.發(fā)明麻沸散和五禽戲的醫(yī)家是 D A.危亦林 B.孫思邈 C.葛洪 D.華佗 58.在傷科檢查中,,測試皮膚溫度時通常是用 B A.手掌 B.手背 C.手指 D.體溫計 59.骨折后可能出現(xiàn)“異?;顒印钡那闆r是 A A.四肢長骨骨折 B.椎體的壓縮骨折 C.顱骨骨折 D.裂紋骨折 60.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骨傷專著中記載了手牽足蹬法是用于治療 B A.髖關節(jié)前脫位 B.髖關節(jié)后脫位 C.肩關節(jié)脫位 D.肘關節(jié)脫位 《中醫(yī)傷科學》第2次作業(yè) A型題: 請從備選答案中選取一個最佳答案 1.橈骨頭骨折后,下面哪種情況可不必強求解剖復位 C A.輕度移位的嵌插骨折 B.骨折塊小于關節(jié)面1/3劈裂骨折 C.骨折塊小于關節(jié)面1/2劈裂骨折 D.關節(jié)面傾斜在30°以下 2.橈骨頭骨折臨床一般分為 D A.3型 B.4型 C.5型 D.6型 3.下面哪些骨折屬于穩(wěn)定性骨折 B A.股骨干橫斷骨折 B.嵌插骨折 C.斜形骨折 D.螺旋形骨折 4.傳達暴力造成的尺骨干雙骨折,,其骨折線特點是 D A.尺高橈低,,方向一致 B.同一水平,橫斷 C.橈高尺低,,骨折線方向一致 D.橈高尺低,,一橫一斜 5.蓋氏骨折常需拍攝 C A.腕關節(jié)正側位片 B.前臂正側位片 C.前臂包括腕關節(jié)正側位片 D.前臂包括肘關節(jié)正側位片 6.治療骨折時采用紙壓墊是為了 B A.防止或矯正重疊移位 B.防止或矯正成角及側方移位 C.防止或矯正旋轉移位 D.防止或矯正分離移位 7.下面哪個是骨折晚期并發(fā)癥 C A.墜積性肺炎 B.褥瘡 C.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 D.感染 8.尺橈骨之間的骨間膜走行方向是 B A.橫行 B.由橈骨上端斜向內下抵于尺骨 C.由尺骨上端斜向外下抵于橈骨 D.以上都不是 9.兒童下肢骨折允許短縮的最大范圍是 C A.<1cm B.<1.5cm C.<2cm D.2.5cm 10.下面哪種骨折適用于小夾板外固定治療 D A.髕骨骨折 B.股骨干骨折 C.鎖骨骨折 D.克力氏骨折 11.小夾板的適應癥是 A A.穩(wěn)定性的四肢閉合性骨折 B.難以整復的關節(jié)內骨折 C.固定不牢靠部位的骨的 D.嚴重的開放性骨折 12.下面哪些是骨折的特有體征 A A.骨擦音 B.彈性固定 C.關節(jié)盂空虛 D.腫痛 13.矯正骨折斷端重疊移位可采用 A A.拔伸牽引 B.旋轉屈伸 C.端提擠按 D.夾擠分骨 14.橈骨頭骨折,骨折塊呈“歪戴帽”指的是哪一型,? D A.橈骨頭嵌插骨折 B.橈骨頭粉碎骨折 C.橈骨頭劈裂骨折 D.橈骨頭嵌插骨折合并傾斜移位 15.骨折的定義是指 B A.骨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遭到部分或完全的斷裂 B.骨小梁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遭到部分或完全的斷裂 C.骨骼斷裂 D.骨組織破壞 16.外展型肱骨外科頸骨折在拔伸牽引時 A A.應先外展位牽引 B.應先內收位牽引 C.應先向下方牽引 D.以上都不對 17.蓋氏骨折是指 B A.橈骨上1/3骨折合并下尺橈關節(jié)脫位 B.橈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橈關節(jié)脫位 C.尺骨下上1/3骨折合并上尺橈關節(jié)脫位 D.尺橈骨骨折合并下尺橈關節(jié)脫位 18.跌倒時由于屈腕肌的強力收縮易造成 B A.肱骨外上髁骨折 B.肱骨內上髁骨折 C.肱骨髁上骨折 D.肱骨干骨折 19.下面哪些是骨折的早期并發(fā)癥 B A.關節(jié)僵硬 B.感染 C.骨化性肌炎 D.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 20.骨折臨床愈合標準應包括 D A.無縱軸叩擊痛 B.無異?;顒?nbsp; C.骨折線模糊,,有連續(xù)骨痂形成 D.以上全是 21.損傷出現(xiàn)的所謂“吸收熱”患者體溫一般不會超過 D A.39℃ B.39.5℃ C.40℃ D.38.5℃ 22.三墊固定法可用于 B A.移位傾向較強的骨折 B.有成角移位傾向的骨折 C.有側方移位傾向的骨折 D.橫斷骨折 23.鎖骨骨折后其內側段的移位方向是: C A.向前下方移位 B.向前上方移位 C.向后上方移位 D.向對側重疊移位 24.對于內收型肱骨外科頸骨折短夾板的蘑菇頭應放在 B A.腋下 B.肱骨內上髁的上部 C.肱骨內上髁的下部 D.肘窩前方 25.疲勞骨折多見于 C A.橈骨遠端 B.橈骨遠端 C.第2、3跖骨 D.腓骨干上1/3 26.臨床上肱骨外科頸骨折最多見于 A A.老年人 B.青年人 C.兒童 D.婦女 27.搬運脊柱骨折患者時,,正確的方法是 A A.3人平托法 B.2 人平托法 C.背法 D.托抱法 28.鎖骨骨折的好發(fā)部位: D A.內側1/3 B.外側1/3 C.近側端 D.中外1/3交界處 29.尺骨鷹嘴處是 ┄┄附著處,。 B A.肱二頭肌 B.肱三頭肌 C.肱橈肌 D.旋后肌 30.患者外傷后,若出現(xiàn)肘關節(jié)脫位的畸形,,內上髁部位平坦,,或可摸到粗糙的骨折斷面的臨床表現(xiàn),應考慮為 D A.Ⅰ°肱骨內上髁骨折 B.Ⅱ°肱骨內上髁骨折 C.Ⅲ°肱骨內上髁骨折 D.Ⅳ°肱骨內上髁骨折 31.肱骨外科頸骨折后,,斷端外側嵌插而內側分離,,斷端向前內側成角,其病理分型屬于 D A.嵌插型骨折 B.裂紋骨折 C.內收型骨折 D.外展型骨折 32.損傷后患者出現(xiàn)腕下垂可考慮為 C A.正中神經(jīng)損傷 B.尺神經(jīng)損傷 C.橈神經(jīng)損傷 D.腓總神經(jīng)損傷 33.下面哪種骨折屬于穩(wěn)定骨折 D A.骨干的斜形骨折 B.粉碎骨折 C.多段骨折 D.橫斷骨折 34.兩骨折段的軸線交叉成角所形成的移位是 C A.側方移位 B.分離移位 C.成角移位 D.旋轉移位 35.骨折斷端出現(xiàn)硬化現(xiàn)象應考慮為 B A.骨折畸形愈合 B.骨折遲延愈合 C.骨折不愈合 D.骨折已愈合 36.肱骨干骨折易損傷橈神經(jīng)的部位 C A.肱骨中上1/3交界處 B.肱骨中部 C.肱骨中下1/3交界處 D.肱骨髁上部 37.整復骨折時,,下面哪種說法不正確 A A.波及關節(jié)面的骨折整復時達到功能復位即可 B.骨折后肢體的旋轉移位應完全矯正 C.下肢短縮成人應不超過1cm,,兒童不超過2cm D.下肢的內旋或外旋會影響患者行走的步態(tài) 38.骨骺分離常見于 A A.兒童 B.男性 C.婦性 D.老人 39.骨折達到臨床愈合時,下肢應達到的標準是 D A.扶拐在平地上連續(xù)行3min且超過10步者 B.不扶拐在平地上連續(xù)行3min且超過3步者 C.扶拐在平地上連續(xù)行3min且超過30步者 D.不扶拐在平地上連續(xù)行3min且超過30步者 40.骨折與外界相通者稱為 B A.復雜骨折 B.開放骨折 C.閉合骨折 D.完全骨折 41.兒童較少發(fā)生尺骨鷹嘴骨折是由于 C A.兒童較少活動 B.兒童的尺骨鷹嘴骨質柔嫩 C.兒童的尺骨鷹嘴短而粗且骨質較堅強 D.以上都有關 42.搶救骨折患者時,,下面哪些措施是正確的 D A.幫助患者迅速脫衣服和鞋襪 B.四肢固定時可將手指尖,、足趾尖全部包扎 C.遠端動脈搏動消失時不用立即檢查原因 D.凡是可疑骨折患者,要求均應按骨折處理 43.跌倒時由于屈腕肌的強力收縮易造成 B A.肱骨外上髁骨折 B.肱骨內上髁骨折 C.肱骨髁上骨折 D.肱骨干骨折 44.整復尺橈骨雙骨折的最重要的手法是 C A.拔伸牽引 B.搖擺觸碰 C.夾擠分骨 D.按摩理筋 45.骨折線在同一平面的尺橈骨干雙骨折分骨墊應放置在 C A.骨折線上方 B.骨折線下方 C.占骨折線上下各一半 D.骨折線近端 46.醫(yī)生在整復掌骨頸骨折骨折時應采用 D A.將掌指關節(jié)置于過伸位進行整復 B.將掌指關節(jié)置于伸直位進行整復 C.將掌指關節(jié)置于屈曲位進行整復 D.將掌指關節(jié)置于屈曲90°位進行整復 47.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骨折斷端多向何方移位,? B A.橈側 B.橈背側 C.尺側 D.尺背側 48.尺橈骨干雙骨折的治療原則是 A A.要恢復前臂的旋轉功能 B.要恢復前臂的屈伸功能 C.要恢復前臂的長度 D.要恢復腕肘關節(jié)有功能 49.骨折愈合達到哪一期,提示可解除外固定 B A.纖維愈合期 B.骨痂愈合期 C.骨性愈合期 D.塑形期 50.肱骨干骨折患者復查時若發(fā)現(xiàn)骨折斷端出現(xiàn)分離移位時就采取 D A.沿肱骨縱軸方向擠壓使骨折斷端逐漸接觸 B.適當延長木托板懸吊日期 C.配合內服中藥以促進骨折愈合 D.以上都是 51.掌骨骨折后一般應將手部固定于 B A.前臂中立位 B.手的功能位 C.旋前位 D.旋后位 52.投擲或掰腕時常引起肱骨干骨折的部位是 C A.中1/3 B.中1/3 C.下1/3 D.上,、中,、下1/3都可發(fā)生 53.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向掌側傾斜的角度正常值為: B A.5~10° B.10~15° C.20~25° D.15~30° 54.下面哪個癥狀不是橈骨頭骨折的體征? D A.傷后常將前臂置于旋前位 B.肘部疼痛 C.觸及骨擦音及異?;顒?nbsp; D.肘部呈“靴狀畸形” 55.骨折愈合處于哪一期可再次進行整復或矯正骨折斷端的對線及對位 A A.纖維愈合期 B.骨痂愈合期 C.骨性愈合期 D.塑形期 56.鎖骨青枝骨折多見于 C A.青少年 B.女性 C.幼兒 D.男性 57.骨質已有病變,,經(jīng)輕微外力作用而產生骨折的是 B A.外傷性骨折 B.病理性骨折 C.陳舊性骨折 D.穩(wěn)定性骨折 58.第1掌骨最易發(fā)生骨折的部位是 D A.掌骨頭 B.掌骨頸 C.掌骨干 D.掌骨基底部 59.整復骨折和脫位的最基本的手法是 C A.端提捺正 B.旋轉屈伸 C.拔伸牽引 D.夾擠分骨 60.肱骨內上髁骨折多見于 D A.老年人 B.婦女 C.男性 D.兒童和青少年 《中醫(yī)傷科學》第3次作業(yè) A型題: 請從備選答案中選取一個最佳答案 1.新鮮顳頜關節(jié)脫位最常采用的整復方法是 B A.按摩法 B.口內復位法 C.口外復位法 D.托入法 2.人體中能運動的脊椎骨有 C A.33個 B.31個 C.24個 D.20個 3.跖骨骨折最多見的是 C A.跖骨頸骨折 B.跖骨干骨折 C.跖骨基底部骨折 D.以上都不對 4.有移位的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采用 A A.脛骨結節(jié)牽引法 B.股骨髁上牽引法 C.皮膚牽引法 D.不需整復 5.整復髖關節(jié)脫位時一般不采用下面哪種手法 D A.屈髖拔伸法 B.俯臥下垂法 C.回旋法 D.手牽足蹬法 6.脛腓骨干雙骨折最多見于 C A.兒童 B.青少年 C.成年人 D.老年人 7.采用排氣法治療肋骨骨折合并氣胸時,應在 A A.第2肋間胸前鎖骨中線處進針 B.第2肋間胸前腋中線處進針 C.第3肋間胸前鎖骨中線處進針 D.第肋間胸前腋中線處進針 8.外傷性肩關節(jié)脫位多見于 C A.兒童 B.青少年 C.中青年 D.老年 9.股骨干骨折若傷及股動,、靜脈時可出現(xiàn) B A.下肢感覺障礙 B.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C.下肢功能活動受限或功能喪失 D.縱軸叩擊痛陽性 10.下面哪些是脫位的特有體征 C A.骨擦音 B.彈性固定 C.異?;顒?nbsp; D.腫痛 11.髕骨是人體中 A A.最大的籽骨 B.松質骨 C.密質骨 D.以上都對 12.肘關節(jié)脫位一般可采用的整復手法是 C A.拔伸足蹬法 B.擠壓法 C.膝頂拔伸法 D.托入法 13.陳舊性關節(jié)脫位采用手法整復之前應先進行 C A.按摩 B.松解 C.牽引 D.復位 14.股骨頸頸干角的正常值范圍在 D A.10°~20° B.20°~25° C.12°~15° D.110°~140° 15.關節(jié)盂空虛常可見于下列哪種損傷 B A.骨折 B.脫位 C.傷筋 D.內傷 16.根據(jù)下面哪個癥狀可以考慮患兒為脛腓骨青枝骨折 D A.局部疼痛 B.局部腫脹 C.有骨擦音 D.傷后拒絕走路,、站立 17.典型的內翻單踝骨折的特點是 B A.骨折線自脛骨下端關節(jié)面斜向外側,,與脛骨下端關節(jié)面相平 B.骨折線自脛骨下端關節(jié)面斜向外上方,幾乎與脛骨下端關節(jié)面垂直 C.骨折斷面前后重疊,,骨折線從前下至后上 D.內踝撕脫骨折 18.有移位的股骨髁上骨折臨床表現(xiàn)不會見到 D A.患肢短縮 B.有異?;顒?nbsp; C.骨擦音 D.骨擦音 19.踝關節(jié)損傷最多見的是 A A.跖屈內翻位 B.外翻位損傷 C.外旋損傷 D.內旋位損傷 20.踝部骨折外翻型在固定時應將踝關節(jié)固定于 C A.中立位 B.內翻位 C.外翻位 D.內翻、內旋位 21.下面哪一項不是肩關節(jié)脫位的臨床表現(xiàn) D A.方肩畸形 B.彈性固定于肩外展20~30° C.傷側肘關節(jié)貼著胸壁,,傷肢手掌不能觸摸索健側肩部 D.上臂短縮 22.借肋軟骨間接附著于胸骨的是 B A.1~7肋 B.8~10肋 C.11~12肋 D.1~12肋 23.骨盆骨折患者早期死亡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C A.骨折嚴重 B.暴力太大 C.失血過多 D.年齡太大 24.習慣性髕骨脫位多見于 D A.兒童 B.老人 C.男性 D.女性 25.肘關節(jié)脫位多見于 C A.兒童 B.青少年 C.青壯年 D.老年 26.髖關節(jié)中心性脫位一般可采取的治療方法是 D A.手法復位 B.手術復位 C.直接固定 D.持續(xù)牽引 27.外翻型踝部骨折可見 B A.內翻畸形 B.外翻畸形 C.后突畸形 D.前突畸形 28.杜加(Dugas)氏征陽性提示 D A.肱骨外科頸骨折 B.肱二頭長頭肌腱炎 C.岡上肌肌腱炎 D.肩關節(jié)脫位 29.治療脛腓骨骨折若采用石膏托固定,,應將膝關節(jié)固定于 A A.屈曲20°~30°位 B.屈曲45°位 C.屈曲屈曲90°位 D.伸直位 30.造成髖關節(jié)脫位的原因是 D A.患者的活動力太強 B.患者的年齡太大 C.患者太虛弱 D.暴力太大 31.治療肋骨骨折時應重點處理 C A.骨折 B.疼痛 C.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治療 D.復位 32.肩關節(jié)脫位中最常見的是 B A.新鮮脫位 B.喙突下脫位 C.盂下脫位 D.鎖骨下脫位 33.股骨髁上骨折患者,下地負重行走最可靠的標準是 D A.局部無疼痛 B.無異?;顒?nbsp; C.無骨擦音 D.X光片顯示骨折已愈合 34.下面哪種說法不正確,? D A.股骨頸骨折患者可穿“丁”字鞋制動 B.兒童股骨頸骨折復位后采用鋼針或細螺紋釘內固定 C.有移位的骨折則應盡早進行手法整復 D.無移位的股骨頸患者可隨意運動和負重 35.肋骨骨折的患者局部出現(xiàn)反常呼吸時應考慮為 A A.多段骨折 B.合并血胸 C.合并氣胸 D.開放性氣胸 36.出現(xiàn)下面哪個癥狀應診斷為腓總神經(jīng)損傷 B A.足外旋畸形 B.垂足畸形 C.靴狀足畸形 D.足內翻畸形 37.小腿夾板一般有 B A.4塊 B.5塊 C.6塊 D.8塊 38.肋骨骨折患者胸部叩診呈鼓音時應考慮 C A.多段骨折 B.合并血胸 C.合并氣胸 D.開放性氣胸 39.陳舊性脫位手法復位的正確步驟是 A A.牽引,、松解、復位 B.松解,、牽引,、復位 C.按摩、牽引,、復位 D.復位,、牽引、按摩 40.下面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B A.新鮮無移位或嵌插型股骨頸骨折不需處理,,患者可隨意運動 B.新鮮無移位或嵌插型骨折不需處理,但患肢應制動 C.陳舊性股骨頸骨折可不必進行處理 D.兒童股骨頸骨折應手術切開復位 41.腕骨中最易發(fā)生脫位的是 B A.舟骨 B.月骨 C.三角骨 D.豆狀骨 42.下面哪個檢查方法是用于診斷肋骨骨折的,? B A.椎間孔擠壓試驗 B.胸廓擠壓試驗 C.肩外展試驗 D.壓頭試驗 43.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其大腿內出血最多可達到 D A.100毫升 B.200毫升 C.500毫升 D.500~1500毫升 44.當解除外固定后患者脛骨有輕度向內成角,可采用 B A.兩枕法矯正 B.盤腿姿勢矯正 C.懸空法矯正 D.下垂法矯正 45.踝部骨折內翻型在固定時應將踝關節(jié)固定于 B A.中立位 B.內翻位 C.外翻位 D.內翻,、內旋位 46.肘后三角關系改變提示 C A.肱骨髁上骨折 B.肱骨髁間骨折 C.肘關節(jié)后脫位 D.孟氏骨折 47.下面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C A.肩關節(jié)是球窩關節(jié) B.肩關節(jié)的特點是關節(jié)盂淺小而肱骨頭大 C.肩關節(jié)穩(wěn)定而不靈活 D.肩關節(jié)囊和韌帶松弛而薄弱 48.最易發(fā)生骨折的肋骨是 B A.1~3肋 B.4~7肋 C.8~10肋 D.11~12肋 49.距骨骨折的好發(fā)部位是 C A.距骨頭 B.距骨體 C.距骨頸 D.距骨后緣 50.顳頜關節(jié)脫位臨床上以哪一型最多見 A A.前脫位 B.后脫位 C.陳舊性脫位 D.雙側后脫位 51.抱膝圈固定法多用于 C A.有移位的髕骨粉碎骨折 B.有移位的髕骨橫斷骨折 C.無移位的髕骨骨折 D.以上都不能用 52.股骨頸骨折多見于 D A.兒童 B.青少年 C.青壯年 D.老年人 53.肋骨骨折的患者應采取 C A.仰臥位休養(yǎng) B.俯臥位休養(yǎng) C.半臥位休養(yǎng) D.坐位休養(yǎng) 54.陳舊性關節(jié)脫位是指 B A.傷后2~3周以內 B.傷后2~3周以后仍未復位 C.反復多次復發(fā)者 D.以上都不對 55.橈骨頭半脫位多見于 B A.學齡兒童 B.學齡前兒童 C.青少年 D.老年 56.肋骨牽引術適用于 D A.1根肋骨一處骨折 B.皮膚對膠布過敏者 C.多根肋骨一處骨折 D.多發(fā)肋骨雙折 57.下面哪項檢查是用于肩關節(jié)脫位的 A A.直尺試驗 B.“4”字試驗 C.肱二頭肌腱抗阻力試驗 D.疼痛弧試驗 58.膠布固定法適用于 A A.1根肋骨一處骨折 B.皮膚對膠布過敏者 C.多根肋骨一處骨折 D.多發(fā)肋骨雙折 59.下面哪一項不是陳舊性脫位的適應癥 D A.脫位時間在3個月以內 B.無全并癥的青壯年患者 C.關節(jié)周圍粘連不嚴重者 D.骨質疏松嚴重者 60.脛腓骨骨折手法復位后,,為使骨折斷端緊密相接常可采用 D A.拔伸牽引手法 B.分骨擠按手法 C.折頂回旋手法 D.搖擺觸碰手法 61.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是 A A.按骨折部位分型 B.按骨折端之間的關系分型 C.按骨折線走行分型 D.以上都不是 62.判斷肘關節(jié)脫位的方向是根據(jù) D A.肱骨遠端關節(jié)面移位的方向 B.尺骨近端關節(jié)面移位方向 C.橈骨頭的移位方向 D.尺橈骨近端關節(jié)面脫位的方向 63.構成肘后三角關系的骨性標志有 B A.肱骨內髁,、肱骨外髁,、尺骨鷹嘴 B.肱骨內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鷹嘴 C.肱骨小頭,、橈骨小頭、尺骨鷹嘴 D.尺骨,、橈骨,、肱骨 64.肘關節(jié)脫位多是由于 B A.直接暴力 B.間接暴力 C.肌肉收縮 D.持續(xù)積累外力 65.股骨嵴的作用是 A A.手術時,骨折對位的標志 B.手術時,,內固定的標志 C.整復時的標志 D.固定時的標志 66.顳頜關節(jié)脫位復位后下面哪種措施是錯誤的 D A.固定2~3天 B.固定期間不要用力張口 C.固定期間不要吃硬的食物 D.不用特殊處理 67.外傷性脫位是根據(jù)什么分類的 A A.根據(jù)脫位的原因 B.根據(jù)脫位的程度 C.根據(jù)脫位的方向 D.根據(jù)脫位的時間 68.肘關節(jié)脫位最多見的是 B A.前脫位 B.后脫位 C.向上脫位 D.向側方脫位 69.髖關節(jié)脫位最多見于 C A.兒童 B.青少年 C.青壯年 D.老年 70.脛腓骨骨折后骨折遠端易發(fā)生旋轉,其主要原因是 C A.小腿肌肉收縮 B.小腿的重量 C.足的重量 D.來自外側的暴力 71.下面哪種髕骨骨折需加拍髕骨軸位相,? B A.髕骨橫斷骨折 B.髕骨縱形骨折 C.髕骨粉碎骨折 D.髕骨邊緣骨折 72.股骨外側髁的解剖特點,,使其具有 B A.阻止髕骨向內脫位 B.阻止髕骨向外脫位 C.阻止髕骨向后脫位 D.阻止髕骨向前脫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