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以嗜茶如命著稱,,曾說自己“吾生不飲酒,,亦自得茗醉”,又說“門前塵土三千丈,,不到熏爐茗碗旁”,,有人統(tǒng)計過他的詩作中寫到茶事的就有150首,其茶事題材的繪畫數(shù)量亦很龐大,,有多幅茶圖傳世,。 茶在明朝文人心目中有著十分高的地位,茶會等茶事活動十分盛行,。文人煮茶、飲茶不再追求紛繁復雜的程式,,也不再需要為數(shù)眾多的茶具,,人們希望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遠離塵世的喧囂,擺脫俗務的煩惱,,獨自一人自斟自飲,,或二三友人相與會茶,以此表現(xiàn)自我,,感悟人生,,追求性靈的舒放。 據(jù)《明史》載:“吳中(蘇州)自吳寬,、王鏊以文章領袖館閣,,一時名士沈周、祝允明輩與并馳騁,,文風極盛,。徵明及蔡羽、黃省曾,、袁袠,、皇甫沖兄弟稍后出。而徵明主風雅數(shù)十年,,與之游者王寵,、陸師道、陳道復,、王穀祥,、彭年、周天球,、錢穀之屬,,亦皆以詞翰名于世?!彼?,“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評書,、品畫,、瀹茗、焚香,、彈琴,、選石等事,無一不精”(明文震亨《長物志》),。 明代中葉,,蘇州成為著名的茶鄉(xiāng),虎丘、天池之茶都是明代名茶,。文人飲茶各有講究,,明代戲劇家高濂在其《遵生八箋》中有這樣的描述:“側(cè)室一斗、相傍書齋,,內(nèi)設茶灶一,,茶盞六,茶注二,,余一以注熟水,。茶臼一,拂刷,、凈布各一,,炭箱一,火鉗一,,火箸一,,火扇一,火斗一,,可燒香餅,。茶盤一,茶橐二,。當教童子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奔寤⑶鸩琛⑻斐夭璞赜没⑶鹚率?,或無錫惠山泉水,。 文徵明則更喜用名泉煎名茶,常用惠山泉水烹煎陽羨茶(產(chǎn)于宜興,,唐代盧仝《飲茶歌》中有“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未敢先開花”之句)來招待客人,“絹封陽羨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難忘,閑情手自煎”(《文徵明集·煮茶》),。他自認為是一茶客,,一生不與酒往來。他曾在所繪《茶具十詠圖》中說:“嘉靖十三年,,歲在甲午,。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弗能往與好事者同為品試之會,。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種,,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輒自第其高下,以適其幽閑之趣,?!庇纱丝梢娢尼缑鲗︼嫴璧闹v究。另外,,他著有《龍茶錄考》,;創(chuàng)作與茶有關的詩篇達一百五十多首;而所繪茶畫除《林榭煎茶圖》《品茶圖》《茶具十詠圖》之外,,尚有《惠山茶會圖》《汲泉煮品圖》《松下品茗圖》《煮茗圖》《煎茶圖》《茶事圖》等傳世,。 文徵明喜歡陽羨茶,《煮茶圖》錄有他的詩作:“蒼苔綠樹野人家,,手卷爐熏意句嘉,。莫道客來無供設,一杯陽羨雨前茶,?!庇幸淮危呐笥褏谴蟊緸樗蛠砩虾玫年柫w茶,,他高興之余卻發(fā)現(xiàn)如此好茶居然沒有好水配,,便學了蘇軾般要發(fā)出調(diào)水符。不料大雪封路,,但巧的是他另一位朋友鄭太吉來看他,,還帶來了惠山泉,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文徵明滿懷激情地寫下了《雪夜鄭太吉送惠山泉》一詩:“有客遙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惠山前,。兩年不挹松風面,,百里初回雪夜船。青箬小壺冰共裹,,寒燈薪茗月同煎,?!苯又鴮懥恕妒且棺萌囈伺d吳大本所寄茶》:“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白絹旋開陽羨月,,竹符新調(diào)惠山泉。地爐殘雪貧陶榖,,破屋清風病玉川,。莫道年來塵滿腹,小窗寒夢已醒然,?!?/span> 茶水相交,煥發(fā)出迥然不同的精神氣象,,宛如其《煮茶》所說:“花落春院幽,,風輕禪室靜?;罨鹬笮氯?,涼蟾浮圓影。破睡策功多,,因人寄情永,。仙游恍在茲,悠然入靈境,?!奔词归T前延攬的車馬卷起塵土三千丈,文徵明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要做的只是守護好自己的茶爐,、茶碗,不要讓灰塵入侵,,就像他用茶抵制酒一樣,,他用他的茶空間來抵制功名利祿。不用來打擾我的寧靜了,,“未裁帖子試芳草,,且覆茶杯覓淡歡”,那些試探與邀請,,他充耳不聞,,文徵明肯定了自己所選的道路。 他要的生活是什么,?一個空間,,數(shù)個茶人。他的詩畫一直在拓展茶空間的外延,,一個固定的茶所,,因為不同空間的設置,,人的來回穿梭而形成茶的動感與交互式地帶,四處彌漫著茶氛圍,。
煎茶 明 文徵明 嫩湯自候魚眼生,,新茗還夸翠展旗。 谷雨江南佳節(jié)近,,惠山泉下小船歸,。 山人紗帽籠頭處,禪榻風花繞鬢飛,。 酒客不通塵夢醒,,臥看春日下松扉。
紙本,,設色,142cmx40cm,,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為紀錄生活的寫實作品,當年正值畫家62歲,,在林木間坐落著兩間小茅屋,,畫中共有3位賓主,其中的2位坐於室內(nèi)正享受品茗樂趣,,另外一人在趨步前來的半途中,,而童子在廚房中也正忙著煎茶。畫上題詩:“碧山深處絕塵埃,,面面軒窗對水開,。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span>
紙本,設色,,縱21.9cm,,橫6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據(jù)蔡羽序記,,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至無錫惠山游覽,,品茗飲茶,,吟詩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創(chuàng)作了這幅記事性作品,。畫面采用截取式構(gòu)圖,,突出“茶會”場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諸人冶游其間,,或圍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間,,賞景交談,或觀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雖少肖像畫特征,,大都雷同,動態(tài),、情致刻畫卻迥異,,饒有生意,并傳達出共通的閑適,、文雅氣質(zhì),,反映了文人畫家傳神勝于寫形的藝術宗旨。同時,,青山綠樹,、蒼松翠柏的幽雅環(huán)境,與文人士子的茶會活動相映襯,,也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
紙本,設色,,縱25.7 厘米,,橫114.9厘米,現(xiàn)藏于天津博物館,。 此圖畫春光明媚的江南一景,。丘陵山地間,一條清溪彎曲流暢,。清溪右岸一峰突起,,懸崖峭壁,山勢蜿蜒連綿,,薄霧繚繞,。清溪左岸山坡平坦,偌大一座院落,,以竹籬圍成,,院內(nèi)有茅屋數(shù)間,,松竹雜樹相映其間,綠蔭蔥郁,,清幽獨秀,。在這幽美的環(huán)境里,院主人身著紅色上衣,,于近水屋中憑窗遠眺,,嗅著清新的空氣,沉浸于暖日春容之中,。一童子在室外專心烹茶,。不遠處的石橋上有一人拄杖前來探訪,文人雅士悠閑安適的生活場景躍然紙上,。 明 文徵明 《茶具十詠圖》 紙本,,墨筆,縱136.1cm,,橫26.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青山之下郁樹成蔭,,兩間茅屋在藩籬之內(nèi),主人趺坐于室內(nèi),,書,、壺伴其左右,另一間屋內(nèi)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從款署中得知,,明嘉靖十三年谷雨前三天,蘇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舉行茶葉品評盛會,,作者因病未能參加,其好友送來幾種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飲,自己品評茶葉之高下,,自得其樂,。不禁想到唐代詩人皮日休《茶中雜詠·茶具》、陸龜蒙《和茶具十詠》詩,,于是緬懷他們的唱和雅趣,,詩興所至,亦追和了十首,。畫面構(gòu)圖充盈,橫狹而縱高,,主題突出,,筆法細勁,用墨澹雅,,蘊藉著濃郁的文人儒雅氣質(zhì),。 本幅上方自題“茶具十詠”五言律詩十首,分別為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
文徵明書法精品《盧仝·七碗茶歌》 原文: 日高丈五睡正濃,,將軍扣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jié)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龍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 |
|
來自: 東方竹馬 > 《書法國畫篆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