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林印迷先生在序“歷代印譜序跋??編”時說:“印譜為匯錄歷代璽印及古今篆刻之專書,。自宋以來,,漸自萌蘗而趨繁茂,遂成為印學(xué)之一大分支,,圖籍之一大門類”,。收藏印譜以往被視為小眾愛好,在這個收藏領(lǐng)域里雖然曾有過諸如秦更年、丁輔之,、張魯庵,、秦康祥,、郭若愚,、王哲言,、衛(wèi)東晨、黃裳等非凡的譜集家,,可是因為原鈐印譜的稀少加上印譜收藏需要篆刻與古籍二方面的知識,對歷代印譜感興趣且孜孜不怠者可謂一握而已,。盛世而收藏,,隨著篆刻愛好者的增加和古籍的便利流通,原鈐印譜的魅力越來越被有收藏癖好者所認(rèn)識,,有藏則有散,,近年時有整批印譜流通于市面的現(xiàn)象,此或印譜收藏之盛世乎?
北京匡時今春拍賣有印譜專場,,計有原鈐本印譜約200部,,另有部分包括石印本、珂羅版在內(nèi)的非原鈐本印譜,。明清印人篆刻印譜方面,,有高邕輯錢松印集“未虛室印賞”四冊,有關(guān)錢松的篆刻,,另有吳隱輯“錢胡兩家印輯”四冊,。上溯西泠八家刻印,則有小長蘆館搨“七家名人印譜”十冊,,此譜因?qū)儆谟∽V中之另類反而不多見,。“西泠四家印譜”四冊,,收錄前四家印蛻一百四十四方,,此譜板框與張魯庵藏本略有不同?!扒锞氨Q印譜”四冊,,鈐拓于民國初年,所錄諸印均為西泠印社所藏,。有關(guān)浙派印譜,,有“陳纘思印存”二冊,由西泠印社搜羅所獲,,編為印譜,。“養(yǎng)自然齋印存”二冊收錄陳雷印拓,吳隱推崇說“浙派諸家巍然獨存者首當(dāng)推陳震叔氏”,。鄧石如的篆刻印譜存世種類甚少,,其中輯譜大家葛昌楹所輯“鄧印存真”二冊,是研究鄧石如篆刻的重要原鈐印譜之一,,此二冊是葛昌楹贈朱其石物,,又有朱其石題記兩段,所記多有關(guān)近代印壇舊事,?!眳勤w印存“十冊是葛昌楹于1931年所輯初拓本五十部中之一,鈐拓精美,,遠(yuǎn)勝后輯本,。天津王錫璜為印章收藏大家,所藏趙之謙印多而精,,“趙之謙徐三庚印譜”六冊,,收錄趙之謙印蛻一百零二方、徐三庚印蛻二十方,,均為王錫璜舊藏,。又有西泠印社輯”吳讓之印存”十冊,收錄印蛻一百九十七方,。
趙之謙,、吳讓之、徐三庚后吳昌碩,、趙叔孺,、王福庵、齊白石有聲近代印壇,。本次拍品中有兩冊珍貴的吳昌碩印譜,,“鐵函山館印存”一冊,王個簃題簽,,沙孟海1990年題記,。收錄吳昌碩四十歲前篆刻印蛻四十五方。據(jù)童衍方先生撰文介紹,,他經(jīng)眼的“鐵函山館印存”共有三部,,除童先生自藏一部外,匡時拍賣本也列其中,?!跋黪龔]印存”一冊,有韓登安1928年題簽及題記,,是年韓登安與沙孟海同過友人處見此吳昌碩早年印作,,沙孟海亦留下題記,,時距吳昌碩逝世僅隔一年。六十二年后因緣再至,,沙孟海又重見此譜,,雖印譜易主而其師朱跡宛然依舊,于是墨筆再題,,為缶翁印譜留一段掌故,。”二弩精舍印存”六冊,,共收趙叔孺篆刻印蛻三百方,均附邊款,,由民國鈐拓印譜第一人王秀仁于1941年朱鈐墨拓,,此譜為集趙叔孺印章之大成者。此外還有希見趙叔孺篆刻印譜“二弩精舍印存”三冊,,收錄趙叔孺刻印印蛻一百三十五方,,為望云草堂張魯庵舊物,,譜中部分印蛻為初見。王福庵為近代工穩(wěn)印代表者之一,,八冊“王福庵印痕”共收印蛻一百八十三方,,均附邊款,用帶有“榮寶”字樣的印譜紙鈐拓,,坊間少見,。別有“福廠印稿”四冊,,僅知上海博物館及上海圖書館藏有此種印稿,拍賣會上出現(xiàn)為首次,。齊白石篆刻印譜有二冊本”齊白石為梅花草堂刻印”,,譜中有朱屺瞻題記,梅花草堂藏齊白石刻印今藏上海博物館,,榮寶齋曾將這些印鈐拓成譜,,不過這已是朱屺瞻去世后事了。
3682 養(yǎng)自然齋印存 1910年 鈐印本 二冊 28×13cm×2
除上述諸印譜外,,楊龍石、趙次閑,、胡鼻山,、莫友芝、趙仲穆,、徐星洲,、陳師曾、童大年,、趙宗抃,、趙古泥、吳仲坰,、楊鵬升,、周啟人、賀培新,、鄧散木,、張魯庵、來楚生,、高絡(luò)園,、陳巨來、葉潞淵,、高式熊,、吳子建等近現(xiàn)代印人的印譜也都展現(xiàn)了篆刻藝術(shù)的各種風(fēng)格,收藏者自能從中體會篩選,,攜璧而歸,。 印譜中的另一分類古璽印譜,本次拍品中有“二百蘭亭齋古印考藏”,、“樂只室古璽印存”,、“吉金齋古銅印譜”、”十鐘山房印舉”,、“十六金符齋印存”,、“齊魯古印攈續(xù)”,、“續(xù)齊魯古印攈續(xù)”、“遯盦秦漢古銅印譜”,、“匋齋藏印”,、“匪石居秦漢官私印存”、“秦漢丁氏印緒”,、“貞松堂唐宋以來官印集存”,、“澄秋館印存”、“伏廬藏印”,、“毓慶宮藏漢銅印”,、“善齋璽印錄”、“避暑山莊藏漢銅印”,、“磊齋璽印選存”,、“漢官私印”、“濱虹集古鈢印存”,、“秦漢小私印存”等,。古璽印的制作雖都是出自名不見經(jīng)傳的印人之手,其流傳下來的璽印卻有無窮的魅力,,古璽印譜一直為人所重自然是有根有據(jù),,所謂傳承有緒的。
印譜是篆刻藝術(shù)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前賢制譜不易,雖然“物常聚于所好”,,但實際上“聚多而終必散”,。曾見“漢印偶存序”中說:“自宋以來著錄若是其多也,今求其印之所在,,則大率亡矣,。雖然昔人之印亡矣,而所以亡而不亡,,使后人尤得見先氏之矩矱,,以有譜錄在焉?!苯翊罕本┛飼r拍賣三百種印譜再現(xiàn),,對于印譜的研究收藏來說,或許是一件快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