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為南拳中實用性,、技擊性較強的拳法之一,,在我國香港、廣東,、福建等地流傳廣泛,。為使初習者明了筑基功夫,,現(xiàn)將詠春拳中基本手腳致用法簡示如下,以供習者參考,。(穿白衣者為甲方,,黑衣者為乙方。) 手法 詠春拳中用“有手無腳”來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沖:甲以右箭馬與乙相對,,乙進步直線拳攻甲頭部,,甲向左側(cè)圈步進馬,同時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擊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窩處(圖1~圖3)。 要點:圈步拍手與直沖要做到同時到位,。 2.枕手直沖:乙進步直線拳攻甲面部,,甲攤手攤其來拳,同時進馬,,左手攤手變枕手,、右手護手日字拳直擊其頭部(圖4~圖5)。 要點:枕手進馬,、日字拳同時到位,,不能脫節(jié)。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來拳,,同時前腳左圈,右手膀手與左手成抱拍掌,,拍擊對方(圖6~圖8),。 要點:膀手成抱拍時,要充分借助圈步進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頸掌:甲進步右拳直擊乙頭部,,乙搖頭閃躲,,同時前拳欲攻甲中線,,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頸部(圖9~圖10),。 5.圈手正掌:乙前拳直擊甲頭部,,甲外拍,進馬內(nèi)圈成正掌,,直擊乙中線(圖11~圖13),。 要點:拍手成圈手時要纏住對方的橋手,正掌時要借助進馬之力,。 6.枕肘膝頂:甲進馬直擊乙頭部,,乙搖閃進步抱甲,甲以枕肘砸其背部,,同時以膝頂其腹部(圖14~圖15),。 要點:砸肘、頂膝同時到位,,以加大打擊力度,。 腿法 很多詠春拳初學者以為詠春拳只在手法上見長,,實不知詠春的腳法更是變幻莫測,有鬼腳之稱,。 1.甲以左箭馬與乙相對,,乙起右腳攻甲,甲后腳踩截,,同時左轉(zhuǎn)掛其來腿,,順乙落腳之力側(cè)踩其支撐腿(圖16~圖19)。 要點:踩掛撐要一氣完成,,不可脫節(jié),。 2.直撐拌打:甲直撐乙,乙右手消截欲進步反攻,,甲在落腳同時左手扶乙右手,,右手右腳分別摟打乙頭、頸,、膝彎處(圖20~圖21),。 要點:摟打時手腳要協(xié)調(diào)。 膀手側(cè)撐:甲以二字鉗羊馬與乙相對,,乙高位橫踢甲頭部,,甲轉(zhuǎn)馬膀手消解,左手護手成抓手(圖22~圖24),。 要點:右手膀手成掌前滑,,同時右腳側(cè)撐其支撐腿。轉(zhuǎn)馬膀手要同時側(cè)撐,,與抓手對爭用力,。 3.交箭斜撐:甲二字鉗羊馬對乙,乙起腿直踢中位,,甲轉(zhuǎn)馬,,成交剪手,回轉(zhuǎn)左手扶其前手,,右手外圈,,摟其來腿,左腳斜撐其支撐腿(圖25~圖28),。 要點:馬回轉(zhuǎn)斜撐時可借助進馬的力,。 |
|
來自: 白猿五行通背拳 > 《武術(shù)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