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柳下惠 作者:亓春燕 來源:《機構(gòu)與行政》2012年第11期 柳下惠出身魯國公族,,姓展,名獲,,字季,,又字禽,曾為魯士師(即典獄之官),,食邑柳下,,謐號“惠”,故稱有展禽,、柳下季,、柳士師、柳下惠等,。 提到柳下惠,,就不得不提“坐懷不亂”。不管他的“坐懷不亂”是否符合歷史事實,,但是仍不影響后人的津津樂道,。“坐懷不亂”的說法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巷伯》毛亨傳,。元朝胡炳文在《純正蒙求》中進一步豐富了“坐懷不亂”的細節(jié),。清代李汝珍在《鏡花緣》三十八回引用,,影響擴大。 經(jīng)過孔子,、孟子及后世學(xué)者的極度渲染,,柳下惠成為后世人心目中“坐懷不亂”的道德典范。孟子將柳下惠與伯夷,、伊尹,、孔子并稱為四大圣人,稱其為“和圣”,。 堅持原則 柳下惠,、臧文仲同為魯國大夫。臧文仲官居司寇之職,,而柳下惠只是士師,,屬于臧文仲的下屬。 魯文公三年(前625年),,夏父弗忌主持祭太廟,,故意將僖公、閔公靈位調(diào)整,。臧文仲不加制止,,柳下惠斥之??鬃诱J為臧文仲有違周禮所提倡的昭穆制度,,對于夏父弗忌的越禮行為不制止,,反而默許,,表示嗤之以鼻。認為柳下惠不畏強權(quán),,嚴格遵守周禮,,不逾矩,值得大家學(xué)習(xí),。 有一次,,當(dāng)時有一只名叫“愛居”的海鳥停于魯國都城東門外好幾天,臧文仲令國人進行祭祀,。這一舉動遭到柳下惠的批評,,柳認為“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當(dāng)時,,圣王祭祀禮節(jié)的原則是“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zāi)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皭劬印睂θ嗣駴]有功績卻去祭祀它,,因此柳下惠以是否“功烈于民”當(dāng)作祭祀的標(biāo)準(zhǔn),批評臧文仲祀“愛居”的行為,,認為其“不仁”,、“不智”,顯示了其高尚德行,。 不去國邦 柳下惠知禮,、行禮,深明大義,,堅持正道,,不事逢迎。在一些重大事情上往往與魯國執(zhí)政者意見不合,,并常常批評他們行政上的失誤,,故而仕途艱難,不被重用,,幾次被罷黜官職,。《論語·微子》記載:“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就是柳下惠為士師時,,多次被免官,有人曾問他:“你為什么還在這里呆著,?到別處不是更好嗎,?”柳下惠說:“自己從來都是堅守正直的操守,不會向錯誤做法低頭,。我這樣做能不多次被罷免嗎,?我如果不堅持正道,又何必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到別的國家去呢,?”在孔子看來,,當(dāng)時掌權(quán)的臧文仲的“蔽賢”“不舉”,致使柳下惠“三黜”,,長期處于下位,,不得重用,,甚至窮困潦倒。所以,,孔子指責(zé)臧文仲“下展禽,,不仁也”,是一種“竊位”行為:“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朱熹曾評價說:“柳下惠三黜不去,,而其辭氣雍容如此,,可謂和矣。然其不能枉道之意,,則有確乎其不可拔者,。是則所謂必以其道,而不自失焉者也,?!?/span> 位卑憂國 柳下惠從不因為侍奉惡君為恥,也不以自己的官職小而感覺卑下,,入朝為官也不隱藏自己的才能,,不管官居何種職位,從不改變自己直道事人的原則,。當(dāng)齊向魯求岑鼎時,,齊侯弗信,必取信于柳下惠,。魯君欲以贗品賂齊,,柳下惠堅持以真鼎送人,不僅顯示了其本人信誠無欺,,也使魯國免除了禍患并博得了鄰國的信賴,。 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如何措辭寫一篇謝罪公文,使得齊國退兵,。柳下惠卻說:“聽說大國如果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如果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現(xiàn)在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么措辭都是沒有用的,?!绷禄葸@樣說,無疑是對臧氏在魯國的執(zhí)政行為直言不諱地進行了批評,。最后,,柳下惠教乙喜以犒師的名義陳辭齊師,兵不血刃而退齊師,,使魯國人免遭了一場戰(zhàn)禍,。但是作為最大功臣的柳下惠,臧文仲并沒有提拔重用他,。 柳下惠雖出身公室,,貴為大夫,生活清苦,,仕途不順,,多次遭黜,卻始終沒有怨言,。其事雖非經(jīng)天緯地之舉,,卻足以彰顯他愛國愛民、直道事人的品行,。這也就是為何儒家要這么不遺余力地宣揚他的德行,。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xué)齊魯文化研究中心) |
|
來自: 文化龍鄉(xiāng) > 《柳下惠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