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又稱 「新藝術派」(Art
Nouveau),,始于19世紀末,,與當時相對保守的維也納學院派相對立,提倡 「時代的藝術,自由的藝術」,,它的影響力涉及當時的繪畫,、設計、建筑,、裝飾等領域,。核心成員有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約塞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馬克斯·柯茲威爾(Max
Kurzweil),、約瑟夫·馬里亞·歐爾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和科羅曼·莫塞爾(Koloman
Moser)等人。
本次巴黎畫廊展覽梳理了19世紀末維也納分離派發(fā)展初期至表現(xiàn)主義早期維也納地區(qū)藝術的發(fā)展,,展品來自 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Belvedere
museum in
Vienna)及私人藝術收藏機構,,共計 180余件,主要是維也納分離派創(chuàng)始人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作品,,涵蓋藝術家學徒時期至鼎盛時期的作品,,包括1901年的 「Judith
I」以及此次在法國首次展出的里程碑式作品 「the Beethoven
Frieze」。
現(xiàn)場還將呈現(xiàn)一組有關克里姆特的文獻資料,,向人們介紹這位藝術家的生平、家庭和同為藝術家的兩位兄長,。
除了克里姆特的相關作品,,展覽還會從同時代維也納知識分子和維也納藝術形式兩個角度全面闡釋維也納藝術的演變。
部分作品:
《少女的臉龐》,,1898,,Gustav Klimt
《Judith I》,1901,,Gustav Klimt
《the Beethoven Frieze》,,1902,Gustav Klimt
《月光下的白樺樹》,,1902,,Carl Moll
《吻》
克里姆特時代的維也納分離派藝術
展覽梳理了19世紀末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發(fā)展初期至表現(xiàn)主義早期維也納地區(qū)藝術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