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策略不僅能夠提高學習的效果和質(zhì)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而且符合現(xiàn)代社會倡導的終身學習思想,,使學生能在走入社會后真正實現(xiàn)自主的終身學習,更可以和教學策略相互促進,,提高學習效率,。而且研究結(jié)果還表明,不太成功的學習者可以借鑒高效學習者的學習策略,。策略是可以培養(yǎng)和訓練的,,也是可以在教學中傳授、滲透,。這為我們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和訓練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論基礎,。
科學的學習策略,,助你翱翔長空
劃線
劃線也許最常用的學習策略,有助于快速找到和復習課文中重要的信息,。如果學生能夠劃出課文中重要的和相關的信息,,就能從課文中學到更多的東西。但問題在于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決定什么材料是最關鍵的,,只是一味地劃,,將降低對重要材料的回憶。因此,,必須教學生學會劃線,。在教的過程中,應當首先解釋在一個段落中什么是重要的,,如主題句等等,;其次,教學生謹慎地劃線,,也許只劃一到二個句子,;最后,,教學生復習和用自己的話解釋這些劃線部分。
此外,,還可教學生一些圈點批注的方法,,與劃線策略一起使用。①圈出不知道的詞,;②標明定義,;③標明例子;④列出觀點原因或事件序號,;⑤在重要的段落前面加上星號,;⑥在混亂的章節(jié)前劃上問號;⑦給自己作注釋,,如檢查上文中的定義,; ⑧標出可能的測驗項目;⑨畫箭頭表明關系,;⑩注上評論,,記下不同點和相似點,比如,,“通過力量的平衡來防止戰(zhàn)爭……”,,你可能聯(lián)想并注下“恐怖主義是否也可以用力量的平衡來加以預備呢?”,;○標出總結(jié)性的陳述,。
作筆記
在閱讀和聽講中,用得比較普遍的學習策略是作筆記,。表面上看來,,筆記僅僅是信息的一種外部存貯,其實,,記筆記的意義遠不止于這些,它要求學習者對材料的中心思想進行心理加工,,它要求學習者決定記什么,,因而能促進新信息的精細加工和整合。
筆記的種類將影響整合和組織信息的方法,。逐字逐句地作筆記是對材料的一字一句的編碼,;作總結(jié)性筆記是對材料的再組織和整合。有些筆記要求學習者進行高度的心理加工,,因而比純粹筆錄閱讀材料要有效得多,,例如,用自己的話組織和總結(jié)講演中的要點,、為了準備教別人而作筆記,、以及為了找出復雜理論性材料的思想大意而作筆記等等,。
教師能促進學生作筆記和復習筆記(Kiewra,1989),。①講演慢一點,;②重復復雜的主題材料;③呈現(xiàn)作筆記的線索,;③在黑板上寫出重要的信息,;④給學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筆記,讓他們觀看,;⑤給學生提供結(jié)構(gòu)式的輔助手段,,如提綱或二維方格表等(Dembo,1994),。
記筆記時,,筆記本上不要寫得密密麻麻的,不妨在筆記本的右邊留出1—2寸的空地,,除了筆記正文外隨時記下老師講的關鍵詞,、例子、證據(jù)以及自己的疑問和感想,。這種方法不僅有利于在課外查閱參考書后作進一步充實完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復習和創(chuàng)造。復習時,,扉頁上老師講過的某個生動的例子,、實驗、術(shù)語都會加深對正文的理解和回憶,,在我們?nèi)松?jīng)驗中,,有時某個人為了說明某個道理講了一個生動故事,事隔多年以后,,抽象的道理可能記不全了,,但那個生動的故事我們卻牢記在心,儼然溶化到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復習時,,看著扉頁上的當時疑問和聯(lián)想可能會引導我們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陳琦、劉儒德,,1997),。
雖然作筆記有助于編碼加工,但是最有效的運用還應包括復習,。有些學生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只是作筆記而加以復習并不是一種有用的學習策略。復習筆記的益處在于它能允許對材料的進一步精細加工和整合,。因此,,學生不僅要反復地看筆記,,而且還要積極地思考筆記中的觀點,并與其他所學的信息進行聯(lián)系,。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作筆記中受益,對能力較低的學生和處理聽覺信息有困難的學生,,作筆記效果較差,。這樣的學生也許先認真聽老師講演然后看老師的講義更好些。
提問
提問有助于學生學習課文,、講演以及其它信息,。學生要不時地停下來評估自己對課文或老師的講演的理解。例如,,有的學習者在信息進入工作記憶后,,就會這樣對這一信息進行思考:這一新信息意味著什么?與課文中的其他信息以及以前所學的信息有什么聯(lián)系,;或者他還可能用例子來說明這種新知識,。比如,在編碼“瑞士在國際關系中是一個政治中立的國家”這一信息時,,優(yōu)秀的學習者把這一信息和瑞士幾個世紀來從未卷入戰(zhàn)爭的歷史聯(lián)系起來,,并且可能由中立關系推論出瑞士作為世界銀行的角色。
許多研究者曾通過提問訓練學生尋找故事中的角色,、情景,、問題和問題解答。如果學生在閱讀時教學生提一些“誰”“什么”“哪兒”和“如何”的問題,,他們能領會得很好(Paris,,1984;King,,1992),。有人(Englert,1991)給學生一張清單幫助他們構(gòu)思創(chuàng)作,,這張清單教學生向自己問以下一些問題:“我寫給誰看的,?”“要解釋什么?”“有什么步驟”等等,。基本上,,訓練學生在活動中自己和自己談話,,自己問自己或彼此之間相互問老師要問的問題,結(jié)果表明,,學生能在解數(shù)學題,、拼寫,、創(chuàng)作和許多其他課題中成功地教會自我談話(陳琦、劉儒德,,1997),。
但是,在介紹教學材料之前提問,,有助于學生學習與問題有關的信息,,但不利于學習與問題無關的信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提與所有重要信息有關的問題,。
寫提要
寫提要就是簡短陳述所讀信息的中心思想,。這種策略的效果取決于學習者是如何使用它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每讀完一段后用一句話作概括,;另外一種方法是讓學生準備一個提要來幫助別人學習材料,,其部分原因是這種活動使得學習者不得不認真考慮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生成性學習
生成性學習 (generative learning)是一種強調(diào)積極整合新信息于已有圖式的理論(陳琦,、張建偉,1996),。建構(gòu)主義的一個主要假設是所有的學習都是“探索”,,即使我們告訴學生某件事,他也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心理操作,,使之變成自己的東西,。生成性學習策略是要教學生一些具體的心理加工新信息的方法。例如,,可以成功地教學生對所學材料提問題,、作總結(jié)和類比,教學生講解他所聽到的,。這些生成性活動都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和記憶,。
維特羅克(1986)提出,如果訓練學生對他們所閱讀的東西產(chǎn)生一個類比或表象,,他們的理解就會增強,,這些表象可能包括圖形、圖像,、表格和圖解等,,這種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積極的加工,,不是簡簡單單地記錄和記憶信息,,而是要改動對這些信息的知覺,把所學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識和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從而產(chǎn)生一個理解(陳琦,,1988),。維特羅克列舉了一些總結(jié)閱讀材料的方法,。他強調(diào)不要從書中尋章摘句或稍加改動,而是要產(chǎn)生:①課文中沒有的句子,;②與課文中某幾句重要信息相關的句子,;③用自己的話組成的句子。
當我們逐字逐句學習課文中的材料時,,并沒有真正理解正在學習的東西,。例如,為了應付考試中的名詞解釋而死記硬背某個定義,,但一旦考試稍微把題型一變,,還能答出這個題目嗎?如果不是逐字逐句地學習課文中的信息,,而是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個定義,、并且想出一些例子,那么是不是有可能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呢,?
圖式—故事語法
圖式是從過去經(jīng)驗中抽象出來的或者從教學中獲得的認知結(jié)構(gòu),,它能給新信息以意義,減少所要注意的事件的數(shù)量,,從而使學習變得相對容易些,。具體地說,第一,,圖式提供了一個新信息能適合的組織性的結(jié)構(gòu),,金字塔式知識結(jié)構(gòu)就很好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第二,,圖式促使信息進入長時記憶,,因為,它能把新信息精細加工成一個意義的結(jié)構(gòu),。其結(jié)果,,圖式能使人期望從新信息中獲得什么。例如,,我們知道,,一個故事一般至少有一個主人公、一個沖突,、一個開始,、一個高潮和一個結(jié)果。
先行組織者
先行組織者是由奧蘇貝爾提出來的,,它是指對所學的材料提供框架和組織的引導性信息,。先行組織者在學習新課之前呈現(xiàn)信息,使得新課內(nèi)容更有意義,更易于理解,。它把學生引向他們即將學習的材料,并且?guī)椭麄兓叵肽切┠苡脕泶龠M他們整合新信息的相關信息,。例如,,奧蘇貝爾等人曾讓大學生閱讀一篇有關佛教的文字。他們先給實驗組學生提供一段比較佛教和基督教文字,,作為先行組織者,。而事先不給控制組任何材料。結(jié)果表明,,實驗組比控制組記住的材料要多一些,。奧蘇貝爾等人認為這是由于先行組織激活了許多學生的基督教的知識,學生能使用這些知識去融合不太熟悉的宗教的信息,。在有關教學設計的章節(jié)中,,將詳細介紹先行組織者的應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