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5日訊(記者 周永亮)2015年1月10日上午,由中國經濟網主辦的“2014中國美術總評榜評選活動頒獎典禮”在北京國粹苑國粹美術館成功舉辦,。中國美術總評榜中國畫評委陳綬祥現場表示,,中國畫是中國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它從來不是畫東西,,如果按照西方模式去改造中國畫,,最后會導致中國畫消失。 陳綬祥認為,,從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開始,,很多人認為中國是腐朽沒落的封建社會,因此它的一切意識形態(tài)都是腐朽沒落的,,這就給中國畫造來了一個滅頂之災的大悲劇,。大部分學國畫的人是從西方繪畫的學習上反過來了解中國畫和認識中國畫,這樣的認識至少是不公正的,,而大部分是偏差的和錯誤的,。他強調,中國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是畫東西,,而是一種意境,。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yè)頻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國畫的名稱很多,,有中國畫,、水墨丹青、水墨畫,、水墨丹青藝術品等,,哪個名稱才能代表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畫種呢?陳綬祥認為是中國畫,。他認為,,藝術分類標準有三等:最低的是按照材料分,比如油畫,、水墨畫等,;其次,按照流派,、品類分,,譬如浪漫派、吳門畫派等,;最高等的就是以國家命名,,比如希臘雕塑,、法國時裝、中國畫等,。 當今的中國畫走勢有兩種:一種被西方繪畫同化,,走向純粹繪畫造型的道路;另一種向民俗繪畫靠攏,,走向民間裝飾道路,。對此,陳綬祥認為中國畫有其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改造可能的結果就是消亡,。國畫學西方藝術去畫東西,這是極端錯誤的方向,。 最后,,陳綬祥堅信,中國藝術走向世界的一定是國畫,,而不是經過西方化改造的中國畫,。對于當下中國畫家,他認為要明白兩個道理:一是明大道,,二是了自身,,即以己適道。規(guī)律是不能創(chuàng)造的,,只能發(fā)現,。當代畫家應該認識和發(fā)現規(guī)律,堅守對中華文化的認識,,而不是遵守規(guī)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