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血潤腸煎(王正公) [組成] 生首烏15克(用鮮者更好) 生當歸9克生赤 芍9克火麻仁15克 [功效] 養(yǎng)血潤腸增液通便 [主治] 適用于血虛腸燥引起的大便秘結(jié),,其特征是患者大 多具有血虛陰虧,津枯內(nèi)熱見證,。如面色多蒼白或潮紅,,或有眩 暈,心悸,,口干,,煩熱不寐,,脈多細數(shù)或細軟,色質(zhì)多紅而少津,。 或舌質(zhì)淡而津干,大便三,、四天甚至七,、八天一行。糞便干硬呈 粒狀,,解時非常困難,,甚至要用手指挖出。 [用法] 煎服,,每日一劑,,小火水煎分二次服。此方藥性和 平,,服后并不立即起下瀉作用,,一般服藥二、三天后,,大便開始 從粒狀變?yōu)闂l狀,,須連續(xù)服用,待便秘癥狀基本解除后才能停藥,。 [方解] 生首烏味甘,,性微溫,能補肝腎而益精血,,潤腸通 便,;當歸性味甘溫,是養(yǎng)血補血的要藥,?!侗静輦湟分^之“潤燥 滑腸”。生赤芍味苦性涼,,有清熱涼血之功效,,能下氣瀉肝通順血 脈,與首烏,,當歸配伍既有養(yǎng)血補血,,又有下氣活血的作用,相 得益彰,?;鹇槿饰陡市云剑軡櫾锘c,,為常用之潤下藥,,本方 用藥雖少,,配伍精當,針對血虛津枯腸燥的病機側(cè)重養(yǎng)血潤燥滑 腸,,輔以下氣活血通脈,。所以能圖徐徐緩下之功,治本而見長效,。 [加減] 產(chǎn)后或手術后,,癥見面色萎黃或蒼白,頭暈目眩,, 乏力等血虛癥候較顯著者可加入生地黃,、白芍、紅棗,,待大便成 條后再加入黨參,、黃芪益氣生血,如見氣虛者可加黨參,、黃精,;熱 病后津液耗傷而見舌紅津少、口干唇燥,、脈細弦或細數(shù)者,,可選 加石斛、生地,、元參,、麥冬、花粉,、瓜蔞仁等養(yǎng)胃生津之品,;如 見眩暈、頭脹頭痛,、耳鳴,、腰酸、足軟,、舌紅,、脈細弦等肝腎陰 虛肝陽偏亢者,可選加桑椹子,、生地黃,、女貞子、料豆衣,、滁菊 等,;如見咳嗽、咽干,、低熱,、面紅火升,,脈細數(shù),舌紅等肺陰虛 者加入南北沙參,、天麥冬,、瓜蔞仁、杏仁等,;如見脘腹痞脹,、納 呆消化不良者加入陳皮、佛手,、雞內(nèi)金,、麥芽,;如見噯氣上逆者 加旋覆花,、代赭石;如見心悸,、不寐等心陰虛者加入柏子仁,、淮 小麥、棗仁,、玉竹等,;老年人如兼見陽氣衰者加入肉蓯蓉12克。 [按語] 血虛腸燥形成的便秘,,一般病程多長,,體質(zhì)多衰, 病情多復雜,。臨床見到較多的病例,,每兼見肝腎陰虧,肝陽偏亢,, 或心脾兩虛,,或肝脾不和,或肺陰不足,,或奇經(jīng)八脈虧損等癥候,, 在這樣復雜的臟腑同病的情況下,醫(yī)者從何處入手調(diào)治,,確是一 個問題,,雖臟病難治,但腑疾易療,,本著先易后難的法則,,猶如 剝繭抽絲一樣,抓住了血虛腸燥便秘這個頭,,用養(yǎng)血潤腸法,,解 除便秘問題,,大便通潤后,食欲每會增進,,睡眠也會好轉(zhuǎn),,中州 脾胃有了生化之機,營血和津液的虧耗也會逐漸恢復,;腑濁下行 后,,肝陽每亦隨之潛降。即所謂之“腑以通為補”,,“得谷則昌”的 道理,。 血虛腸燥便秘,便秘是疾病的現(xiàn)象,。血虛腸液干枯是疾病的 本質(zhì),,“治病必求于本”,一般導下藥如單味大黃,、番泄葉,、郁李 仁等。以及復方成藥麻仁丸,、潤腸丸等(方中都有大黃),,適用于 腸胃燥熱的大便秘結(jié),導瀉的作用較強,,但久服后大便更為燥結(jié),。 因此,對血虛腸燥而致的便秘,,非養(yǎng)血潤燥不為功,。養(yǎng)血潤腸是 增液行舟的方法,雖不是立即起瀉下作用,,但療效是可靠的,。 應用本方不宜與黃連、黃芩,、黃柏,、蒼白術、厚樸等苦寒堅 腸燥濕之劑同用,,否則會影響藥效,。氣虛及濕熱挾滯的大便秘結(jié), 非本方所宜,。 [典型病例] 陳××,,女,52歲。習慣性便秘多年,。大便六,、 七天一次,糞便成栗狀,,便時痛楚非常,,須服瀉藥或灌腸方才得 解。半年來月經(jīng)紊亂,,量少色淡,,腹脹不適,出汗,,口干,、煩熱, 面色晦黃,,痔瘡出血,。脈細小無力,舌質(zhì)偏紅,。辨證乃血虛營熱,, 腸液枯燥,,天將竭,,奇脈失調(diào),肝腎之陰亦虧,,虛陽因而升越,。治 宜養(yǎng)血潤腸,增液行舟,,涼營清熱:生地黃15克,,生當歸9克, 生赤芍9克,,生首烏15克,,火麻仁15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 丹皮9克,槐米9克,,黨參10克,。上方守服月余(并停服果導等 瀉劑),大便通潤,,食欲增加,,面色轉(zhuǎn)華,精神體力均有好轉(zhuǎn),為 鞏固療效,,繼續(xù)調(diào)治二月,。二年來未出現(xiàn)便秘。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內(nèi)科藥方(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