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 方】紫丹參30克 懷牛膝15克 夏枯草(花穗)30克 粉丹皮15克 馬兜鈴30克 雙鉤藤15克 刺蒺黎15克 代赭石30克(碾細(xì)) 【處 方】膽汁制吳茱萸500克 龍膽草醇提物6克 硫黃100克 醋制白礬100克 朱砂50克 環(huán)戊甲噻嗪12.5毫克 【制用法】以上諸藥混合研面?zhèn)溆茫悄氂脺厮磧艉?,取藥?00毫克敷于臍內(nèi),,上蓋以棉球,按緊,,用膠布固定,,每周換藥1次。 【處方】玄參12克 麥冬9克 牛膝9克 茯苓9克 鉤藤9克 菊花9克 蟬蛻6克 代赭石15克 生龍骨15克 生牡蝸15克 炙遠(yuǎn)志6克 【處方】決明子24克 枸杞子12克 菟絲子12克 女貞子15克 金櫻子9克 沙苑子12克 桑椹子12克 【按 語】方中各子類藥物其質(zhì)柔潤,,性平和,,其中菟絲子、沙苑子,、金櫻子補(bǔ)肝腎益陽,,枸杞子、女貞子補(bǔ)肝腎益陰,,決明子清肝熱,,合而為補(bǔ)腎熄風(fēng)益平劑。 【處方】蓮須12克 女貞子12克 桑椹子12克 淮山15克 鉤藤10克 地龍10克 旱蓮草10克 生牡蠣25克(先煎) 龜板(或鱉甲)25克(先煎) 牛膝15克 【按 語】方中蓮須、桑椹、女貞子等以滋養(yǎng)肝腎為主藥,;山藥等養(yǎng)脾陰,;龜板,、牡蠣潛鎮(zhèn)虛陽為輔藥,;旱蓮草滋肝清熱為佐藥,牛膝等引經(jīng)為使藥,。 【處方】益母草30克 桑寄生20克 杜仲12克 甘草5克 【按 語】頭痛者加夏枯草12克,、鉤藤20克、生白芍25克,,生牡蠣30克,;陰虛者加女貞子12克、川石斜15克,、大生地15克,。 【制用法】共研細(xì)末,水泛小丸,,每日3次,,每次10克。 【處方】生石膏30克 玉竹30克 鉤藤30克 玄參15克 女貞子12克 車前草20克 【適應(yīng)證】高血壓病早期,。肝陽偏亢,,頭部脹痛,,面紅目赤,眩暈者。 【處方】川芎12克 菊花20克 地龍10克 川牛藤15克 夏枯草30克 地骨皮30克 玉米須30克 【適應(yīng)證】高血壓病,。 (選自《秘驗妙方八百八》) 流感四季皆有,,治遼頗為棘手。筆者多年來用中藥防治,,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公諸同仁供參考。 藥物組成:香薷3克,,金銀花5克,,黃芩5克,虎杖3克,,麻黃3克,,生甘草3克。上方為一次量,,開水浸泡代茶,,隨時可飲,不受限制,。本方劑量用于預(yù)防則效果甚佳,,若用于治療時,加大方中藥量,,每味藥物量增加3倍即可,,改浸泡為煎服,每日一劑,,煎兩次,。 藥理作用:香薷、銀花,、黃芩,、虎杖、麻黃均有抗病毒作用,,有是廣譜抗菌藥,,對病毒、細(xì)菌均有作用,;甘草具有類激素樣作用,,全方藥味雖少,針對性強(qiáng),,既可用于預(yù)防又可用于治療,,效果明顯,。 本方使用方便,可用于個人,、家庭和集體的防治,。不影響工作和學(xué)習(xí),隨時隨地即可服用,。經(jīng)近幾年來學(xué)校,、機(jī)關(guān)和家庭的應(yīng)用,證明本方系一經(jīng)濟(jì)簡便,、有效和值得推廣使用的驗方,。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藥方 甘草250克,桔梗250克,,麥冬250克,,懷牛膝500克,青果100克,。 制法 將以上藥共研碎成粗未,,每10克為1包,用塑料袋封裝備用,,稱為寧咽茶,。 用法 有兩種服法:①將寧咽茶1包,放在保溫杯里,,用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飲服1一2包;②水煎服.即將寧咽茶1包,,放入小鍋或瓷缸內(nèi),,對水半碗,煎熬數(shù)沸,,涼后服湯,,每日服2包。 用法:將鮮胡桃葉盛于瓦罐內(nèi),,加清水100毫升,用紙封閉罐口,,煮沸20分鐘,,將藥罐放在提桶內(nèi),撕開藥罐口上封紙,。立即坐在提桶上,,利用蒸氣對準(zhǔn)患處熏30分鐘,然后將藥液帶渣倒在盆內(nèi),,待水溫冷卻至50C左右,,進(jìn)行坐浴30分鐘,,并用藥渣擦洗患部,每日3次,,連用5日,。 用法:木鱉子去殼取肉,加少許水磨汁后,,放冰糖粉少許攪拌,,用棉棒蘸擦患處,一日3次,。 用法:將無花果洗凈,,火煎服(或空腹生食),,每日2次。同時于每晚用無花果葉加水煮湯先洗滌,,后坐浴,,每日一次。 用法:洗凈煎水,,倒入盆內(nèi)趁熱坐熏,每日2次,。 (摘自《老人春秋》) 藥方 黨參9克,,制半夏9克,黃芩9克,,木香9克,,陳皮9克,六曲9克,,黃連3克,,炙甘草3克,蒲公英12克 藥方 生山楂12克,焦山楂12克,,擯榔9克,,廣木香6克,,萊菔子9克,紅沙糖30克,,生姜2一3片,。 制法 以上藥先用清水浸泡30分鐘后再蒸,取藥汁下紅沙糖1/2,,第二煎如法加入所剩1/2的紅沙糖,。 用法 熱飲。第一劑頭次服后,,隔2小時再服,。第2劑每間隔4小時服1次。 羌活,、獨活,、藻本、防風(fēng),、川芎,,蔓荊子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功用:法風(fēng)除濕,解表止渴,。治療感冒頭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神經(jīng)性頭痛,。 花生仁紅皮30克,,大棗10枚,蜂蜜15克,。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20天為一療程,。 取鮮馬齒筧150克,,加水250~500毫升,煎至150毫升,。飲汁,。每天早晚各服一劑,每次飲服后喝白醋50克。 黃花菜(金針菜)干品30克,,石斛20克,,麥冬15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一劑,。 (摘自《老年人》)【處方】黨參30克 白術(shù)20克 肉桂9克 茯苓30克 山楂45克 大黃9克 積殼9克 川樸9克 瓦楞子30克 代赭石30克 瓜簍仁30克 蘇子6克 甘草3克 生姜3片 大棗5枚【處方】廣木香6克 制香附10克 元胡索10克 當(dāng)歸10克 赤白芍各10克 金鈴子10克 青陳皮各6克 炙甘草5克【處方】高良姜6~15克(酒炒) 青皮9克 香附9~15克(醋炒) 郁金9~18克 砂仁9克【適應(yīng)證】適用于飲食生冷而致的急性胃炎,。【處方】 紅藥子20克 土茯苓20克 丁香蓼25克 魚腥草20克 馬鞭草15克【按語】有外感者加糙蘇20克 葛根10克,;飲食不節(jié)者加大腹皮10克,川樸10克,;脾濕過盛加扁豆20克,,薏米20克。 【處方】苦參6~9克 當(dāng)歸10克 赤芍12克 制大黃6~9克 煨木香9克 海藻15克 桃仁9克 川樸5克 生白術(shù)10克【按語】便溏時加山楂肉10克,便秘時加大麻仁12克,。【適應(yīng)證】適用于各種慢性胃病,,尤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更佳,。對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息肉也有一定療效,。【處方】天臺烏藥10克 烏賊骨20克 烏梅10克百合15克 蒲公英15克 川貝母8克 沙苑子8克 生甘草3克【適庫證】慢性胃炎,、胃竇炎,、胃潰瘍、胃神經(jīng)官能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