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8點到達塔欽 19日早上6點起床出發(fā)轉山 在檢查站查邊防證耗去一些時間 太陽越升越高天漸放亮 岡仁波齊峰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 佛教,、苯教和印度教把岡仁波齊奉為“世界的中心” 傳說朝圣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 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 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 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 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于常年的十三圈 藏傳佛教把這里比作宇宙中心“須彌山” 藏傳佛教本尊勝樂金剛的凈土 這是座信仰之山 眾神之殿 轉山一周大約在57公里長 行走于海拔4800米至5723米處的轉山路上 岡仁波齊藏語意為神靈之山 梵文意為“濕婆的天堂” 岡仁波齊山形如橄欖 直插云霄 峰頂如七彩圓冠 周圍如同八瓣蓮花四面環(huán)繞 山身如同水晶砌成 岡仁波齊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稱 東邊的萬寶山 傳說是釋迦牟尼腳踏過的山 西邊是度母山 南邊是智慧女神峰 北邊是護法神大山 岡仁波齊轉山分順時針和逆時針兩種 藏傳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沿順時針方向轉山 只有苯教徒以逆時針的方向完成轉山 轉山途中常遇到迎面逆時針轉山走來的人 應該就是苯教徒 遇到騎馬轉山的基本是印度和尼泊爾人 藏族及內陸漢人基本是徒步轉山 一路走來 基本是把衣服裹緊帽子戴嚴 因停下來時會感覺寒冷 一行中隊伍拉的長長的 根據(jù)自己的體力調整步伐 一個月前 岡仁波齊還是那么遙遠 而今天 夢一樣走在他的身旁 紛飛的雪花滿天飛揚 舞出了心碎的模樣 寒冷中想搭你的臂彎 和我曾依靠的肩膀 習慣已不再 而心依然守望 你為何走得那么遠 去到我觸摸不到的世界 你為何走得那么久 冬天他去了又回 多少遍五彩的經幡山口飄揚 還和當年一樣 我站在路邊慢慢回想 心卻找不到方向 習慣已不再 而心依然守望 你為何走得那么遠 去到我觸摸不到的世界 你為何走得那么久 冬天他去了又回 多少遍你為何走得那么遠 去到我觸摸不到的世界 你為何走得那么久 冬天他去了又回 多少遍 在歌聲里 將靈魂貼近大地 傾聽諸神的召喚 忘掉疲倦 走過一彎又一山 回望 轉山的人群 前行中不再那么孤單 走在長長的路上 跨越世俗的樊籬 將生命延伸雋遠 茫茫浩瀚里 遇到 遇見 不見不散 走四方 行萬里 貼近你 觸摸你的指尖 匍匐在山腳下 該怎樣的去丈量 如一葉孤舟 駛向無邊無際的天涯 貼近你 只為那一抹朝陽 從北到南 從東到西 心懷虔誠 丈量著遠方 截取這段時光 抵達心的彼岸 午時 用餐 短暫停留 前行 繼續(xù)上路 遇到又不同的行路轉山人 停駐腳步 仰望神山 傳說 生命中 每次停留 每個因 都必有其果 每件事 都有其意義 那么 每個人 都有其偶然存在的必然 使命 每個瞬間 相遇與過往 千回百轉 鑄成那一世的塵緣 生命 繁華里落幕與上演 秋水共天 歲去年年 走過這道灣 距離止熱寺越來越近 中途休息 大哥與背工合影留念 前行 繼續(xù) 留影 走過的路 山路邊 孤單悠閑地馬兒 遠山 看過一座又一座 時間已指向15點 第一天行程已過大半 走過的路 如流水 一去不回 前方 牦牛駝隊經過 橫沖直撞 眾人避讓 瑪尼堆前 望見神山 遠遠看見宿營地 成龍松了口氣 坐地不起 疲憊的馬兒 卸了包袱 粗粗的喘氣 下午16點 終于到了海拔5100米的止熱寺對面宿營區(qū) 左前方那處建筑 便是今晚宿營地 公安邊防兵站 兵站里一間房通鋪10張床 一人一百元 山坡上悠閑的馬兒 兵營邊 藏族人的帳篷 岡仁波齊 就這么近距離的呈現(xiàn)在眼前 有鳥兒 自由的飛過 那匹馬兒 滿身的疲倦 天漸晚 太陽將落山 夜色 漸漸降臨 忙碌的人們 時而從兵站小屋前經過 屋內沒有電 只有窗外陽光灑落 將落山的太陽 將遠處山尖染紅 夕陽中的岡仁波齊 那麼近 那么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