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我們碰到斷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題,應(yīng)當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節(jié)。后根據(jù)內(nèi)容或?qū)哟?,能斷開的先斷開,,注意句首、句末虛詞,,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可根據(jù)上下文給以推斷。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 正確地給文言斷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運用適當?shù)姆椒ㄍ?,還必須具備比較豐富的古漢語知識,,同時還應(yīng)多讀古書,經(jīng)常實踐,,這樣才能逐步做到標點正確,。 1.找虛詞:文言虛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常見放在句首的發(fā)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出現(xiàn)在句中的虛詞有:于,、為、則、而,、以等等,。還有些復(fù)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 例: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yōu)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2.察標志: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 例: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鴻門宴》) 3.依結(jié)構(gòu): 例: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論語.卷八》) 4.據(jù)修辭: 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fù)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比如: 頂真: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廉頗藺相如列傳》) 對稱: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 (《戰(zhàn)國策.中山策》) 5.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jié)構(gòu)可以幫助我們斷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guān)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還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這些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 |
|
來自: 迎高考學習資料 > 《文言文斷句(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