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慶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實在,對兒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歲時,,由于父親工作調動,孟非一家遷居南京,。此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學和南京市第一中學和南京市第七中學(現(xiàn)南航附中)讀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績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語文成績僅次于江蘇省文科狀元,,可數(shù)理化三科總成績卻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復讀,,但找了很多學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績單,,就立刻搖頭拒絕,。他也想過出去找工作,可一個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時間一長,,孟非著急了:今后怎么辦呢?當時正逢南下淘金熱,,為了尋找出路,,他就和一幫同學去了深圳,。然而,,深圳殘酷的現(xiàn)實很快粉碎了他的美夢。一連十多天,,孟非和同伴馬不停蹄地到處奔走,,但一無所獲。 眼看帶的錢沒了,,孟非只好從小招待所搬出來跟一大群人擠在一間破爛不堪的簡易房里,。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閱著從街邊撿來的舊報紙,,尋找著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見工”……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一個月后,,他終于謀到了一份搬運工的差事。那種搬運工是臨時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僅累,報酬也少,,而且時常還得忍受工頭的責難與訓斥,。一個星期后,孟非終于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真的做一輩子搬運工嗎,?他前所未有地懷念起學校生活來,。搬運工只干了一個月,,孟非便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火車上,,他安慰自己,,從頭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印刷小工差點兒手殘廢 為了養(yǎng)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場跑,。不久,,他輾轉聽說南京一家報紙的印刷廠招工人,立刻跑去報了名——當印刷小工雖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費看報紙,。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當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廠的印報量為每周400萬份,機器需要從周二到周四不斷工作,,而真正操縱印刷機的,,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從周二早上8點鐘上班,,一直到周四晚下班,,平均每分鐘要從機器上取下1112張報紙。在不分晝夜的連續(xù)3天工作時間里,,每10個小時,,他才能休息一次,時間僅為1個小時,。這樣的工作跟打仗沒什么區(qū)別,,而且要是手腳稍微慢一點,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不成流水線作業(yè),,就會影響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會受到班組長的一頓大罵。第一個月忙下來,,孟非拿到了僅為23元的工資,,但是他仍然禁不住激動地淚流滿面,不容易??!不干活時,孟非就抓緊時間學習。他在日記本中寫道:“我不能一輩子呆在這個地方,,想換好工作,,就得有知識?!泵戏沁x擇了成人高考,。再拿起書本,他感到無比的親切,,工作強度越大,,求學的欲望就越強烈。1992年9月,,孟非報名進入了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坪诎唷:诎噌槍ι鐣诼毴藛T招生,,周六,、周日上課。孟非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無論再累再忙,,他都會按時聽課。一邊打工一邊上課,,孟非的生活節(jié)奏猛然加快,,休息時間更是少得可憐,他沒有星期天,,更沒有節(jié)假日,,邊打工邊讀書僅僅2個月,,他的體重就減輕了將近8公斤,!但孟非從不叫累,他憋足了勁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來,!為了學習,,他盡量壓縮睡覺時間,一有空就多看書,。實在熬不住了,,就把頭浸在冷水里泡一泡……他每天都對自己說:這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啊,!但是幸運之神并沒有降臨到這個勤奮得不要命的小伙子頭上,。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實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報紙的時候手竟被機器卷壓進去了!全廠一時驚慌,立刻停止了工作,。后來因為搶救及時,,他的手總算保住了,但是這件事卻引起印刷廠領導的極度不滿——這次工傷事故是建廠以來最大的一起事故,,印刷車間的領導們因此受到上級批評,,因而遷怒于孟非。1993年過新年前,,孟非就 被印刷廠的領導罵了一頓,,然后自己辭職了。孟非抑郁地走在南京街頭,,欲哭無淚…… 電視臺里的一名臨時工 為了生活,,他開始不間斷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廣告,、做保安……后來聽一個朋友說開家超市挺掙錢的,,孟非就到處借錢,開起了小型超市,。但由于對這一領域并不熟悉,,小超市最終還是于1994年初被迫關門。血本無歸的孟非心情沮喪,,他覺得仿佛走進了人生的死胡同,。該怎么辦呢?是坐以待斃還是奮起自救,?倔強的孟非選擇了后者,。他又一次開始到處尋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1994年2月,孟非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江蘇電視臺文藝部體育組要一名接待員,。孟非眼前一亮,,自從在報社的印刷廠工作之后,他一直對媒體心向往之,。雖然他知道,,這接待員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電話……可還是去報了名,。這一次,,孟非打工的經歷幫了他,身體強壯能吃苦的他很快被錄用了,,從此成了電視臺里的一名臨時工,。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著可有可無的工作,是200多名臨時工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員,。漸漸地,,已經24歲的孟非對眼前的工作又產生了困惑,他憂心如焚:難道我這輩子只能端茶倒水嗎,? 我要做一名記者 1994年7月,,孟非通過兩年的函授班學習,拿到了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莆膽{,,此時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為什么只能打雜?我也要做一名記者,!有了目標,,孟非的生活里仿佛灑滿了陽光,他每天早早來到臺里,,利用幫記者們打掃衛(wèi)生的機會熟悉記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記者出去采訪時需要帶一個扛攝像機的,孟非總是爭先恐后地去干——為這個,,他多次被別的臨時工罵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獲,,或者學會些采訪技巧,,或者熟悉攝像機的操作。 在這一過程中,,孟非的日記里多了些內容:記載自己每天學到的東西,。為了更快地接近記者這個群體,孟非還開始了“感情投資”,,他跟前跟后,,幫記者和編輯們端茶倒水,打掃衛(wèi)生……時間一長,,不少記者跟孟非都熱乎了,,孟非扛攝像機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漸漸地,,有些小新聞,老記者看不上眼的,,就開始交給孟非,,做好后加上老記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這樣的事情,,孟非總是非常高興,,當成頭等大事來做。這樣積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電視上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漸漸多了,。后來,,領導便格外開恩,讓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聞,。得到這個通知的時候,孟非喜出望外——他太珍惜這個臨時記者的機會了,!從此,,他每天都要透支體力拼命趕做節(jié)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來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輯、自己寫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時候,,他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藍天一樣明朗極了!漸漸地,,有一些比較大的題材領導也開始交給他做了,。那個時候,孟非的工資還是只有200多元錢,。 終于轉成了正式的記者 1996年8月,,孟非作為總攝影參與拍攝了26集專題片《飛向亞特蘭大》。該電視片在全國長篇電視專題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而孟非的敬業(yè)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這一次,孟非終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雜的帽子,,轉成了正式的記者,。這個男人哭了……他在日記中對自己說:“苦難中積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接下來,,孟非的事業(yè)一帆風順,。1995年,江蘇電視臺為了搶占先機,,組建了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籌備了一檔10分鐘的深度報道欄目《都市傳真》。孟非進入該組后,,正式開始了跑社會新聞的歷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記者的同時也做起了編輯工作,,他的工資則提高到1000多元,。意外的是,, 1998年春節(jié)過后,由于長期勞累,,孟非的頭發(fā)開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時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當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頭,還別說,,這光頭配著他的笑臉,,顯得既聰明又精神。從此這光頭一直陪著他到現(xiàn)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