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好動者云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BR> 所謂的動和靜是相對而言的,它們并不是對立存在的,,如果兩者是對立的話,,那么兩者就是矛盾體的產物了,所以有的人不要有這樣的誤解,,而是應該要深刻理解“動靜合宜,,道之真體”的現(xiàn)實含義,并且學會運用這種動和靜的生活方式,,這才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的人好動,而有的人則好靜,好靜的人,,為人處事比較慎重一些,,也不那么好高騖遠,所以他們的心態(tài)也是靜如止水,,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他們也不會顯得那么沖動;而好動的人,,卻與此相反,,在為人處事上,有時候頭腦發(fā)熱,,遇事不冷靜,,好沖動,不考慮事情產生的后果,,所以就容易做出沖動的事情來,,當自己醒悟過來的時候,事情已經發(fā)生了無可挽回,,后悔也來不及了,。所以有的人做事要冷靜,不要太走極端,,否則欲速則不達,,結果造成了不應有的后果,令自己后悔無窮……所以遇事好沖動的人,,要深刻吸取這樣的教訓,,遇事不要盲目沖動,而不考慮這種沖動之下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所以要學會忍耐,,要冷靜對待,,更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沖動行為,。動與靜是兩種行為,是人生修養(yǎng)中屬于兩個極端的兩念,,任何人都有動的時候,,也都有靜的時候,但是不要把動和靜對立開來,,要做到動靜相宜,,才能夠使兩者產生互補的作用,從而達到兩者的完美統(tǒng)一,。這也就是所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合宜,才能夠使一個人做事要有節(jié)度,,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把動和靜對立起來。 動和靜如果能夠達到統(tǒng)一,,就會產生一種美好的境界,,這種境界如同一幅彩色的圖畫,人們可以盡情地去描繪和想象,。一個喜歡好動的人,,就像云中的閃電不能持久,又像風中的燈火搖擺不定,。一個喜歡寂靜的人,,沒有朝氣和活力,似乎對什么事情有些麻木不仁,,或者是像局外人一樣,,那么冷漠和缺乏熱情,所以又像燃燒的死灰,,干枯的木頭一樣,,沒有一線生機。一個真正懂得人生價值觀的人,,他會看到人生存在的價值,,他會有自己的遠大抱負和追求,所以他的本身就像定止的云,,但云中卻有老鷹在飛翔,,又像靜止的水,但水中卻有魚類的跳躍,,因此他的人生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其中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內容,,這樣的人生才是有色彩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用這兩種心態(tài)來觀察世界,,并把自己的人生體驗,,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去,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達到更完美的統(tǒng)一,。 “動靜合宜,,道之真體”,不僅是一個人對人生態(tài)度的理解,,而且也是一個人如何能夠做到“動靜合宜”,,這就需要看待一個人是否會運用這個“道之真體”,;如果能夠把動和靜結合起來,而且運用得恰如其分,,這就說明人們對之有了深切的感觸,,并且在運用當中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到既有靜又有動,,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也就是說在安靜的時候,就要多做那些思考一類的事情,,使自己的思維也更加活躍了,,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動的時候,,就需要做一些有益的活動,,因為生命是離開運動的,所以運動會給自己的生命帶來活力,,這不僅有利于自己的需要和益處,,而且也充實了自己的生活,這樣就達到了動靜兩者的統(tǒng)一,,使自己的生活不會再那樣枯燥和乏味,,同時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而且自己的思維和眼界也更寬廣了,,令自己的人生才更有現(xiàn)實意義人生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動靜合宜”。 |
|
來自: ldjsld > 《菜根譚隨想 九天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