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玩商會 福州收藏家張祖仁說漢代是我國古代銅鏡發(fā)展的第二個鼎盛時期 張祖仁說銅鏡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它本身是一種日常生活用品,,又是我們民族工藝的代表,一面面瑰麗堂皇的銅鏡,,不僅展現(xiàn)了我國幾千年來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畫面和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也反映了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的構思奇巧的裝飾藝術水平和人們對理想與未來的追求。 鏡子古稱“鑒”或“鏡”,,宋代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的名稱,,曾將“鏡”字改為“照”,故詞鏡也稱“照子”,,唐朝有書《本事傳·情感》,,有“破鏡重圓”的故事,描寫了一對患難夫妻的悲歡離合,,這些都是古人使用銅鏡的真實寫照,,古人大都相信來世,相信神靈,,且以為銅鏡不光用于生活,,還有降妖辟邪的作用。因此,,也常將它用來作隨葬品,,以便隨身常帶,所以絕大多數(shù)出土的銅鏡都得之于古墓之中,,由于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鏡,,有各自的時代特征,出土的銅鏡在今天不僅是我們認識和研究古代社會可靠的實物資料,,也成了古代墓葬斷代的一個重要標準,。 古代的銅鏡種類紛繁有,紋飾多樣,,從形式上看,,以園形為主也有方形、亞字形、桃形,、葵菱花形,、鼎爐型、帶柄形等,,從背面的紋飾上看有龜,、蛇、龍,、虎,、鳳、鳥,、牛,、馬、鹿,、鵝,、魚等動物形象;有大自然中的花卉,、草,、葉、樹木,、果實等植物紋樣,;有線條方圓弧角格局的幾何圖形,以及神奇?zhèn)鹘y(tǒng)的仙人故事圖案等,。從銘文的內容看,,有祝福、祈禱的吉祥語句,;有鑄鏡工匠的名代,,局坊和鑄鏡年代,以及鑄鏡的含金成分等款識,。銅鏡的正面叫鏡面,,磨光發(fā)亮,用以照容,,鏡面的反而叫鏡背,,多鑄紋飾,有的鑄有文字,,鏡背多數(shù)有臺座,,也有無紋飾和銘文的銅鏡,稱之為素鏡,。 從實物資料看,,古代銅鏡最早是齊家文化的銅鏡,,至今發(fā)現(xiàn)兩面。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銅鏡發(fā)展的一個鼎盛時期,這個時期銅鏡多圓形,,鏡鑄細小,,大都無銘文,大致可分為13 類:素鏡類,、純地紋,、花葉鏡類、山川鏡類,、菱形鏡類,、禽獸紋鏡類、蟠螭紋鏡類,、羽鱗紋鏡,、連弧紋鏡類、彩繪鏡,、透雕鏡類,、金銀銘紋鏡類、多棱鏡類等,。 漢代是我國古代銅鏡發(fā)展的第二個鼎盛時期,,漢代有十五類,除以上類外還有星云鏡類,、連弧紋銘文鏡類,、重圈銘文鏡類、四乳禽獸紋鏡類,、神獸鏡類,、龍虎紋鏡類等等,四獸紋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種圖形及禽鳥等各種紋飾,,東漢后期,,有神獸鏡、畫像鏡,、龍虎鏡,,采用浮雕的手法,形象逼真,,生動自然,,畫像類有西王母,、東王父、玉童,、仙女及仙人王子喬,、赤松子等神話傳說故事。表現(xiàn)了盛行于漢代的升仙思想,。銘文有“大樂貴富,,千秋萬歲”“宜酒食”“常相思,毌相忘,,常富貴,,樂未央”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鑄造處于衰退時期,,這個時期基本沿襲漢鏡,這個時期佛教盛行,,因此銅鏡有佛獸圖案紋飾較多,。 隋唐時期是我國銅鏡發(fā)展史上第三個鼎盛時期,唐代銅鏡鑄作精細,,工藝華美,,銅鏡的圓形居多,有生肖鏡類,、瑞獸鏡類,、瑞獸葡萄鏡類、花鳥鏡類,、神仙人物故事,、盤龍鏡、八封鏡,、萬馬鏡,、貼金銀鏡,金光閃閃鱗艷奪目,。 宋金時期,,由于時局動蕩,鑄鏡受到限制,。南宋出現(xiàn)帶柄鏡,、長方形鏡、雞心鏡,,多鑄有商標號的紀名,。如“湖州真石家念工叔照子”等。還有雙魚鏡,、童子攀枝鏡等,,人物故事鏡有柳毅傳書,、達摩渡海鏡,元代有雙龍鏡,、飛鳥鏡等,。 明代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鏡。如鏡背有龍,、鳳,、鹿、花草,、人物紋飾等,銘文有“狀元及第”“為善最樂”“長命富貴”“五子登科”等,,大多為黃銅質,。 清代的鑄鏡業(yè)已欠佳,而且紋飾精略,,這主要是我國明末清初以后,,玻璃鏡被廣泛采用,銅鏡逐漸被冷落了,,這時鏡銘文多是“金玉滿堂,,連生貴子”等,銘文鏡多為嫁女之用,,質料亦粗糙不佳,。 綜觀我國銅鏡的發(fā)展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鏡都有著自己朝代的特征,,透過一面面銅鏡,,人們不僅能夠摸到中國封建社會的演變情形,而且能從中窺見中國古銅藝術的高超,,并受到美的啟迪,。 張祖仁收藏銅鏡已有30多年歷史了,共收藏了自漢鏡,、唐鏡,、宋、元明,、清鏡共860多面,,其中較珍貴的有仿唐葡萄獸鏡、戰(zhàn)國四山鏡,、金代雙魚鏡,、明代八卦鏡等等。特別是僅有2厘米寬的宋代素鏡,。福建《海峽都市報》曾以“全國最小銅鏡”的專題新聞作了報道,?!陡V蓦娨暸_》、《福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作了專題新聞報告了我收藏銅鏡的事跡,。他在收藏過程中也曾經受騙上當,,買了許多仿造和作偽的銅鏡,通過交學費“吃一塹,,長一智”提高自己鑒別銅鏡的能力,,并經常閱覽有關銅鏡收藏圖書,請教行家逐漸對銅鏡有了一點認識,,收藏鑒定銅鏡是個難題,,那么怎樣區(qū)分真品和偽品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從花紋,、銘文和銅質上看,宋代以后的仿鏡多用漢唐銅鏡直接翻模,,鑄成的銅鏡銘文,、紋飾模糊,線條不暢,,缺少力度,,一般情況下,漢鏡銅質,,銀白閃灰,,唐鏡銀白閃亮,宋鏡銅質黃銅閃紅,,明鏡黃銅閃白,,清鏡黃銅閃黃。筆者的經驗判斷如下:(1)從紋飾上看,,真鏡大都清晰,,而偽品線條粗化,如偽造的海獸葡萄鏡,,紋飾突出,,模起來疙疙瘩瘩,看上去很不自然,。(2)從銅質上看,,真鏡銅質較純,并且按一定合金比例,,偽品主要是黃銅又比較粗糙,。因此表面上光潔度較差,給人以凹凹禿禿的感覺,。若輕輕敲擊,,真品與偽品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聲微而潔者真,聲濁而洪者假,。(3)從銹色上看,,真品大多清瑩,尤其是傳世的漢鏡,、唐鏡更是光鑒照人,,有銅銹的多為出土之物,年遠聲滯,,或有紅斑,,半銀半青,偽品大多是綠銹,,但綠銹與鏡體附著甚淺,,浮而不實,用指甲一掐,,就會刮落銹斑,。(4)偽品大多采用電鍍技術,,可看到閃亮光點,,銘文、紋飾不清楚,。 作者:福州二中轉張夏靜 郵編:350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