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先生所傳的原始太極拳廣博精深,,無論拳架,、推手還是技擊都與現(xiàn)在流行的各家太極拳有所不同。請問先生,,令師尊是哪一位武術(shù)名家,? 答:先師并非武術(shù)名家,而是一位武林大隱,。 問:這二者之間有何區(qū)別,? 答:武術(shù)名家是有名氣的武術(shù)家,而武林大隱是身懷絕技,、武功卓絕,,卻埋名隱居于民間的武林高人。武術(shù)名家并不一定非要身懷絕技,、武功卓絕,,只要能著書立說,經(jīng)常在媒體上曝光,,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就可以了,。 問:武林大隱可不可以理解成是隱居在深山老林里的世外高人,? 答:“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常年隱居在深山老林里的人至多只能算“小隱”,,真正的“大隱”應(yīng)該是生活在常人社會之中。 問: 先生為什么說令師尊是武林大隱,? 答:因為先師雖身懷絕技,、武功卓絕,卻一生淡薄名利,,不以武術(shù)謀生,;雖一生精研苦修武術(shù),卻只求“唯傳其術(shù),,不傳其名”,;雖一生比武較技,贏人無數(shù),,卻守口如瓶,,從未張揚炫耀,未影響過任何一人的生計和名聲,。這樣的人難道還不是武林大隱嗎,? 問:令師尊既然淡薄名利,為何一生還要比武較技,,贏人無數(shù),? 答:先師比武較技并非為名為利。他曾對我說過:武術(shù)是實踐的學問,,即使你學的東西再好,,如果不經(jīng)過真正的實戰(zhàn)訓練和檢驗,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和空中的擺設(shè),。技擊必須通過實戰(zhàn)才能學成,。我一生比武較技無數(shù),就是要印證和完善本門的武術(shù),。但我從未因比武較技而影響過任何一人的生計和名聲,。 問:既然比武較技,就必然有輸有贏,,如果贏了人家,,怎能不影響人家的生計和名聲? 答:正因如此,,先師找人比武較技時,,總是暗地進行,并且言明:“我與你切磋,決不是為名為利,,更不是要踢場子,砸你的飯碗,,只是想印證和完善我本門的武□c,。如果我輸了,你可以大肆宣傳,;如果我僥幸贏了,,這件事決不會讓第三個人知道。你有什么絕技,,盡管使,,不必留情,把我打傷打殘了,,與你無關(guān),,我決不怪你?!毕葞熓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未違背諾言,,雖然在比武較技中贏人無數(shù),,其中不乏名家、宗師,、掌門,,但卻一直守口如瓶,毫不張揚,。 問:令師尊可否跟太極拳各派有過切磋,? 答:有。先師自上個世紀10年代起就一直找人較技切磋,,因他所學的是太極秘傳,,所以,與太極各派的切磋是理所當然,。 問:令師尊對太極各派的評價如何,? 答:他說在他接觸過的太極各派成名人物中,只有三個人有真功夫,,會技擊,。很多人名氣很大,但一真正接觸,,推手尚可,,一旦技擊實戰(zhàn),就手足無措,不堪入目,。 問:請問令師尊所傳你的原始太極拳創(chuàng)于什么年代,?到他這一輩是第多少代? 答:據(jù)先師講他所練的這一脈太極拳創(chuàng)于北宋時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傳到他這一輩是第三十一代,他是本門第三十一代的唯一傳人,。這一脈武術(shù)原本的名稱就叫太極拳,,“原始”二字是他加的,目的是與其他各派太極拳有所區(qū)別,。 問:令師尊可有妻室后代,? 答:沒有。先師為完善本門武學,,終生未娶,。我曾向先師問過此事,他告訴我,,他技成之后,,為印證完善本門武學,經(jīng)常外出與各門各派較技切磋,,每個能與他切磋的人都是他認為有真功絕技的人,,每次切磋時沒有人會給你手下留情,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傷殘致命,。另外,,盡管他從未因比武較技而影響過任何一人的生計和名聲,但每次切磋贏人后,,對方都有可能來復仇,。這種特殊的經(jīng)歷,決定了他不可能有家室,,他不想拖累任何人,,也不想妻兒因他惹來殺身之禍。 問:令師尊武功如此之高,,為什么不出山,,廣收門徒,光大本門,? 答:這是原始太極拳的傳統(tǒng)門規(guī)決定的,,這一脈的太極拳自創(chuàng)拳以來一直以隱密的形式相傳,不許失傳,,也不許廣傳,。如果走我?guī)煾副任漭^技來印證完善本門武學的路子,一是不許影響武林同道的生計和名聲,二不許娶妻生子,,以免給家人惹來滅頂之災,,三要埋名隱居,不許以武謀生,,以免惹來仇家追殺,。 問:原始太極拳既然是歷代隱密相授,為什么你會公開辦班教拳呢,? 答:這也是先師的囑托。他雖然一生都在印證和完善原始太極拳的武學,,但直到97歲時,,才找到我這個傳人,用他的話講:“我要是早死幾年,,原始太極拳不管多么好,,也要隨我一起進棺材了?!彼?,他要我打破傳統(tǒng)門規(guī),公開傳拳,。 問:令師尊對你傳拳有什么要求,? 答:一是盡量不要在國內(nèi)傳;二是我的衣缽傳人必須是華人,;三是唯傳其術(shù),,不傳其名,必要時可不用原始太極拳的名稱,,甚至可以說這門武術(shù)是我自編自創(chuàng)的,。 問: 為什么令師尊讓你盡量不要在國內(nèi)傳拳? 答:因為他本人多年埋名隱居就是為了躲避他以前比武較技時贏過的很多門派,,避免受害,,讓原始太極拳能夠完整地傳下去 。他說如果我在國內(nèi)傳拳會受到很多門派的打壓,,尤其是太極拳界不會讓我生存,,可能拳還沒傳完,就被迫害死了,。公開傳拳一定要到海外,,等海外有了衣缽傳人后,可以再回國內(nèi)傳,。 問:令師尊為什么讓你必要時可不用原始太極拳的名稱,,甚至可以說這門武術(shù)是你自編自創(chuàng)的呢? 答:先師說本門自創(chuàng)拳的宗師起歷代都有“唯傳其術(shù),不傳其名”的師訓,,他們都十分淡薄名利,,只求把本門的武學完整地傳下去,而不傳自己的名字,。名稱只是一個形式,,無論叫原始太極拳還是叫其他太極拳,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只要能真正地把這門武學完整地傳下去,,可以不必去注重表面的形式。他對我說如果你說你傳的太極拳叫原始太極拳,,又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他的太極拳門派就會對你打壓,惹來不必要的爭端和麻煩,。如果你說你的太極拳是自己創(chuàng)的,,年限很短,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由此可見先師的用心之苦和廣闊的胸襟,。 問:那么你為什么沒按令師尊的要求去做,傳拳時仍叫原始太極拳呢,? 答:我不能貪天功為己有,,把明明是先師傳授的千年古技說成是自己創(chuàng)的,自己來做開山宗師,,拿歷代先師看作比生命還重要的寶貴武學換取自己的名利,。我之所以傳拳時還叫原始太極拳就是要紀念教我愛我的的先師!即使這樣做,,能給我?guī)硖齑蟮穆闊?,我也決不后悔。 問:可否公開令師尊的姓名,? 答:先師讓我稱他“太極翁”,,他說本門創(chuàng)拳的祖師都不傳下自己的姓名,他又何必留名呢,!他說他能在有生之年把本門武學完整地傳給我,,心愿已足,如果我能把本門武學繼續(xù)完整地傳下去,,就是對他最好的報答,。 問:令師尊教你時已經(jīng)有97歲高齡了嗎? 答:97歲不是他的真實年齡,。因為在他教我的三年多,、不到四年的時間里,,他一直都說自己是97歲,并且也從沒過過生日,。我曾經(jīng)問過他為什么一直是97歲,,他說97歲是他晚年中最好的一年,所以,,他到97歲以后年齡就不再增長了,,也不再過生日了。 問:令師尊教你時年事已高,,那時他還能技擊實戰(zhàn)嗎,? 答:不僅能,而且技擊已臻化境,。每當向他進攻時,,有時是全空的感覺,有時是觸電的感覺,,都會莫名其妙地被拋出去。和他搭手時,,一用力就是空的,,一點也使不上力,想撤手又象被粘住一樣,,撤不回來,。尤其是他的眼睛,用“目光如電”來形容,,毫不過份,,與其交手時,被他兩目神光所視就如同被什么東西突然罩住一樣,,會突失知覺,。 問:你見過令師尊和其他人真打?qū)崙?zhàn)嗎? 答:見過兩次,。第一次是他在教我練拳時,,有兩個不三不四的年輕人在旁邊出言不遜,被我打傷,。結(jié)果,,沒過多會兒,這兩個人帶著七,、八個人,,拿著匕首和木棍跑來了,師父叫我在旁邊別動,,注意看著,,只見他在這些人中間穿過的功夫這些人就都躺下了,,并且沒有一個人當時能再起來。他告訴我:如果一個人和多人械斗時,,絕不能糾纏,,必須一下解決一個,否則,,倒下去的可能就是你自己,。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師父和人動手。我看見師父和人的第二次交手是在這件事發(fā)生后的一個星期,,還是在我們練拳的那個地方,,來了一位四十多歲的教硬氣功、拳擊和散打的師父,,非要和我?guī)煾副任?,他說他聽一幫年輕人說我?guī)煾甘鞘劳飧呷耍盟彩菑奈磁龅竭^對手,,所以,,一定要和我?guī)煾副取Kf著還做了兩手硬氣功的表演,,一是用鐵條擊頭,,鐵條斷了,頭卻沒事,;二是拳擊鵝卵石,,把鵝卵石拋向空中,一拳將鵝卵石擊碎,。他死纏亂纏,,不比不行,我?guī)煾钢缓么饝?yīng)比試,,那人拉開了拳擊的架勢,,可是剛一接近我?guī)煾福€沒有挨上,,突然象觸了電一樣,,咕咚一聲坐到了地上,半天爬不起來,。他起來后問我?guī)煾福骸袄蠋煾?,你眼睛怎么能放電呢?我還碰到你,,就被你眼睛放的電罩住,,動不了了?!蔽?guī)煾钢恍Σ徽Z,。自這件事以后,,我們就再也不在原來的地方練拳了。這兩件事是我親眼所見,,也徹底堅定了我放棄原來所學的武術(shù),,專修原始太極拳的信心。 問: 令師尊在晚年高齡之時,,武功還能如此之高,,確屬罕見,如何才能修到如此境界,? 答:先師的武學成就非常人所能比是因為他放棄了常人的所不能放棄的一切,。他說要想在武學上有所成就,除了自身的學武條件,、用功努力和明師指點外,,還要不斷地在技擊交流實踐中領(lǐng)悟提高和豐富完善自己,尤其是要淡薄名利,,能放下一切,。可是淡薄名利,,放下一切非常人所能為,。 問:令師尊晚年時身體如何? 答:十分健康,。他的太極內(nèi)功已經(jīng)練到了極高的境地,,身體所有的氣脈都是通的,。他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可以多日辟谷不吃而照常練拳教拳,并且他冬天從來都是單衣過冬,,連毛衣都不穿,。他告訴我:練拳練到中醫(yī)所說的經(jīng)絡(luò)都通了,相當于“練精化氣”的層次,,也就是武術(shù)中所說的“易筋”的層次,,這時身體的表現(xiàn)是十分健康,不會生??;練拳練到內(nèi)脈通了,相當于“練氣化神”的層次,,也就是武術(shù)中所說的“易骨”的層次,,這時身體的表現(xiàn)是不僅十分健康,而且會出現(xiàn)自然辟谷的功能,,多日不吃可以和往常一樣地工作,、運動,,并且會感到精力、體力異常充沛,;練拳練到根本脈通了,,相當于“練神還虛”的層次,也就是武術(shù)中所說的“易髓”的層次,,這時的身體表現(xiàn)是不僅十分健康,,能自然辟谷,而且可以單衣過冬,,睡冰臥雪,,這時已達到人天合一。練拳練到那個層次,,內(nèi)功如何,,看身體的表現(xiàn)就可以知道。 問:從沒聽說過有那位太極拳大師或太極名家練拳能練到辟谷和單衣過冬,、睡冰臥雪的層次,,請問令師尊除了太極拳外,是否也練氣功,? 答:先師從沒練過氣功,,他只練太極拳,但太極拳中有太極內(nèi)功,。先師告訴我:練太極拳只要能得到真?zhèn)?,練得正確,都能練到這個程度,。原始太極拳的歷代祖師都是只修練太極拳,,都達到了這個境界。他說:一個人的武功修為如何,,不能唯技擊而論,,要看他的整體修為和素質(zhì)。武功修至化境者,,身心必然產(chǎn)生質(zhì)的變化,,超越常人,這就是所謂的超凡入圣,。練武的目標是向生命的極限挑戰(zhàn),,使生命的潛能發(fā)揮到最大的極限。 問:你也能辟谷和單衣過冬,、睡冰臥雪,,是不是練太極拳練的? 答:不是,。我是練“心功”練的,。正因為我有這個基礎(chǔ),,先師才會選我做他的衣缽傳人。從他的身上我感悟到無論練武術(shù),、氣功,,還是修佛、修道,,只要方法正確,,修練到一定層次,身體上產(chǎn)生的變化應(yīng)該是一樣的,,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這是不分門派的。一個人不管多么能打,,有什么特異神通,,如果練來練去,不僅內(nèi)脈,、根本脈沒通,,而且連身體都練不健康,說明練的東西肯定有問題,。 問:令師尊除了武功之外,,還精通什么? 答:易理術(shù)數(shù)和醫(yī)道,。先師說:易理術(shù)數(shù)和醫(yī)道都和太極相關(guān),,如果能精通此二道,對太極修練者完成由術(shù)而道的轉(zhuǎn)化具有很大的幫助,。 問:令師尊的太極是否練到了最高境界,? 答:我只能說先師的太極練到了很高的境界,不能說是最高的境界,,因為太極本身就是大無外,、小無內(nèi)的,,沒有極限,。先師曾說:學無止境,藝無止境,,太極的修為是沒有極境的,,在武功修為上只有更高,沒有最高,。 問:令師尊的太極是否練到了最高境界,?
答:我只能說先師的太極練到了很高的境界,不能說是最高的境界,,因為太極本身就是大無外,、小無內(nèi)的,,沒有極限。先師曾說:學無止境,,藝無止境,,太極的修為是沒有極境的,在武功修為上只有更高,,沒有最高,。 問:令師尊在一生比武較技所遇的名家高人之中,以何人的武技最高,? 答:若單以技擊而論,,是一位生活于山野之中以野猿為伴的“野人”;若以武學修養(yǎng)而論,,是一位比武曾輸于這位“野人”的白須白發(fā)隱士,。 問:令師尊的武技與此二人相比,如何,? 答:先師技成之后,,在比武較技中,所遇名家名人無數(shù),,未曾一敗,。但與此二人較技時是一負二平。 問: 令師尊與二人較技,,為何是一負二平,? 答:先師共與此二人較技三次,所以,,是一負二平,。 問:能否詳述一下當時的較技經(jīng)過? 答:可以,。先師在比武較技中曾聽幾個人說過有一白須白發(fā)的隱士武功奇高,,與名家高手較技,如同老叟戲童,,當今之世無人可與之匹敵,,只是此人淡薄名利,早已隱居。先師為求證武學,,費盡千辛萬苦,,終于在一山下的茅屋找到此人。當時正值冬季,,天下大雪,,可茅屋之中并無任何取暖設(shè)備。這位隱士白發(fā)白須白眉,,身著一身白色單衣,,仙風道骨,氣質(zhì)非凡,。先師說明來意后,,這位隱士說:“你遠來是客,先小住三日,,我領(lǐng)你觀賞一下這兒的風景,。”三日之內(nèi),,這位隱士白天領(lǐng)先師上山觀看雪景,,晚上二人同住在沒有任何取暖設(shè)備的茅屋之內(nèi),雖是三九嚴寒,,大雪紛飛,,二人均是身著單衣。更奇怪的是二人三天均是不吃不喝,,用這位隱士的話說:“敝舍簡陋,,老夫又不會做飯,只好請先生將就了,?!毕葞熤肋@位隱士是在考核他的內(nèi)功修為,看他的氣脈通到那個層次,,是否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三日之后,二人開始切磋較技,,先比拳術(shù),,后比兵器。比拳時這位隱士身如游龍,,快似閃電,,先師感到四面八方都是他的身影,,好像整個身體都被他罩住了似的,。先師氣定神閑,用混元太極護住自己的身體,把這位隱士的每次進擊都給破解了,,并且在每次破解時都能進擊對方,。這位隱士多次進擊都不奏效后,忽然變換了打法,,身形慢慢地慢了下來,,當先師和他四目相對時,發(fā)現(xiàn)他目光如電,,好像突然射出了很強的電流,,周身驟然一顫,動作開始變得有些遲緩了,,慢慢地這位隱士開始占了上風,。比拳結(jié)束后,這位隱士告訴先師很多武林高手被他目光一射,,會頓失知覺,,勝負立分,跟他交過手的,,幾乎無人能逃,,這叫“目擊制勝”或“精神籠罩”,這是拳學技擊的上乘境界,。他并說先師的武學修為和技擊水平均可進入一流境界,,只是輸在內(nèi)功修為比他稍遜。先師自技成之后,,所會名家高手無數(shù),,這是首次敗北,當時確實心有不甘,,內(nèi)心想比拳雖輸,,但比兵器未必不能取勝。因為先師隨身所帶的短劍乃是祖?zhèn)鲗殑?,該劍削鐵如泥,,無論什么兵器,削之立斷,,這把劍曾隨先師經(jīng)過無數(shù)生死惡斗,,幫先師逃過多次死劫。先師自信這把劍可以彌補他內(nèi)功不如這位隱士的不足,,在兵器比試上定能取勝,。先師提出再比兵器時,這位隱士說,,他兵器上的修為要高于拳術(shù)上的修為,,不比也罷。言外之意是先師比之必輸。先師聽后頓時火氣上升,,說道:“我這是一把削鐵如泥的祖?zhèn)鲗殑?,如果比兵器我贏不了你,哪怕是打平,,我這把寶劍就永遠歸你了,。”這位隱士仔細端詳了一下這把寶劍,,隨手拿起了一把木劍,,說道:“我用木劍和你比,如果你贏不了我,,就按你說的辦,,不許反悔!”先師說:“一言為定,?!闭f完,二人開始比劍,,這位隱士的劍法果然比拳法更勝一籌,,其“化”字訣已經(jīng)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先師的寶劍只要一沾上他的劍,,就會被他把力化掉,,根本削不斷他的劍,更沾不著他的身,。二人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整整比了一個時辰,,后來突然二把劍完全沾粘到了一起,,二人都是雙手握劍開始比拼內(nèi)力,最后先師還是稍遜一酬,,輸了寶劍,。這次比武,先師雖輸給了這位隱士,,但二人相約三年后的今日再來比試,。三年后先師重來故地,茅屋依舊,,但這位隱士的武功已經(jīng)更加精湛了,。二人比拳時,目光一對,,好像神光融為了一體,,彼此起心動念,,舉手抬足,都心領(lǐng)神會,。二人相互一笑,,同時罷手,。比劍時,,先師手持一根樹枝,這位隱士手持先師的寶劍,,二人象閑庭信步,、觀花賞月一般,一舉一動均含有高深的劍法,,攻守之中都不假思索,,好似都在有意無意之間。最后,,二人以打平結(jié)局,。比試后,這位隱士留先師住了三個月,,二人相互交流,,無所不談,遂成忘年之交,。這位隱士告訴先師,,他一生較技,可謂戰(zhàn)無不勝,,和他同代的無數(shù)名家高手均輸在他的手上,。后來他在山林之中遇到了一位與猿為伴的“野人”,常與野獸相搏,,身法奇特,,迅猛無比,出手兇殘怪異,,遂生好奇之心,,與之較技,那知自己打敗無數(shù)名家高手的武技根本施展不上,,對方完全是反常態(tài),、超常規(guī)的打法,結(jié)果,,自己輸給了這位“野人”,。自此,他開始隱居茅屋,,潛心鉆研武學,,多年來雖大有長進,,但仍無把握能勝這位野人。他對先師說:“當今之世,,除你以外,,恐怕無人能有希望是這位“野人”的對手。你再有針對性地苦練三年,,有希望能與這位“野人”一較長短,。” 先師離開這位隱士之后,,有針對性地苦修了三年,,開始前往這位隱士所指點的地點,尋找這位“野人”,。大概尋找了半年多,,終于在野猿經(jīng)常出沒的山林中找到了這位 “野人”,先師說明來意后,,二人開始較技,,這位“野人” 蹲、跳,、躺,、滾,抓,、撓,、戳、撲,,勾,、蹬、踢,、纏,,身形奇快,怪異兇猛,,完全是超常態(tài)的打法,,忽然滾踢你的身體,忽然從樹上撲向你的身后,,變化萬端,,飄忽不定,讓人防不勝防,。這位“野人”力大無比,,體能極好,打上一天也不累,,第一天,,二人互有擊中,,都受了些輕傷,晚上相約第二天再比,。第二天二人繼續(xù)打斗,,幾天之后,二人逐漸適應(yīng)了對方的打法,,每日白天打斗,,晚上休息,如此這樣打了一月有余,,互有勝負,,打成了平手,。這就是先師一生較技中“一負二平”的經(jīng)過,。 問:請問和令師尊較技的“野人”既是野人,如何能夠溝通,? 答:“野人”是先師和那位隱士對他的稱呼,,據(jù)先師講其實這位“野人”和人一樣,也會說話,,也食人間煙火,,他只是長在山里的村落而已。他與常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自幼就常與野猿為伴,,常與野猿戲玩打鬧,,所以,練就了一身怪異的? '5c夫和本領(lǐng),。 問:請問那位白須白發(fā)的隱士后來是否歸還了令師尊的祖?zhèn)鲗殑Γ?答:沒有,。所以,以后先師與人比兵器時總是隨手折一根樹枝做兵器,。 問:請問和令師尊較技的那位隱士所練的武功是何門派,? 答:據(jù)先師講此人的武?c是內(nèi)家拳的路數(shù),但又不是太極,、形意和八卦,。那位隱士告訴先師他的武功是祖?zhèn)鳎瑹o門無派,,但又無所不容,,凡是武功,一有門派,,便有局限,。先師則不以為然,先師對我講:無論什么門派,,只要是真?zhèn)?,練到最高境界,,都是相通的??上У氖侵袊奈湫g(shù)過于保守隱密,,越傳越假,現(xiàn)在很多門派的掌門練得都不是真?zhèn)髁?。怪不得很多武術(shù)名家單打獨斗,,連綠林強盜都打不過。 問:武術(shù)名家打不過綠林強盜之說從何說起,? 答:先師講他一生游歷之中遇到過很多次綠林強盜,,每次都是生死搏殺,死里逃生,。綠林強盜練得是一擊必殺的殺人技術(shù),,武術(shù)名家包括實戰(zhàn)在內(nèi)練得大都是讓人賞心悅目的表演武技。一旦二者相遇,,采用無保留搏殺,,武術(shù)名家鮮有不敗者。所以,,綠林強盜往往對武術(shù)名家嗤之以鼻,,非常藐視,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里,。 問:請問比武較技和與綠林強盜搏殺有何不同,? 答:比武較技是有規(guī)則的,比拳就是比拳,,比兵器就是比兵器,,并且都是一對一的比試,如果是友好的比試,,大都是點到為止,。先師與人比武的規(guī)矩是比武時不許有比武以外的第三者在場。與綠林強盜搏殺是毫無規(guī)則的生死搏殺,,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也無道義可講。 問:令師尊與人比武時為什么不許有比武以外的第三者在場,? 答: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先師比武較技只為證道和完善自己的武學,,毫無名利之心,不想因此而影響任何人的聲譽和飯碗,;二是比武時防止遭比武以外的人暗算,。 問:請問令師尊比武較技時遭過暗算嗎? 答:遭過,。先師講武林中大多數(shù)人還是比較守規(guī)矩的,,但有一些人的武德不好,,比武時總喜歡對人進行暗算。先師講遭暗算時跟遇上綠林強盜沒有什么區(qū)別,,這些人對你都是無所不用其極,,毫無道義可言。比武較技時,,先師遭過多次埋伏和暗算,,也吃過虧,所以,,他比武的規(guī)矩是不許有比武以外的第三者在場,,凡是比武時有第三者出現(xiàn),一律先打死再說,。 問:令師尊憑什么逃過多次埋伏和暗算,? 答:除了一身過硬的技擊實戰(zhàn)功夫外,寶劍和暗器幫了他不少大忙,。先師講他的寶劍鋒利無比,,碰到兵器,,兵器斷,,碰到手腳,手腳斷,,碰到人頭,,人頭斷,可謂無艱不摧,。他的暗器功夫并不比他的拳術(shù)和兵器功夫差,,尤其是在輸了寶劍以后,他在暗器上就更下功夫,,他使用暗器從未失過手,,可以說是每發(fā)必中。我曾見過先師飛石打鳥,,他說打左腿,,就決不會打到鳥的右腿,可謂武林中一大絕技,。但先師每次與人較技時,,都是嚴守規(guī)矩,除非遭到埋伏暗算,,否則,,決不使用暗器。 問:令師尊可與人比過暗器,? 答:在比武較技中先師沒有和人專門比過暗器,。他說:很多武術(shù)名家高手都不會暗器,,即使有些人會使,也都是只會打一些固定不動的死靶子,,表演尚可,,一旦用于瞬息萬變的生死搏殺,很難派上用場,。先師講他比武較技都是和人比試別人最精的東西,,從不和人比試別人不精的F西。他曾與一對牧羊的父子比過打鳥,,這對牧羊的父子不會武術(shù),,但父親飛石打得很好,兒子彈弓打得極準,。父子倆一個飛石打鳥,,一個彈弓打鳥,兩人一下打下兩只飛鳥,。而先師一手同時飛出三石,,一下打下三只飛鳥,一只打中左腿,,一只打中右腿,,另一只打中的是鳥嘴,令這父子倆□為觀止,。 問:為何令師尊能練出如此絕技,? 答:首先是因為先師的暗器功夫是歷代太極掌門才能學到的真?zhèn)鳎@種真?zhèn)鞯牡湫吞蒯缇褪强梢灾苯佑糜谒蚕⑷f變的生死搏殺,,而不是只能讓人觀賞的表演,。另外一點用先師的話講這是逼出來的,你不刻苦練出這樣的絕技,,在生死搏殺中就會丟命?,F(xiàn)在的習武之人既沒有先師的學習條件,也沒有生死相搏的壓力,,所以,,很難練出這樣的絕技。 問:令師尊一生精研苦修太極,,不知和其他各派太極有無交流切磋,? 答:有。 問:能否談?wù)勄写杞涣鞯慕?jīng)過和令師尊對各派太極的評價,? 答:這個問題牽涉到其他門派,,我不談為好。 問:先生只轉(zhuǎn)述令師尊的觀點,不參雜自己的觀點,,有何不可,? 答:先師向我講述他的這些經(jīng)厲和他的觀點只是為了讓我增長武學見識和經(jīng)驗、增加對其他各派的了解,,并無半點炫耀自己和非議其他門派的意思,。我不想因我的轉(zhuǎn)述而節(jié)外生枝或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問: 令師尊是一位“武林大隱”,,窮一生之精力和心血求證武學大道,,我想他的經(jīng)歷和觀點對我們這些武林后學一定會有很大的啟示和幫助。先生是“太極翁”的唯一傳人,,有責任如實轉(zhuǎn)述他的經(jīng)歷和武學觀點,,這是您的責任。 答:既然如此,,我要事先聲明:第一我只是如實轉(zhuǎn)述,,這里并沒有參雜我的任何觀點;第二我并沒有見過事件中的任何一位武林前輩,,對他們也沒有任何不敬,,我只是如實轉(zhuǎn)述先師的敘述而已,至于所敘述的是否是史實,,我不做任何評論,。 問:很好!請問先生,,令師尊通過和太極其他各派的交流,,對它們的總體評價如何? 答:重空談,、理論,少實戰(zhàn),、實踐,;重宣傳、表演和表面形式,,少實質(zhì)修練,;徒有虛名者多,有真材實學者少,。 問:令師尊為什么會如此評價各派太極拳,? 答:先師講太極拳一向清高,在武術(shù)中以內(nèi)家拳自居,,但真正有真功夫的人卻少之又少,。在先師所接觸過和交流切磋過的各派太極拳名家之中,稱得上會技擊的不過只三人而已。 問:請問先生,,這三人是誰,? 答:陳延熙和孫祿堂、孫存周父子,。 問:令師尊的年代,,太極拳各派的名家高手很多,為什么令師尊只說這三人會技擊,? 答:先師講在武林中的名人有三種:第一種是名過其實,;第二種是名副其實;第三種是是實過其名,。在太極拳界的太極名家之中,,名過其實者多,名副其實者少,,實過其名者就更少,。 問:請問孫祿堂、孫存周和陳延熙三位前輩屬于這三種人的哪一種,? 答:先師講:孫祿堂,、孫存周父子基本屬于名副其實,而陳延熙前輩則屬于實過其名,。 問:為什么這么說,? 答:先師講:孫祿堂、孫存周父子的功夫雖沒有傳說的那么神奇,,但名氣和功夫基本相當,,而陳延熙論技擊不在孫祿堂、孫存周父子之下,,但名氣卻比他們小得多,。 問:令師尊何時何地與孫祿堂先生有過交流? 答:據(jù)先師講是1910年在北京,,當時還是大清朝,,當時孫祿堂已年近50,在武林中聲譽卓著,、極負盛名,。但孫祿堂先生當時是以形意、八卦立身,,并沒有專習過太極,。先師說他剛見到祿堂公時,祿堂公內(nèi)心深處在技擊上并不是很看得起太極,。但兩人切磋交流后,,祿堂公完全改變了對太極的看法,,一心想學太極。 問:令師尊對孫祿堂前輩的評價如何,? 答:先師說祿堂公武學修養(yǎng)極好,,有大家風度。就其人品和武功而論,,堪做武林領(lǐng)袖,。 問: 令師尊為何對祿堂公評價如此之高? 答:先師講他與祿堂公交流切磋時年紀很輕,,而切磋后祿堂公一心想學太極,,堅持要拜先師為師,令先師大為感動,。先師講:論年齡,,祿堂公是我的長輩,論身份,、地位,,祿堂公當時可謂德高望重的武林領(lǐng)袖,連北京王府的王爺都與他有結(jié)拜之誼,,祿堂公如此一心求道,,在武林中很難找出第二人。 問:令師尊教祿堂公太極了嗎,? 答:沒有,。 問:為什么? 答:先師講:他這一脈的太極只傳給傳人,,而祿堂公的年齡比他還大一輩,,不可能做他的傳人。另外,,以祿堂公當時的武學修為,,即使學了太極,也不可能只修太極,,必將太極與過去所學的武學融為一體,,這樣一來,太極也就失去了原貌,。還有一點,先師所學的這一脈太極向來是隱密相傳的,,而祿堂公以教武為生,,學后難免不外傳。 問:我對祿堂公將自己的武學命名為孫式太極拳,,一直存有疑問,。祿堂公是以形意、八卦立身,他在武林中的聲譽和地位也是靠形意,、八卦打出來的,,以他的身份和地位,為什么五十多歲以后還要拜比他名氣和地位小得多郝為真為師學習太極,?并把他的武學命名為太極拳?而不命名為形意或八卦?這是否和令師尊與祿堂公的這次交流切磋有關(guān),? 答:先師只說他和祿堂公的這次切磋改變了祿堂公對太極拳的看法,,其他的事情我不清楚。 問:令師尊和祿堂公之子孫存周先生的交流是在什么時候,? 答:是20世紀50年代初,。 問:令師尊對孫存周先生的評價如何? 答:就技擊而論,,孫存周先生不在其父之下,,但武學修養(yǎng)不如其父。 問:為什么這么說,? 答:先師講孫存周與人交手時出手奇快,,用出手如電來形容毫不過份,但此人過于清高,、狂傲,。先師說孫存周身板瘦高筆直,留著長胡須,,和他切磋時,,身穿米色風衣,頭帶鴨舌帽,,眼帶大墨鏡,,一付目中無人的模樣,穿衣打扮根本不象個武術(shù)家,。交手時,,不但一點客套沒有,而且連一點起碼的禮貌也沒有,,不脫帽,,也不摘墨鏡,連風衣也不脫,,說打就打,,招招直指要害,毫不留情,。但先師說孫存周雖然孤傲,,但為人還比較坦誠,、直爽,并且確實有過人的功夫,,在武林中也是難得的奇才,。 問:交手后,孫存周先生是否對令師尊還是那么無禮,? 答:不是,。先師講交手后,孫存周主動摘下了墨鏡,,先師才發(fā)現(xiàn)原來孫存周先生有一只眼是失明的,。孫存周告訴先師他開始并不是不尊重先師,而是武林中有太多不懂裝懂,、不會裝會,、不能裝能的武術(shù)家,他實在看不慣,,他開始時把先師看作了這一類人,。他跟先師講:他一生較技,贏過無數(shù)名家高手,,從未敗北,,今日和先師交手,真沒想不到武林中還有如此高人,! 問:令師尊對孫式武學的評價如何,? 答:先師講孫式武學確有獨到之處,從祿堂公和其子存周的武功修為可見孫式武學在技擊上可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只可惜自孫存周去世后,孫式再無能傳承衣缽的成就者,。 問:祿堂公之女孫劍云現(xiàn)今仍還在世,,令師尊為何說孫式武學再無能傳承衣缽的成就者? 答:先師在80年代曾在武術(shù)觀摩大會上看過孫劍云老師的表演,,先師講孫劍云的練拳風格和其兄孫存周大不相同,,孫劍云雖能傳其家學,但就技擊功夫而言,,和其父兄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問: 令師尊和陳延熙公的接觸是在什么時候,? 答:是在1902年,,當時延熙公正在山東袁世凱府上教拳,先師拜延熙公為師,,學拳4年,,后又被延熙公收為義子。先師講太極拳原本只有一家,,并無分支流派,,但傳至清朝時由于特殊原因太極拳被分成了兩個部份,分成兩支流傳,,其中一支由王宗岳繼承,,后又傳給了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長興,而另一支由先師的太祖繼承,,一脈相傳至先師這一代,。陳家溝在陳長興以前雖有祖?zhèn)鞯年惣椅湫g(shù),但并不是太極拳,,太極拳是由陳長興傳入陳家溝的,,這也是陳家的五路拳法、108式長拳等武術(shù)為什么會在陳長興時突然失傳或所謂的“由博歸約”的真正原因,。陳延熙是長興公之孫,,是長興公的嫡系傳人,也是長興公一脈太極的代表人物,。先師之所以要拜延熙公為師,,就是要學全太極拳的另一分支,全面繼承太極拳,。 問:延熙公傳授令師尊拳法時是否知道令師尊是太極拳另一分支的傳人,? 答:開始時不知,但后來知道了,。 問:延熙公知道后對令師尊有何要求,? 答:延熙公說:你即已拜我為師,你學全太極拳可能是天意,。延熙公告訴先師他生有三子,,但前兩子因瘟疫去世,第三子發(fā)科是他六十歲后所生,,因其自幼多病,,所以習武懶惰,至今尚無功夫所言,,將來恐怕也難以繼承家學,。他年齡已快近八十,再不把東西傳下去,,他這一脈的武技恐怕自他以后就要失傳,。他可以把全部東西傳給先師,但他要先收先師為義子,,并囑托先師將來如果其子發(fā)科找到先師,,要先師一定好好照顧他,。先師一一允諾,拜延熙公為義父,,得延熙公悉心傳授,,盡得所學。先師得延熙公授技完畢時已是1906年,,當時延熙公已年過八十,,延熙公完成授技后即從袁府請辭還鄉(xiāng)。 問:令師尊為何說延熙公技擊不在孫祿堂,、孫存周父子之下,? 答:先師從延熙公學拳時不僅經(jīng)常與延熙公實驗技擊,而且多次目睹延熙公與人較技,。先師講延熙公八十歲時,,曾有當?shù)孛瓗熑送瑏碚已游豕^技,此三人皆是能打善戰(zhàn)之能手,,延熙公讓三人同上,,結(jié)果延熙公一轉(zhuǎn)身的功夫,三人皆倒于地,。后來先師分別曾與孫祿堂,、孫存周父子有過切磋,祿堂公當時年不過五十,,孫存周當時年不過六十,。先師說此二人當時的功夫絕不在八十歲時的延熙公之上。先師還告訴我:學拳并不一定是學得越多,、越全,,功夫越好,而是練得越精越好,。從延熙公只得太極拳一支的真?zhèn)?,功夫就能如此,就是最好的證明,。 問:后來令師尊可與延熙公之子陳發(fā)科見過面,? 答:見過,是20世紀50年代初,。 問:令師尊對發(fā)科公評價如何,? 答:先師講發(fā)科公心地善良,為人忠厚,,功夫并不象延熙公說的那么差,,可以說基本繼承了家學,如單以技擊而論,在先師接觸過的太極拳界名人之中,,除了延熙公和孫祿堂,、孫存周父子外,其他人均非發(fā)科公的敵手,。但陳發(fā)科和其父延熙公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問:令師尊可和發(fā)科公有過交流,? 答:延熙公是先師的恩師和義父,所以,,先師和發(fā)科公不僅有同師之誼,,而且還有手足之情。二人見面之后不僅互相交流,,而且傾心暢談,,無話不說。發(fā)科公告訴先師,,他練拳較晚,,14歲時才開始真心練拳,至17歲時拳技有了很大長進,。其父延熙公還鄉(xiāng)后對其嚴加督促,,悉心調(diào)教,他20歲后在陳式的同輩人中已無敵手,。1928年,,北京同仁堂的東家樂佑申、樂篤同兄弟二人托河南的杜盛興來陳家溝聘師教拳,,發(fā)科公未出過遠門,,怕人生地不熟,所以,,先派其侄陳照丕去打前站,。陳照丕從業(yè)藥材行,因15歲時就常隨其父在陜,、甘一帶經(jīng)商,,所以,閱歷豐富,。陳照丕到京后,,在《北平晚報》登報宣傳,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后被南京市長魏道明邀請,,于是陳照丕在北京向從學者推薦發(fā)科公說:“我的拳法學自三叔,我三叔拳藝高我百倍,,不如請我三叔來北京教拳,,我往南京就業(yè),,這樣,雙方都有好處,?!庇谑前l(fā)科公受邀來到了北京。發(fā)科公講他從農(nóng)村來,,閱歷淺,,不會社交,在北京一直受太極拳界的排擠,、打壓,,教拳教的很辛苦。本來北京的各家太極拳都來源于陳家溝,,可北京的太極拳界卻硬說他教的不是太極拳,。共產(chǎn)黨解放北京后,在一次政府召開的太極拳會議上,,太極拳界竟有人逼他當眾承認他教的不是太極拳,。在登記所教拳種時,他被迫不能寫太極拳,,只能寫教炮捶,。說到此時,先師講發(fā)科公眼圈發(fā)紅,,掉下了眼淚,。講到此事時,先師曾對我說:楊,、吳等各家太極拳皆源自陳家溝,,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最后,,陳家溝的太極拳反倒不是太極拳了,,而這些經(jīng)過簡化改編后的太極拳卻成了太極拳的原始正宗,真是人心惟危,!先師曾多次告誡我:陳家溝的太極拳尚且如此,,我們這一脈的太極拳就更難了!如果你將來要傳拳,,就到國外,,不要在國內(nèi)。如果在國內(nèi),,你的拳還沒傳開,,太極拳界就會制你于死地。 問:發(fā)科公的如此遭遇倒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不知是否是事實,? 答:是否是事實,,我無法去察證,但先師說這是發(fā)科公親口對他所說,。 問:不知發(fā)科公還對令師尊說了哪些陳家溝太極拳的事情,? 答:發(fā)科公曾對先師說過對陳家下一代弟子的評價,發(fā)科公說在陳家的下一代弟子中功夫最好的是其長子小龍(陳照旭),,而對拳術(shù)發(fā)展貢獻最大的是其侄陳照丕,。發(fā)科公說小龍腦子好,身體靈,,用三年功等于別人練十年,。照丕是陳登科之子,因登科早逝,,所以,陳照丕的拳主要是發(fā)科公教出來的,。陳照丕曾在全國很多地方教拳,,對陳家溝所傳的太極拳的發(fā)展貢獻最大。另外,,先師曾問發(fā)科公太極拳界誰經(jīng)常和他為難,,先師想找這些人切磋拳技,看看這些人的太極正宗是何絕技,?發(fā)科公只說這些人的拳技一般,,不值得先師去交流。先師問發(fā)科公在他認識的人中,,以何人的功夫最高,,值得一訪?發(fā)科公告訴先師:可能只有孫存周一人而已,。隨后先師拜訪了孫存周先生,,這也是先師和孫存周先生交流的緣由。 問:令師尊可與楊,、吳兩家的太極有過交流,? 答:有過。先師曾在北京和楊澄莆,、楊少侯兄弟有過交流,,在上海與吳鑒全先生有過交流。 問:令師尊對他們的評價如何,? 答:推手尚可,,散手技擊稍遜。但先師一直很推崇楊露禪前輩,先師說,,論對太極拳的貢獻當首推楊露禪,,沒有楊露禪,就不會有今天的太極拳,。楊露禪人稱“楊無敵?,?拳技一定是練得出神入化。一個門派要在武林中打出一片天地,,立穩(wěn)腳跟,,并不容易,這除了要有過硬的真功夫外,,還要有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社交能力,,楊露禪前輩都做到了,十分難得,! 問:令師尊和武式太極拳的傳人可有過交流,? 答:有過。1912年先師在天津和武式太極拳的傳人郝為真先生有過交流,,當時郝為真先生已年過六十,,他本想在北京教拳謀生,但遭到北京太極拳界的冷遇和排斥,,輾轉(zhuǎn)到了天津的中華武士會,。 問:令師尊對郝為真的評價如何? 答:先師講郝為真在太極拳界的名人之中還算是有功夫的,,單以功夫而論,,當時應(yīng)該能在北京的太極拳界立足,但一個人能否在一個地方立足,,主要還看社會上的人緣關(guān)系,,功夫還在其次。但后來孫祿堂拜郝為真為師,,在先師看來,,有點奇怪,先師說孫祿堂當時的功夫應(yīng)在郝為真之上,,為什么會拜郝為真為師,?也許是孫祿堂太想學太極了的緣故。 問:先生上述所談的事情確實有很多是鮮為人知的,,非常感謝先生的談?wù)摗?答:我只是如實聽,,如實轉(zhuǎn)述而已,上述所談并沒有任何我個人的觀點,。 |
|
來自: 隱士的書屋 > 《劉官任說太極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