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 漢代孔融4歲讓梨,被歷代教育家視為道德楷模,,可是他這個人卻經(jīng)不起道德的拷問,,別的不說,單說青州那一仗,,他的表現(xiàn)就很窩囊,。 公元196年,袁紹的長子袁譚把孔融圍在青州,戰(zhàn)斗異常慘烈,,從春天打到夏天,,守城的只有幾百人了。戰(zhàn)場上流矢如雨,,兵戈相接,,血肉橫飛。按說,,此時的孔融作為最高長官,,不說應該出現(xiàn)在第一現(xiàn)場鼓舞士氣,起碼也得在幕后指揮戰(zhàn)事吧,?可是他卻玩瀟灑,,像沒事人一樣,故作鎮(zhèn)定,,躲在書房里讀書,,而且是談笑自如!這是《后漢書》上記載的:戰(zhàn)士所余裁(才)數(shù)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nèi)接。融隱幾讀書,,談笑自若,。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敵人攻進了城,,孔融丟下書本,連妻兒都顧不上,,只身逃跑了,!結果,妻兒為袁譚所俘虜,。 沒有誰要孔融舍生取義樹什么牌坊,但無論如何,,一個大男人丟下老婆兒女逃命,,這事怎么都說不過去,光用“薄情寡義”這四個字來形容,,遠遠不夠,。單從這件事來看,孔融就算不上好父親,。 后來,,孔融發(fā)表了“父母無恩論”:“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fā)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孔融認為,父親對兒子沒有親情,,他生兒子的本意,,是為了發(fā)泄情欲;母親生兒子,,就像從瓶子里倒東西出來,,東西出來后,兩者就沒什么關系了,。 作為孔子的第二十代孫,,這等與儒家孝道大相違背的理論,簡直讓人瞠目結舌,。難怪,,后來他與曹操對著干,曹操要殺他,,派人整他的材料時,,這段言論成了他最大的罪狀。 孔融臨刑之前,,牽掛的還是他的一雙兒女,,對使者求情道:“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否,?”而當時9歲的兒子,、7歲的女兒,正在別人家里下棋,,聽說父親上刑場的消息后,,沒有任何逃跑的打算,別人問他們原因,,小兒子反問道:“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想象力豐富的小女兒則無限深情地感嘆:“假如人死后有知覺,,得以見到父母,,那不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嗎?”兩人說完,,神色平靜,,引頸就刑。 唉,如果孔融地下有知,,在得知一雙兒女的如此表現(xiàn)后,,肯定不會再堅持他的“父母無恩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