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 溫膽湯中苓夏草,,枳竹陳皮加姜棗; 方錄: 1 名稱: 加味溫膽湯 組成: 橘紅,、半夏、茯苓,、甘草,、竹茹、人參,、黃連,、川芎、生地,、山梔,、軟柴胡、當歸身,、白芍藥,、酸棗仁、遠志,。 出處: 《傷寒全生集》卷四,。 主治: 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烏梅,,水煎,,調(diào)辰砂末服。 加減: 有痰,,加姜汁炒半夏倍多,。 2 名稱: 加味溫膽湯 組成: 人參1錢,甘草(炙)1錢,,茯苓1錢,,遠志(去心)1錢,酸棗仁(炒,研)1錢,,熟地1錢,,枳實(麩炒)1錢,陳皮1錢,,半夏(姜汁炒)1錢,,五味子5分,生姜1錢,。 出處: 《寒溫條辨》卷五,。 主治: 汗下后不解,嘔而痞悶,,或虛煩不眠,,肉瞤筋惕者。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3 名稱: 加味溫膽湯 組成: 半夏、竹茹,、陳皮,、枳實、甘草,、棗仁,、人參、茯神,。 出處: 《傷寒全生集》卷四,。 主治: 傷寒陰挾陽,驚悸昏沉,。太陽病后,,膽寒,虛煩不得眠,。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加減: 口中煩渴,,去半夏,加麥冬,、五味,、天花粉、知母,;表熱未除,,加軟柴胡,;內(nèi)重,大便自利者,,加茯苓,、白術、煨干姜,,去枳實,;表里俱大熱者,加石膏,、知母,,去半夏;煩躁虛驚,,加當歸,、生地、梔子,、遠志,,調(diào)辰砂末;心中顛倒懊憹者,,加梔子,、烏梅;胃氣虛弱不得眠者,,加炒粳米,。 4 名稱: 加味溫膽湯 組成: 半夏(泡7次)3錢半,竹茹1錢半,,枳實(麩炒)1錢半,,陳皮2錢2分,茯苓1錢1分,,甘草1錢1分,,酸棗仁(炒)1錢,遠志(去心)1錢,,五味子1錢,,人參1錢,熟地黃1錢,。 出處: 《回春》卷四,。 主治: 病后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悸乏,。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制備方法: 上銼1劑,。 5 名稱: 加味溫膽湯 組成: 人參2錢半,,橘紅1錢,茯苓1錢,,黃連(酒炒)1錢,,軟苗柴胡1錢,當歸身1錢,,川芎1錢,,白芍藥1錢,生地黃1錢,,酸棗仁1錢,,半夏7分,甘草5分,,竹茹1團,,生姜3片。 出處: 《準繩·傷寒》卷五,。 主治: 虛煩身振不得眠,。 用法用量: 水2鐘,煎至1鐘,,去滓溫服,。 6 名稱: 加味溫膽湯 組成: 陳皮1錢,半夏(制)1錢,,茯苓1錢,,甘草(炙)5分,枳實1錢,,竹茹1錢,,黃芩1錢,黃連8分,,麥冬2錢,,蘆根1錢。 出處: 《金鑒》卷四十六,。 主治: 妊娠惡阻因于胃熱者,,嘔吐,心中熱煩憒悶,,喜飲涼漿,。體瘦惡阻多火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制備方法: 上銼。 7 名稱: 加味溫膽湯 別名: 參胡溫膽湯 組成: 枳實(麩炒)8兩4錢,,半夏(湯泡7次)8兩4錢,,竹茹8兩4錢,橘紅11兩3錢,,白茯苓6兩3錢,,甘草(炙)4兩1錢,香附1斤半,,人參6兩3錢,,柴胡6兩3錢,麥門冬6兩3錢,,桔梗6兩3錢,。 出處: 《袖珍》卷一。 主治: 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寐不祥,異象感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兩,,加生姜5片,,大棗1個,水2盞,,煎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附注: 參胡溫膽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8 名稱: 加味溫膽湯 組成: 陳皮、半夏(姜制),、茯苓,、麥冬(去心),、枳實(麩炒)、生甘草,、竹茹,、黃連(姜炒),。 出處: 《金鑒》卷五十二,。 主治: 小兒熱積胃中,食入即吐,,口渴飲冷,,嘔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色,。 用法用量: 加燈心,水煎服,。 9 名稱: 加減溫膽湯 組成: 茯神(去皮木)1錢,,半夏(姜汁制)1錢,陳皮1錢,,枳實(麩炒)1錢,,當歸8分,酸棗仁(炒)8分,,山梔(炒)1錢,,竹茹8分,人參6分,,白術(去蘆)1錢,,麥門冬,辰砂5分(為末,,臨服調(diào)入),,黃連(姜汁炒)1錢,竹瀝半盞(臨服加入),,甘草3分,。 出處: 《回春》卷二。 主治: 痰躁(痰火作熱煩躁),、痰話(痰火作熱驚惕不安,、錯語失神),驚惕失志,、神不守舍,。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烏梅,,水煎,,調(diào)辰砂末溫服。 制備方法: 上銼,。 附注: 方中麥冬用量原缺,。 10 名稱: 竹茹溫膽湯 組成: 柴胡2錢,枳實(麩炒)1錢,,半夏1錢,,竹茹1錢,陳皮1錢,,茯苓1錢,,桔梗1錢,香附8分,,甘草3分,,人參5分,麥門冬(去心)3分,,黃連1錢5分,。 出處: 《扶壽精方》。 主治: 傷寒日數(shù)過多,,其熱不退,,夢寐不寧,心驚恍惚,,煩躁多痰,。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8分,,不拘時候服。 11 名稱: 防風溫膽湯 組成: 半夏半兩(制),,枳殼半兩(麩炒),,茯苓半兩,橘皮2錢半,,防風2錢半,,甘草(炒)1錢半。 出處: 《直指小兒》卷二,。 功效: 消痰,,順氣,疏風,。 主治: 小兒痙痓,。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加生姜、紫蘇,,水煎服,。 制備方法: 上銼散。 附注: 《得效》有人參,。 12 名稱: 十味溫膽湯 組成: 半夏(湯洗)3兩,,枳實(去瓤,切,,麩炒)3兩,,陳皮(去白)3兩,白茯苓(去皮)1兩半,,酸棗仁(微炒)1兩,,大遠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1兩,北五味子1兩,,熟地黃(切,,酒炒)1兩,條參1兩,,粉草5錢,。 出處: 《得效》卷八。 功效: 化痰寧心,。 主治: 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寐不祥,,異象感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或膽寒肝熱,,心悸不眠,,短氣惡心,耳鳴目眩,,四肢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1個煎,,不拘時服。 制備方法: 上銼散,。 臨床應用: 1.失眠:呂某,,女,49歲,?;季穹至寻Y反復發(fā)作20余年,經(jīng)常失眠,,伴頭昏,,乏力耳鳴,心煩不安,,手足心熱,,表情呆滯,口干不欲飲,,喉中似有物梗阻,,吞咽不利,舌紅,,苔薄黃而膩,,脈象細弦。證屬陰血不足,,兼挾痰濕,,心神不寧所致,治當滋陰安神,,兼化痰濕,,擬十味溫膽湯加淮山、黃連,,水煎服,,每日二次。內(nèi)服5劑,,寤寐正常,,續(xù)服5劑,諸癥悉減,。 2.精神癡呆癥:鄭某,,室女,18歲,學生,。其母代訴:患者平日善思多感,,去年因受驚恐,常顯膽怯不寧,,夜寐不安,,常發(fā)夢吃。近感風邪,,發(fā)熱,,神志失常,而語無倫次,,忽悲忽喜,,失眠厭食,月信四月未至,,帶下甚多,。此乃思慮傷脾,濕熱下注,,以滌痰清熱兼散風邪為治,。方用十味溫膽湯加減,,連診三次,,進方6劑,諸病盡除,,精神恢復正常,,繼以逍遙散、天王補心丹數(shù)劑調(diào)治,,食欲漸振,,月信亦至,情況良好,。 各家論述: 1.《成方便讀》:溫膽湯加人參,、遠志、棗仁,、熟地,。治驚悸不寐因虛而得,以致夢遺驚惕,,虛多邪少之象,,恐一于除痰,則虛者益虛,,其病益盛,。故以人參、熟地之大補氣血,協(xié)同棗仁以入于肝膽之地:用遠志者,,取其辛散宣泄之品,,一則可行補藥之滯,一則可交通心腎,,心腎交則魂亦可賴以安身,。 2.《天津中醫(yī)》(1968;3:44):運用本方時,,黨參,、半夏、茯苓,、枳實應重用,,并以半夏、茯苓為主藥,,意在滲燥結合,,濕化痰消;取黨參益氣健脾以治生痰之源,;枳實調(diào)氣行痰,,誠如丹溪所云“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之而順,。” 附注: 《金匱翼》有竹茹,,無五味子,、 13 名稱: 十味溫膽湯 組成: 潞黨參1錢半,辰茯神1錢半,,淡竹茹1錢半,,熟地1錢半,枳實1錢半,,姜半夏2錢,,廣皮2錢,炒棗仁1錢,,遠志肉1錢,,炙甘草5分,生姜一片,,紅棗1枚,。 出處: 《重訂通俗傷寒論》。 功效: 補虛壯膽,。 主治: 傷寒觸驚發(fā)狂,,經(jīng)清肝膽,,瀉痰火后,以此方善后,。 14 名稱: 參胡溫膽湯 組成: 陳皮1錢,半夏1錢,,茯苓1錢,,枳實1錢,人參1錢,,竹茹8分,,香附8分,麥門冬8分,,柴胡8分,,桔梗8分,甘草3分,,生姜3片,,大棗2個,。 出處: 《醫(yī)學入門》卷四。 主治: 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寢不安,氣郁生痰,,變生諸癥,,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煩躁不安,。痰火,。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臨證頑固失眠頗為棘手,,崔應珉認為情志抑郁或膽胃不和之失眠可用柴芩溫膽湯加減治療?!锻馀_秘要》明言溫膽湯用于“膽寒之大病后虛煩不得眠”,,臨床多見膽胃不和之證,“胃不和則臥不安”,,故和胃化痰,,配上柴胡、黃芩,,和解少陽,,疏通三焦氣機之通道,。膽胃和,,氣機暢,,眠自安,。
15 名稱: 參胡溫膽湯 組成: 人參,、茯苓、柴胡,、橘紅,、枳實、半夏,、甘草,。 出處: 《傷寒全生集》卷四。 主治: 傷寒過經(jīng)不解,,虛煩不得眠者,。往來寒熱,嘔而痞悶,。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各家論述: 《寒溫條辨》:脾胃虛寒,,少陽不能行生發(fā)之令,故痰涎沃膽而不能眠,,參、草,、苓,、棗之甘溫,以補益脾氣,。柴胡之辛溫,,以升發(fā)陽氣,。二陳之辛散,枳實之導滯,,以開發(fā)痰飲,,痰飲散而膽不寒矣。 16 名稱: 棗仁溫膽湯 組成: 棗仁(炒)2錢,,茯神1錢5分,,半夏1錢2分,丹皮1錢5分,,丹參2錢,,遠志1錢2分,當歸2錢,,川芎1錢,,延胡索1錢,石菖蒲8分,,辰砂,。 出處: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功效: 安神定驚,,祛瘀豁痰,。 主治: 產(chǎn)后發(fā)狂因驚者。 附注: 方中辰砂用量原缺,。 17 名稱: 變通十味溫膽湯 組成: 橘絡9g,,茯神12g,半夏12g,,甘草3g,,枳實6g,生地15g,,棗仁15g,,生遠志6g,石菖蒲6g,,竹瀝3匙(沖),。 出處: 《中醫(yī)治法與方劑》。 主治: 精神癡呆證,,忽悲勿喜,,哭笑無常,驚悸失眠,,神志癡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8 名稱: 千里流水湯 別名: 半夏湯,、溫膽湯,、千里水湯,、千金流水湯 組成: 半夏3兩,麥門冬3兩,,茯苓4兩,,酸棗仁2升,甘草2兩,,桂心2兩,,黃芩2兩,遠志2兩,,萆薢2兩,,人參2兩,生姜2兩,,秫米1升,。 出處: 《千金》卷十二。 主治: 虛煩不得眠,。 用法用量: 以千里流水1斛煮米,,令蟹目沸,揚之萬遍,,澄清,,取1斗煮藥,取2升半,,分3服,。 附注: 半夏湯(《圣濟總錄》卷九十)、溫膽湯(《普濟方》卷三十四),、千里水湯(《普濟方》卷二三三),、千金流水湯(《準繩·傷寒》卷三)。 19 名稱: 柴胡溫膽湯 組成: 柴胡,、陳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竹茹、枳實(麩炒),。 出處: 《金鑒》卷五十三,。 主治: 小兒感冒夾驚,病雖退,,尚覺心驚不寐者,。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臨床應用: 瘧《徐渡漁醫(yī)案》:暑風為瘧,,瘧日作于夜,脈弦而數(shù),,寒熱俱甚,,解達之。柴胡溫膽湯加枇杷葉,、大麥仁,。
20 名稱: 清心溫膽湯 別名: 清心抑膽湯、清心抑氣湯 組成: 陳皮1錢,,半夏(制)1錢,,茯苓1錢,枳實1錢,,竹茹1錢,,白術(炒)1錢,石菖蒲1錢,,黃連(姜汁炒)1錢,,白芍(炒)1錢,當歸(酒洗)1錢,,香附(炒)1錢,,麥門冬(去心)8分,川芎6分,,人參6分,遠志6分,,甘草4分,。 出處: 《古今醫(yī)鑒》卷七。 功效: 平肝解郁,,清火化痰,,益心生血。 主治: 五癇,。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制備方法: 上銼1劑,。 附注: 清心抑膽湯(《回春》卷四),、清心抑氣湯(《壽世保元》卷五)。
21 名稱: 黃連溫膽湯 組成: 溫膽湯加黃連,。 出處: 《六因條辨》卷上。 主治: 傷暑汗出,,身不大熱,,煩閉欲嘔,舌黃膩,。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臨床應用: 1.心驚膽怯:濕熱生痰,留于手足少陽之府,,累及心包,,心驚膽怯,性急善忘,,多慮多思,,舌苔濁膩帶黃,,胸脘內(nèi)熱。清化為宜,。黃連溫膽湯加洋參,,枇杷葉。 案例:岳某,,女,,63歲,2008年11月5日初診,。突發(fā)頭暈,,肢體活動不遂2天,患者體胖,,平素氣短,,下肢乏力,面目浮腫,,口干,,納差,時嘔吐痰涎,,夜間耳鳴,,血壓150/90mmHg,,,心率58次/分,,ST-T段缺血樣改變,既往心肌缺血史,,舌體大,,有齒痕,質(zhì)紫暗,,苔膩稍黃,,脈略弦。中診:心悸,,眩暈,。此為痰瘀互阻。處方:黃連10g,,半夏15g,,陳皮10g,茯苓30g,,杏仁10g,, 竹茹10g,石菖蒲12g,,郁金10g,,丹參30g,,葛根15g,三七10g,,天麻10g,,炒白術10g,桂枝9g,,川芎9g,,甘草6g。7服,。 方以黃連溫膽湯清膽和胃,,化痰通絡;丹參,、郁金,、葛根、三七活血化瘀,;因痰涎上擾,,蒙蔽清竅發(fā)頭暈耳鳴,故用半夏天麻白術湯燥濕化痰,,理氣和胃,;桂枝溫通心陽;川芎解郁,?;颊咦栽V服上藥頭暈,耳鳴,,納食明顯改善,,以原方為主,視癥狀稍作調(diào)整,,治療一月,諸癥狀消失,?!端貑枴ち?jié)臟象論》:“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薄夺t(yī)學入門》:“心與膽相通,,心病怔忡,宜溫膽湯,?!睆埦霸涝疲骸吧訇枌倌荆疽陨?,故邪之盛者,,其本在膽,,其表在心,表者,,標也,。” 2.精神分裂癥:楊姓,,男,,43歲,干部,。80年4月7日就診,。10年前,因私怨,,心懷憂郁致神志異常 ,,悲傷哭泣之癥每年發(fā)作4月余,用過各種鎮(zhèn)靜藥均未控制發(fā)作或縮短發(fā)作時間,。予黃連溫膽湯加菊花,、白蒺藜、朱麥冬,,前后共服11劑,,諸證悉除,以健脾養(yǎng)心之法善后調(diào)理,。 3.不寐:付某某,,女,42歲,,干部,。1979年5月14日初診。半月前,,因事爭吵后夜臥不寧,,心煩不安,服藥無效,。治以清肝豁痰安神,,予黃連溫膽湯加珍珠母、夜交藤,,水煎服,。3劑后每晚能睡3-4 小時;前方加梔子,,10劑后,,諸癥悉和,睡眠正常。隨訪3年,,未復發(fā),。 4.口甘:張某某,女,,33歲,,打字員。1980年7月24日初診,??谥刑鹉仯碂o味,,胃脘灼熱嘈雜已月余,。診見:形瘦,面色萎黃,,胸脘悶,,舌邊齒痕,苔黃,,脈弦滑,。證由痰熱濁邪上泛所致。方用黃連溫膽湯加蔻仁,、佩蘭,、石菖蒲,水煎服,。6劑后,,口甘減;原方加白術,,15劑后諸證皆除,。
22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人參,、白術(去蘆)、茯神(去皮木),、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半夏(姜汁炒)、枳實(麩炒),、黃連(酒炒),、竹茹、山梔(炒)各等分,,甘草3分,,辰砂5分(臨服研末調(diào)入)。 出處: 《回春》卷四,。 主治: 內(nèi)有痰火,,驚惕不眠。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大棗1枚,、烏梅1個,,水煎去滓,入竹瀝調(diào)辰砂末服,。 制備方法: 上銼1劑,。 23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半夏(湯洗7次)2兩,竹茹2兩,,枳實(麩炒,,去瓤)2兩,陳皮3兩,,甘草1兩(炙),,茯苓1兩半。 出處: 《三因》卷九,。 主治: 痰熱內(nèi)擾,,心膽氣虛,心煩不寐,,觸事易驚,,或夜多異夢,眩悸嘔惡,,及癲癇等,。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制備方法: 上銼為散,。 各家論述: 1.《醫(yī)方集解》:此足少陽陽明藥也,,橘、半,、生姜之辛溫,,以之導痰止嘔,即以之溫膽,;枳實破滯,;茯苓滲濕;甘草和中,;竹茹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涼肺金之所以平甲木也,。如是則不寒不燥而膽常溫矣,?!督?jīng)》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又曰:陽氣滿不得入于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半夏能和胃而通陰陽,,故《內(nèi)經(jīng)》用治不眠,。二陳非特溫膽,亦以和胃也,。 2.《成方便讀》:夫人之六腑,,皆瀉而不藏,惟膽為清凈之腑,,無出無入,,寄附于肝,又與肝相為表里,。肝藏魂,,夜臥則魂歸于肝,膽有邪,,豈有不波及肝哉,。且膽為甲木,其象應春,,今膽虛則不能遂其生長發(fā)陳之令,,于是土不能得木而達也。土不達則痰涎易生,。痰為百病之母,,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故有驚悸之狀,。此方純以二陳、竹茹,、枳實,、生姜和胃豁痰、破氣開郁之品,,內(nèi)中并無溫膽之藥,,而以溫膽名方者,亦以膽為甲木,,常欲得其春氣溫和之意耳,。
24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半夏(湯洗去滑)1兩半,麥門冬(去心)1兩半,,茯苓2兩,,酸棗仁3兩(炒),炙甘草1兩,,桂心1兩,,遠志(去心,姜汁炒)1兩,,黃芩1兩,,萆薢1兩,人參1兩,。 出處: 《三因》卷八,。 主治: 膽虛寒,眩厥,,足痿,,指不能搖,躄不能起,,僵仆,目黃,,失精,,虛勞煩擾,因驚膽懾,,奔氣在胸,,喘滿,浮腫,,不睡,。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錢,用長流水1斗,,糯米1升,,煮蟹眼沸,揚2000-3000遍,,澄清,,取2盞,入藥在內(nèi),,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不以時服,。 制備方法: 上銼為散。 25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生姜4兩,,半夏2兩(洗),,橘皮3兩,,竹茹2兩,枳實2枚(炙),,甘草1兩(炙),。 出處: 《外臺》卷十七引《集驗方》。 主治: 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去滓,分3服,。 制備方法: 上切,。 26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遠志、棗仁,、茯神,、當歸、川芎,、鉤藤,、半夏、廣皮,、甘草,、香附、茯苓,。 出處: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主治: 婦女經(jīng)行,卒遇驚恐,,因而膽怯,,神志失守,經(jīng)血忽閉,,面青筋搐,,口吐涎沫,此緣驚則氣亂,,恐則氣結故耳,。 27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人參、茯神,、遠志,、朱砂、金石斛、生地,、麥冬,、棗仁、甘草,、五味子,、柏子仁。 出處: 《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主治: 怔忡,,包絡動者。 28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陳皮2錢,,半夏1錢半,,茯苓1錢,枳實半錢,,甘草半錢,,遠志1錢,酸棗仁半錢,。 出處: 《醫(y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經(jīng)驗秘方》,。 功效: 定心志。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盞,,加生姜7片,煎至8分,,空心溫服。滓再煎,。 29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半夏1兩,,枳實1兩,橘紅1兩5錢,,茯苓7錢半,,甘草(炙)4錢。 出處: 《明醫(yī)雜著》卷六,。 主治: 膽氣怯弱,,驚悸少寐,發(fā)熱嘔痰,,飲食少思,。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30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半夏3錢,橘紅1錢5分,,枳實1錢,,黃連1錢,天麻2錢,,蘇子1錢5分,,厚樸1錢,黃芩1錢,,竹茹1錢,,生姜汁5匙(泡用)。 出處: 《活人方》卷六,。 主治: 痰氣火并結于中宮,,在上則眩暈,干嘔作酸,;在下則腹痛便燥,。 用法用量: 上水煎泡,加姜汁午前后服,。 31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半夏(制)2錢半,,枳實2錢半,茯苓半兩,,橘紅1錢半,,甘草1錢半,酸棗仁(溫湯浸,,去殼)2錢半,。 出處: 《直指小兒》卷一。 主治: 小兒驚悸頑痰,。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入竹茹少許,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制備方法: 上銼散,。 32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半夏1錢,,枳實1錢,竹茹1錢,,茯苓1錢,,甘草3分(炙),廣皮1錢,,鉤藤鉤2錢,。 出處: 《古今醫(yī)徹》卷一,。 主治: 傷寒挾驚。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大棗1枚,,水煎服。 33 名稱: 溫膽湯 組成: 制半夏1錢5分,,枳實8分,,陳皮1錢半,茯苓1錢半,,人參1錢,,熟地3錢,炒棗仁3錢,,遠志1錢,,五味子1錢,甘草(炙)5分,。 出處: 《筆花醫(yī)鏡》卷二,。 主治: 膽氣虛寒,夢遺滑精,。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 |
|
來自: johnney908 > 《經(jīng)方論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