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葛根研究資料與方劑

 johnney908 2014-06-09

        為豆科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亦名干葛(《閻氏小兒方論》)、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等,。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經,。功能:發(fā)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除煩止渴,、止瀉。主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瀉,、痢疾、斑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內服:煎湯,,6~20g;或搗汁,。外用:搗敷,。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葛根含異黃酮成分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大豆黃酮(Daidzein),、大豆黃酮甙(Daidzin)及尿囊素(Allanto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 thoxy coumarin),、5-甲基海因(5-Methyl hydan-toin),、花生酸(Arachidic acid)、葛根醇(Puerarol),、葛根藤素(Kakkouein)及異黃酮甙和多量淀粉(新鮮葛根中含量為19%~20%,,甘葛藤的干根含淀粉37%)、色氨酸衍生物及其糖甙,、氨基酸,。
       此外,還發(fā)現一種具有毒蕈堿樣作用的卡賽因(Kassein),。
       藥理作用:
       1.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a. 對心肌和心電的影響:葛根煎劑,、醇浸劑、總黃酮,、黃豆甙和葛根素給大鼠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均能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葛根浸膏750mg/kg與心得寧0.1mg/kg阻滯異丙腎上腺素興奮心肌的作用強度相似,。葛根醇浸膏,、黃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顯預防烏頭堿和氯化鋇誘發(fā)的心律失

常作用,醇浸膏和黃豆甙元的作用比葛根素強,。葛根浸膏液靜脈注射,,可降低正常心率,,并能完全阻滯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動過速和心電波形變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間歇點滴葛根素后,,心肌指數明顯降低,;磷酸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值明顯降低,但恢復到正常水平所需時間縮短,;心電圖指標均明顯減少,;肺嵌頓壓未見升高;梗死

擴展發(fā)生率明顯下降,。
       葛根總黃酮和葛根素對梗死心肌的代謝有良好影響,。葛根總黃酮和葛根素給麻醉犬靜脈注射后,心率減慢,,總外周阻力減低,,心輸出量無明顯改變,而左室做功略減少,,心肌耗氧量減少,,心肌工作效率提高。這些作用對調整心肌對氧的供求平衡可能有利,。
       b. 對冠狀動脈的作用:給麻醉開胸犬冠狀動脈內或靜脈注射葛根總黃酮及葛根素時,,均能使冠狀血管擴張。在垂體后葉素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條件下,,總黃酮仍能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冠狀動脈痙攣,,使冠脈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當預先用利血平使心臟內兒茶酚胺類物質耗竭后,,總黃酮和葛根素仍能保持擴張冠狀血管

作用,說明其擴張冠狀血管作用是由于其對冠狀血管平滑肌的直接松弛而產生,。葛根醇劑亦有類似作用,。葛根素的作用則比總黃酮強。
       總黃酮和葛根素還能減低心肌氧利用率和心肌氧消耗,。葛根總黃酮能降低犬的心肌氧消耗,,增加氧供應。靜脈注射葛根素可使冠心病人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及血漿兒茶酚胺含量降低,,而兒茶酚胺類的降低則可能是由于葛根素減少缺血心肌產生乳酸的結果。
       c. 對血壓的作用:葛根對正常和高血壓動物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給麻醉犬及高血壓犬靜脈注射葛根總黃酮,,都呈現降壓作用。并有心率減慢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其煎劑及醇浸膏給腎型高血壓犬灌服,,也有一定的降壓作用,。腹腔注射葛根素及灌服葛根黃豆甙元的固體分散物均能顯著降低清醒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的血壓,且作

用強于對正常大鼠,。麻醉貓靜脈注射葛根黃豆甙元,,其收縮壓和舒張壓亦顯著下降。
       葛根醇浸膏,、總黃酮,、葛根素的降壓作用不受阿托品的影響。葛根醇浸膏能減弱乙酰膽堿引起的高血壓狗的降壓反應和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升壓反應,。
       葛根浸膏和葛根素能對抗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升壓,,減弱或完全阻斷腎上腺素的降壓作用,。
       也有報告給高血壓患者靜注葛根素后,,血壓降低和心率變慢的同時,可使血漿兒茶酚胺含量減少,。
       2. 對腦循環(huán)的作用 給麻醉狗經頸內動脈注射葛根總黃酮,,能使腦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其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強,。給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肌肉注射,可使腦血管阻力減小,,血流入時間縮短,,有溫和的改善腦血循環(huán)作用。葛根總黃酮還能使乙酰膽堿引起的腦內動脈擴張和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收縮作用減弱,,使處

于異常狀態(tài)的血管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葛根黃酮對腦血管的擴張作用比冠狀血管明顯,有改善腦循環(huán)和改善外周循環(huán)作用,,能使高血壓病人異常腦血流圖正?;?br>        3. 對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含收縮和舒張平滑肌的成分,。其脂溶部分PA3,、PA4、PA5及水溶部分PM2,、PM4在5×10-4~3×10-3g/ml濃度時可使離體豚鼠回腸收縮,,能非競爭性地對抗乙酰膽堿和組胺引起的回腸收縮,PM1,、PM3,、PM53×10-3~1×10-2g/ml則可引起豚鼠離體回腸收縮,PM51×10-2g/ml引起的收縮可被5×10-

9g/ml的阿托品和1×10-10g/ml苯海拉明減弱,。葛根水溶性提取物MTF101有很強的收縮平滑肌的作用,,靜脈注射1g/kg引起在位小腸收縮力增加62.5%,,并能增加在位小腸內壓,而乙酰膽堿1mg/kg使之增加42%,,但無增加小腸內壓的作用。葛根酒浸膏和總黃酮可抑制由乙酰膽堿和PGF2a引起的大鼠離體回腸的收縮,,對處于正常狀態(tài)下的大鼠離體回腸也具有明顯的松弛作用,。
       有報告指出,葛根提取物中,,含有 2 個收縮和舒張平滑肌的成分,,收縮成分存在于中性醋酸鉛沉淀及堿性醋酸鉛溶液中,而松弛成分則存在于堿性醋酸鉛沉淀中,。松弛平滑肌的成分是黃豆甙及黃豆甙元,,它們均能明顯對抗乙酰膽堿引起的小鼠回腸收縮,其效力約為罌粟堿的 1/3,。亦有人證明黃豆甙是葛根的主要解痙成分,。

有人認為,收縮成分可能是非黃酮類化合物,,因為從具有收縮平滑肌作用的MTF101 中除去異黃酮后,這種收縮作用反而加強,,其作用具有乙酰膽堿性質。此外,,從葛根中分離出的生物堿“卡塞因 R”,亦有很強的乙酰膽堿樣作用,,對豚鼠離體小腸的收縮作用約為乙酰膽堿的 1/10,1×10-5g/ml 即可對抗 10-8g/ml 硫酸阿托品的作

用,。
       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多種異黃酮化合物可能為舒張平滑肌的成分,;而收縮成分可能為膽堿,、乙酰膽堿和卡塞因 R 等物質。
       4. 降血糖作用 實驗表明:葛根素給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灌服,,500mg降糖作用顯著,,250mg接近最低有效量,250mg/kg·d 葛根素加50mg/kg/d 阿司匹林組成的復方降糖作用明顯,且可維持24小時以上,,并能明顯改善四氧嘧啶小鼠的糖耐量,,明顯對抗腎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大劑量的葛根素和復方均能明顯降低血清膽固

醇,,但對血清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無明顯作用,。
       有報告認為,葛根水提取物能使家兔血糖開始上升而后下降,,對饑餓家兔升血糖作用更顯著。葛根(品種未注明)煎劑給家兔口服,,開始2小時血糖上升,,隨即下降,第 3,、4 小時下降最低,,對家兔腎上腺素性高血糖不僅無對抗作用,反而使之升高,,但能促進血糖提早恢復正常,。其乙醚提取物對糖代謝則無明顯影響,。
       5. 解熱作用 給傷寒菌苗引起發(fā)熱的家兔灌服葛根浸劑或乙醇浸劑,,有強大的解熱作用,浸劑的作用比煎劑明顯,。解熱作用的物質和機制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6. 雌激素樣作用 葛根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宮的重量,給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大豆黃酮,,有雌激素樣作用,。
       7. 其他作用 葛根有較廣泛的β-受體阻滯作用,對具有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多種離體組織均有顯著拮抗異丙腎上腺素效應的作用,。實驗研究表明:葛根對心臟β1-受體有選擇性作用,;而對β2-受體的阻滯作用較弱。
       葛根素對家兔角膜和豚鼠皮膚反射實驗表明:其有微弱局麻作用,??傸S酮無明顯鎮(zhèn)靜和鎮(zhèn)痛作用,對大鼠防御性條件反射亦無影響,。
       【臨床運用】
       臨床報道:
       1.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a. 葛根 60g、全栝樓30g,、廣郁金15g,、澤蘭15g、劉寄奴15g、當歸10g,、延胡索15g,、失笑散18g(包煎),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冠心病49例,心絞痛44例,,總有效率為97.7%,,一般服藥半小時左右心絞痛緩解,對改善癥狀,,降低血壓和血脂都有明顯療效,。〔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1979,;(4):17〕

名稱: 行氣活血湯
組成:葛根9g,,草河車9g,白芷9g,,郁金9g,,枳殼9g,生甘草9g,,紅花15g,,澤蘭15g,赤芍12g,,白芍12g,,五味子12g。
出處: 《古今名方》引關幼波方,。
功效: 舒肝理氣,,活血化瘀。
主治: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長期肝功能不正常,證屬氣滯血瘀型者,。
加減:若氣短心悸,,加生黃耆15g;納少腹脹,,加黨參15g,,白術9g,焦山楂,、麥芽,、神曲各12g,;有瘀斑,舌質絳者,,加石見穿,、蒲公英各15g;肝脾腫大不消,,加王不留行,、生牡蠣、地龍各12g,;肝痛不止,,加沒藥、五靈脂各9g,。
       b. 葛根提出酒浸膏,,壓制成片(每片含總葛甙 100mg),每日用900~1 600mg,,分三次口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75例,,其中13例患者加用葛根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2~4ml(每支2ml,含總黃酮 200mg),。心絞痛好轉率為86.7%,,其中顯效36%。一般1個月左右即有效,,2個月療效明顯,?!册t(yī)學研究通訊 1974,;(2):11


       2. 治療高血壓病 葛根30g,槐米,、茺蔚子各 15g 為主,。煎湯500ml,每日1劑,,早晚分服,。或泡水代茶飲,,1個月為1療程,。治療高血壓病50例,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維持1年以上者9例,,維持半年以上者6例,,維持3個月以上者8例,血壓下降,、癥狀緩解者1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4%,?!埠敝嗅t(yī)雜志 1985;(1):27


       3. 治療腦血栓形成 葛根30~50g,,紅花10~25g,,地龍25~40g。水煎,,每日或隔日1劑,,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并根據病情隨癥加減,。治療腦血栓形成患者86例,,臨床治愈44例,顯效26例,,好轉10例,,無效6例。治愈時間20~80天,,服藥10~40劑,。〔云南中醫(yī)雜志 1982,;(5):27〕

名稱: 必勝湯
組成:大黃(小劑7分至3錢,,大劑3錢至1兩,勢急者以一半同煎,,一半臨起投下),,青皮5分至錢半,桃仁2錢至4錢,,紅花5分至錢半,,赤芍錢半,木通3分至8分,,荊芥穗3分至錢半,,葛根3分至錢半,生地2錢至兩半,,牛蒡7分至2錢,,白項地龍3條至21條,紫花地?。ㄐ?錢,,中劑7錢,,大劑1兩5錢),蟬蛻2分至6分,,山楂(大劑1兩5錢,,中劑1兩,小劑5錢),,蘆根3兩,。
出處: 《救偏瑣言》卷十。
主治: 痘,,血瘀氣滯,,顆粒實而不松,痘色滯而不活,,或干紅,,或紫暗,或斑點,,諸般痛楚,,或貫珠,或攢簇,,毒火兩伏,。
用法用量: 煎湯代水服。
       4. 治療面神經麻痹 葛根15~25g,,桂枝,、生姜各6g,麻黃,、炙甘草各3克,,白芍5g,大棗12 枚,,水煎3次,,分早晚2次口服。治療43例,,痊愈41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為100%,。〔陜西中醫(yī) 1990,;11(11):515〕


名稱: 桂枝加葛根湯
別名: 桂枝湯,、桂枝加干葛湯
組成: 葛根4兩,麻黃3兩(去節(jié)),,芍藥2兩,,生姜3兩(切),,甘草2兩(炙),大棗12枚(擘),,桂枝3兩(去皮),。
出處: 《傷寒論》。
功效: 發(fā)汗解肌,。解肌祛風,,升津舒經。
主治:外感風寒,,項背強,,汗出惡風;麻疹,、痢疾及胃腸病起見上述癥狀者,。太陽病。寒瘧,,寒傷陽明,,寒多熱少。麻疹初期,,疹初見未齊,,見桂枝湯證者;痢疾初期,,或胃腸病兼見桂枝湯證者,。
用法用量:以水1斗,先煮麻黃,、葛根減2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用藥禁忌: 忌生蔥,、海藻、菘菜,。
臨床應用: ①傷寒背強《傷寒九十論》:庚戌,,建康徐南強,得傷寒,,背強,,汗出,,惡風。予曰:桂枝加葛根湯證,。病家曰:他醫(yī)用此方,,盡2劑而病如歸,汗出愈加,。予曰:得非仲景三方乎,?曰:然。予曰:誤矣,!是方有麻黃,,服則愈見汗多,林億謂止于桂枝加葛根湯也,。予令生而服之,,微汗而解。②偏頸《成都中醫(yī)學院學報》(1979,;4,。94):吳某,女,,5歲,。1979年11月9日初診,母代訴:8天前患兒在田間玩耍,,不慎失足落水,,當時僅將褲子打濕,頭身未見外傷,,患兒未訴任何不適,。傍晚,其父發(fā)現患兒頸項向左偏斜,,不能轉動,,入夜不能平睡,呼叫頸項疼痛,。因疑為“失枕”,,治療8日,病無起色,,又以為“骨傷”,,骨科檢查排除骨折,轉到我處診治,?;純侯^頸明顯向左偏斜,頸項肌肉強硬,,皮色不變,,亦不發(fā)熱,但壓之疼痛,;頭汗甚多,,口干喜飲,飲食減少,,大便1日1次,,小便不黃。舌質正常,,苔白,、脈浮。診斷:偏頸,。辨證:太陽中風,,經輸不利。治則:解肌祛風,,舒利經脈,。處方:桂枝10g,白芍15g,,生姜10g,,大棗12g,甘草3g,,葛根24g,,花粉18g。11月12日二診:上方連服3劑,,1劑汗止,,3劑項即不偏,唯轉動尚欠靈活,,此太陽經輸元氣尚未疏通之故,。乃宗上方加秦艽15g,絲瓜絡12g,,以祛風通絡,。服上方2劑后,頸項即活動自如,。③蕁麻疹《江蘇醫(yī)學·中醫(yī)分冊》(1979,;4:44:李某某,女,,37歲,。患蕁麻疹數年,每日必發(fā),,疹出如粟,,逢汗出遇風時加重,病發(fā)則全身肌腠不舒,。經多種方法治療,,效果始終未能滿意,雖為小疾,,但病情發(fā)作時,,搔癢難忍,心中作煩,,頗影響工作與休息,。該患為肌腠疏泄,玄府不固,,風邪侵入肌膚,,又善行而數變,故竄之毛竅擇癢難忍,;陽氣外泄,,故又汗出惡風,經氣不舒,。方擬桂枝加葛根湯,,再加防風15g,共服20余劑,,基本告愈,。
各家論述: ①《內臺方議》:葛根性平,能祛風邪,,解肌表,,以此用之為使;而佐桂枝湯之用,,以救邪風之盛行于肌表也,。②《傷寒論集注》:用桂枝湯,以解太陽肌中之邪,;加葛根,,宣通經脈之氣,而治太陽經脈之邪,。③《古方選注》:桂枝加葛根湯,,治邪從太陽來,才及陽明,,即于方中加葛根,,先于其所往,以伐陽明之邪。因太陽未罷,,故仍用桂枝湯以截其后,,但于桂枝、芍藥各減1兩,,既不使葛根留滯太陽,,又可使桂枝,、芍藥并入陽明,,以監(jiān)其發(fā)汗太過。其宣陽益明之功,,可謂周到者矣,。④《傷寒論方解》:本方是桂枝湯減少桂枝、芍藥的劑量,,再加葛根1味所組成,。原書中有麻黃,于理不合,,當從林億,、朱肱諸氏之說,并參考《玉函》刪去麻黃為是,。仲景治項背強都要用到葛根,,殆以葛根為治項背強的專藥。葛根有解表,、解熱,、解毒諸作用,仲景用以治項背強,,后世用以透疹,、解熱,其道理即在此,。
附注: 桂枝湯(《外臺》卷十四引《深師方》),、桂枝加干葛湯(《保嬰撮要》卷四)。
名稱: 紫蘇葛根半夏湯
組成: 蘇葉3錢,,葛根3錢,,桂枝3錢,芍藥3錢,,半夏3錢,,生姜3錢,甘草2錢,。
出處: 《四圣懸樞》卷二,。
主治: 寒疫,陽明經嘔吐者。
用法用量: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名稱: 葛根湯
別名: 葛根麻黃湯、麻黃葛根湯,、干葛解肌湯,、麻黃加葛根湯
組成: 葛根4兩,麻黃3兩(去節(jié)),,桂枝2兩(去皮),,生姜3兩(切),甘草2兩(炙),,芍藥2兩,,大棗12枚(擘)。
出處: 《傷寒論》,。
功效: 開表逐邪,,調和表里。
主治: 外感風寒表實,,項背強,,無汗惡風,或自下利,,或血衄,;痙病,氣上沖胸,,口噤不語,,無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用法用量: 上以水1斗,先煮麻黃,、葛根減2升,,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覆衣被,,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
用藥禁忌: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藥理作用:對腦血管的作用《中藥藥理與臨床》(1987,;4:14):實驗研究表明,葛根湯對麻醉狗,、貓具有顯著的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的作用,。此外能對抗ADP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
臨床應用: 1.太陽傷寒:光華眼鏡公司有袁姓少年,其歲八月,,臥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其兄欲送之歸,,延予診視以決之。余往診,,日將暮,,病者臥榻在樓上,悄無聲息,。余就病榻詢之,,形無寒熱,項背痛,,不能自轉側,。診其脈,右三部弦緊而浮,,左三部不見浮象,,按之則緊,心雖知為太陽傷寒,,而左脈不類,。時其兄赴樓下取火,少頃至,。予曰:乃弟沉溺于酒色者乎,?其兄曰:否,惟春間在汕頭一月,,聞頗荒唐,,宿某妓家,,揮金且甚巨。予曰:此其是矣,。今按其左脈不浮,,是陰分不足,不能外應太陽也,。然其舌苔必抽心,,視之果然。予用葛根二錢,,桂枝一錢,,麻黃八分,白芍二錢,,炙草一錢,,紅棗五枚,生姜三片,。予微語其兄曰:服后微汗出則愈,。若不汗,則非予所敢知也,。臨行,,予又恐其陰液不足,不能達汗于表,,令其藥中加粳米一酒杯,,遂返寓。明早,,其兄來,,求復診。予往應之,,六脈俱和,。詢之,病者曰:五日不曾熟睡,,昨服藥得微汗,,不覺睡去,此醒時,,體甚舒展,,亦不知病于何時去也。隨清開調理方,。予曰:不須也,,靜養(yǎng)二三日足矣。聞其人七日后,,即往漢口經商云,。
2.周圍性面癱:采用葛根湯原方及其劑量,,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6例。除1例因病程達14年之久而無效外,,余皆痊愈,,效果頗好。
3.蕁麻疹:用葛根湯(葛根12g,、麻黃6-9g,、生姜6-9g、桂枝6g,、甘草6g,、白芍6g、大棗4-6枚,。并適當隨證加減),,治療蕁麻疹51例,其中急性者46例,,慢性者5例,;發(fā)病后經西藥治療1周以上不愈者35例。結果,,46例急性患者,,經用藥1-7天后全部治愈;5例慢性患者用藥5-10天后全部治愈,;總有效率為100%。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4.牙痛:采用葛根湯加減(葛根18-24g,、桂枝10g、麻黃6-10g,、白芍10-15g,、蜂房10g。大便干燥加大黃,;疼痛甚,,加細辛、白芷,;胃熱甚加川連,、石膏;齒齲加烏梅,、生地,、蓽茇、蜀椒,;腎虛合玉女煎),,治療40例牙痛患者,,療效滿意。40例中,,急性牙髓炎3例,,慢性牙髓炎6例,齲齒17例,,冠周炎3例,,牙槽膿腫9例,長智齒2例,。按中醫(yī)分型,,腎虛牙痛9例,胃熱牙痛20例,,風寒牙痛11例,。結果:痊愈36例,好轉2例,,無效2例,,均屬長智齒。
各家論述: 1.《傷寒附翼》:葛根味甘氣涼,,能起陰氣而生津液,,滋筋脈而舒其牽引,故以為君,;麻黃,、生姜能開玄府腠理之閉塞,祛風而出汗,,故以為臣,;寒熱俱輕,故少佐桂,、芍,,同甘、棗以和里,。此于麻,,桂二方之間,衡其輕重而為調和表里之劑也,。
2.《張氏醫(yī)通》:此即麻黃,、桂枝二湯合用,于中但去杏仁,、增葛根,,為陽明經證之專藥,以其能輔麻黃大開肌肉也,;去杏仁者,,既開肌肉于外,,不當復泄肺氣于內也。
3.《金鑒》:是方也,,即桂枝湯加麻黃,、葛根。麻黃佐桂枝,,發(fā)太陽營衛(wèi)之汗,;葛根君桂枝,解陽明肌表之邪,。不曰桂枝湯加麻黃,、葛根,而以葛根命名者,,其意重在陽明,,以嘔利屬陽明多也。二陽表急,,非溫服覆而取汗,,其表未易解也?;驀I或利,,里已失和,雖啜粥而胃亦不能輸精于皮毛,,故不須啜粥也,。此證比麻黃青龍二證較輕,然項強連背拘強更甚于項強無汗,,不失為表,,但脈浮不緊,故不從乎麻黃,,而于桂枝方加麻黃倍葛根以去實,小變麻,、桂之法也,。蓋葛根為陽明主藥,凡太陽有陽明者,,則佐入太陽藥中,;凡少陽有陽明者,則佐入少陽藥中,,無不可也,。
附注:葛根麻黃湯(《三因》卷七)、麻黃葛根湯(《杏苑》卷七),、干葛解肌湯(《癥因脈治》卷二),、麻黃加葛根湯(《傷寒大白》卷一),。

       5. 治療糖尿病 葛根、澤瀉,、刺五加各等量,。制片,每片重0.307g,,約含生藥1.11g,,每次5~7 片,每日3次,,飯前1小時服,。30天為1療程。治療24例,,顯效9例,,有效9例,無效6例,?!仓嗅t(yī)雜志 1983;(9):25〕

名稱: 加減羚羊角散
組成: 羚羊角,、酸棗仁,、茯神、薏苡仁,、五加皮,、當歸、川芎,、葛根,、木香、鉤藤,、白術,、澤瀉。
出處: 《中醫(yī)癥狀鑒別診斷學》,。
功效: 健脾利濕,,平肝潛陽。
主治: 脾虛肝旺而見子癇先兆者,。
加減: 若病情未及時控制,,發(fā)生抽搐,昏迷而為子癇者,,去葛根,、川芎,另加蘇合香丸,每日2次,,每次1丸,,鼻飼。
       6. 治療急性菌痢 葛根10g,,黃連,、黃芩、甘草各5g,,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急性菌痢40例,,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者36例,,退熱時間平均27小時,急性癥狀控制時間平均3.44天,,肉眼膿血便消失平均2.8天,。療程最短者2天,最長者12天,?!步K中醫(yī)雜志 1960;(5):33〕
       7. 治療腳癬 葛根,、白礬,、千里光等量,烘干研末,。每晚取粉劑40g 倒入盆中,,加溫水3000ml,浸泡患足20分鐘,,7天為1療程,。治療238例,痊愈194例,,顯效26例,,好轉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8.7%,。〔江西中醫(yī)藥 1988,;19(5):40〕
       8. 治療跌打損傷 葛根100g,水煎,。先熱敷患處,,后浸洗患處,各30分鐘。同時加服葛根湯,。治療跌打損傷8例,,皆獲良效。認為葛根具有活血,、消除局部炎癥的作用,。〔新中醫(yī) 1984,;(5):50〕


       方劑選用:
       1. 治療金瘡中風,,痙欲死:搗生葛根一斤,細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干者,搗末,,溫酒調三指撮,,若口噤不開,但多服竹瀝,,又多服

生葛根自愈,,食亦妙。(《肘后備急方》)
       2. 治療酒醉不醒:葛根汁一斗二升,,飲之,,取醒,止,。(《備急千金要方》)
       3. 治療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生葛根,,搗取汁,,每服一小盞。(《太平圣惠方》)
       4. 治療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頓服,。(《廣利方》)
       5. 治療斑疹初發(fā),壯熱,,點粒未透:葛根,、升麻、桔梗,、前胡,、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全幼心鑒》)
       6. 治療食諸菜中毒,,發(fā)狂煩悶,吐下欲死:煮葛根飲汁,。(《補缺肘后方》)
       配伍效用:
       葛根配伍柴胡,、石膏葛根與柴胡,均輕清升散而解表退熱,;石膏清解里熱,。三藥伍用,有解肌清熱之功效,,用于治療外感風寒,、邪郁化熱之發(fā)熱重、惡寒輕,、

頭痛鼻干之證,。
       葛根配伍黃連、黃芩葛根解表清熱,,升脾胃之陽而生津,、止瀉;黃連,、黃芩清熱燥濕,。三者配用,共奏清熱解表,、燥濕止瀉之功效,,用于治療濕熱瀉痢。
       葛根配伍麻黃,、桂枝葛根善于緩解項背肌肉痙攣,,為表證兼項背強急之要藥;麻黃,、桂枝有發(fā)散風寒之功效,。三者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緩急止痛之功效,,多

用于治療風寒表證而見惡寒無汗、項背強痛者,。
       葛根配伍人參,、茯苓 葛根升脾胃清陽而止瀉痢,;人參大補元氣,;茯苓健脾滲濕,。三藥合用,有益氣健脾止瀉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虛泄瀉。
       葛根配伍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天花粉可入肺胃清肺胃之燥熱,,又能養(yǎng)陰生津以止渴,為清熱生津之良藥,。二者伍用,,有清熱生津止渴之效,用于治療熱病口

渴及消渴等證,。
       【注意事項】
       宜忌:胃寒者慎用,,夏日表虛汗多者忌用。
       毒副作用:醇浸劑干粉小鼠靜注的半數致死量為2.1±0.12g/kg,,總黃酮為1.6±0.06g/kg 或2.1±0.12g/kg,。葛根素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738mg/kg。小鼠口服醇浸劑每日2g/kg,,累計2個月,,實質性器官無病理改變。高血壓犬口服醇浸劑每日2g/kg,,連服14日,,亦未見毒性反應。
       臨床應用本品,,副作用很少,。少數病例服藥后有頭脹感,個別潰瘍病患者服藥第一周內有輕度腹脹及上腹部不適,。曾有靜脈點滴葛根素發(fā)生皮疹,、皮膚瘙癢的報告。


       【醫(yī)家論藥】
       “葛根與栝蔞根,,本經皆主消渴,。而葛根起陰氣,栝蔞根不言起陰氣,?!槭V根治身熱,是以寒勝熱,;葛根治身熱,,是以辛散熱。栝蔞根止渴,,是增益其所無,;葛根止渴,,是挹彼以注茲。用葛根而過,,有竭胃汁之虞,,胃陰下溜,亦能起陰氣以止利也,?!保ā侗静菟急驿洝罚?br>        “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痛者,,是太陽病也,。邪未入陽明,故無渴癥,,不宜服,。誤服則邪氣反引入陽明,為引盜入門也,。斑疹已見紅點,,不宜用,恐表虛反增斑爛也,。五勞七傷,,上盛下虛之人,暑月雖有脾胃病,,亦不宜服,,當用亦宜少用,多則反傷胃氣,,以其升散太過也,。夏月表虛汗多尤忌。
       葛根風藥也,。風藥皆燥,,本經言其生津止渴,生乃升字筆誤,,非葛根獨能止渴,,以其升胃氣入肺,能生津爾,。設非清陽下陷,,而火炎津耗之渴,誤服此藥,,則火借風威,,燎原莫遏。即非陰虛火炎之證,,凡胃津不足而渴者,,亦當忌之,。”(《本草害利》)
       “葛根,,能入足陽明胃經鼓其胃氣上行,,生津止渴。兼入脾經開腠發(fā)汗,,解肌退熱,。……疹痘未發(fā),,則可用此升提;酒醉則可用此解酲,;火郁則可用此升散,;但亦須審中病輒止,不可過用,,以致胃氣有傷也,。”(《本草求真》)
       “葛根,,發(fā)傷寒之表邪,,止胃虛之消渴。解中酒之苛毒,,治往來之溫瘧,。能止頭疼,善疏瘡疹,。入柴胡療肌表,,功為第一。同升麻通毛竅,,效實無雙,。其汁寒涼,專理天行時疫,,且止熱毒吐衄,。其粉甘冷,善解酒后煩熱,,更利二便燥結,。花能醒酒不醉,,殼能治痢實腸,,誠陽明圣藥也?!保ā端庤b》)
       “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之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膈作嘔吐,。”(《本草經疏》)
       “葛根,,清風寒,,凈表邪,解肌熱,,止煩渴,,瀉胃火之藥也?!欢鸶詫T诮饧?,解肌而熱自退,渴自止,,汗自收,。而本草諸書又言能發(fā)汗者,非發(fā)三陽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發(fā)風溫在經之汗也,,實乃發(fā)三陽寒郁不解,郁極成熱之汗也,。又如太陽汗出不徹,、陽氣怫郁,其人面色緣緣正赤,,躁煩不知痛之所在,,短氣,

更發(fā)汗以愈,,宜葛根湯治之,,郁解熱除,汗出而熱自退,,此所以本草諸書言發(fā)汗者此也,。”(《本草匯言》)
       “本草十劑云,,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黃乃太陽之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fā)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本草綱目》)
       “葛根……若多用二,、三錢,,能理肌肉之邪,開發(fā)腠理而出汗,,屬足陽明胃經藥,,治傷寒發(fā)熱,鼻干口燥,,目痛不眠,,瘧疾熱重。蓋麻黃,、紫蘇專能攻表,而葛根獨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涼,,能鼓舞胃氣,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虛熱渴,酒毒嘔吐,,胃中郁火,,牙疼口臭?;蜃艚∑⑺?,有醒脾之力?!保ā端幤坊x》)
       “葛根,,輕浮,生用則升陽生津,,熟用則鼓舞胃氣,,故治胃虛作渴,七味白術散用之,。又清暑益氣湯兼黃柏用者,,以暑傷陽明,額顱必脹,,非此不能開發(fā)也,?!保ā侗窘浄暝罚?/p>


       附注:葛根生用有解肌透疹、生津止渴之效,?!秱摗犯鸶鶞从闷湟越饧⊥藷幔婚愂仙楦鸶鶞珓t用其以辛散透疹,。葛根如經煨,、炒,其涼散之性減,,功專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升陽止瀉力強,宜用于治療脾虛泄瀉者,?!侗静荼阕x》云:“煨熟則散性全無,即由胃入腸,,不行陽明之表,,但入陽明之里,升清為用,?!卞X氏七

味白術散即用煨葛根配方,以治脾虛,、泄瀉之證,。
名稱: 升發(fā)湯
組成: 升麻、葛根,、蘇葉,、羌活、赤芍,、甘草,。
出處: 《原瘄要論》。
主治: 夏秋之間,,感冒風寒,,皮膚干燥,毛竅不開,,以致疹子不出,,甚則內攻,腹脹氣喘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稱: 升蘇散
組成: 升麻、葛根、赤芍藥,、紫蘇,、茯苓、川芎,、甘草各等分,。
出處: 《嬰童百問》卷十。
主治: 小兒出疹發(fā)熱,,疑似之間,,以此解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加減: 嘔者,,加半夏、茯苓,、白芍藥,、生姜煎。
制備方法: 上銼散,。

名稱: 升麻葛根湯
別名: 升麻散,、升麻湯、四味升麻葛根湯,、平血飲,、解肌湯、葛根升麻湯,、葛根湯、升麻飲,、干葛湯,、四味干葛湯
組成: 升麻10兩,白芍藥10兩,,甘草(炙)10兩,,葛根15兩。
出處: 《局方》卷二,。
功效: 升散陽明之邪毒,。辛涼解肌,透疹解毒,。
主治:傷寒,、中風、瘟疫,,發(fā)熱惡寒,,頭疼身痛,目痛鼻干;瘡疹初發(fā)未發(fā),;陽明下?。患把劳?、腮腫,、喉痛。大人,、小兒時氣溫疫,,頭痛發(fā)熱,肢體煩疼,,及瘡疹已發(fā)及未發(fā),。寒喧不時,人多疾疫,,乍暖脫衣,,及暴熱之次,忽變陰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遍身生瘡,,膿血脊脹,,極痛且癢。脾臟發(fā)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目上下皮腫而硬者,。爛喉丹痧初起,頭脹惡寒,,肌膚紅熱,,喉間結痹,腫痛腐爛,,致身發(fā)斑疹隱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用水1盞半,,煎取1中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1日2-3次,。以病氣去,身清涼為度,。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用藥禁忌: 斑疫已出者勿服,恐重虛其表也,。傷寒未入陽明者勿服,,恐反引表邪入陽明也。
臨床應用: 1.陽明熱毒:丁會成,,年四十余,。春季右腿正面忽痛麻。診之,,右三部洪數五,、六至,問口渴,?曰:是也,。升麻葛根湯二貼而愈。
2.頭面濕疹:曹某某,,女,,成,脈細弦,,舌紅有白苔,,顏面部發(fā)生疣狀物甚多,先發(fā)于前額,,近來向面部擴展,,無痛無癢。證屬濕邪郁于肌膚不化,,擬健脾化濕為治:升麻,、白芷、生甘草各5g,,焙干葛、地膚子各10g,,赤芍6g,,苡仁30g,服二劑后基本痊愈,。
各家論述: 1.《古今名醫(yī)方論》(柯韻伯):升麻,、葛根提胃脘之陽,散肌肉之浮熱,;芍藥,、甘草瀉肝膽之火,,以解胃腑之實熱,有汗則發(fā),,無汗則止,。葛根稟性甘涼,可以散表實,,協(xié)升麻以上升,,則使清陽達上,而濁陰降下可知,。芍藥收斂陰精,,甘草緩急和里,則下利自止可知,。治里仍用表藥者,,以表實下利,而非里實故也,。痘疹自里達表,,出于少陰而發(fā)于太陽,初起則內外皆熱,,故亦宜于涼散耳,!
2.《醫(yī)方集解》:此足陽明藥也,陽明多氣多血,,寒邪傷人,,則血氣之壅滯,辛能達表,,輕可去實,,故以升葛辛輕之品,發(fā)散陽明表邪,。陽邪盛則陰氣虛,,故用芍藥斂陰和血,又用甘草調其衛(wèi)氣也,。升麻,、甘草升陽解毒,故又治時疫,。
3.《中醫(yī)大辭典·方劑分冊》:葛根清熱解肌透疹,;升麻升陽透表;芍藥和營泄熱,;甘草調和諸藥,。合用則解肌透疹,和營解毒,。
附注:升麻散(《斑疹備急》),、升麻湯(《活人書》卷十六),、四味升麻葛根湯(《小兒痘疹方論》、平血飲(《觀聚方要補》卷八引《澹寮》),、解肌湯(《普濟方》卷三六九),、葛根升麻湯(《玉機微義》卷五十)、葛根湯(《片玉痘疹》卷六),、升麻飲(《赤水玄珠》卷七),、干葛湯(《癥因脈治》卷三),四味升葛湯(《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

 

《傷寒名醫(yī)驗案精選----葛根湯》

   一,、偏頭痛

   劉渡舟醫(yī)案:李某,男,,38歲,。患頑固性偏頭痛二年,,久治不愈,。主訴:右側頭痛,常連及前額及眉棱骨,。伴無汗惡寒,,鼻流清涕,心煩,,面赤,,頭目眩暈,睡眠不佳,。診察之時,,見病人頸項轉動不利,問之,,乃答曰,;頸項及后背經常有拘急感,頭痛甚時拘緊更重,。舌淡苔白,,脈浮略數。遂辨為寒邪客于太陽經脈,,經氣不利之候,。治當發(fā)汗怯邪,通太陽之氣,,為疏葛根湯:麻黃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生姜12克,大棗12枚,。

   麻黃,、葛根兩藥先煎,去上沫,,服藥后覆取微汗,,避風寒。3劑藥后,,脊背有熱感,,繼而身有小汗出,頭痛,、項急隨之而減,。原方再服,至15劑,,頭痛,、項急諸癥皆愈。   
   按語:本案脈證病機,,切合葛根湯證,。臨床服用本方后,常有脊背先見發(fā)熱,,繼而全身汗出,,這是藥力先作用于經輸而使經氣疏通,邪氣外出的反映,,為疾病向愈之佳兆,。
   二、口眼歪斜

   畢明義醫(yī)案:于某某,,男,,82歲,1983年3月25日診,。時值隆冬大寒,,患者早晨醒后,右上眼險及右口唇不自主的時時抽動,?;丶揖驮绮蜁r,家人發(fā)現其右側口角偏向左側,,有上限險下垂,,與之問答,口齒不清,,三日后來我處診治,??淘\:右側前額皺紋消失,眉毛下垂,,瞼裂擴大,,鼻唇溝消失,右側口角歪向左下方,,右側鼻孔縮小,,同時右側鼻翼變小,鼻準偏向左側,。苔薄白,,脈浮緊。脈證合參,,屬中風口眼歪斜,。治當解肌疏風散寒。疏葛根揚:葛根,、麻黃,、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去核)各10克。

   以水1000m1,,煎至400m1,,溫服200mI,日服二次,。囑服藥后用溫熱綿物敷右側整個面部,,以使局部汗出。1劑后,,頭痛項強鼻塞即除,,言語較前清楚,口歪減其半,。又繼服1劑,,痊愈。
   按語,;風寒侵襲面部陽明經絡,,氣血失榮,經脈失養(yǎng),,而病口噤,。《靈樞·經脈》云:“胃足陽明之脈……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噤?!庇直景敢娒}浮而緊,,為風寒閉阻脈絡之象,《金E要賂》曰:“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泄,或左或有,,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喝僻不遂,。”用葛根湯散陽明經邪,,通陽明經絡,,邪解正復,經通絡暢,,則噤僻自已,。
   三、痙病

   方承康醫(yī)案:章某某,,男性,,74歲,本市服裝四廠退休技師,,1985年11月9日初診,。患者于同年7月底行“前列腺摘除術”后外感發(fā)熱,,經用中西藥后寒熱退,,同時出現雙下肢萎軟酸痛,行走須人攙扶,,雙側頸項牽強疼痛,,在外院用中西藥兩月余,下肢癥漸好轉,,頸項諸癥卻有增無減,。癥見,身體瘦薄,頭項左傾,,兩側頸項和后枕部僵硬麻木,,牽強疼痛,轉側時疼痛益劇,,頭似不在脖子上,,二便自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觀前醫(yī)處方多為羌防一類祛風濕止痛或夾通絡養(yǎng)血之品,,然患者頸項諸癥實屆仲圣所謂“強幾幾”也,,其太陽經證已躍然眼前,遂處以《傷寒論》葛根湯原方:葛根40克,,生麻黃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10克,,生姜3克,大棗12枚,。2劑,。囑藥后稍加被翟以取小汗。

   二診:患者頭頸已復端正,,精神振奮,,謂當日藥后略有汗出,頸項部隱感熱辣,,諸癥明顯減輕,,頸項大松,如失重負,。次日藥后并無汗出,,頸項癥豁然若失,轉側裕如,,稍感頭暈,,病既愈,未再處方,。一月后門診遇之,,謂一切良好。  
   按語:患者術后外感,,服藥后寒熱雖解,,然風寒之邪仍留連于太陽經脈,致太陽經脈不利,氣血因之滯行不暢,,引起頸項部諸癥,,雖無寒熱,太陽經腑證顯然存在,。該思者年高體弱,,適逢術后,不可謂不虛,,然考慮諸癥遷延數月,,幾成固疾,若不以麻桂通力開發(fā)拔腠理之閉塞,,經腑之邪恐難外逸,另觀其脈證不至虛,,況是方中除麻桂峻藥外,,更有芍藥斂陰和營,葛根的升律,,加之甘草的緩急,,遂放膽用之,藥證相對,,故一劑知,,二劑已。

   四,、口噤(咀嚼肌痙攣癥)

   楊德明醫(yī)案:劉某某,,女,45歲,,1986年lo月6日就診,。口噤不語20余天,,某醫(yī)院診為咀嚼肌痙攣癥,,用西藥治療5天,癥情依舊,,即來我院就診,。診見:右顳頜關節(jié)僵硬,疼痛,,不能咬嚼食物,,張口約o.5厘米,舌淡,,苔薄白,,脈緊。處方:葛根、白芍各60克,,甘草30克,,桂枝12克,麻黃4克,,生姜,、大棗各l0克,水煎溫服,。同時用藥渣熱敷患處(每日3次,,每次大約30分鐘)。

   5劑后,,口噤不語減輕,,額頜關節(jié)僵硬、疼痛明顯緩解,,張口約ll 7厘米,。守方續(xù)服4劑,即張口自如,,諸癥消失,。隨訪至今末發(fā)。   
   按語:《金區(qū)要略》指出:“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之”。據報道,,本方用于咀嚼肌痙攣癥,,療效滿意。使用時,,須重用葛根,、白芍至60克、甘草至30克,,方能達到舒經緩急解痙之功,。
   五、眩暈

   李玉海醫(yī)案:閻某,,女,,38歲,1985年11月2日初診,,患者患眩暈年余,,多方求治少效,癥見頭暈目眩,,不能抬頭,,嘔惡厭食,,惡風畏寒,頭項強痛,,背部酸楚,,舌淡苔白,脈弦緊,,此次臥床已達10余天,。治擬疏通經氣,升舉清陽,,方用葛根湯,。處方:葛根30克,麻黃6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生姜5克,,大棗12枚,,甘草6克。迭進4帖,,病苦若失,,隨訪至今,,眩暈末再復發(fā),。

   按語:風寒之邪干于太陽,太陽經氣不疏,,清陽阻遏,,不能上承清竅,故而引發(fā)眩暈,。頭項強痛,,背部酸楚,惡風畏寒,,脈弦緊等,,皆葛根湯之征,故原方投之,,藥到病除,。
   六、胃脘痛(慢性胃炎)

   劉景棋醫(yī)案:杜某某,,男,,69歲,1982年9月29日初診,。胃痛已30多年,,近七,、八年加劇,經常隱隱作痛,,項背強,,上肢有時發(fā)麻,全身發(fā)緊,,易感冒,。曾善飲酒,但近七八年來已戒除,。三年前曾作X線鋇餐透視,,診斷為慢性胃炎。苔薄白,,脈浮緊,。中醫(yī)診斷:胃痛。辨證,;表邪不解,,內迫陽明。治則:表里雙解,。葛根15克,,麻黃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棗3枚,,6劑,水煎服,。服藥后諸癥狀消失,,春節(jié)期間曾多次飲酒,也末出現胃痛,。    
   按語:胃脘疼痛,,隱隱而作,不嘔不利,,乃陽明經氣郁滯也,;項背強急,全身發(fā)緊,,上肢發(fā)麻,,脈象浮緊,乃太陽之邪不散也,。太陽陽明合病,,表邪內迫,,放以葛根湯雙解之則愈。
   七,、氣喘

   葉桂亭醫(yī)案:一商婦,,一至秋間,則常大苦喘息,,動作不自由,,有如廢人,求治于余,。往診之,,支臂于爐架而坐,已數十日不動,,亦不能睡,。若將此坐形稍倚側之,則立即喘悸,。食僅碗許,。問其發(fā)時,自脊至頸如板狀,,回顧亦痛,。以一醫(yī)之勸,用八味丸數百兩,,喘少減云,,與葛根湯5帖許,得以起步,,再服痊愈,。   
   按語:本案辨證眼目在于喘兼“自脊至須如板狀”,,乃太陽經脈拘急,,表氣從肺俞內迫于肺而

作喘,故用葛根湯舒經散邪,,暢達肺氣而愈,。
   八、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盧自昌醫(yī)案:莫某15,,34歲,,l 986年8日21日入院?;甲巧窠浲匆讶暧?,多次住院治療,頑固不愈,??桃姳砬橥纯?,執(zhí)杖行走,步履艱難,。訴右腰臀部疼痛,,向下放射至右踩部,向前彎腰和行走時疼痛加劇,,伴有麻木重困感,。檢查見患者不能做彎腰活動,抬腿,、拾物試驗陽性,,局部未見紅腫,右臀部環(huán)跳和承山穴有明顯壓痛,。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診為坐骨神經痛,,此風寒濕邪侵襲膀胱經脈所致,用葛根湯加昧:葛根15克,,白芍l 8克,,麻黃10克,桂枝12克,,生姜5克,,大棗12克,甘草12克,,丹參12克,,附子10克,牛膝12克,。服6劑,,棄杖行走。守方稍作加減,,服18劑痊愈出院,。3年隨訪未見復發(fā)。 
   按語:足太陽膀胱經脈“從額入絡肋,,還出別下項,,循肩骸內,抉脊抵腰中”“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腥中”,,是主所病,則“項背腰腳皆痛,?!北景秆韧赐棻硰妿讕滓粯?,均是足太陽膀胱經脈拘急而發(fā),故均可用葛根湯治療,。加丹參,、附子、牛膝,,以加強溫經活血作用,,井可引藥力直達下肢。   
   九,、失音

   李筆恰醫(yī)案:芮某某,,女,45歲,,1987年4月23日初診,。患者1月前受寒后,,發(fā)熱咳嗽,,喉痛咽*,經治療后熱退而咳嗽未止,。繼服肅肺化痰,,止咳寧嗽之藥后.突然咳嗽止,但聲啞,,發(fā)音不揚,,口渴不欲飲。他醫(yī)再投養(yǎng)陰清熱利咽之劑,,后至完全失音,。就診時只能用文字訴述病情。自感畏寒,,吞咽微覺喉問氣阻,,納差便德。舌淡,、苔薄白,,脈浮緊,。此乃感冒失洽,,過用寒涼,氣機失宣,。當予調和營衛(wèi),,宣肺透邪。用葛根場加味:麻黃,、桂枝,、炙甘草各3克,,芍藥10克,葛根15克,,京蟬衣5克,,大棗(擎)4枚,生姜3片,。

   囑服藥后喝小碗熱稀粥,。1劑后,身體微微汗出,;服畢3劑,,音啞好轉。自覺咽部氣爽,。再進35劑,,諸癥消失,聲音恢復正常,。囑用胖大海30克,,分數次燉服代茶飲,忌高聲說話,。   
   按語:《醫(yī)學綱目云:“邪搏于陰則為暗,。”是案感受風寒后,,邪從表入,,前醫(yī)過早投以肅降寒涼之品,以致肺氣失于宣揚,,聲道開合不利,,故音不能出。改投葛根湯調和營衛(wèi),,宣肺透邪,,解肌,使微微發(fā)汗,,由內向外,,溫散寒邪,使邪從表解,。
   十,、小兒腹瀉

   石宜明醫(yī)案:劉某,男,,4歲,,1984年3月5日診。患兒前日汗后受涼,,昨日起發(fā)生腸鳴腹瀉,,大便清稀帶風泡沫,日數次,,伴見惡寒發(fā)熱,,無汗,鼻塞流涕,,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數,。證屬外感風寒腹瀉,擬解表散寒為治,。用葛根湯原方:葛根12克,,麻黃5克,桂枝6克,,白芍l0克,大棗3個,生姜2片,,炙甘草3克。藥進1劑腹瀉減,,表證除,,再劑則瀉止而痊。   
   按語:外感所致之小兒腹瀉,,其治但須解表,,表解則里自和,葛根湯對此有較好療效,。

   十一,、小兒遺尿

    林家坤醫(yī)案:李某,男,,8歲,,l 984年1月7日診。每在睡中遺尿三年余,,一夜尿床一至二次,,醒后方覺。曾服健脾益腎,、固澀縮尿之品及針灸治療,,效果欠佳?;純猴嬍成锌?,發(fā)育正常,,舌質淡,,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緩,。處方:葛根10克,,麻黃4克,桂枝,、炙甘草,、白芍各6克,生姜2克,,大棗7枚,。連服9劑,痊愈,。隨訪至今,,未再發(fā)生遺尿。   
   按語:邪中足太陽經,,膀胱氣化失常而致遺尿,,用葛根湯散太陽之邪,攝太陽之津,,邪去經固,,則遺尿自已。
   十二,、座瘡

   胡學曾醫(yī)案:馮某某,,男,21歲,,1983年6月25日初診,。患者于二年前面部患座瘡,,時多時少,,多則由兩頰波及耳后及頸部,癢痛難忍,,抓破則有膿液汲出,,數日或十幾日不能愈合,且常有黃水滲出,。曾在某醫(yī)院用散風清熱,、解毒涼血、瀉熱利濕,、清瀉陽明郁熱等法醫(yī)治,,服藥近百劑均未獲效,故來我院求治。診見思者面部座瘡以兩頰部為多,,有已破潰者結痂,,有新生者紅腫,癢痛難忍,,夜臥不寧,,甚則難于入睡,口苦,,心悸,,得厚味座瘡即生,大便干燥,,舌紅苔白而糙,,脈來滑數。綜觀脈證,,處葛根湯加味:葛根24克,,麻黃4克,桂枝8克,,杭芍8克,,生姜3片,大棗五枚,,生石膏30克,,丹參30克,通草2克,。

   前方服用4劑,,座瘡已有部分愈合,無新生者,。舌紅苔白,,脈滑數,繼以前方服用30余劑,,面頰僅留有愈合之痕,,其余無不適而告痊愈。 
   按語:《家問·生氣通天論》云:“勞汗當風,,寒薄為助,,郁乃座”?!昂钩鲆姖?,乃生座痱”。陽明,、太陽之經循于面頰,,風寒之邪浸入,,不得散解,郁而化熱,,日久郁結成毒而成座瘡,。治當以葛根湯解太陽、陽明之邪,,又佐以涼血通絡之品,,則起效更捷,。

 

《傷寒名醫(yī)驗案精選----葛根加半夏湯》  

一,、感冒嘔吐

   胡希恕醫(yī)案,任某,,女,,2l歲,1965年12月21日初診,。昨日用冒,,頭痛頭暈,身疼腰痛,,惡心嘔吐,,惡寒,并素有腹痛大便溏瀉,,浮數,,苔白。證屬太陽陽明合病,,為葛根加半夏湯適應證,。葛根12克,麻黃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半夏12克,。服1劑證大減,,2劑證已。
   按語:此案正與葛根加半夏湯證相合,,是投之即效,。據報道,只本方治療腸胃型風寒感冒效佳,,不論有無下利,,皆可使用,。
   二、胃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劉景棋醫(yī)案:陳某某,,男,,45歲,1979年8月17日初診,。項背強痛,,胃痛嘔吐已五年。五年以來時常胃痛,,每年春秋發(fā)病,,去年經x線鋇劑造影診斷: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近來胃脘偏右部疼痛較劇,,反酸納呆,,飯后一時許出現嘔吐,并有項強,,惡風無汗,。脈浮緊,苔白膩,。中醫(yī)診斷:胃皖疼痛,。辨證:表邪不解,內迫陽明,。治法:散寒解表,,降逆和胃。處以葛根加半夏湯原方,。服6劑,,痛嘔皆止,飲食如常,。  
   按語:項強,,惡風,無汗,,脈浮緊,,邪在太陽也;胃痛,,嘔吐,,納呆,泛酸,,內迫陽明也,。故用葛根加半夏湯解表和胃,降逆止嘔,。
   三,、泄瀉

   胡學曾醫(yī)案:于某某,,男,26歲,,1980年10月8日初診,。患者于今晨始覺發(fā)熱惡寒,,身體疼痛,,無汗,頭痛而脹,。去廠保健站就醫(yī),,給以解熱等藥治療。午后約4時許,,腹中腸鳴,,時作疼痛,,繼而泄瀉,,泄下如注,無膿血,,無后重滯下,,時作干嘔,舌紅苔薄白,,脈浮緊,。此證系外感風寒,表氣郁閉,、表邪內迫陽明,,下迫大腸,清濁不分而致泄瀉,。治宜發(fā)汗解表兼以和胃降逆,,方用葛根加半夏湯:葛根18克,桂枝8克,,杭芍8克,,麻黃4克,鮮生姜3片,,大棗3枚,,甘草8克,半夏8克,。1劑后,,遍身微微汗出,表解利止嘔平,,其病痊愈*   
   按語,;太陽之邪內迫陽明,,上逆于胃,下走于腸,,則嘔利并作,,故與葛根湯止利,加半夏降逆止嘔,。


 

葛根湯提取物(10→1)
此藥1.0g含有麻黃中的總生物堿【麻黃堿(C10N16NO:165.24)以及偽麻黃堿(C10N15NO:165.24)】大于3.5mg,,甘草中的甘草酸(C42H62O16:822.93)5.0~15.0mg以及芍藥中的芍藥甙(C23H28O11:480.47)5.0~15.0mg。

制作方法2
葛根:8g 麻黃:4g 干姜:1g 大棗:4g 桂皮:3g 芍藥:3g 甘草:2g
精選以上藥材按照韓國藥典通則,、節(jié)度以及粉末度調節(jié),,加入200ml純水在90-100℃中浸出2小時候后過濾得出浸出液后再次過濾。濾液按照韓國藥典提取物的制作方法加壓濃縮得出約2.5g干燥提取物,。此藥1g等同于葛根湯原生藥的混合物約10g,。

性狀 此藥呈褐色粉末狀。

確認試驗
1) 葛根,、麻黃,、干姜、大棗,、桂皮,、芍藥以及甘草
用一定量的此藥按照基本試驗法(天然藥物試驗法中的各項確認試驗法)進行試驗。
2) 麻黃,、甘草以及芍藥
按照定量法試驗時,,檢測液與標準液在相同維持時間段上顯示PEAK。

定量法
1) 麻黃中的總生物堿(麻黃堿以及偽麻黃堿)
精確稱量此藥0.25g按照基本試驗法(天然藥物試驗法中的麻黃定量法)進行試驗,。
2) 甘草中的甘草酸
精確稱量此藥0.25g按照基本試驗法(天然藥物試驗法中的甘草定量法)進行試驗,。
3) 芍藥中的芍藥甙
精確稱量此藥0.25g按照基本試驗法(天然藥物試驗法中的芍藥定量法)進行試驗。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