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之前得知那里有大雨,,一下子便沒有了行程的規(guī)劃。然而,,下午當我們飄飄然然“從天而降”,,迎接我們的卻是蒙蒙細雨,接機的朋友說我們運氣好那大雨昨天晚上提前下完了,。于是,,大家如同“千年等一回”般的興奮,不約而同地決定立即去西湖----來過幾次杭州還真沒有過這樣的“沖動”,,也許那里有太多的誘惑與期待吧,,也許是當年蘇軾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后雨》,美輪美奐地詮釋了西湖,,令世人心馳神往心曠神怡: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容置疑,,杭州之所以聞名只因為有西湖,,“錢塘之勝在西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西湖不僅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而且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承載了太多的人文歷史,,一代代積淀下來,豐厚了它的文化底蘊,,也饗食了后人,。記得徐志摩在他的文章里曾對西湖頗有微詞,痛惜西湖景色的破壞,,甚至言詞激烈,。郁達夫也對西湖不甚喜歡,盡管他的夫人就是杭州人……那么,,今日之杭州西湖又是如何呢,? 我們終于實實在在地來到了西湖邊,漫步在雨中的西子湖畔,,只見湖面上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浩浩蕩蕩,。往昔如黛的遠山,,只剩下青灰色的背影。漫天扯下的雨霧,,猶如西子姑娘的青紗,,似隱似現(xiàn),朦朦朧朧,,嬌羞又嬌憐,,猶如雨中搖曳的花朵,惹人憐愛,。但浩淼中自有一股浩蕩的氣概,,遼闊,寬厚,,如不讓須眉的巾幗,,嬌柔中帶著英豪之氣。我倏忽找到了西湖的另類之美:不勝嬌柔又剛毅凜然,,包容一切又寵辱不驚,;雨霧中嬌羞欲滴,雨打中凜然不可侵犯,??蛇h觀阿而不可褻玩,,這不正是中國女人的極至么,?無怪乎,,千百年來中國文人極力推崇欣賞西湖,其癥結(jié)源于西湖的美與他們心中完美女人的品性暗合…… 柔柔的細雨不緊不慢地下著,,我們來到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和許仙相會的地方----斷橋,。我們沒有像那一對對情侶打著精致的西湖紙傘,索性收起手中的天堂傘,,然后慢慢地走上斷橋,,去感受那超乎生命的浪漫。這個時節(jié),,雖然看不到西湖十景之一的“斷橋殘雪”,,但霧雨中的斷橋還是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站在斷橋上,,憑欄遠眺,,只見三面云山,中涵碧水,,沿湖地帶綠蔭環(huán)抱,,山色蔥郁,畫橋煙柳,,點點紅花,,加之薄薄的雨霧,猶抱琵琶半遮面,,朦朦朧朧,,乎遠乎近……( 文章閱讀網(wǎng):www. ) 我們隨意地一邊欣賞著秀麗清雅的湖光山色,一邊聊著互相感興趣的話題往前走去,。西湖岸邊桃柳夾岸,,粉色、白色,、紅色等多色桃花與樹底下的杜鵑花一起爭奇斗艷,,引來游人爭相拍照;而綠柳此時正演繹著“萬條垂下綠絲絳”,,微風徐來,,吹皺流浪一片;蒙著薄霧的湖面上游船點點,,飄來飄去,,偶爾還能傳來一兩句西湖小調(diào);更有遠處空蒙的山色,,青黛含翠,,隱隱約約……在如此美得讓人驚嘆的,、錦帶似的湖堤上漫步,宛如正和一位輕枝柔荑,、清麗不可方物的古典美女演繹一場浪漫的愛情故事,,真是心醉神馳。 雨漸小漸歇,山也漸漸清朗起來,。極目四望,,發(fā)現(xiàn)所站之處正是蘇白二堤延長線的交合處,視野也最為開闊,。左有西泠橋,,右有跨虹橋。湖心的阮公墩仿佛是一匹臥在那里的駱駝,,遠處是起伏的山巒,,左首是小孤山,后側(cè)是保俶山和連綿的棲霞嶺,。湖中又有三兩只畫舫點綴其間,,真宛若一幅層次極強的巨幅山水畫。群山環(huán)抱中的西湖,,更如靜靜的處子……朋友說,,此處如鏡般的湖面忽而讓人聯(lián)想起白樂天當年騎馬游湖的場景,那時應該是早春報曉,,草淺而柔軟,,水平而近云,早鶯鳴于青枝,,新燕巢于春檐,,湖東驅(qū)馳,游興未盡,。我想,,也是因此才會留下“平湖秋月聞弦歌,南屏晚鐘達雅意”的美妙詞句吧,。 在一句句贊美聲中,,我們走過白堤,來到蘇堤,。蘇堤較白堤更惹我們喜歡,,它是蘇東坡帶領為疏浚西湖而用淤泥壘起的一條堤壩,這堤南北走向,,長2.5公里,,堤上栽了柳樹、花草等植被,還修建了6座拱橋,,人們?yōu)?a target="_blank">懷念蘇東坡便把這座大堤取名為“蘇堤”,。漫步蘇堤之上,兩邊的湖水綠如煙,,近水因為著了微雨,,也泛起了一層層銀灰的顏色,加上岸上與碧水互相映襯的正冒著嫩芽兒的柳樹以及如花環(huán)般繞其盛開的色彩斑斕的花朵,,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另一番宏偉的美,。蘇堤旖旎的風光無處可代,因此“蘇堤春曉”的雅稱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它的身上,。 朋友告訴我們要數(shù)西湖的美景,有一山,、二堤,、三島、五湖,、新十景,、舊十景等等,一天怎么也逛不完,。而“雷峰塔”我們是一定要去的,,傳說當年白娘子就是被法海和尚鎮(zhèn)壓于此塔下。雖然此行天氣陰蒙看不到“雷峰夕照”,,但還是看到了雷峰塔下許仙用小船接白娘子回家的雕刻,,栩栩如生,似乎那千年神話就在我們眼前真實再現(xiàn),,也感受到了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對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也許是因為所有人都期盼“有情人能夠終成眷屬”的緣故,,法海關押白娘子的雷峰塔還是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倒塌了,,也因此更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據(jù)說當時西湖南岸一聲巨響,,一時塵埃蔽天,,鴉雀驚飛,雷峰之巔碎磚累累,,不下萬千,,杭州城中萬人空巷趕到湖邊……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雷峰塔是在原遺址上重建復制的,保留了舊塔倒塌后的原樣,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呈八角形,在塔上極目遠眺,,遮著薄紗的碧波蕩漾、柔美如綢帶的湖中長堤,、綠意蔥蘢的湖心三島,、隱隱約約的飄蕩小船……西湖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回味無窮。 來到西泠橋畔,,沿孤山拾階而上,,移步之間,可見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泉石映帶,,曲徑通幽,蘭葉葳蕤,,樹藤扶疏,。一股清冽的草木清香撲面而來沁入肺腑,何止是沁人心脾,,這種被雨露激蕩出的山川靈氣,,足以讓人渾身通泰,欲神欲仙,。難怪江南人杰地靈,,才子佳人輩出,這等仙勝之地,,即使凡夫俗子居久了也會有半仙之體,。難怪宋朝詩人林和靖一生不愿為官,甘心在此隱居二十載,,養(yǎng)鶴植梅,,吟詩作賦,以“梅妻鶴子”自喻,,逍遙快活賽過神仙……這是不慕名利,,不圖安逸,惟求心靈的淡泊寧靜,。想想現(xiàn)在還有幾人能做到,?如果有這樣的人我們能理解么? 忽然之間想起蘇曼殊來,。據(jù)說他死后就葬于西湖陽孤山之陰,。蘇曼殊一生坎坷,行為放蕩不羈,,亦僧亦俗,,但性情卻灑脫率真。他早年投身革命事業(yè),,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后柳亞子將其著作編成《蘇曼殊全集》,。“袈裟點點凝櫻瓣,,半是胭脂半淚痕”為其一生真實寫照……蘇曼殊的墓終究是沒有了,,只有一塊牌子,向世人昭示這里曾經(jīng)還埋葬過這么一個人,,只有碑邊碧綠的湖水還依舊是昔日的流殤…… 踏著水浸的石板路走在蒼茫的山水間,,汲取著江南吳越之地的山川靈氣與豐厚的文化底蘊,時空逆轉(zhuǎn)仿佛回到了遠古的宋城時代,,眼前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披著蓑衣或者撐著一把油紙傘的過客,。望著浩淼的湖水,突然之間覺得人類是多么的卑微----短短幾十載的光陰,,尚且爭權斗勢,逐名追利,,到頭來又得到了什么,?一抔黃土三尺墓地而已。面對千百年來靜靜流淌的西湖,,人類的靈魂澄清了嗎,? 西湖的雨,如煙似霧,,輕輕而斜斜,,柔柔且綿綿。滴在人的頭上,、眉稍,、發(fā)絲,冰冰涼涼,,濡濕記憶,。流眸顧盼中,是否有一份難舍的情懷,?杏花微雨中誰的記憶在飄飛?誰的如花笑容在執(zhí)手相對中砰然凝固?誰是唐詩宋詞中繾綣走出的多情種子,?誰又高樓望盡在琵琶弦上輕攏慢捻如泣如訴地說著相思、點滴成淚化做雨絲? 我想,,人生不過如此,。給自己一片天空,下雨了,撐起一把傘,。如果你想飲一杯淡淡的離別酒,,只要吻吻天中的飛客,舔舔清清涼涼的感覺,。如果你想吟一闕滿是愁苦的詩詞,,那么,請隨意吧,!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是,不要太過于沉緬舊事,,往事終成為鏡花水月的虛幻,。 2014年5月25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subject/36549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