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谷茴香,、谷茴,。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0.6~2m,,全株有粉霜,有強烈香氣,。莖直立,,上部分枝,,有棱。葉互生,,2~4回羽狀細裂,,最終裂片絲狀,長0.4~4cm,,寬約0.5mm,;下部葉具長柄,基部鞘狀抱莖,,上部葉的柄部分或全部成鞘,。復(fù)傘形花序頂生,無總苞和小總苞,;傘幅8~30,,不等長;花梗5~30,;花小,,金黃色。雙懸果矩圓形,,果棱尖銳,,具特異芳香氣?;ㄆ?~7月,,果期10月。各地有栽培,。 采制 秋季果實初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有時鹽炒用,。 產(chǎn)地 山西、內(nèi)蒙古,、甘肅,、遼寧。 性狀 雙懸果細橢圓形,,有的稍彎曲,,長4~8mm,直徑1.5~2.5mm,。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兩端略尖,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的有細小的果梗,。分果瓣呈長橢圓形,,背面有5條縱棱,接合面平坦而較寬,。橫切面略呈五邊形,,背面的四邊約等長。有特異香氣,,味微甜,、辛。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成分為反式茴香腦(trans-anethole),、小茴香酮(fenchone)、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茴香醛(anisaldehvde),,另含巖芹酸(petroselinic acid)、7-羥基香豆素等,。 藥理 所含揮發(fā)油能促進胃腸蠕動和分泌,,能排除腸內(nèi)氣體,有健胃作用,;有祛痰鎮(zhèn)痛作用,;能抑制黃曲霉素的產(chǎn)生;揮發(fā)油中的茴香醚作為升白藥治療癌癥及長期接觸放射線或藥物所致或原因不明的低白細胞癥,,已獲得較好的療效,。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jīng),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睪丸鞘膜積液,。用量3~6g,。 配伍應(yīng)用 ①寒疝腹痛,睪丸偏墜:配烏藥,、肉桂,、沉香等,。②疝痛:配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延胡索,。③脘腹脹痛,,食少吐瀉:配干姜。 (編審 許可) |
|
來自: 黃帝書苑 > 《茴香生化醫(yī)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