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與欣賞 不通過偶然性只表現(xiàn)為純粹必然性的現(xiàn)象是根本沒有的,假如在攝影創(chuàng)作中根本不存在偶然因素,,一切都是必然如此,,那么所謂獨創(chuàng)性,所謂攝影技巧也就不可能存在,,攝影理論的研究也就失去了意義,。同理,也沒有脫離必然性的偶然性,。對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既要利用偶然又必須把握必然,。 攝影對社會生活的依賴 一切藝術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社會生活是藝術的唯一源泉,。對于攝影來說更是如此,。攝影創(chuàng)作必須由攝影者親臨現(xiàn)場,在觀察體驗生活的同時,,面對被攝對象進行選擇與判斷,。這一選擇與判斷的過程可能是非常短暫,但無論如何短暫,,仍要完成處理主體與環(huán)境的關系,,選擇合適的拍攝角度和組合,,調整焦距與景深,判斷最佳拍攝瞬間等一系列造型任務,,因此攝影者必須具備豐厚的生活積累,、熟練的操作技能及較強的審美感受能力。 攝影對生活的依賴,,還體現(xiàn)在攝影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皆取之于社會生活,,而且攝影家的思想感情及想象力,也是在生活實踐的不斷積累中得以豐富和發(fā)展的,,攝影家才能的提高和形成也與社會生活密切聯(lián)系,。如師承關系,同代人的影響,,群體的激勵,,社會審美需求的反饋等。而攝影藝術所表現(xiàn)的內容又是攝影家對生活積極的,、能動的反映,,是攝影家深入生活、 攝影藝術觀不同,,對攝影藝術的評價標準自然也會有所差異,。從攝影藝術的兩大支脈來看:畫意攝影以追求完善的技術,、嚴謹?shù)臉媹D和充分的自我表現(xiàn)為其目標,;而紀實攝影則以題材的社會意義、瞬間的情節(jié)以及攝影語言的直率作為關注的重點,。前者追求的是畫面的美,,較少關心題材內容本身,只要能表現(xiàn)好,,制作得精良,,就被認為是好作品,因此畫意攝影特別贊同攝影的相對紀實性,。紀實攝影則關注題材內容的真實,,所用表現(xiàn)手法因人而異,但大都將其放在第二位來考慮,。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分析,,讀者的評價是最公允和冷靜的,可以被讀者接受的評價標準才是客觀的,。攝影理論界提出了三類評價照片的標準:第一類主要是傳遞信息的照片,。如新聞攝影、社會紀實攝影和生活照,,也包括以形式表現(xiàn)為主的照片,。第二類屬于審美性質的照片,。主要指畫意攝影,在沙龍攝影里也包括一部分紀實的照片,。第三類是傳達情感的照片,。如果三者兼有,當然最佳,,而完全不包括上述三個成分的照片,,應該說是失敗的照片。 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 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所經歷的是一個以生活為源泉,,以感知為基礎,,以想象為手段,以情感為動力,,以思想為靈魂,,并通過照相機藝術地把握生活的復雜過程,它要求攝影作者必須具有善于觀察和感受,、善于學習和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的本領,在生活,、思想,、技巧等方面進行艱苦的磨煉。因而,,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必然性,,體現(xiàn)于攝影作者遵循攝影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依賴充實的生活,、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藝術見解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攝影作品的綜合素質與技能之中,,而其偶然性體現(xiàn)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拍攝什么對象或什么場景,,以至用什么角度,如何構圖等方面上,。那種“一蒙,、二碰、三運氣,,外加好武器”的觀點,,因為完全排除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這一重要因素,所以也就脫離了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必經過程,。這種偶然不能反映攝影創(chuàng)作的必然,。 吳品禾 意境,又稱境界,,可解釋為“情景交融”,。意境是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的統(tǒng)一,。在這主客觀統(tǒng)一的過程中,景是情的外化形式,,情是景的內在含義,。所以,意境同時又是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 寫意,,仍是要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借著攝影表露出來,,意境是從來不同的,,而且是隨時隨地不同的,但要表露出來,,必須有所寄藉,,被寄藉的東西,原來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藉上去之后,,就變作了活的?!耙饩场闭f是居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理論核心地位的美學范疇,,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深層審美心理。 我尊重攝影的“真”,,堅持攝影的紀實性原則,,同時又主張“把主觀之意趣放在第一位”。把意境看做是作品的生命,,用心靈去感受,,或移情入景,,或借景抒情,,都極富意境美。那些好的攝影作品傳達了人與人,、人與物的相互契合,,都是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也都可以說是傳達了又真又美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