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旋紋彩陶罐
馬家窯又稱馬家窯期或馬家窯類型,,距今5000-4650年,。彩陶器型豐富多樣,仍以盆,、缽,、壺,、瓶為主,但擴展到罐,、豆,、甕等器類,甚至在少量的夾砂陶上也飾彩,,多為橙黃陶,、施以濃墨式的黑彩,有時輔以少量白彩,,形成濃墨重彩的突出風格,。大面積彩繪、通體彩繪以及內(nèi)壁彩繪較為盛行,,紋飾以水波紋,、漩渦紋最為多見,還有網(wǎng)格紋,、平行線紋,、同心圓紋等,還有意趣盎然的蛙紋,、蝌蚪紋,、舞蹈紋等。以河流百川為大多數(shù)圖案描繪的主體,,成為這一時期紋飾的突出特點,,幾乎每一件彩陶上都有描繪河水翻卷的紋飾,表達了人們對黃河母親的無比熱愛,。黃河為彩陶注入了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雙耳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雙耳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凹凸紋斂口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凹凸紋斂口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圓圈十字紋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旋紋尖底瓶 口徑7。1厘米 高26,。8厘米 隴西縣呂家坪出土,。完整。平沿口,,細頸圓折肩,、斜直腹、尖底,,腹部雙耳,。頸部繪平行線紋,瓶身自上而下繪3組以圓點,、弧線,、弧形三角構(gòu)成的連續(xù)漩渦紋,線條優(yōu)美流暢,,千回百轉(zhuǎn)的漩渦,、激揚飛濺的浪花,,描繪出一幅壯美的畫卷。造型與構(gòu)圖極致完美,,堪稱藝術(shù)精品,,馬家窯文化尖底瓶頗為少見,器物兼具馬家窯及仰韶文化的雙重特征,,因而更顯珍貴。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旋紋尖底瓶的紋飾展開圖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弦線網(wǎng)紋彩陶瓶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弧線紋彩陶缽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圓圈紋斂口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蛙紋彩陶壺 口徑13厘米 高28厘米 1959年漳縣出土,。完整,。喇叭形口平沿,粗頸,,鼓腹平底,。黑彩濃烈如漆;腹部雙耳圓睜的變體蛙紋圖案,,令人矚目,,給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波紋四扳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波紋四扳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圓圈紋斂口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雙耳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雙耳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旋紋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內(nèi)彩圓圈圓點紋缽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內(nèi)彩波紋彩陶盆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葫蘆網(wǎng)紋雙耳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X形紋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內(nèi)彩旋紋彩陶盆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網(wǎng)紋雙耳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網(wǎng)紋雙耳彩陶罐 在甘肅發(fā)現(xiàn)最多,、分布面最廣,、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窯文化早在20世紀20年代由瑞典考古學(xué)家安特生發(fā)現(xiàn),,它最鮮明的特征,便是彩陶文化十分發(fā)達,,各個不同文化類型遺址中有大量的彩陶出現(xiàn),,這在整個中國彩陶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不僅如此,,這一文化類型的彩陶還有著自己獨具特色,、自成體系的風貌,同其它考古學(xué)文化中的彩陶比較,,其畫彩的部位更加廣泛,,不僅在許多細泥陶的外壁和口沿布滿了花紋,而且在許多大口徑器物的里面和其他夾砂的炊器上畫上彩紋,,其繁縟而多變,,細膩而奔放的文飾,表明這一時期無論是陶器的燒制,,還是繪彩的技術(shù),,都已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正因為如此,,所以考古界一度將其稱為“甘肅彩陶文化”,。 馬家窯文化位于黃河上游地區(qū),,最先發(fā)現(xiàn)于甘肅臨洮馬家窯,其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它上承廟底溝文化,,下啟齊家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個地方分支,。 2 歷史起源 編輯本段
甘肅是我國彩陶起源最早,、發(fā)展時間最長、分布范圍最廣,、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地區(qū),,素有“彩陶之鄉(xiāng)”的美稱。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灣一期文化出現(xiàn)的彩陶,,為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彩陶文化之一,,屬于仰韶文化的大地彎文化依存中發(fā)現(xiàn),彩陶呈現(xiàn)為這一時期的最重要的文化表征,。其代表是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構(gòu)思奇特,造型別致,,文飾美觀,,線條流暢,標志了中國古代制陶工藝技術(shù)的高度發(fā)達,。 3 主要分布 編輯本段
馬家窯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中南部地區(qū),以隴西黃土高原為中心,,東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東北部,北達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區(qū)內(nèi)主要河流為黃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馬家窯類型主要分布在甘肅中南部和青海東北部、寧夏南部地區(qū)的涇,、渭水上游,,以及白龍江、湟水,、洮河,、莊浪河和清水河流域。半山類型分布范圍基本與馬家窯類型相同,但已逐漸西移,。馬廠類型的分布則更為向西,。 4 藝術(shù)價值 編輯本段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制作工藝很成熟,數(shù)量特別繁盛,,占各類陶器總和的25%——50%,。在陪葬陶器中,彩陶多達80%,。馬家窯的彩陶多為紅陶,,分有泥質(zhì)紅陶和夾砂紅陶。彩繪幅面很大,,許多泥質(zhì)細陶往往口沿,、外壁都繪有花紋,還盛行內(nèi)彩,,紋飾繪于器物內(nèi)壁。甚至一些作為炊器的夾砂陶也有彩繪,,極為少見,。花紋繁縟瑰麗,,富于變化而有規(guī)律,。大多數(shù)的夾砂陶表面飾以繩紋,少數(shù)飾數(shù)道平行線,、折線,、三角或交錯的附加堆紋。馬家窯文化的陶器在造型上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器形有碗,,缽,盆,,罐,,壺,瓶,,杯等,。 馬家窯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下接齊家文化,。按時間先后可以分為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四個類型,。這四種類型的彩陶各具特色。石嶺下類型的彩陶多瓶,、罐,、壺等,,流行變形鳥紋流行、圓圈紋等,;馬家窯類型多瓶,、罐、盆,、甕等器形,,流行漩渦紋、弧邊三角紋,,代表作有青海大通山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等,;半山類型的彩陶多小口直頸廣肩鼓腹雙耳壺等,流行紅黑相間的鋸齒紋,、漩渦紋,;馬廠類型器形與半山基本相同,流行變體人形等紋樣,。
文化價值
文化是歷史的縮影,,時代的一面鏡子。馬家窯文化的高度發(fā)展,,是新石器時期華夏文明晨曦中最絢麗的霞光,,折射著中華先民在遠古時代所達到的多項文化成就,馬家窯文化不僅包含著史前時期眾多神秘的社會信息,、文化信息,、同時它創(chuàng)造了中國畫最早的形式。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繪制中以毛筆作為繪畫工具,、以線條作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為主要基調(diào),奠定了中國畫發(fā)展的歷史基礎(chǔ)與以線描為特征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國文化的根,,繪畫的源,馬家窯文化將史前文化的發(fā)展推向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創(chuàng)造了繪畫表現(xiàn)的許多新的形式,,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畫,就是神奇豐富的史前“中國畫”,。 觀賞價值
馬家窯文化,,產(chǎn)生在遙遠的史前時代。它的圖案之多樣,,題材之豐富,,花紋之精美,構(gòu)思之靈妙,是史前任何一種遠古文化所不可比擬的,,它豐富多姿的圖案構(gòu)成了典麗,、古樸、大器,、渾厚的藝術(shù)風格,。它神奇的動物圖紋,恢宏的歌舞,,對比的幾何形狀,,強烈的動感姿態(tài),象黃河奔流的千姿百態(tài),,生生不息,,永世旋動。它象黃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領(lǐng)著浪濤的起伏,,臻成彩陶藝術(shù)的高峰。它留下的極其豐富的圖案世界,,永遠是人類取之不盡的藝術(shù)寶庫,。它所給予我們的欣賞價值是任何現(xiàn)代藝術(shù)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遙遠的文化,,就越能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中最珍貴的收藏觀賞品。馬家窯文化彩陶的欣賞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 收藏價值
要看一種物品的收藏價值,就要看它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和增值價值等。所有的遠古陶都有歷史價值,,而馬家窯文化古彩陶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是其它遠古文化類型的古陶器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它的巨大增值潛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隊伍的迅速擴大,將進一步被人們所認識,。近年來馬家窯文化彩陶的價格,,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長,成為收藏界十分耀眼的新星,。 馬家窯文化是分布于甘肅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彩陶文化,,其彩陶占整個陶系的20%-50%,隨葬品中可達80%,而且成型與裝飾技術(shù)也至為發(fā)達,。自本世紀二十年代瑞典人發(fā)現(xiàn)此類文化遺存以來,,馬家窯文化一直處在學(xué)術(shù)界熱烈的討論中。有關(guān)中國古代彩陶是本土發(fā)生還是西方傳入的課題的研究使之聲望日隆,,其富麗神秘的圖案及多變的造型也令藝術(shù)家愛不釋手,。但無論對這些問題作出怎樣的詮釋,馬家窯文化炊食具本身的精美已足以讓后人垂涎了,。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束腰網(wǎng)紋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束腰網(wǎng)紋彩陶罐 口徑15.2厘米 底徑7.6厘米 高18.3厘米 1958年永登縣杜家臺遺址出土,。完整。大口,、鼓腹,、束腰、平底,。造型奇特,,整體如陶罐上又覆一盆。上腹部飾一對小鏨,,下腹部雙耳,。施黑、白彩,??谘乩L一周黑色寬帶,將疏密有致的網(wǎng)格紋,,層次清晰地斷開,。上腹部一周有六組白彩點繪的梅花狀圖案;中腹部變化為八朵相同的梅花,,每兩朵并排緊臨為一組,;下腹部的梅花與上方圖案恰好錯開,分飾于雙耳兩側(cè),。梅花圖案中心為一圓點,,周圍的八九個圓點則為花瓣。強烈對比的黑白彩交替靈活運用,,白色線條與點狀花紋,,在不同的黑色線條與位置游刃有余地多次展現(xiàn),展現(xiàn)了陶藝大師的非凡技藝,。黑白彩的共用,,使馬窯彩陶更添藝術(shù)魅力,此類彩陶多見于永登,、紅古及青海東部,。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勾曲圓圈網(wǎng)線紋彩陶盆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翅羽紋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對鳥紋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對鳥紋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4800年前) 天水市楊家坪出土 高14.9厘米,,腹徑25厘米,口徑11.1厘米,,底徑13厘米,。腹兩側(cè)對稱有兩橫耳,通體施黑彩,,壺頸部飾平行條紋,,腹部繪兩組展翅相對的變形鳥紋,其下為垂弧紋一周,。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網(wǎng)紋鳥紋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平行線弧條紋彩陶瓶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網(wǎng)紋圓點紋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條紋帶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4800年前) 蘭州市王保保城出土 高15.5厘米,,口徑6.2厘米,底徑6厘米,。罐身似盂形,,帶蓋,肩部四鋬,,蓋頂一鋬,,蓋沿有兩個對稱的鉆孔,通身黑彩,,繪平行帶紋,、水波紋。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彩陶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垂弧紋彩陶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雙耳旋紋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葉形紋彩陶鈴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4800年前) 廣河縣祁家集出土 高9.2厘米,,腹徑6.8厘米,,底徑3厘米。鈴呈葫蘆形,、曲柄,、鼓腹、平底,,施黑彩,繪菱形網(wǎng)格紋和弧線紋,。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弦線網(wǎng)紋彩陶瓶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弦線網(wǎng)紋彩陶瓶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大鋸齒紋彩陶瓶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4800年前) 通渭縣碧玉出土 高29厘米,,口徑8厘米。橙黃陶,,黑彩繪弧線紋與大鋸齒紋,。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雙耳旋紋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雙耳旋紋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雙耳旋紋彩陶壺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旋紋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旋紋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旋紋彩陶罐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旋紋彩陶瓶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 旋紋彩陶瓶
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類型 波浪紋彩陶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