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海內外掀起了《周易》熱,,有數以萬計的易學愛好者對《周易》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如何在易學研究及應用上正確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積極弘揚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促進傳統(tǒng)易學文化與現代科學相結合,通過易學文化的研究及應用來推動傳統(tǒng)易學文化的健康發(fā)展,。下面我僅以個人的觀點談談對易學研究應用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思考,。
一、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是易道變化之根本
“八卦定乾坤”因為有了乾坤才確立了易道的變化,,如果沒有乾坤也就無以見易道之用,。
《周易》的哲學思想既然寄予卦爻之中,這就說明必須明確卦的用途,?!断缔o》說:“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闭f明易卦是反映客觀物質世界的各種現象的,,這種反映又只能是相像而已,而相像的反映又是通過卦的形式體現出來的,。在客觀世界中,,最大的物質觀象莫過于天地,。《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開其宗,,乾坤二卦組成了一個定律,,它代表著天地,陰陽,,剛柔的相反相成,,對立統(tǒng)一,這種相反相成,,對立統(tǒng)一推動著事物的發(fā)展,。從而產生了萬物,。
易:的第一層含義是“簡易”《系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里的極,,儀,象,,卦都是不同階段的事物現象的名稱,。所謂“太極”就是最大的物象,是不可名狀的物像,,有的把它叫做“太一”它指的是天地開辟之先的宇宙整體,,也就是一個不可形容的最大的“一”。易理就是從這個具體的一“太極,,太一”開始的,。宇宙之間,自始至終是有的世界,。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兩儀”就是整體一分為二,兩個單配成了天地,,天地又產生了四種形象的東西,,即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從它們中又生出八種物質性實體,,而又由這八種衍化出了萬物,。
易:的第二層含義是“變易”由太極生出了兩儀,,這就是宇宙間“變易”之理的最大表征?!断缔o》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現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理推源于太極,始于乾坤,。乾坤是一對剛柔相對,,各有體的陰陽相反之物。八卦是四對相反之物,,六十四卦是三十二對相反之物,。這正是根據“變易”之理而排序的。
易:的第三層含義是“不易”“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句話,,其中的兩個“一”字,,不但代表“變易”的意思,同時也代表著“不易”的意思,。陰陽合德便是“不易”之理,,剛柔有體便是“不易”之象,這就是說:陰陽這兩種現象,,它們既是對立又是矛盾的,,又是同一和統(tǒng)一的。這種矛盾統(tǒng)一的自然現象或者規(guī)律,,在六十四卦中發(fā)揮著淋漓盡致的作用,。陰陽變化,合而成章,,是謂天常,。
由于天地間的陰陽這兩種現象的往復推動而引起易理的歸屬,便是天地間“運化之推移”的具體表現,。所以說:“ 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是易道變化之根本”,。這便是宇宙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真實情理,。
二,、易學應用的實質就是還原“道”對事物運作狀態(tài)的規(guī)定。
看起來繽紛復雜的世界是否有序?是否有個普遍的規(guī)律存在?只有這個普遍規(guī)律確實存在的情況下,,才談得上從中總結出象數,,然后用卦來反映,。這種反映實際上就是易學研究的應用(預測),也就是根據普遍規(guī)律來推演事物從目前狀態(tài)發(fā)展到今后狀態(tài)的過程和結果,。
《系辭》中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這里彌綸為概括之意,。按照天地作《易.》,,易中又概括了天地之道,以卦象天地的變化,,所以通過卦解釋預測出天地萬物發(fā)展的吉兇,。但是,,這個“道”是什么?《周易》與《老子》一樣,,僅僅是悟到了,但是,,卻無法表述,。“是故形而上學者謂之道,,形而下學者謂之器,,”道是無形的,有形的東西在它的作用下發(fā)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可以通過推演卦象能預測出來,,使事物暢通無阻。
三,、方法論的全息性是易學應用的突破口
我們都知道,,物理和化學各自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物質現象怎么樣產生,怎么樣變化和發(fā)展,,而數學只不過是對于這一系列的變化和發(fā)展做出了抽象的描述,。那么我們的《易經》是否也會有同樣的際遇呢?
從古至今,那些精通于易學應用的人,,象運用數學公式一樣使用它,,其中的起卦,變卦,,等一系列無不與數學打交道,。從事物中提出一個信息,,加上時間這個變量,用六十四卦一推,,便可得知這一事物的發(fā)展趨勢或者與這一事物變化有關聯(lián)的另外一類事物的變化趨勢,。
《易經》所揭示出的宇宙觀的內核盡管至今仍不清楚,但是,,他表現出來的無疑是全息性的,,這已經被所有生命現象所充分證實了。而從《易經》中引發(fā)出來的上古預測學的方法論,,正是以這種無所不在的全息性為突破口,。
宇宙是萬物一體的大系統(tǒng),由于整體間的各個局部的相互關聯(lián),,大自然表現了極強的規(guī)律性,。這種規(guī)律性不僅表現在各個細小的方面,也表現在四時流轉等宏觀的方面,。其中,,很多是人們平時注意不到的。但是,,我們的祖先注意到了,,通過長期的探索,總結出了這一規(guī)律在不同時刻,,不同情況下的演變狀態(tài),,并且從顏色,位置,,動作,,方向,物類,,氣味及轉換過程等方面做出了歸納,。卦象能把這一切綜合所成的狀態(tài)清楚地反映出來,古人通過卦象便能把狀態(tài)的各個細節(jié)部分還原出來,,對于完全生疏的事情迅速做出判斷,,關鍵在于從事物中提取出一個最有把握的信息,并根據這個信息起卦,。我國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在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中,任何一個局部都能反映出整體的屬性,,這就是萬物一體現的邏輯歸宿,。
四、易學研究創(chuàng)新的社會功能
易學文化研究創(chuàng)新的社會功能是指周易文化應用的基本特征,。對于我們弘揚傳統(tǒng)易學文化,,服務社會民眾,,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促進中華文明的健康發(fā)展及其走向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周易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大智慧,,大應用的宇宙之學,。如何認識我國周易文化的蘊藏的巨大社會功能及作用,更加科學的研究,,創(chuàng)新,,應用和更好地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促進易學文化的健康發(fā)展,。為此,,我談談易學文化的社會功能。
(一)系統(tǒng)性,,廣泛性:周易文化的系統(tǒng)性是指周易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高度自然體現,,是人與自然,社會運動的一般普遍本質規(guī)律的體現,。而周易文化的廣泛性則是指周易文化在社會各個具體系統(tǒng),,層面,局域的一般或特殊的應用,。周易文化的系統(tǒng)性是從一般到一般,,而周易文化的廣泛性則是從一般到特殊。比如周易與中醫(yī)學,,周易與建筑文化等都能夠體現周易的一般功能思想,但是在個別上,,周易與中醫(yī)學,,周易與建筑文化,又有各自的特殊性,,不能相互代替,。周易文化的系統(tǒng)性與廣泛性,既是我們認識世界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本質的鑰匙,,又是指導我們社會實踐的重要理論與方法,,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二)自然性,,人文性:周易文化的自然性是指周易文化所體現的宇宙天地及各類事物運動的自然規(guī)律,,特點及其對人的自然作用性,是自然與人的各種關系的自然體現,。周易文化的人文性是指周易文化在自然規(guī)律特點基礎上所揭示體現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以及在社會人群活動關系作用的特點,。這些特點即是天地自然本質特點的顯現,,也就是人們將效法天地本質的特點的人文精神與人文思想在社會實踐中的人格化應用與體現。周易文化的自然性,,人文性特點,,體現在諸多的卦辭與爻辭中,是相互統(tǒng)一不能分割的,。你比如“泰”卦的彖辭在解釋泰時,,不但指出泰“天地交而萬物通”的自然性。而且指出其“上下交而其志同”的人文性,。
(三)民族性,,中和性:周易文化的民族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效法天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二是效法地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這種以天地之德而表現出的華夏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與奮斗精神,,不但是周易文化民族性的本質核心,而且是貫徹于中國歷史社會實踐各個領域的核心精神思想,,是推動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文化動力,。這就是周易講的與天地合其德的思想。而中和性主要是指“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及其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和諧作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思想。中和性講求陰陽和合,,乃使萬物生生不息,。
(四)現實性,前瞻性:周易文化的本質就是“仰觀天文,,俯察地勢,,以化成天下?!敝芤孜幕默F實性就是指周易文化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在解決人們社會生活疑難問題的積極作用,,指導人們更好地社會生活實踐。而周易文化的前瞻性是指周易文化所體現出的辯證觀與理性思維的規(guī)律以及科學分析的應用功能,。周易文化的現實性和前瞻性則是指導實現周易文化中和性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對于我們認識學習和應用指導社會實踐,創(chuàng)建和諧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周易文化的這些功能,,即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不斷探索領悟出的大智慧和大法則揭示了天地人萬事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具有更好地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避免指導思想和行為的過失,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與文明進步,。讓我們繼承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創(chuàng)建和諧美好的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