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彼得作者:郝明義
法蘭克福書展原來只是德語系出版界的一個活動,,二戰(zhàn)之后,,因緣際會,發(fā)展成最具國際性的書展,。雖然有些英語系國家也設(shè)立了自己的書展企圖取而代之,,但都沒有成功。今天的法蘭克福書展,,被稱為“書展中的書展”,,不論哪一國出版人,每年總要朝圣一次,,躬逢其盛,。 參加這個書展固然有所收獲,但不免也有些挫折感,。去過的人都知道:即使日本這樣的出版大國,,在法蘭克福書展中,仍然處于邊緣地帶,,更何況我們,。 我去法蘭克福,情緒就經(jīng)常起起落落,,直到有一年,,遇見一位彼得先生。 那年,,我在第四館里被“轟炸”得相當(dāng)疲憊(這個館以英美出版公司為主),,于是在一個下午,去了地理位置不算很中心的第五館(全部是德語系),,純粹是毫無目的地閑逛,。 避開龐然巨物般的貝塔斯曼出版集團,鉆到三樓——那里都是一個個單一展位的小出版社,。 在擁擠的人群里,,我眼睛的余光被一道閃光所吸引。 那是一面鏡子嵌在一本精裝書的封面上,。書里收集了許多作曲家,、畫家、建筑師,、詩人的肖像,,以及他們作品的草稿。 雖然我不懂德文,,但是一下子就被整本書的設(shè)計理念,、生動的內(nèi)容,、精彩的攝影,,以及無懈可擊的印制所震撼,。當(dāng)然,畫龍點睛的,,還是那面鏡子,。所有閱讀這本書的人,也同時在這本書里留下了自己的影像,。 攤位上只有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攤位的上方則掛著一棵白菜。我問他掛棵白菜干嗎,。他笑笑:“科爾?。 保ǖ抡Z里,,白菜和德國前總理科爾的名字同音)他叫彼得,,住在奧地利邊境的一個小鎮(zhèn)上。整個出版社就他一個人,,從編輯到設(shè)計再到成書,,都是他獨自完成的。那么精致的印制,,是在當(dāng)?shù)匦℃?zhèn)上一家小工廠里做出來的,。主要的發(fā)行,都是他自己騎著單車送去書店的,。忙的時候他多送兩家,,不忙的時候,就在店里跟人多聊幾句,。賺的錢還夠,,因此他就只挑他最喜歡的書來做,一年出十來本,。 在那個強調(diào)跨國出版集團的合縱連橫,、強調(diào)暢銷幾百萬冊作家的書展舞臺上,看著他,,我突然想到一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我問他,,在大型出版集團無孔不入的侵襲下,,會不會感到壓力很大。 彼得淡淡地笑笑:“不會,,他們做不出我的書,。” 有時候,第一是要站到聚光燈下去搶的,。第一的成果,,是要公告天下的。但更多時候,,第一是不需要比較的,,孤獨的,不為人知的,。往往這個時候,,我們更要珍惜,更要相信自己,,更要淡淡地微笑,。 后來,每年去法蘭克福,,我總會設(shè)法去見見他,,看看他這一年又做了什么,也給他看一兩本自己覺得還拿得出手的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