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年
父母之年齒,,
不可不知矣。
一則以之喜,,
一則以之懼,。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①,。一則以喜,,一則以懼?!?/font>
【注釋】
①知——注釋者或解為記憶,,或解為知曉。
【原文今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不經(jīng)常記在心里,。一者因壽高而高興,一者因衰老而憂懼,?!?/font>
【吟余淺語】
孝敬父母,,是件有晚沒早的事情。而事實是許多做子女的,,偏偏在這件事情上顯得頗為遲鈍,,直待忽有一天,父母撒手而去,,方才恍然夢覺,,悔恨自己沒有盡到應盡的孝道,遂于捶胸頓足之余,,徒然慨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罷了。倘能謹記孔夫子老人家的上述教誨,,相信就會是另一種情況了。
古者言不出
古者言不出,,
恥躬不逮之,。
其言之不怍,
為之亦難矣,。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①?!?/font>
【注釋】
①恥躬之不逮(dài)也——恥,,以為可恥。躬,,躬行,。逮,及,,趕上,。不逮,不及,,這里是做不到的意思,。
【原文今譯】
孔子說:“古人不隨便講話,因為以說了的做不到為恥辱,?!?/font>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 ①,則為之也難,?!?/font>
【注釋】
①怍(zuò)——羞慚。
【原文今譯】
孔子說:“一個人大言不慚,,要做到就困難了,?!?/font>
【吟余淺語】
以說了的做不到為恥,必然不隨便說話,。凡是不隨便說話的人,,說了的大抵都能夠做到。人而大言不慚,,誰相信他會做到呢,?
(來源:《詩化論語》作者:于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