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量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河南省新縣高中 吳國富 動量定理運用問題,,能很好地考查學生理解、建模,、推理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其題型新穎多變,聯(lián)系的知識面寬而倍受命題者的青睞,,是高考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也是同學們學習中的難點問題。初學者常犯的錯誤主要是:只注意公式的代入與求解,,忽視了各自的對應關系,;只注意力或動量的數(shù)值大小,而忽視力和動量的方向性,,造成應用動量定理時一列方程就出錯,。本文就動量定理應用時應澄清的幾個問題和同學們交換一下意見,促使同學們能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1.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動量定理的表述是: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量,。其一般公式形式為:Ft=mV2-mV1。理解定理時要把握住以下幾個方面:①研究對象可以是單一物體,,也可是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所謂物體系總動量的變化量應是各個物體動量變化量的矢量和。②力F是指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nèi)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變力,,當合外力變化時,F應是物體所受合外力的平均值,。③公式中的ΔmV是研究對象動量的增量,,是某一過程中末態(tài)的動量減去初態(tài)的動量(要考慮方向),切不可顛倒順序,。④公式中的等號表示合外力的沖量與研究對象動量的增量在數(shù)值上是相等的,,但不能認為合外力的沖量就是動量的增量,合外力的沖量是導致研究對象運動改變的外因,,而動量的增量卻是研究對象外部沖量作用的結果,。⑤用動量定理解題,只能選取地球或相對地球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做參照物,。⑥動量定理可由牛頓定律推導出來,,但不能認為它是牛頓運動定律的一個推論。動量定理和牛頓定律都是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和所受外力間的關系,,牛頓定律說明了力與加速度的瞬時關系,,但對迅速變化的問題,由于發(fā)生沖擊作用產(chǎn)生的量值很大,、變化很快,、作用時間很短,運用牛頓定律求解就比較困難,,若用動量定理就可不考慮中間細節(jié)變化,,只求整個過程中沖量的總體效果,這就為解決力學問題提供了另一種重要方法,。
2.動量定理的應用
①定性分析
例1 特技演員從高處跳下,要求落地時必須腳先觸地,,為盡量保證安全,,他落地時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讓腳尖先觸地,且著地瞬間同時下蹲
B.讓整個腳板著地,,且著地瞬間同時下蹲
C.讓整個腳板著地,,且著地瞬間不下蹲
D.讓腳尖先觸地,且著地瞬間不下蹲
解析:特技演員從高處跳下,,其動量變化一定,,讓腳尖先觸地,,且著地瞬間同時下蹲,這都是為了延長與地面間的作用時間,,從而減小相互作用力,,故A選項正確。
評析:應用動量定理進行定性分析時,,一般采用控制變量法,,即在F、t和ΔP三個中限定某個參量不變,,考慮另兩個間的變化關系,,而得出相應的結論來。
拓展:從同樣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動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動量小
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小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慢
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與地面接觸時,,相互作用時間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與地面接觸時間長
簡解:掉在沙地上,相互作用的時間絕對的延長了,,作用力較小,,杯不碎,故選CD,。
②定量計算
例2 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的小車置于光滑水平面。一端用輕桿AB固定在墻上,,一個質量為m的木塊C置于車上時的初速度為V0,,因摩擦經(jīng)t秒木塊停下(設小車足夠長),求木塊C和小車各自受到的沖量,。
解析:以木塊C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以V0為正方向由動量定理有-ft=0-mV,,即I木=ft=mV0,,故木塊C所受沖量為mV0,方向向右,。因小車固定不動,,由動量定理可知小車的沖量為零。
評析:特定物體的速度發(fā)生變化問題是動量定理應用的一個常規(guī)類型,,求解時我們要根據(jù)題干中的要求確定研究對象,,在哪個時段內(nèi)的動量變化,,同時還要注意動量的方向性。
拓展:質量為m的鋼球自高處落下,,以速率V1碰地后豎直向上彈起,,碰撞時間極短,離地的速率為V2,,在碰撞過程中,,地面對鋼球沖量的方向和大小為( )
A.向下m(V1 -V2)
B.向上m(V1 +V2)
C.向上m(V1 -V2)
D.向下m(V1+V2)
簡解:若選豎直向上為動量的正方向,則P1=-mV1,,P2= mV2,,于是物體動量的變化量為ΔP=P2-P1=m(V1 +V2),方向向上,,由于碰撞時間極短,,可忽略重力影響,故選B答案,。
例3 自動稱米機已在許多大糧店廣泛使用,,買米者認為:因米流落到容器中時有向下的沖力而不劃算。賣米者認為:當預定米的質量數(shù)滿足時,,自動裝置即刻切斷米流時,,尚有一些米仍在空中,這些米是多給買米者的,,因而雙方爭執(zhí)起來,,究竟哪方說的對呢?
解析:設自動稱米機的流量為Q,,米的密度為ρ,,稱米機出口至米堆上表面的高度為h,則米流與米堆作用前的速度為,。若選經(jīng)很短時間Δt后將落在米堆上的那部分米作為研究對象,,則其質量為Δm=ρQΔt,對該部分米運用動量定理得(F-Δmg)Δt=ΔmV,,由于F?Δmg,,可忽略重力的影響,聯(lián)立上述各式可得F=ρQ,,依牛頓第三定律知米堆對米的作用力大小與F相等,。
設米從出口到落到米堆上的時間為t,則,,而空中那部分米的總重量為G=ρgQt,將t代入得G=ρQ
比較F和G發(fā)現(xiàn)二者在數(shù)值上相等,,即空中米流的總重量恰與米流對米堆的沖擊力相等,。換言之磅秤上的示數(shù)恰為米堆和空中米流質量之和,,根本不存在誰“不劃算”的問題。
評析:對于變質量問題一般選取一小段時間Δt內(nèi)的變化質量Δm為研究對象,,再對Δm運用動量定理進行求解,。
拓展:宇宙飛船以速度V0=104m/s進入均勻的宇宙微粒塵區(qū),飛船每前進S=103m要與n=104個微粒相撞,。假設每一微粒的質量為m=10-2kg,,與飛船撞后附著在飛船上,為了使飛船的速度不變,,應為飛船提供多大的牽引力,?
簡解:飛船的速度不變,但飛船的質量在發(fā)生變化,,以t時間附著在飛船上的微粒為研究對象,。對飛船提供動力相當于使微粒加速,即有Ft=nmV0,,又S=V0t,,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2×107N。
例4 質量為M的金屬塊和質量為m的木塊通過細線連在一起,,從靜止開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經(jīng)時間t1細線斷裂,金屬塊和木塊分離,,再經(jīng)時間t2木塊停止下沉時金屬塊尚未沉底,,求此時金屬塊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把金屬塊和木塊看作一個整體,,整個運動過程中只有重力和浮力的沖量作用,。設木塊停止下沉金屬的速度為V,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對全過程運用動量定理有[(M+m)g-(FM+Fm)](t1+t2)=MV,,線斷前對系統(tǒng)有(M+m)g-(FM+Fm)=(M+m)a,聯(lián)立二式解得,。
評析:動量定理不但對單一物體適用,,還可擴展到物體組和全過程,解題時我們巧妙選擇研究對象,,可以快捷求解,。
拓展:某人身系彈性繩自高空P點自由下落,圖中a點是彈性繩的原長位置,,c是人所到達的最低點,,b是人靜止地懸吊時的平衡位置。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span>
A.從P至c過程中重力的沖量大于彈性繩的沖量
B.從P至c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人克服彈力所做的功
C.從P至b過程中人的速度不斷增大
D.從a至c過程中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變
簡解:因c是人所到達的最低點,,此時速度為零,故從P至c過程中重力的沖量等于彈性繩的沖量,,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人克服彈力所做的功,;又因b是人靜止地懸吊時的平衡位置,故P至b過程中人的速度不斷增大,,過點b后,,拉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換向,,人減速直至停下,。因此正確答案選BC。
③運用圖象解題
例5 從地面以速度V0豎直上拋一質點小球,,由于受空氣阻力,,小球落回地面的速度減為,若空氣阻力與速度V成正比,,則( )
A.上升和下降階段空氣阻力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上升階段空氣阻力的沖量大小大于下降階段空氣阻力的沖量大小
C.小球整個運動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為
D.小球整個運動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為
解析:小球從地面上拋以后,由于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速度逐漸減小,,致使所受空氣阻力也減小,因此小球在上升階段做的是一種加速度逐漸減小的減速運動,,到達最高點時速度為零,,阻力也為零,加速度為g,,再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隨著速度的逐漸增大,阻力換向也增大,,小球仍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直至落回拋出點。根據(jù)分析可繪制出小球整個運動過程中的V-t圖如圖所示,。
由于小球最后落回拋出點,,則上升和下落的距離是相等的。然V-t圖中曲線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相應的位移,,因此圖線中上下半軸的兩個曲邊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又小球運動過程中空氣阻力與速度V成正比,即f=kV,,于是將圖象中的V軸乘以K即得阻力對應的沖量,,顯見上升和下降階段空氣阻力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量,即,,解得小球整個運動的時間為,,即選AC。
評析:運用動量定理時由于物體的動量與運動的速度相聯(lián)系,,因此往往用V-t圖,F-t圖中相應的面積來求解較為簡潔,,要求同學們要熟練理解對應圖象的物理意義,,達到靈活運用。
拓展:水平推力F1和F2,,分別作用于水平面上原來靜止的等質量的a,、b兩物體上,作用一段時間后撤去推力,,物體將繼續(xù)運動一段時間停下,,兩物體的V-t圖象如圖所示,若圖象中的AB∥CD,,則( ?。?/span>
A.F1的沖量小于F2的沖量
B.F1的沖量等于F2的沖量
C.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
簡解:因AB∥CD,故摩擦力相等,,又OA比OC陡,,知加速度a1>a2,于是推力F1>F2,,然OCD圖線對應的摩擦力作用總時間較長,,故其沖量就大,又物體的動量變化量為零,,因此F1的沖量小于F2的沖量,,于是正確答案為AC。 2009-11-19 人教網(wǎng) 下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