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于頸椎周圍肌肉勞損,、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綜合征,。既往對于肌肉的研究較少,,大多數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椎間盤上。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頸椎病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qū)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砂l(fā)生于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頸椎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后極易復發(fā)等特點。
注:頸椎病患者的X線表現為頸椎生理曲度消失,、甚至出現反曲畸形,,有的患者出現頸椎間不穩(wěn)定,,有的有項韌帶骨化,、骨質增生等表現,。 二、頸椎病的發(fā)病原因和機制 傳統(tǒng)的認識:既往對頸椎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認為其原因如下: 原因1. 椎間盤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0歲以后即開始,。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使纖維環(huán)及周圍韌帶變松弛,頸椎穩(wěn)定性減弱,,更易進一步勞損及退行性變,。纖維環(huán)變性及椎間隙狹窄使椎間盤易于向后及側方突出。頸4,、5,,頸5、6椎間活動度最大,,應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損傷。 原因2.椎體及其附屬結構 椎間盤變薄引起頸椎不穩(wěn)時,,其周圍韌帶常受異常應力的牽扯,致其附著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椎間隙變狹窄也使后關節(jié)與鉤椎關節(jié)應力增加,使其受損傷及增生,。易發(fā)生增生的節(jié)段依次為頸5,、頸6、頸4及頸7,。 原因3.椎間盤突出,、椎體后緣增生,黃韌帶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狹窄,,導致脊髓型頸椎病,。鉤椎關節(jié)、后關節(jié)增生,,椎間盤向側后方突出可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引起相應癥狀,。 原因4.血管因素及化學因素 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和腰椎間盤突出癥一樣,,不能單純用機械壓迫因素來解釋,還有血管因素和化學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腫及炎癥引發(fā)或加重了神經癥狀,。 杜良杰博士認為:既往對于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研究過于強調了椎間盤的作用,而忽視了頸椎周圍肌肉的因素,,認為:頸椎周圍肌肉尤其是項背肌的退變和勞損可能與椎間盤的退變同時發(fā)生甚至早于椎間盤的退變,。 注:左圖所示為頸椎病患者CT掃描結果表現為顯著的肌肉萎縮、體積縮小甚至裂解。 右圖:正常人的頸椎CT掃描結果顯示肌肉飽滿,,體積較大,,肌肉間隙小。
總之,,頸椎病主要因為頸椎間盤和頸椎及其附屬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引起,。由于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窄,,纖維環(huán)及周圍韌帶變松弛,,頸椎穩(wěn)定性減弱;頸椎周圍肌肉尤其是項背肌的退變和勞損可能與椎間盤的退變同時發(fā)生甚至早于椎間盤的退變,。項背肌的退變和勞損導致頸椎周圍肌肉力量不平衡,,一方面為頸椎間盤分擔的壓力減小了,增加了頸椎間盤的壓力,,可以促進頸椎間盤的退變,;另一方面,頸椎肌肉力量的減弱會直接縮弱頸椎周圍肌群對于頸椎的動態(tài)穩(wěn)定作用,,導致頸椎不穩(wěn),;在此基礎上,可以發(fā)展為椎間關節(jié)的松動,,韌帶及關節(jié)囊的纖維化以及牽伸性骨質增生,。進一步發(fā)展,可以危及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重要組織,其結果便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等疾病的發(fā)生。 三,、項背肌勞損與頸椎病 項背肌是頸椎后部肌肉的總稱,,對于頸椎后伸活動、維持頸椎穩(wěn)定,、維持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有著重要的作用,。據研究,組成項背肌的肌肉具有飽滿的外形,、肌肉容積大,、肌肉間隙小,;慢性頸部疼痛的患者項背肌發(fā)生了萎縮,,肌肉容積減小,,肌肉間隙增大,這些變化是慢性頸部疼痛的病理基礎,。正常的頸椎因人體生理需要,,有7-13度的向前彎曲的弧度,稱為生理曲度,。頸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沖重力的震蕩,,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
注:左圖顯示頸椎病患者生理曲度消失,右圖顯示正常頸椎生理曲度,。
經常低頭伏案工作,,項背肌勞損,會使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變直,。頸椎周圍的肌肉就如同斜拉橋的一根根纜繩維系著橋梁堅固的主體一樣,,發(fā)揮著重要的穩(wěn)定作用。斜拉橋的纜繩一旦斷裂或松動,,橋梁也就會傾斜或倒塌,;頸椎周圍的肌肉如果發(fā)生了勞損或退變,維系頸椎生理曲度的作用也就會減弱或消失,,頸椎的生理曲度就會變直甚至出現反曲畸形,。進一步可以導致很多其他變化,如松動,、增生、肌肉緊張等,,從而刺激周圍神經或血管,,導致頸椎病痛。研究顯示,,頸椎病患者在發(fā)生肌肉萎縮退變的同時發(fā)生了肌肉間隙的增大以及在增大了的肌肉間隙內的脂肪組織浸潤,。
注:左圖示頸椎病患者的CT掃描,顯示肌肉萎縮,、肌肉間隙增大,,部分肌肉裂解; 右圖顯示在增大的肌肉間隙內脂肪組織浸潤充填,。
因此,,頸椎病多來源于項背肌勞損,被動的理療,、按摩,、牽引等治療方法都不能提高項背肌肌肉力量,,正好像只有加固了斜拉橋的一根根纜繩才能夠維持橋梁的堅固性一樣,只有提高了項背肌肌肉的肌力和耐力才能維持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緩解頸部疼痛,,從而治愈頸椎病,防止頸椎病的發(fā)生或發(fā)展,。因此,,有關專家認為,預防,、康復,、治療頸椎病必須加強項背肌的肌肉力量,提出 “預防,、康復,、治療頸椎病---有力才是硬道理!”的理念,。 四,、頸椎病分型 頸椎病一般分為六型,其中 頸型頸椎病最為常見,,以頸部長期疼痛,、反復發(fā)作、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為主要臨床特點,。失治誤治會造成頸椎病的嚴重發(fā)作,,并向其它類型頸椎病發(fā)展。 在頸型頸椎病的基礎上如果壓迫或刺激了神經根就發(fā)展成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頸部癥狀兼一側上肢麻木,,感覺遲鈍,肢冷或一側肩背指的放射痛等,。如果波及椎動脈,,就會導致椎動脈型頸椎病,多見頸部癥狀兼一過性位置眩暈即頸部突然旋轉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耳聾,、耳鳴等,。壓迫脊髓導致脊髓型頸椎病,多見頸部癥狀兼進行性加重的肢體無力或痙攣性癱瘓與運動障礙等,。刺激交感神經會導致交感型頸椎病,,多見頸部癥狀兼偏頭痛、心慌,、肢冷,、手足心熱,、四肢酸脹等。此外,,還有上述兩種以上頸椎病混合發(fā)生,,病情復雜叫做混合型頸椎病。 因此頸椎病是一個從輕到重逐漸發(fā)展的過程,,而導致疾病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項背肌的無力,,如果能夠在頸型頸椎病這一階段加強項背肌的肌力和耐力鍛煉,就不會導致其他類型頸椎病的發(fā)生,。 五,、我國頸椎病的現狀 據統(tǒng)計,我們國家目前頸椎病患者已達9000萬人之多,,200萬左右的人因頸椎病喪失了勞動能力乃至癱瘓 ,。一半以上的50歲以上的人有輕重不同的頸椎病 。而且頸椎病的發(fā)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長時間從事固定姿勢的人群是頸椎病的多發(fā)人群,。 目前治療方法:保守治療:藥物、按摩,、牽引,、理療等都是被動的治療,不能夠提高項背肌肌力,,因此不具根治作用,,療效較差,常常反復發(fā)作,,逐漸加重,。 手術治療:嚴重的頸椎不穩(wěn)、脊髓型頸椎病是手術適應癥,,一般不用手術,。術后常常忽視康復治療,尤其是忽視項背肌的功能鍛煉治療,,頸椎生理曲度逐漸惡化,遺留頸椎長期疼痛等后遺癥,。 六,、頸椎病的預防康復與治療的理念需要更新 通過多年的臨床研究發(fā)現,目前國際國內在預防,、康復和治療頸椎病方面存在著理念陳舊,、只注重被動治療而忽視主動治療的誤區(qū)。臨床醫(yī)師多采用藥物,、理療,、推拿按摩,、針灸、小針刀,、牽引,、頸圍領制動等等方法治療頸椎病。如果將上述方法進行仔細的分析就不難理解,,這些方法都可以歸類為被動的治療,。也就是病人被動地接受治療的方法。千百年來,,頸椎病為何越演越烈,,為何治療方法繁多卻收效甚微?其問題就出在這里,。我們人類忽視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正在制造一個極其荒唐的笑話:要解除饑餓,必須自己吃飯,,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如果有人餓了卻讓別人替他吃飯去解饑,就很荒唐,;頸椎病患者在發(fā)生椎間盤退變的同時,,頸椎周圍的肌肉也在發(fā)生退變和勞損,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有通過自己鍛煉,,讓我們頸椎周圍的肌肉力量和耐力變得強大起來,我們的頸椎病才能夠得到比較根本性的治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主動地進行鍛煉,;與這個要求背道而馳的就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的傳統(tǒng)的頸椎病治療方法,這些被動治療無異于自己餓了讓他人吃飯為自己充饑那么荒唐,。那些被動的治療只能給我們提供暫時的療效,,卻不能提供長期的療效,其結果就是使我們的頸椎病反復發(fā)作,、逐漸加重,,甚至達到必須手術解決的程度。 頂頂佳頸椎康復器治療頸椎病的原理就是通過應用功能鍛煉,,增強項背肌肌力,,恢復并維持頸椎周圍肌群的肌力平衡,促進頸椎穩(wěn)定,,從而緩解頸部疼痛,、恢復頸椎生理曲度,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通過上述機制還可以減少頸椎間盤的壓力,,防止頸椎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 因此,頂頂佳頸椎康復器的主要使命就在于增強項背肌的肌力和耐力,。 對于頸型頸椎病,,通過增強項背肌的肌力和耐力可以消除慢性頸部疼痛,恢復并維持頸椎的生理性彎度,,防止其它類型頸椎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等其它類型頸椎病來說,通過增強項背肌的肌力和耐力就可以鞏固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的療效,,防止頸椎病的復發(fā),。 七、產品介紹 頂頂佳頸椎康復器由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骨科副主任醫(yī)師杜良杰博士發(fā)明,,由沁陽市圣康康復制品廠買斷專利,、開發(fā)生產。該廠位于河南焦作沁陽市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距焦作市區(qū)30公里,,距云臺山風景區(qū)60公里,距神農山風景區(qū)15公里,,擁有現代化的科技設備和生產管理人才,。 頂頂佳頸椎康復器由由枕托、活塞桿,、主活塞,、上蓋、主筒,、彈簧,、阻力調節(jié)柄、肩帶,、手柄或肘套等部分組成,。在使用本品前,用戶可以通過阻力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阻力的大小,。當將阻力調至1檔時頭頸部需要用1N的頂壓力啟動枕托,,調至2檔時需要5.5N的頂壓力啟動,調至3檔時需要11N的頂壓力啟動,,調至4檔時需要16.5N的頂壓力啟動,調至5檔時需要22N的頂壓力啟動,。在向下頂壓枕托的抗阻力運動過程中,,所需要的頂壓力逐漸增大,,當達到最大頂壓行程時,活塞向下移動的距離為92mm,,所需要的最大阻力為92N,。 本品可以為頸椎病患者提供360度的功能鍛煉?;颊卟粌H可以用來鍛煉項背肌,,而且還可以用來鍛煉頸椎前部、側部的肌肉,。
八,、使用方法 1、本品可在家庭,、辦公室內使用,;也可在戶外行走散步中使用。 2,、首先根據需要調整阻力檔次,。一般患者用1-2檔即可。 3,、鍛煉項背?。菏褂谜呷∽嘶蛘玖⒆藙荩i椎中立位,,兩眼平視前方,,將枕托置于枕外隆凸下部。使雙側肩帶通過肩部向胸前下垂,,雙手緊握手柄向下牽拉,,同時枕部頂壓枕托與向下牽拉肩帶的力量相互對抗。頸椎逐漸后伸至最大程度后維持5-30秒,。根據需要,,用戶可以將手柄改換為肘套,將雙側前臂插入肘套內,,雙側肩帶通過肩部向胸前下垂,,用前臂及肘部向下牽拉肘套,同時使枕部頂壓枕托,、與向下牽拉肩帶的力量相互對抗,。頸椎逐漸后伸至最大程度后維持5-30秒。維持頸椎極度后伸位并維持5-30秒后放松,,恢復到頸椎中立位狀態(tài),,休息數秒后再重復上述步驟。每日鍛煉100-200次,可分2-3組完成,。
4,、鍛煉頸椎前部肌肉:將枕托置于前額部,手持康復器,,將底座至于墻上或樹上(有一個支撐即可),,從中立位開始,用頭頂壓枕托,,使之向下行至最大程度后維持10-30秒鐘,。如此反復,每日50-100次,,分2組完成,。注意要用頭頸部肌肉的力量下壓枕托,而不要用身體的力量,,如下圖所示,。
5、鍛煉頸椎側部肌肉:將枕托置于頭側方耳上部,,手持康復器,,將底座至于墻上或樹上(有一個支撐即可),從中立位開始,,用頭頂壓枕托,,使之向下行至最大程度后維持10-30秒鐘。如此反復,,每日50-100次,,分2組完成。注意要用頭頸部肌肉的力量下壓枕托,,而不要用身體的力量,,如下圖所示。
九,、注意事項 應循序漸進地使用本器械,,嚴禁粗暴鍛煉;雙手無力的用戶,,或感覺使用手柄不方便者可以選用肘套,;切忌將枕托置于枕外隆凸的正后方,應將其置于枕外隆凸之下部,,以便于力的傳導,;在鍛煉過程中,必須始終使頭部貼緊枕托,;嚴格遵醫(yī)囑執(zhí)行鍛煉方案,;防止因鍛煉過度所致的肌肉勞損性疾病發(fā)生,;健康人每日鍛煉80-200次,分2-3組完成,;頸椎病,、外傷及術后恢復期患者建議每日從30-50次開始,逐漸增加鍛煉強度,;在鍛煉過程中,如果出現輕度的頸部酸困不適屬于正常的生理反應,,適當休息后癥狀會消失,,可以堅持鍛煉;如果在鍛煉過程中原有疾病的癥狀加重應暫停使用本品,,或者遵醫(yī)囑適當調整鍛煉方案,。 十、禁忌癥 1 外傷急性期,、術后早期以及伴有劇烈頸部疼痛,、頭痛眩暈的頸椎病患者禁用。 2. 頸椎感染性疾病,、頸椎腫瘤,、頸椎結核病患者禁用。 3. 各種原因所致的枕骨骨質缺損性疾病禁用,。 4. 患有嚴重的骨質疏松性疾病,,易于發(fā)生枕骨病理性骨折者禁用。 十一,、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頸型頸椎病 張女士,,35歲,辦公室秘書,,長期伏案工作,,經常在電腦前長時間打字,一年前開始發(fā)生落枕,,到按摩診所按摩后可以緩解,,但是一月后頸部疼痛復發(fā),后來按摩療效欠佳,,在醫(yī)院進行理療,、牽引,可以臨時緩解癥狀,,后來復發(fā)越來越頻繁,,感覺頸部酸困疼痛不適,無力,,左右旋轉頸部疼痛加重,,在當地醫(yī)院行X線片檢查,,發(fā)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經應用頂頂佳頸椎康復器訓練從每日5次,,每次訓練20下,逐漸增加鍛煉次數,,一周后頸椎疼痛基本消失,,繼續(xù)應用半年后復查X線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恢復,。堅持鍛煉一年之內頸椎疼痛未再復發(fā),,頸椎疲勞感消失。 典型病例2:神經根型頸椎病 韓先生,,42歲,,國家公務員,因“頸部酸疼不適,、左手拇指和食指麻木一年”在當地醫(yī)院就診,。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應用頸椎牽引方法治療,,初始左手拇指和食指麻木消失,,但是頸椎酸困疼痛不適依然存在,后來手指麻木復發(fā),,頸椎酸困疼痛不適加重,。經再一個療程的頸椎牽引治療之后癥狀又緩解。然而,,兩月后病情復發(fā),,經牽引治療又緩解,如此反復發(fā)作,,周而復始,。感覺頸椎無力、疼痛,、手指麻木一次比一次加重,。后來在頸椎牽引治療的同時,應用頂頂佳頸椎康復器進行康復功能鍛煉,,逐漸感覺頸椎疲勞無力感減輕,,疼痛減輕,麻木消失,,復發(fā)的頻率減少,,一年來未再復發(fā)。 典型病例3:頸椎不穩(wěn) 劉女士,,42歲,,頸椎酸痛,、頭暈、頭痛4年,。在當地醫(yī)院經張口位X線片及CT掃描確診為“先天性寰枕融合畸形,、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經檢查,,未見軀體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經改變生活習慣,、糾正坐姿、將枕頭降低,,并正規(guī)應用頂頂佳頸椎康復器進行頸椎功能鍛煉,4年來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未見惡化,,神經功能未見惡化,,一直享受著正常人的生活。 典型病例 4:術后康復 王先生,,65歲,,因患脊髓型頸椎病接受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后8個月。術后雖神經功能障礙較術前明顯改善,,但是頸椎無力,、疼痛加重,X線片檢查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較術前惡化,,經應用頂頂佳頸椎康復器進行正規(guī)的頸椎功能鍛煉,,頸椎無力、疼痛明顯減輕,,頸椎生理曲度改善,,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 典型病例5:椎動脈型頸椎病 李先生,,50歲,,頭暈4個月,頭暈與頭頸姿勢明顯相關,,頸椎正側位,、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顯示頸45椎間輕度臺階樣改變,不穩(wěn)定,。拒絕手術治療,,經應用頂頂佳頸椎康復器進行正規(guī)的頸椎功能鍛煉3個月之后眩暈明顯減輕,應用半年之后眩暈消失,,堅持鍛煉3年未再復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