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編劇六六近日在其新作品《女不強大天不容》首發(fā)式上稱,這一書名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如今流行的“女漢子”一詞,。六六表示,,這個社會之所以出現(xiàn)這么多女漢子,是因為男子總體來說偏弱了,,出現(xiàn)了很多“男娘子”?!斑@些男性被家里的女性眾星捧月般養(yǎng)大,,只會被人照顧。所以女孩子不得不強悍起來,?!绷€說,“女漢子們當了媽媽千萬不要走上一輩的老路,,不要讓你的兒子成為男娘子,。”“偽娘”,、“男娘子”,,這些稱呼我們并不陌生。不知從何時起,,這些稱呼的使用率越來越高,,沒有褒貶好壞,只是給呈現(xiàn)出來的表面現(xiàn)象一個直覺的定位而已,。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尋找男子漢時期開始,,如何培養(yǎng)和教育男孩的健康性格就成為眾多父母們關(guān)心和擔憂的問題,而母親越來越成為教育主導(dǎo)者的家庭教育模式,,是當下男孩性格變異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媽媽的強勢包辦
促使男孩性格“弱化”
網(wǎng)友們對“女漢子”和“男娘子”形象的描述,讓我們對這兩個稱呼也有了較為直觀的了解,。所謂“女漢子”,,就是她總是以“漢子”的形象出現(xiàn),,大著嗓門兒地和各式人等打交道,看見老鼠蟑螂一踩一個準,,然后拍著男娘子顫抖著的肩膀說:沒事兒,,有我呢……
“男娘子”則是那些越來越顯陰柔的男孩,他們總是無意間翹著蘭花指兒,,頭發(fā)噌亮,,看見老鼠蟑螂就尖嗓子亂叫,面對你的驚訝,,用“楚楚可憐”的眼神告訴你:我最怕這個,。
或許這樣的名詞解釋有過多的戲弄成分,但越來越“野”的女孩和日漸顯“娘”的男孩,,確實讓人有“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困惑,。
很多時候,孩子遇到難題了,,媽媽習慣說:“別怕,,我來幫你解決?!边@雖然是一種母愛的體現(xiàn),,但也會由此養(yǎng)成孩子依賴的惡習,尤其是男孩,,這樣的“惡習”養(yǎng)成,,無疑將成為促成其性格變異的重要誘因。
看過這樣一個實例:男孩陳陳回家后對媽媽說:“我的鞋帶又散了,,我不穿這種鞋了,。”媽媽說:“我?guī)湍阆蛋?,不是有媽媽嗎,?我會幫你的?!标愱愒趮寢尩年P(guān)愛下已經(jīng)有6歲了,,卻依然系不好鞋帶。同學們常笑他,,他總會說:“我媽媽會幫我系的,。”老師聽后也是啼笑皆非,。
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并不少見。白領(lǐng)黃越告訴記者,她一閨蜜的兒子今年12歲,,長得粉嫩漂亮,,也很乖巧,是媽媽和老師口中心里的好孩子,。只是,,這份乖巧近來卻讓閨蜜越來越擔心。不久前,,她兒子回來訴苦說,,他們班級的女生都很兇,常常會欺負男同學,,他也被欺負過,。她們會故意地讓某個男生為她們做事:寫作業(yè)、做值日,、抄筆記,、扔飯盒和垃圾等,一些男生偶爾會拒絕,,就遭到她們的群體言語攻擊和嘲笑,。后來,被“選中”的男生,,為了避免麻煩,,基本都是乖乖就范。閨蜜抱怨,,如今的男孩怎么就這么沒用,被女孩子欺負居然還無力反抗,?黃越稱,,她很清楚閨蜜對兒子的愛和照顧有多周全,男孩從懂事起,,幾乎所有的事都聽閨蜜的: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東西,買什么玩具,,上那個學校,,興趣班選什么內(nèi)容……男孩早就習慣了聽話和服從,他對媽媽的依賴是全方位的,。所以,,在學校里,媽媽不在身邊的情況下,,面對欺負和挫折,,他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面對,因為這在媽媽身邊沒有碰到過,,媽媽也沒有教過他,。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服從,,然后回來訴苦,。
黃越說,男孩依賴性強,,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媽媽代勞的太多。
父親角色回歸
有利于男孩的性格培養(yǎng)
針對男孩性格弱化,,不少家長認為,,父親角色的缺失,是個重要的原因,。盡管很多孩子由媽媽帶是出于無奈,,因為爸爸太忙,無暇顧及家庭,。但這樣的忙綠卻讓孩子的心里埋下陰影,。
網(wǎng)友“阿平”稱:曾經(jīng)兒子和丈夫的一段對話,讓她記憶猶新,。兒子四,、五歲的時候,一次丈夫帶兒子外出用餐時,,問兒子,,為什么他喜歡媽媽遠超過喜歡爸爸?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媽媽生的,,是她身上的肉,,當然要喜歡啊。丈夫緊接著問:那爸爸呢,?兒子想想回答,,爸爸大不了是媽媽的親戚。丈夫一時反應(yīng)不過來問為什么是親戚,?兒子回答,,因為爸爸只有在節(jié)假日才能看到。那次對話后,,丈夫回來告訴她,,當時他本能地笑了出來,但笑過后,,內(nèi)心是失落和難過,。
不可否認,,如今,因為各種客觀原因,,大部分孩子小時候,,由媽媽帶得更多,媽媽的朋友,,女性又居多,,小學里女老師更多?!芭e目望去,,全是女人?!蹦泻冊趯W習和游戲過程當中,,沒有男性示范,他們不知道有陽剛氣的男生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他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喜歡乖的孩子,,所以,他們努力做聽話的乖孩子,。這種現(xiàn)狀,,讓男孩子在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偏離了天性。一些家長也存在過這樣的疑問,,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在家?guī)Ш⒆樱c孩子接觸最多的都是媽媽,。但同樣是媽媽帶孩子,,為什么以前的男孩更像男孩。鄭州市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袁林方說,,媽媽帶得多,,女老師多,確實會對男孩性格養(yǎng)成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以往,,雖然是媽媽帶得多,,卻是父親的教育思想占主導(dǎo),現(xiàn)在女性越來越強勢,,孩子的教育很多也是媽媽說了算,,但女性看問題相對表面、感性,,所以,,對孩子的指導(dǎo)也容易浮于表面,。而父親看問題相對深層次、理性,,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應(yīng)該承擔起一定的責任,。
另外,,過去因為客觀條件限制,養(yǎng)孩子的方式大多是放養(yǎng)和散養(yǎng),,無意間給了孩子天性的成長空間,。當下都是獨生子女,社會環(huán)境復(fù)雜,,家長顧慮很多,,孩子在外瘋玩的機會很少,天性也慢慢被扼殺,。而在養(yǎng)育孩子上,,家長和學校的過分保護,也讓孩子失去了冒險精神和勇氣,。所以,,在男孩的性格成長期,父親引領(lǐng)和存在至關(guān)重要,。
性別意識
應(yīng)該從小培養(yǎng)
無論古今中外,,堅強陽剛的男性和溫婉陰柔的女性都是人們眼中完美的性別標準??扇缃?,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性別意識漸漸模糊了,。在國外,,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都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性別意識,。男孩穿藍色,,女孩穿粉色
在英國和德國,一看新生兒的襁褓,,就能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嬰兒并沒有性別意識,,凡事都需要學習,。如果他們從出生開始就穿某種顏色的衣服,就能讓他們感到“這種顏色屬于我”,。男孩多擁抱,,女孩多親吻
男人需要認可,,女人需要呵護。在德國,,經(jīng)常見到,,男孩如果幫了別人的忙,父母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熊抱,,然后拍拍后背,;而女孩通常會獲得一個甜蜜的吻。因為,,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擁抱代表肯定,而親吻則代表保護和愛,。男孩穿褲子,,女孩穿裙子
裙子是女性天然的代表,而褲子則屬于男性,。裙子的搖曳能讓女孩從小就從中獲得溫柔如水的特質(zhì),,并且百變的裙子也能培養(yǎng)女性特殊的審美;而褲子直挺挺的,,男孩穿上更能讓他們養(yǎng)成堅毅,、果斷的性格。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
德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基尼指出,,這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男孩的身體跟爸爸一樣,,女孩跟媽媽一樣,。這是孩子最早了解人體和性別的啟蒙教育。男孩常做挑戰(zhàn)性運動,,女孩要多做體操
在英國,,很小的男孩就經(jīng)常被父親強迫著去爬山或游泳;而女孩經(jīng)常被父母送去練體操。挑戰(zhàn)性的運動能培養(yǎng)男孩堅強和不懼挑戰(zhàn)的性格;而體操的柔美與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養(yǎng)女孩溫柔,、平和的個性。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與女孩相比,,培養(yǎng)男孩的性別意識應(yīng)該更早更用心。
改變男孩性格
家庭教育至關(guān)重要
有關(guān)專家承認,,男孩越來越“陰柔”確實已經(jīng)成為一個社會現(xiàn)象。盡管家長學校都極其重視并努力改變,,但收效甚微,。一些有過親身體驗的網(wǎng)友對此給出了忠懇的建議,。網(wǎng)友“趙陽”表示,要給男孩成長的機會,。如果媽媽總給男孩一些負面評價,,說:“這個你不行,別做了”,、“那個你還不會,,別動了”,就會漸漸熄滅男孩做事的興趣和欲望,,時間一長,,男孩對自己的能力喪失了信心,也就開始依賴父母,,不愿意自己動手了,。她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兒子3歲時,,她要給家里養(yǎng)的小烏龜換水,,兒子嚷著要幫忙。她正想說“你還不會,,別鬧了,,快走開”時,卻看到兒子期望的眼神,,就說:“好吧,,你跟媽媽學,要是做得好,,以后換水的任務(wù)就教給你,。”兒子學得很認真,,雖然動作有些笨拙,,但是他成功完成了任務(wù)。男孩只有在一次次嘗試后,,才會積累成功做事的經(jīng)驗,。
網(wǎng)友“邵薔”則認為,要給男孩成長的時間,。如果男孩動作笨拙,,一直出錯誤,媽媽要學會耐心等待,,別害怕他一次次的失敗,,就怕媽媽斷然喝止:“太笨了,看我的,?!眿寢尪嘁环昼姷牡却?,男孩就離自理、自立又近了一步,。在她兒子4歲的時候,,她就讓兒子自己穿衣服。大冬天,,穿衣服很費事,,兒子顯得笨手笨腳,一件件很艱難地往身上套,。她沒有催孩子,,而是鼓勵他:“別著急,一件一件來,,時間還早呢,。”兒子仔細地忙碌著,,他一天比一天穿得迅速,。媽媽的等待也是一種愛,男孩的自理,、自立能力要從小培養(yǎng),。
網(wǎng)友“小藤”覺得,讓男孩在運動中學會陽剛樂觀,。依賴性強的男孩,,不喜歡運動或者從事挑戰(zhàn)性強的活動,尤其是競賽,,它會讓男孩感覺到孤獨無助,。要改變男孩的依賴性,就要引著他多從事獨立對抗性的游戲和運動,,讓男孩變得開朗,、堅強和勇敢。例如打乒乓球,、網(wǎng)球,、羽毛球等雙人對抗性的游戲。
男孩只有學會獨自面對,,并努力奮爭,,才能在競賽中獲勝。男孩多從事這類游戲或運動,,能夠增強他的抗摔打能力,,提升他面對輸贏的承受力,不害怕挑戰(zhàn),不害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