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白考題意圖: 完形填空在語篇層面上考查學生對常用詞匯的準確,、得體的應用,,達到對整篇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對作者通過文章傳達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準確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二、完形填空題材(中考): 故事類(約40-60%, 完形體裁多為夾敘夾議的記敘文,。勵志情感類故事,,寓意深刻,包含哲理,;語言地道,、簡練,側重故事情節(jié),;篇幅300—400詞),;青少年生活類(15-20%,),、文化類和科普類說明文(各6-10%),。 三、主要考點: 首尾句通常不設空,,設題主要以實詞為主,,特別側重考查動詞(時態(tài)、語態(tài)),,在詞匯(代詞,、介詞等)分布上也日趨合理 。 四,、完型填空答題技巧培養(yǎng): 1. 考試前: 1.1 積累詞匯(在語言環(huán)境):平時要有意識地主動積累新詞匯,,特別要關注陌生實詞的基本含義、使用方法和語言習慣,,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做到能夠在語篇層面上仔細辨析詞匯之間的細微差別。 1.2 良好的語法功底和較強的語感:有助于正確理解復雜長句,,有助于更好地猜測文章中生詞,。(復雜長句如IT形式主語—真正主語,,IT形式賓語—真正賓語,,從句與主句,虛擬語氣,;語感:脫口而出,,無需尋找語法解釋) 1.3 培養(yǎng)上下文語篇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上下文暗示,、前后文一致 2.考試中(至少通讀全文三遍): 2.1 第一遍通讀:了解大意,,整體把握 通讀整篇文章,,從整體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結構。中考完形填空在出題時的原則:去掉空格后不會影響考生對文章大意的了解,。在第一遍閱讀中,,要善于從文章開頭的幾句話中把握短文的背景、主題或結構,,并結合常識判斷構建一定的預期,,并在隨后的閱讀中,不斷修正,,以求與原文一致,。通常情況下,文章開頭的一兩句話都是完整的信息,,這些句子揭示文章的背景知識或主題思想,,在閱讀中一定要仔細研讀,為后面的閱讀掃清障礙,。 2.2 第二遍通讀:邊讀邊選,,初選答案。 第一遍通讀了解大意后,,憑自己的便可以填空了,。在填寫每個空格時,可以從出題者的命題思路著手,,初步做出每個題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六種出題思路: 2.2.1詞義與詞形的辨析: 選項與選項之間構成同義詞、反義詞,、形近詞的關系,。有時也借助選項,考察考生對某些單詞詞義的精確理解,。 2.2.2邏輯關系: 所填空格的句子,,與上下文構成指代關系以及列舉、因果,、比較,、對比、讓步,、補充,、遞進等邏輯關系。也包括關系詞(代詞,、副詞等) 2.2.3結構識別: 注意固定詞組的用法,。如not only…but…, as well,, neither…,,nor…,,not…until…等。 2.2.4 固定搭配(固定詞組,、固定習慣搭配用法):主要是動詞與名詞之間的搭配,、詞組、習語和習慣用法,、冠詞與名詞 2.2.5動詞用法: 要從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非謂語動詞(不定式,、動名詞,、現(xiàn)在分詞、過去分詞) 2.2.6介詞用法: 多考查介詞與名詞,、介詞與形容詞,、介詞與動詞的搭配和用法。 2.3 尋找線索: 完形填空必須從整篇文章入手,,通篇考慮,,結合上下文尋找線索。 2.4 跳過難點,、回頭補缺: 一時無以定答案的空白,,應立刻跳過此題,繼續(xù)往下做,。不要在某一題上花費大量時間,。只要堅持往下做,隨著空格的減少,,對文章的理解也越來越輕松,,有時就能從下文的線索和暗示中找到答案。 2.5第三遍讀文:通篇仔細讀文一遍,,憑自己的語法知識和語感核實答案(這一步很重要?。?/p> 題目填完后(除個別難度較大的題目外),將答案帶入原文通讀,,通過“語感”來核實答案,。還可以在這一過程中上下文聯(lián)系、得到啟發(fā),,把做不上來的題目填出來,。 3. 考試后: 考試結束后,分析答題中出現(xiàn)的錯誤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步驟,。應該根據出現(xiàn)問題的基本類型進行歸類:詞匯,、語法、語篇中的上下文理解,。把問題歸類后,,我們在完成新的篇章時,就要更加小心錯題頻率高的類型題目,。經典篇章可以多讀背,,增強語感,加深理解,。 此法很靈的,,不信?可以找一篇完形填空的題來一試便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