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代皇帝姓名和年份,,如下: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在位 31年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在位 5 年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在位 23年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在位 1 年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在位 31年 英宗,,朱祁鎮(zhèn),1436年-1449年,,正統(tǒng) 在位 14年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在位 9 年(也稱明景帝) 英宗,,朱祁鎮(zhèn),1457年-1464年,,天順 在位 8年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在位 24年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在位 19年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在位 17年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在位 46年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在位 7 年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歷 在位 48年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在位 1 月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在位 8 年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在位 17年 從上可以看出,,除了朱元璋兒子輩的名字是一個字外,,從孫輩開始全是三個字。且名字的前一個字一般兄弟相同,,在后一個字中都帶有五行偏旁,,如朱棣的四個兒子分別為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再如崇禎兄弟名字分別為朱由校,、朱由檢,。 這十六個皇帝按輩分排列,整個大明王朝共經(jīng)歷十二代,,如下: 第一代:明太祖朱元璋1 第二代:太子朱標(biāo),, 明成祖朱棣3(從3-16帝都屬于燕王譜系) 第三代:建文帝朱允炆2,
明仁宗朱高熾4、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第四代:明宣宗朱瞻基5 第五代:明英宗朱祁鎮(zhèn)6,明代宗朱祁鈺7 第六代:明憲宗朱見深8,朱見濟(jì) 第七代:明孝宗朱佑樘9 第八代:明武宗朱厚照10,,明世宗朱厚熜11 第九代:明穆宗朱載垕12 第十代:明神宗朱翊鈞13 第十一代:明光宗朱常洛14,,福王朱常洵 第十二代:明熹宗朱由校15(無后),明思宗朱由檢16 由上可以看出: (二)巧合的是名字中含有“木”字旁的皇帝帝位一般都不能由其本人繼位或后代順利傳位下去,,都會被旁系的兄弟或后人所取代,,盡管取代的原因各不相同,。在明朝的皇帝中共有四個“木”字旁皇帝(分別是永樂朱棣,、弘治朱佑樘、天啟朱由校,、崇禎朱由檢,,其中天啟與崇禎是兄弟)。首先是朱棣奪了朱標(biāo)兒子建文帝朱允炆的位,,這次算是木克火,;接著弘治朱佑樘傳位給他的兒子正德朱厚照,由于正德無后,,弘治只有這一個兒子,,因而正德死后皇位傳給了弘治弟弟朱佑杬的兒子嘉靖朱厚熜,這可以算作火克木,;最后是天啟朱由校無后,,他死后皇位傳給了弟弟崇禎朱由檢;而崇禎由于農(nóng)民起義以及清兵入關(guān),,也沒能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縱觀明朝的歷史,,帝位落入旁系手中也僅有這三次,,盡管這之間也發(fā)生了景泰朱祁鈺取代英宗朱祁鎮(zhèn)的插曲,但由于是“金”字旁,,英宗最終還是能有驚無險地把皇位奪回來,。看來明代“木”字旁的皇帝真是苦命呀,。 (三)還有如果朱由校(熹宗)有后,,則朱由檢不能登基,下一代皇帝名字中將有“火”而不是“木”,。其二,,崇禎皇帝被逼吊死在歪脖樹下,樹,,“木”也,,歷史上有幾個皇帝是吊死的呢?而崇禎既不服毒,也不自刎,,偏偏在樹下上吊,。豈不是諷刺? 關(guān)于朱元璋給后代起名字的事: 同樣,,其他的王府也有這些規(guī)定,比如太子朱標(biāo),本來他的名下的輩分表應(yīng)該是帝系,但是他的兒子被他的叔叔奪了位,所以只傳到他的孫子。朱標(biāo)的20字是:“允文遵祖訓(xùn),,欽 所以明朝的皇室有很嚴(yán)格的起名字的規(guī)則,有些字就有些怪異,不過這樣是有好處的,因為皇帝的名字要避諱,取名字取生僻字有利于把避諱的影響縮到最小,,后來在明朝滅亡了后,也許逃避清政府的追殺,可能很多皇族的人放棄了這些起名字的傳統(tǒng),但是的確有很多人保留著的,。 因為明朝從第三代朱棣侵占了侄兒帝位,因此明朝帝系均是朱棣之后,因此之后的帝名全是來自燕王譜名的名字,??上е粋鞯接勺州吔骄托樟藧坌掠X羅。 朱元璋的26個兒子子孫起名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依次以偏旁命名,,根據(jù)《明史·諸王世表一》:“洪武中,,太祖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復(fù),,乃于東宮,、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字為一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雙名,,以上一字為據(jù),,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惟靖江王不拘,。 據(jù)此先清楚地歸納一下他的兒子們的譜名如下: 秦王家: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敦。 晉王家:濟(jì)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xué)繼前修,。 燕王家: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齊王家: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yǎng)性期淵雅,,寅思復(fù)會通,。 魯王家:肇泰陽當(dāng)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希兼達(dá),,康莊遇本寧。 蜀王家:悅友申賓讓,承宣奉至平,,懋進(jìn)深滋益,,端居務(wù)穆清。 湘王家:久鎮(zhèn)開方岳,,揚威謹(jǐn)禮儀,,剛毅循超卓,權(quán)衡素自持,。 代王家: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傳貽連秀郁,,炳燿壯洪基,。 肅王家: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dāng)運,,凱諫處恒隆。 遼王家:貴豪恩寵致,,憲術(shù)儼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麗龍輿,。 慶王家:秩邃寘臺鼒,,倪伸帥倬奇,適完因巨衎,,騭眷發(fā)需毗,。 寧王家:磐奠覲宸拱,多謀統(tǒng)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 岷王家:徽音膺彥譽,,定干企禋雍,,崇禮原諮訪,寬镕喜賁從,。(朱镕基的祖先一支) 谷王家:賦質(zhì)僖雄敞,,叢興闡福昌,篤諧恂懌豫,,擴霽昱禎祥,。 韓王家:沖范徵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慥,,令緒價蕃維,。 沈王家:佶幼詮勛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家:斐序斌廷賞,,凝覃浚祉襄,,恢嚴(yán)顓輯矩,縝密廓程綱,。 唐王家: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蒙頌體,,嘉歷協(xié)銘圖,。 郢王家:偉聞參望奭,箴誨洎皋夔,,麒麟馀積兆,,奎穎曄璇璣。 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鳳琛,,應(yīng)疇頒胄選,,昆玉冠泉金,。 靖江王家:贊佐相規(guī)約,經(jīng)邦任履亨,,若依純一行,,遠(yuǎn)得襲芳名 。 (朱元璋侄子) 去過桂林的朋友一定知道桂林市中心有座很有名的靖江王府,。靖江王府位于桂林市中心著名的越秀峰下,,(現(xiàn)又稱桂林王城)墻高門深、氣勢森然,,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二十六年(1393)筑城墻。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至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比北京故宮建成的時間還早,。 南明時,紹宗朱聿鍵,、魯王朱以海,、靖江王朱亨嘉、唐王朱聿粵,、韓王朱亶塉等稱帝或監(jiān)國,,均非成祖朱棣后裔,。 從上文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朱镕基的名字很符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后代的譜名,而且是岷王的第十八代孫,朱镕基前后幾代譜名是"寬镕喜賁從",基字正好是土字旁。我試想一下:如果按每代平均按30年算,,19代共540年左右,,岷王是十八子,應(yīng)該是太祖中晚年生的,,太祖年限(1328——1398),,加上540年,應(yīng)該符合朱镕基出生的20世紀(jì)初的年齡,。 朱元璋制定的規(guī)矩是“木被火克,;火被土掩埋;土里面挖金,;金高溫化水,;水又可以養(yǎng)木” ,按“木,、火,、土、金,、水”為序,,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無限循環(huán)之說,?;蛟S他也是期望子子孫孫可以把帝業(yè)無限循環(huán)下去吧,。 |
|
來自: 昵稱13741744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