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繼佐(1601—1676),,生當(dāng)亂世,累更字號:初字三秀,,更字支三,,又字伊璜、敬修,,號與齋,,又號左隱、方舟,、發(fā)標,、釣玉、興齋,、晚號東山釣叟,。海寧袁花人。明崇禎六年(1633)舉人,。南明魯王時,,曾任兵部職方主事,,積極抗清。明亡后,,更名省,,字不省,還把“查”字寫成“楂”,。歸鄉(xiāng)辟敬修堂,,聚眾講學(xué),并編撰明史,。清康熙二年(1663),,因莊廷鑨明史案被牽連入獄,經(jīng)粵提督吳六奇奏辯得免,。出獄后改名左尹,,號非人氏,隱居于硤石東山,,仍聚徒講學(xué),,人稱東山先生或樸園先生。 順治十二年,,查繼佐開始編纂明史《罪惟錄》(歷二十年修成),,因南方史料多異,為求真實,,查繼佐于順治十四年春南游江右,,謁黎博庵而認識了范香谷,范愿同入粵為助,,然范不久病卒,,查嘆曰“吾史無運,空勞香谷”,,只好偕門人周九逸渡嶺。兩廣督撫李瑞吾,,聞查繼佐入粵將至,,譴下屬出城迎接,迎于署中,。入粵后,,查繼佐到雷峰寺拜會了澹歸和尚,并作詩互和,。在粵期間還拜見了止言,、張穆等,張穆以馬畫贈之,。 張家玉起兵東莞,,其抗節(jié)事所傳各異“間有繁疑”,, 查繼佐拜訪了尹右民、張璩(家珍,,家玉弟),。得事實后,查喜曰:“吾前傳庶不誤也”,。入潮,,潮鎮(zhèn)將吳葛如(六奇)遣役出迎,待為上賓,,并令其二子(吳啟晉,、吳啟豐)負笈從游。 查繼佐此行也到了惠州,,并留下了《惠州道上步周子九逸韻》,、《謁白鶴峰東坡故居》、《客惠州游鵝湖》,、《豐湖與李方山》等詩文,,均集于他的《粵游雜詠》中。 一,、東坡為什么要在白鶴峰購地建房,? 蘇東坡是一位被朝廷安置在惠州的貶官,有官方安排的居所,,為什么還要自己購地營建居所呢,?簡要說來,原因如下: 首先,,官方安排給他居住的水東嘉祐寺,,是座破舊窄小的古寺,僻處郊坰,,東坡遷入不到半年,,便覺其“墻穿屋漏”,“凡百不便”,。剛好這時候任職廣東提刑的表兄程正輔巡按惠州,,到嘉祐寺探望東坡,親眼看到其居住條件確實太差,,交待有關(guān)方面給予照顧,,讓他搬進水西的合江樓。合江樓當(dāng)時在惠州衙署內(nèi),,“為三司按臨所居”,,是專門招待上級過往官員的館所,按常規(guī),,像東坡這樣只有虛銜沒有實權(quán)的貶官,,本來是沒有資格居住的,。所以,當(dāng)紹圣三年初程正輔被調(diào)離廣東,,東坡失去了“巨庇”,,搬出合江樓,遷回嘉祐寺,,便是遲早要發(fā)生的事情,,這一點東坡心里非常清楚。他曾經(jīng)告訴朋友:“占行衙(指合江樓),,法不得久居”,,故“不欲久留”。 幾乎與程正輔調(diào)離廣東同時,,朝廷作出了對被貶謫的元祐大臣永不赦歸敘用的決定,,東坡當(dāng)然也名列其中。東坡聽到消息后,,便“不起歸歟之心,,更作終焉之計?!彼麑懶沤o老友王鞏說:“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歸,明年買田筑室,,作惠州人矣,。”這說明,,他已在思考自己如何在惠州終老的問題,。很快,東坡作出了兩項決定,。第一,,命大兒子蘇邁攜自己和蘇過兩房家眷來惠州,就近求授官職以解決衣食問題,;第二,,在水東白鶴峰頂買下幾畝空地營建房屋以解決居住問題。他寫信告訴程正輔:“兄去此后,,恐寓行衙,亦非久安之計,,意欲結(jié)茅東山上,。” “水東山上”指的就是白鶴峰,。又說:“當(dāng)令長子邁來此指射差遣,,因挈小兒子房下來,。” 在給南華寺長老重辯的一封信中又說:“近日營一居止,,茍完而已,。蓋不欲久留,占行衙,,法不得久居,,民間又無可僦賃,故須至作出,?!睎|坡的這些話,已把所以要自己購地建房的原因講得再清楚不過了,。 那么,,東坡又為什么會把居址選在白鶴峰呢?總括起來,,有如下幾個因素: 首先是風(fēng)光美,。用東坡自已話說,白鶴峰“下有澄潭,,可飲可濯,。江山千里,供我遐矚”,。滔滔西去的東江,,江北成片的荔浦、菊花頭的大云古寺,,峰巒杰秀蒼翠撲人的象頭山和白水山,,都可在峰頂盡收眼底。據(jù)史載:唐開元年間,,玄宗東封,,有群鶴翔集其壇,于是詔令諸道觀皆名“白鶴”,。東坡說所購地塊原為“古白鶴觀基”,,其“白鶴”之名正緣此而得。購地后,,東坡作《和陶移居詩》說:“父老云,,此古白鶴觀也,意欣然,,欲居之,。”又說:“古觀廢已久,白鶴歸何時,。我豈丁令威,,千歲復(fù)還茲。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他還寫信告訴友人已在白鶴峰買地建房,,“新居在一峰上,,父老云:古白鶴觀基也。下臨大江,,見數(shù)百里間,。柳子厚云:'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丘也歟,?,,只此便是東坡新文也”;又說:白鶴峰上,,“江山之觀,,杭、越勝處,,但莫作萬里外意,,則真是,非獨似也,?!边@也說明,東坡認為鶴峰風(fēng)光與著名的吳浙山水甚為相似,。隨伴東坡貶惠的蘇過作詩寫白鶴峰新居,,也說:“勿云瘴海惡,山水侶吳浙,。我有環(huán)堵居,,危臺俯清絕?!边@“清絕”,,既可實指為在鶴峰俯瞰到的江水的澄澈至極,亦不妨理解為在鶴峰所眺望到的數(shù)百里江山的清秀至極,??梢哉f,這是東坡父子二人要把居址選在白鶴峰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地勢高,。白鶴峰在歸善縣東江畔,“高五丈,周一里”,,雖然鄰水,卻甚高爽,,尤其適合像東坡那樣曾經(jīng)長期在北方生活的老年人居住,。這一點,東坡在《白鶴山新居鑿井》詩中講得很明白,。詩說:“海國困蒸溽,,新居利高寒。以彼陟障勞,,易此寢處干,。”雖然上山下山辛苦一點,,但可以遠蒸溽,、御暑濕,值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鄰居好,??鬃诱f“里仁為美”(《論語?里仁》)古人歷來強調(diào)交必擇友、居必擇鄰,,“孟母三遷”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東坡要把蘇邁、蘇過兩房家眷接來身邊居住,,擇鄰就更加顯得重要,。紹圣三年(1096)正月五日,蘇軾偕蘇過乘小舟至釣磯登白鶴峰,,目的是揀選合適建房的地方,。在山上,他們邂逅了居住在那里的惠州秀才翟逢亨,。翟秀才盡地主之誼熱情款接,,給東坡父子留下美好回憶,二人寫下了和陶《游斜川》詩記當(dāng)時情事,。從東坡“有口可與飲,,何必逢我儔”的欣欣然中,可以想見當(dāng)時賓主執(zhí)手之歡愉,,甚至還可聞到主人以之款客的“嶺南萬戶春”酒的飄香了,。而蘇過與問翟氏“筑室當(dāng)為鄰,往來無憚不?”又足證他們對這位鶴峰居民的認可,。果然,,數(shù)日后,東坡作《新年五首》,,便謂“萬戶不禁酒,,三年夷識翁。結(jié)茅來此住,,歲晚有無同,。”“夷” 者 ,,大悅也,。東坡用《詩經(jīng)?風(fēng)雨》“既見君子,胡為不夷”的語意,,來表達結(jié)識翟氏并將結(jié)茅與之為鄰的由衷喜悅,。 白鶴峰居民中還有一位以賣酒為業(yè)的林婆。她居家奉佛,,所以又叫林行婆,。東坡在《白鶴新居上梁文》中說“氣爽人安,陳公之藥不散,;年豐米賤,,林婆之酒可賒?!痹凇逗吞沾瘕媴④姟酚终f“無酒沽我,,或乞其鄰”。這個“鄰” ,,指的正是有酒可賒的西鄰林婆,。她心地善良,好急人所難,,給了東坡不少的方便和幫助,,也是東坡心目中的好鄰里。此外,,還有借地給他種菜王參軍等等,,大都敦厚純樸、古道熱腸,?!鞍钊藙裎遥弦影矚w,?!彼麄儗|坡在白鶴峰筑室終老深表同情和歡迎,。 “道俗來觀,里閭助作,?!保ā栋Q新居上梁文》)在東坡動工興建新居時他們又紛紛前來給予幫助。東坡寓惠半年后稱贊惠州民風(fēng)淳樸好文,,“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為不二價,,農(nóng)為不爭田?!痹O(shè)計新居時又用孔子“德不孤,,必有鄰”的語意,把新居正廳取名為“德有鄰堂”,,顯然是有感于此而發(fā),,盡管它所寄寓的精神內(nèi)涵已又遠遠超出了一般鄰里的范疇。 二,、東坡白鶴峰新居的布局是怎樣的,? 史料表明,東坡宦游半天下,,而由其自己出資購地設(shè)計營建并且可以確指所在的居住地,,白鶴峰東坡故居是現(xiàn)存唯一一處。它位于白鶴峰頂,,占地數(shù)畝,,用現(xiàn)在標準衡量面積不算很小。在這樣一個空間里,,東坡是怎樣布置自己的居所呢,?這也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有趣話題。 清代著名學(xué)者王文誥為研究東坡窮盡一生精力,,曾先后于乾隆六十年(1795)和嘉慶十六年(1811)兩次到惠州實地考察蘇跡,,其中對白鶴峰東坡故居勘查尤為精細。他把實地勘察的結(jié)果,,與東坡本人描述以及歷史上與之相關(guān)的各種文字資料認真作了比較,,對白鶴峰東坡新居進行了還原性描述。首先他描述了新居在白鶴峰的具體位置和周遭環(huán)境: 白鶴峰倚江上,,沿江為城,,就其石腳凌礪入水及數(shù)壁峭拔之上筑為城址,欄而入之,。峰頭土體,,似筑城取土刨平其頂,,故有此數(shù)畝地。舊為白鶴觀,,則公得之故老傳聞也,。地四面皆陡下,其右之后為翟逢亨居,,雖在峰頂,,而其址已低數(shù)尺。由左以及后之麓,,皆縣治背后所連屬者,。峰頭僅此數(shù)畝地,左右稍廣而前后則隘,,今雖改其舊制,,然故跡猶可考也。 接著,,他又描述了新居的整體布局和堂室之間的相對位置: 自峰下歷級而上,,古荔花繁,橘柑叢立,。進為前廡,,入門,花木交錯,,井在其左,,升階為德有鄰堂;左為居室,,辟小窗以疏籬繞之,;右為思無邪齋,啟右屝則雉堞在其下,,江山數(shù)百里間青蒼環(huán)列,。齋之后為林行婆、翟逢亨所居,,皆西鄰也,。” 對于新居的德有鄰堂和東坡井,,王文誥也有具體介紹: 公手書堂齋,,二舊榜字極大,榜亦寬闊,,今懸于祠適相稱,,是當(dāng)日屋之高廣略與今同。此峰高約四丈,,自地歷百余級,,即祠門也,。中為德有鄰堂,方井大數(shù)尺,,當(dāng)兩檻之中,,以欄扶之。后為正室,,以祀公而肖過像于左,,皆三間。其后即縣治也,。自峰至地,,右繞出城,凡數(shù)百步之江口,,今居民皆取汲于江,。考公《和子由所居六詠》,,蓋初意食江,后以不便而又復(fù)為井,,事在新居覆瓦之后,,必不掘于堂中也。據(jù)王注云:井在德有鄰堂前,。相其地勢,,公當(dāng)日為居二層,其前三間為門戶,,以處仆隸,。中為廣院,后為堂三間,。堂前雜植松柏,、柑橘、柚荔,、茶梅諸樹,。既欲植此,必當(dāng)有其地也,。其自門升堂,,亦無中隔一井之理。此蓋堂門二層,,舊址尚偏右一丈數(shù)尺,,而井在院落之左,花木之下,。其左稍寬,,則為居室庖湢之處,。其右就山為城,峰前角稍闕,,后為思無邪齋,,與翟鄰相接,周以廊廡,,計二十間,。此公新居圖樣,限于地勢,,證以榜井,,無可移易也。 王文誥的這些記述,,距今已有200年,,是非常珍貴的親見史料,不但對日后恢復(fù)白鶴峰東坡祠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窺探東坡寓惠州生活實況和精神狀態(tài)的一扇視窗,。 三、白鶴峰新居體現(xiàn)了東坡怎樣的精神境界,? 建筑是有生命和思想的,,是建筑主人審美旨趣和生活態(tài)度的無聲表達。東坡親自設(shè)計和營建的白鶴峰新居,,同樣也折射出東坡的人格光輝和精神境界,。 首先,東坡下決心在惠州“筑室作終焉之計”并把它圓滿實施,,這件事情的本身,,已經(jīng)充分證明了東坡有著面對挫折、解決困難的勇氣和魄力,。 是的,,東坡立身行事循理無私,剛正不阿,,屢招宵小嫌忌陷害,,是官場競逐的失敗者;但他能笑對挫折,,逆境順處,,隨緣自適,因而又總是生活的勝利者,。當(dāng)他聽到朝廷決定不赦免元祐大臣,,自己將面臨終生不徙、老死惠州的命運安排時,,雖不免感到失望沮喪,,但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寫信給表兄程正輔說: 某覩近事,已絕北歸之望,。然中心甚安之,,未說妙理達觀,但譬如元是惠州秀才,,累舉不第,,有何不可。知之免憂,。 本應(yīng)是親朋們?yōu)橹畵?dān)心,,東坡卻反過來慰勸親朋“知之免憂”,胸襟是何等的豁達灑脫,! 他果決地把建房的計劃付諸行動,。紹圣三年正月五日,他游白鶴峰,,看中峰頂縣治后面的數(shù)畝隙地,,很快就把地買了下來。四月二十日,,他舉家遷離合江樓,,復(fù)居嘉祐寺,以方便就近斫木陶瓦,,備材庀工,督造新居,。六月,,他派遣兒子蘇過到河源伐木作梁,自己則留守白鶴峰,,建房之事,,事必躬親,“費用百端,,獨力干辦”,; “架構(gòu)之勞,殊少休暇”,。這位六十一歲的老書生,,意志是何等的堅毅不屈!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東坡營建新居,,非但不假他人之手,也不占別人或公家的便宜,。當(dāng)時,,社會上有宵小風(fēng)傳東坡建房得到不當(dāng)資助,,遠在韶州南華寺長老重辯為此寫信來問究竟。東坡清楚地告訴重辯說: 囊中薄有余資……到此(按指惠州)已來,,收葬暴骨,、助修兩橋、施藥造屋,,務(wù)散此物,,以消塵障……材料工錢,皆分外供給,,無毫發(fā)干撓官私者,。” 為了營造白鶴峰新居,,東坡幾乎花去了所有積蓄,,在新居落成前夕,他寫信給當(dāng)時的廣州知州王古(仲敏),,不無憂慮地說:“某為起宅子,,用六七百千,囊為一空,,旦夕之憂,。”幾個月后,,他被再貶海南儋州,,竟然連路費都難于湊足,“并無一物,,狼狽前去”,,不得已要懇請朋友幫忙。這自然是后話,。但僅此一端已可見東坡的人格品德又是何等的正大光明,! 東坡身入仕途后的榮衰進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圣上的喜怒好惡,。他在惠州一面購地建房“作終焉之計”,,一面又說“也知卜筑非真宅”,正反映了他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憂慮心態(tài),。盡管前途未卜,,東坡還是把建房作為一件大事來認真經(jīng)營。他在新居內(nèi)辟有接待賓客的德有鄰堂,,個人讀書寫作的思無邪齋,,還不惜“矻矻煩四夫”,深鑿四十尺,在院內(nèi)打了一口能與西鄰共亨的水井,,甚至還打算在山腳江邊的釣磯上筑個釣魚臺,。這些設(shè)置和安排,無一不體現(xiàn)了東坡對美好生活的真情響往和執(zhí)著追求,。尤其讓人感動的是,,他還不辭勞苦,在新居周圍內(nèi)外廣植花木美化環(huán)境,,營造詩境般的生活氛圍,。他寫信給博羅縣令林抃和廣州推官程全父,請求他們幫助提供花木果苗,。在給程全父的信中,,他說: 白鶴峰新居成,當(dāng)從天侔處求數(shù)色果木,,太大則難活,,太小則老人不能待,當(dāng)酌中者,。又須土碪稍大不傷根者為佳,。不罪!不罪,!柑,、桔、柚,、荔枝,、楊梅、枇杷,、松,、柏、含笑,、梔子。漫寫此數(shù)品,,不必皆有,。 十年樹木,他怕自己等不了,,所以要求苗木要稍大些,,品種也要多些?!盎鞠ぜ哑?,又根撥不傷,遂成幽居之趣?!睂π戮拥纳畛錆M了期待,。種樹種花之外,東坡還在新居種茶,,他有一首《種茶》詩寫道: 松間旅生茶,,已與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爭交構(gòu),。 天公所遺棄,百歲仍稚幼,。 紫筍雖不長,,孤根乃獨壽。 移栽白鶴嶺,,土軟春雨后,。 彌旬得連陰,似許晚遂茂,。 能忘流轉(zhuǎn)苦,,戢戢出鳥咮。 未任供舂磨,,且可資摘嗅,。 千團輸太官,百餅衒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雖然寫的是“茶根移種,,經(jīng)雨而生”,,卻讓人隱約地看到詩人在坎坷中倔強挺立的身影。而“未任供舂磨,,且可資摘嗅,。”則又透露出詩人對新居落成,、與子孫團聚的欣喜,。特別是后四句,東坡辛辣地譏嘲朝中權(quán)貴爭新買寵,,以獲得皇帝分賜團茶而自炫的奴妾丑態(tài),。為自己遠在南荒獨自品啜自種茗茶而深感自豪。這四句詩,,其實也與詠荔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樣,隱含著詩人戲侮權(quán)貴、傲世自得,,不向現(xiàn)實低頭的倔強態(tài)度,。張志烈論東坡惠州詩詞曾說:“不僅要看到那外在的超然隨適,而要看到那下面掩藏著的痛苦或悲悔,,而且還應(yīng)看到那悲悔下面掩藏著的真正堅持”,。在某種意義上說,白鶴峰新居又何嘗不是東坡精心營構(gòu)的杰作,?何嘗不也一樣蘊涵了主人對生命,、對理想、對人間一切美好事物的真正堅持,。這種為理想和信念不惜拋棄榮華而食貧自甘的執(zhí)著和堅持,,正是東坡精神中最為耀眼的亮色。 白鶴峰新居的佈局設(shè)置,,同樣也折射出東坡高度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精神狀態(tài)和人生境界。如果說,,他把書齋命名為“思無邪”,,似乎多少有點躬自深省、獨善其身的味道,;那么他把客堂命名為“德有鄰”,,則又明顯地帶有不忘報國、兼濟天下的襟期,?!暗虏还拢赜朽彙?,語見《論語?里仁》,。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東坡以德有鄰名堂,,顯示對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對新居四鄰的友好和尊重,。蘇轍說東坡在惠州“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睎|坡也說自己在惠州“杖履所及,,雞犬皆相識,?!笨贾T史實,確實如此。據(jù)粗略統(tǒng)計:新編《惠州志?藝文卷》的《蘇軾寓惠集》錄入的書信233首,,受信者51人,,遍及全國各地。詩詞雜文253題共316首,,內(nèi)中所涉及的與東坡在惠州有直接交往的人物不下百名,。其中有一些是地方官員,更多的則是惠州本地的居民和僧眾道士,。這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在東坡處境最為艱難、生活最為困頓的時候,,慨然給予同情和幫助:惠州知州詹范,、方子容對他多方照拂;循州知州周彥質(zhì)向他餽贈酒米,;縣令林抃送他花木果苗,;林行婆允他賒酒;翟逢亨秀才常與他對飲,;林忠彥醫(yī)士為他診?。煌鯀④娊璧亟o他種菜,;海上道人教他修煉養(yǎng)生,;鄧守安幫他蓄藥救貧;水北老人熱情邀約他荔熟之時“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余”,;他再貶海南離開惠州,進士李光道隨船遠送,,依依惜別,;凡此種種,讓東坡真切感受到惠州民風(fēng)的淳厚和人情的溫馨,,都是“德有鄰”的最好注腳,。庭院中的那口至今猶存的東坡井,更是東坡新居的點晴之作,,千百年來見證著這位大文豪與惠州百姓的親密關(guān)系,。 白鶴古觀相傳始建于唐代,原有井,,但隨著寺觀的湮沒,,“廢井已塞”。峰上居民用水,,要走陡峭曲徑到山腳江潭汲取,?!暗嘟肪u汲腰酸”(《白鶴新居鑿井》),,東坡在營建新居時曾到江潭汲水煎茶,,親身體驗了其中艱辛,也明白了老鄉(xiāng)們?nèi)粘I畹牟灰?,促使他下大決心花大本錢顧用了四個工人在新居鑿井四十尺,,就近解決取水問題。鑿井的意念大概在他購地不久后即已形成,,《白鶴新居上梁文》就說要“鑿井疏畦散鄰舍”,。在鑿井期間所寫的《次韻子由所居六詠》六首,有三首提及此井,,其六云:“應(yīng)須鑿百尺,,兩綆載一牛?!北硎玖嗽谛戮予従臎Q心,。其三云:“幽居有古意,義井分西墻,?!北砻鞔司彸芍蟛⒎翘K家獨用,要與四鄰共享,。在《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二首》之二也說:“待鑿平江百尺井,,要分清暑一壺冰?!本磋彸?,已許林翟二鄰共汲,正見古人尚友之義,,所以稱這口井是“義井”,。其四又云:“井水分西鄰,竹陰借東家,?!痹娋湫蜗蟮乩L寫出東坡所追求的與鄰里和諧共處的理想境界。東坡如此反復(fù)多次地述說要與西鄰共汲此井,,說明了他對此井的重視,,體現(xiàn)了東坡物與民胞、己饑己溺的人文情懷,。 正如東坡在《自題金山畫像》所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被葜葜跂|坡人生,確實具有獨特的地位,。惠州是讓東坡重燃生命激情,,在后期文藝創(chuàng)作中獲得豐收的生活沃野,;也是讓東坡親近人民、反思人生,,引至晚年思想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的心靈驛站,。在那里,他所寫下的光耀文壇的篇篇詩文,、所做下的利澤百姓的樁樁好事,,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熱切關(guān)注和廣為傳頌,凝成了一種歷久彌新的東坡魅力,。從這個意義看,,白鶴峰新居是由東坡的精神風(fēng)骨和文化人格建構(gòu)起來的,它所荷載的豐厚的文化積累,,折射出華夏文明的思想光芒,,是惠州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四,、如何評價東坡祠在惠州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宋紹圣四年(1097)二月十四日,白鶴峰新居落成,,東坡正式自嘉祐寺遷入,。但好景不長,兩個月后,,亦即宋紹圣四年四月十七日,,知州方子容攜朝廷告命前往白鶴峰,告知東坡再貶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十九日,,東坡獨與蘇過倉促乘船離惠赴海南貶所,蘇邁,、蘇過兩房家眷由蘇邁攜帶留守新居,,子孫慟哭于江邊。宋元符元年(1098)夏,,東坡的弟弟蘇轍從雷州再貶循州(治所龍川),,亦只攜一子前往,行前也將所有家眷安置在白鶴峰,。宋元符三年(1100)九月,,遠謫海南的東坡遇赦北歸至廣州,,蘇邁帶著家眷棄離白鶴峰新居前往與東坡會合,結(jié)束了蘇家在惠州白鶴峰居住了將近四年的歷史,。蘇家離開后,,“惠人以先生之眷眷此邦,即其居建祠祀焉,?!闭菑哪菚r開始,白鶴峰東坡新居變成了東坡祠,。 自惠州人把東坡新居變成東坡祠之后,,數(shù)百年來,那里一直是全國各地文人雅士崇敬仰慕的地方,。無論是朝廷命官或是過往游客,,“凡蒞茲土者,下車即謁其祠,,莫之或緩,。”前來履新的太守縣令,、師儒學(xué)官等更是如此,。清人蔡夢麟在《重修東坡祠記》說東坡“寓惠三年,善政善教,,百代觀法焉,。” 這“百代觀法”就頗能點破這些官員謁祠的因由,。蔡本人就是一個現(xiàn)成例證,。嘉慶十八年,他來任歸善知縣,,下車伊始,,即仿蘇公之政教,捐官錢置義塚收葬露骨,;見東新橋年久失修以致行人不便即亟治之,;還慨然自問:“除道成梁,宰之責(zé)也,。宰不能以公為師耶,!”。 這“宰不能以公為師耶,!”,,固然是為官者的捫心自問,更是惠州百姓的集體質(zhì)詢,,每一個來惠州擔(dān)任行政長官的人都必須面對和回答這個問題,,都必須以東坡為鏡子對照和審察自己的言行,。筆者為撰寫此文,曾簡編了一個《白鶴峰東坡祠大事記》,,從此記所羅列的史實看,,惠州府和歸善縣的重要官員到任后即謁東坡祠已成為不成文的規(guī)矩,這種被歷史定型成俗的拜謁儀式,,既是對東坡道德人格的肯定和學(xué)習(xí),,也是對惠州百姓東坡情結(jié)的認同和尊重,更是為官者施政理念的一種社會公示,,是有著豐富人文內(nèi)涵的良風(fēng)美俗。 白鶴峰東坡祠除了有德有鄰堂,、思無邪齋和東坡井外,,邑人還先后增置了硃池、墨沼,,疏畦,、藥圃、睡美軒,、來問所,、娛江亭、王子霞影堂,,以及祭祀式的東坡書院,、教學(xué)式的鶴峰書舍和鶴峰義學(xué),以及民間文學(xué)團體松風(fēng)文社,、海天詩社等等,。東坡祠的周邊又有翟夫子舍、林婆賣酒處,、松風(fēng)亭,、招鶴廬等相關(guān)景觀與之配套,是惠州最重要的蘇跡,,也是惠州人舉行各類文化娛樂活動的公共平臺,。每年四時游賞,如元宵觀燈,、清明踏青,、端午賽龍舟、重陽登高等等,,那里都是首選之地,,在現(xiàn)存許多名人詩文集中都有相關(guān)記載。如明代葉春及《石洞集》和張萱的《西園存稿》,,就分別載有多首詩作,,記述作者在白鶴峰東坡祠宴會賓客,、詩酒酬唱的情形。特別是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無論官方或民間,,往往都在那里舉行紀念活動。張友仁《惠州西湖志》卷12記惠州風(fēng)俗,,就說每年“十二月五日朝云生日,,十二日十九日東坡生日,多立會祝壽,?!?此類記述,清代尤多,。例如在伊秉綬《留春草堂集》中,,就有《臘月十九日與宋芷灣、張賢仲,、張伯樹,、陳仲卿祀東坡》詩。宋灣即宋湘,,張仲即張思齊,、張伯樹即張維屏,陳卿即陳曇,,都是當(dāng)時嶺南名流,。《留春草堂集》還有《十二月十九日蘇齋拜東坡真像》三首,,其一云:“梅花一夜白,,載酒升公堂。公逝七百年,,酒熟思公嘗,。歲事薦水藻,鶴峰明斜陽,。誦公生日詩,,肇始惠與黃?!笨芍^滿心虔誠,、鄭重其事,表達了作者對東坡的崇敬之情,。 民間百姓也積極參與對東坡的紀念和崇拜,。特別是每年從十二月五日朝云誕到十九日東坡誕期間,地方多立會祝壽,人們結(jié)隊前往東坡祠和朝云墓祭拜,,畫舫游湖,,登高野餐,府縣兩城熱鬧非常,,有如廟會,,成為惠州社會集體記憶的一部分。事實上,,傳統(tǒng)并不只是透過文字和話語來傳承的,,定期定式的群體性禮儀活動和參與者的身體實踐,也是傳遞和承接傳統(tǒng)的重要手段,。東坡誕和朝云誕這兩個惠州所特有的節(jié)俗正是這樣,。它承載了惠州民間對東坡朝云發(fā)乎真心的愛慕和崇拜,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固定程式,、化民成俗,,彰顯斯文,深刻地影響著惠州人的道德判斷和價值取向,。 如何評價東坡祠在惠州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大量的文化活動產(chǎn)生大量的文學(xué)作品,。自東坡之后,,白鶴峰東坡祠是惠州藝文的重要產(chǎn)出地。這些作品,,在時間上涵蓋了自宋至當(dāng)代的各個歷史時期,,作品的體式包括碑文、游記,、詩詞,、楹聯(lián)、書法,、繪畫等等,,無所不有。以清康熙《歸善縣志》卷21《詞翰志》為例:該志收錄了43位作者的51篇文章,,其中題材直接涉及白鶴峰蘇祠的有7位作者8篇文章,,分別占總量16.28%和15.68%。另外,,至少還有7篇與其他蘇跡和蘇著有直接關(guān)系,,兩者合共起來,占所載文章總數(shù)約三分之一,。詩作的情形亦大體如此,。《詞翰志》收錄了自北宋末年至清康熙十年間134位作者的詩作235題280首(蘇軾本人作品除外),其中直接以白鶴峰蘇祠為題材的有作者34位,,作品36題38首,。分別占25.37%;15.32%和13.57%,。如果再加上諸如吟詠合江樓,、西新橋、六如亭等蘇跡的作品,,則各項所占的比例不低于四分之一,。這些數(shù)字,在相當(dāng)程度上反映蘇東坡和東坡祠在惠州人文歷史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響,。 這一事實在一些個人詩文集中也同樣有所反映,。以清代“嶺南才子”宋湘為例,宋曾于嘉慶六年和七年(1801—1802),,應(yīng)惠州知府伊秉綬之聘出任豐湖書院山長,。兩年間成詩集《豐湖漫草》和《豐湖續(xù)草》,據(jù)該集嘉慶七年刻本,,二集共錄詩作195首,,約有170首作于惠州,其余作于潮州等地,。在這170首中,,以東坡為題材或語涉東坡的不下30首,約占二成,,而直接以東坡祠為題材的則有13首,,約占8%。他在《白鶴峰謁東坡先生故居》四首說:“少小愛古人,,文章杜與李,。余子自卓卓,先生三而已,?!庇终f:“晨起支尺筇,來上白鶴頂,。崇階可百級,,道高心已領(lǐng)?!薄獤|坡和東坡祠在這位嶺南才子心中的分量,,于此可見。晚清惠州最有才華的詩人江逢辰,,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坡“粉絲”,。他居住白鶴峰南麓花源圍,,與東坡祠近在咫尺,常以“合江之樓,、嘉祐之寺,、白鶴之山,公所棲神,,環(huán)拱吾家”而自豪,。他把白鶴峰稱為“蘇山”,詩則有《蘇山集》二卷,,書法學(xué)蘇,,詩詞亦學(xué)蘇,謂東坡寓惠之作是“天為之也”,,因作《和東坡寓惠詩》一卷,,把蘇軾寓惠詩追和殆盡。在后人為他輯刻的《江孝通遺集》中,,無論詩詞,,和蘇、頌蘇的作品,,觸目皆是,。名句“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本统鲎运摹稏|坡白鶴峰故居詩和楊誠齋游東坡故居韻》一詩。此外,,他的《白鶴峰蘇祠古棉花歌》,、《白鶴峰謁蘇文忠公祠五十四韻》以及《翟夫子舍和坡公夜過西鄰翟秀才》,、《遷居和坡公》等等,,都是直接以東坡祠為題材的用心之作,至今膾炙人口,。 上述事實表明,,東坡祠是東坡寓惠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也是惠州文化史上最具標識意義的實物構(gòu)件之一,。正因為如此,,東坡祠無論在官方或是民間,都有著崇高的地位,。宋洪邁《夷堅志?甲志》卷10記述了一個“盜敬東坡”的真實故事:宋紹興二年(1132)冬,,“虔寇謝達犯惠州,歸善縣城居民官舍焚蕩無存,,獨留東坡白鶴峰故居,,并率其徒修葺六如亭,烹羊致奠而去?!北I尚且如此,,知書識禮的官員們還好意思不如“盜賊”么?清代著名學(xué)者王文誥于乾隆六十年曾親至白鶴峰考察東坡祠,,十六年后,,即嘉慶十六年他舊地重游,見“已有妄人割占入廨,,塞其祠所通之門焉,。”驚詫之余亦不禁憂慮:“自后代者,,無非俗吏,,則視為固有,砍樹辟地,,任意改作,,已不辨祠之舊址矣?!睘榇?,他憤然指出:東坡祠“此數(shù)畝地,公(按指東坡)以己資買于惠人,,則見于與毛澤民之書,。其造屋也,所有材料工錢分外供給無毫發(fā)于擾官私,,亦明載與重辯書內(nèi),。無少愧于民與官也。公既去,,邁,、過兩房尚居其中。元符三年庚辰九月,,公至廣州,,邁始棄其屋從公以去?;萑艘哉俨囟鴲奂捌錁?,即所居為東坡書院以祀公,相守弗變,。他還特別引用了上面所說的“盜敬東坡”的故事,,借以質(zhì)問當(dāng)事者:“詎盜賊之所不忍毀傷其薪木者,而乃見奪于縣官乎,!” 東坡祠被俗吏侵占的情況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四年后,,“颶風(fēng)壞祠,自祠之西悉頹,,公(指祠中蘇軾像)仍端坐堂前,,香篆仍裊裊?!笔鹬h蔡夢麟乃分清俸特起而新之,。東坡祠又恢復(fù)了原貌。 從史料看,,自有東坡祠以來,,數(shù)百年間,除戰(zhàn)火兵亂等特殊情況外,,官府權(quán)貴恣意破壞或侵占東坡祠的情況并不多見,,即使有,也必然會引起公憤并最終得以糾正,。例如清雍正《歸善縣志》卷2《邑事紀》記載:入清后,,清軍重兵進占惠州府縣兩城,白鶴峰東坡祠的硃池旁邊隙地,,被營兵侵為馬廄,。康熙六十一年(1722)春正月,,知縣孫能寬在上級支持下,,以“名地不可污染”為由立令拆毀,恢復(fù)了東坡祠的原貌,。清人鈕琇《觚?!酚幸粍t記載也很有意思: 昔蘇公子瞻在惠州時,結(jié)亭白鶴峰上,,今名東坡亭,,面臨東江,而附州之歸善縣城,,適當(dāng)其前,。自有亭以來,,城墻頹墜,,廣四五尺許,屢筑屢圮,,久不修治,。康熙三十四年,,縣令林宸書決計完之,。土人以為東坡勝跡,,應(yīng)仍其舊,林不以為然,。卜吉鳩工,,以蠔灰累石,備加堅鞏,,月余又復(fù)崩陷如故,。蓋蘇公之神棲游于此,不欲障其眺望也,。亭之左右,,有水二泓,一曰“朱池”,,一曰“墨沼”,,燃燭亭內(nèi),雖風(fēng)狂雨暴,,其焰不熄不搖,。 考鈕琇卒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此前八年任高明縣令,,其《觚?!烦蓵诳滴跞拍辏浫哪隁w善縣令林宸書硬筑城墻事,,應(yīng)是當(dāng)時社會新聞,。檀萃于乾隆三十七年游惠謁鶴峰蘇祠,有文記之,,亦及此事,,謂“(東坡)亭方城雉不可增高??滴蹰g,,林令增之,土人以為公之勝跡,,宜仍其舊,;令不然之,灰蠔累石,,眼障自甘,,曾不月余,崩陷如故,。仆坐亭移晷,,快對江山,而笑此令之愚也,?!卑戳至罴戳皱窌?,據(jù)清雍正《歸善縣志?秩官表》,林為福建莆田人,,康熙三十四年來任知縣,,與鈕誘觚剩所言合。檀萃來惠,,后其70余年,,可見此事雖頗近神化,但事出有因,,于坊間流傳頗為廣遠,,很能折射出惠州人視東坡祠為圣地的普遍心態(tài)。根據(jù)《白鶴峰東坡祠大事記》作粗略統(tǒng)計,,自宋元符三年(1100)立祠至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共810年,,其間對白鶴峰東坡祠的重建修葺、擴增配套不少于34次,,平均不到25年就有1次,。其中南宋4次;元代4次,;明代7次,;清代19次。應(yīng)該指出的是:就在這34次當(dāng)中,,有30次是在官方,、特別是府(州)縣二級行政長官的倡導(dǎo)和主持下進行的;另外4次由本地紳縉僧俗發(fā)起實施,,也同樣獲得官方的肯定和支持,。這說明,歷代惠州府和歸善縣的行政長官大都重視對白鶴峰東坡祠的保護,。王文誥稱惠州人對東坡祠“歷代相仍,,惟有葺筑,不加剪伐”,,并非虛譽,。 文化是需要適當(dāng)載體來承載、展示和傳播的,。離開了東坡祠去談?wù)摉|坡寓惠文化,,很難給人以一種重返歷史現(xiàn)場的踏實感覺。現(xiàn)在在西湖孤山建相宜居,、林婆賣酒處,,東坡村等等,其實正反映出這種不踏實,,是對惠州缺失東坡故居的一種心理代償,。但是歷史是不能虛構(gòu)的,真實和準確是歷史的生命所在,,也是它的魅力和力量所在,。惠州人需要有一個東坡祠作為東坡寓惠文化的載體和東坡人格精神的像征,,是因為它確實曾經(jīng)在白鶴峰存在過,,確實是承載了豐富厚重的文化積淀,展現(xiàn)了惠州精神文明的歷史面貌,。不惜違背史實虛構(gòu)出來的假古跡,、假名勝,永遠無法移植或克隆真正東坡祠深刻的歷史留痕和文化氣韻,,無法取代東坡祠在人們心目中真實的形象和地位,。在白鶴峰原址按原貌恢復(fù)的東坡祠才是惠州人所需要的東坡祠,才是全國熱愛蘇軾的人們所樂于參觀和拜謁的東坡祠,。 |
|
來自: 寒江讀舟 > 《六奇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