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暴力:最熟悉的陌生人暴力普遍存在于敘事傳統(tǒng)中,。但在多數(shù)動畫片中,暴力的原因和后果經(jīng)常被淡化處理甚至隱去,,然而這正是兒童最需明白的,。游戲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如果沒有合理的制度保護和家長的引導,,游戲就可能會變成痛苦的現(xiàn)實
【楊小亞/文】 繼男孩模仿灰太狼燒烤小伙伴,,兒童模仿奧特曼“飛”從高樓跳下受重傷后,,《熊出沒》的暴力場景和臟話又成了家長們的集中吐槽點,。這種吐槽是那么的熟悉和似曾相識,因為觀眾有著自詡為受害者的悠久歷史,。自從大眾傳播產(chǎn)生以來就一直存在,。
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人們對待媒介總有一種“得樂園—失樂園”的套路,,一旦早期的新鮮感散去,,對媒介的病理性指責又會讓其成為社會問題的替罪羊。古時候小說被認為是毒害青年讓人喪志的文學,,后來電影電視被批評為是社會暴力的引發(fā)者,,不久以前互聯(lián)網(wǎng)被認定為如毒品一樣,讓青少年不可救藥地上癮,。每一次,,社會條件綜合導致的后果都被簡單地歸結于媒體這一單一的因素。這種觀點一直都有市場,,因為這無異于一份免責聲明,。 然而,比之于動畫片,,作為監(jiān)護人的家長毫無疑問與孩子接觸更為密切,、教育效果也會更為突出,,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熊出沒》中 “臭狗熊”,、“去死”,、“笨蛋”等不雅詞語或許欠妥,而家長的教育卻不難起到引導作用,,相比于語言的情感表達,,動畫片的夸張呈現(xiàn)或許是兒童更容易“誤會”,更難以理解的部分,。如果家長一邊期待把孩子扔給動畫片照顧,,一邊又吐槽動畫片是個不合格的保姆或許是把責任撇得太干凈了。 80年代以后,,一批批中國兒童在電視中成長起來,,他們從沒經(jīng)歷過沒有電視的時代。電視的存在就像空氣和水一樣自然,,電視伴隨著他們一起長大,,它不僅帶來娛樂和信息也成了社會認知的來源,在兒童的社會化過程中,,電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兒童的社會學習始于模仿,美國社會學家布魯默在上世紀20年代就發(fā)現(xiàn),,電影為兒童提供了模仿的對象,,不同于那個年代,在今天孩子對電視簡直觸手可及,。 然而,,兒童并不是在真空中接受電視的熏陶,兒童對電視暴力的模仿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關系的性質直接影響著孩子收看的方式和效果,。如果奧特曼“飛”的時候家長從旁指導,那么孩子或許會明白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如果孩子自己要“飛”的時候監(jiān)護人不缺位,,那么慘劇也不至于發(fā)生。家長們常常一口咬定媒介,、動畫片不負責任,,一如少年迷戀網(wǎng)吧時家長們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指責般,在類似事件中,,家長的職責常常未被提及,,而事實上,這些慘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家長難辭其咎,。 動畫片,、電視劇成了千夫所指、眾矢之的,。其無過乎,?當然有!但其副作用經(jīng)常被夸大,,而且不良后果是可以以非常低成本的方法預防的,。 確實,大量的暴力場景充斥著現(xiàn)今的動畫片,,《奧特曼》,、《貓和老鼠》、《熊出沒》,,甚至連《西游記》也不例外,。其實原因很簡單,暴力是吸引注意力最簡單也是最為有效的做法,,幽默需要文化背景,,但動作不需要太高的理解力,孩子和跨文化的觀眾在觀賞動作場景時不會出現(xiàn)任何的障礙和水土不服,,這樣的影視作品更容易抓住眼球也更便于出口,。 《貓和老鼠》幾乎沒有什么臺詞,而童年的我卻每每欣然忘食,。 除此之外,,暴力普遍存在于敘事傳統(tǒng)中,不得不承認暴力是生活和藝術的一部分,,是人類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多數(shù)動畫片包括其他類型影視作品中,暴力因素卻被不適當?shù)目鋸埳踔撩阑?,被包裝成待價而沽的商品。相比于暴力本身,,暴力的原因和后果經(jīng)常被淡化處理,,甚至隱去,然而這正是兒童最需要明白的,。一旦理解電視的制作手法之后,,兒童是能夠自行識別藝術作品中的夸張和現(xiàn)實的。 我曾試圖用灰姑娘所宣揚的真善美來洗去奧特曼對表弟造成的暴力影響,,然而我發(fā)現(xiàn)他雖然也能沉浸在玫瑰色的童話中,,卻更為“英雄奧特曼”而激動,他的“英雄奧特曼”對于暴力的原因和正當性只給出了一個宏大而又短暫的解釋——拯救人類,。顯然在動畫片的引導下,,他對于暴力的原因沒有給予太多關注,,對于一個10歲以下的兒童,我也并不期待他對“人類”,、“和平”這些概念有多么清晰的理解,,甚至對于我而言,也只有在奧運會的某些時刻,,或觀看宇宙的畫面時我才能隱約感覺到“人類”二字,。 奧特曼除了打怪獸似乎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貓和老鼠》中杰瑞被壓扁后能迅速恢復,、湯姆貓穿墻而過不在話下,,灰太狼被平底鍋打飛后竟能高空落地但毫發(fā)無傷,藝術和現(xiàn)實的差距在大人看來理所當然,,但孩子不見得能完全了解,。 動畫片的夸張需要家長給出正確的引導。因為,,如果沒有直接經(jīng)驗兒童就有可能將某種藝術手法當作現(xiàn)實來接受,,即便孩子知道其中有夸張成分,也未必能知道模仿的后果,,未必能理解暴力的原因,。所以,當奧特曼使用暴力打擊小怪獸的時候,,當灰太狼被平底鍋打飛的時候,,當湯姆貓穿墻而過的時候,家長需要主動為孩子解讀這種藝術手法,,幫助孩子理解藝術和現(xiàn)實的區(qū)別,,并適當告知其模仿的惡果。如果期待動畫片上加一行“請勿模仿”的字幕就能解決問題,,未免太過理想化,。 除卻商業(yè)因素和敘事需要,電影分級制度在中國的缺失對此也難辭其咎,。支持者也許會認為,,相關部門的一禁了之能帶來影視作品的“純凈化”,但事實上,,從《小兵張嘎》到《西游記》,、《變形金剛》再到《熊出沒》,除了價值觀以外,,兒童影視并沒有得到“純凈”,,甚至充斥著赤裸裸的槍殺和戰(zhàn)爭場面。由于缺乏明確的審核標準,價值觀和行有關部門的判斷似乎成了檢驗兒童影視作品的唯一標準,,孩子在這樣一個沒有標準,、沒有時間段區(qū)隔的空間中收看電視,更容易接觸到本不該接觸的畫面,,家長也會忽視甚至于不清楚哪些影片要從旁指導觀看,。 《功夫熊貓》、《怪物史萊克》在國外屬于輔導級,,《蜘蛛俠》屬于特別輔導級,,并不是孩子可以獨立觀看的,而在國內(nèi),,類似的電影和動畫片孩子常常觸手可及,。需要輔導的沒有做出提示,而廣受中朋友,、大朋友期待的《卑鄙的我》卻被一禁了之,,嗚呼。 當然,,我們不用將孩子想象得那么脆弱和缺乏悟性,,如果認為孩子的不良行為都是受了動畫片的影響那我們無疑退化到了“魔彈論”的年代,即認為人對媒體的信息完全沒有抵抗力,,會像被子彈打中一樣應聲倒下,。而實際上,收看《小兵張嘎》的一代沒有成天想著打戰(zhàn),,熱愛《美少女》的一代也沒有只學會早戀,,但我們也不可能因此而將領悟和自省的重任全托付在孩子身上,更不可能去期待一個完全真善美的動畫片,,因為那不叫動畫片那叫“凈土”,,只存在于美好的幻想中。如果孩子真的置身于只有美好沒有現(xiàn)實的動畫片中,,那么精神錯亂和難以接受現(xiàn)實的危險將大于暴力場面,。 比之于動畫片,作為監(jiān)護人的家長毫無疑問與孩子接觸更為密切,、教育效果也會更為突出,。孩子玩耍時家長從旁提醒,在收看有暴力場景的動畫片時進行正確引導,,“花朵”們才能茁長成長。 游戲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如果沒有合理的制度保護,,沒有家長的正確引導,游戲就可能會變成痛苦的現(xiàn)實,。
【作者:楊小亞 】 (編輯:尤寶)
關鍵字: 動畫暴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