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證 病理性的汗多,一一足出于腠理不密,,衛(wèi)氣不固,,津液外泄,汗出無時,,則稱自汗,;一是陰虛熱攬擾或氣血不足,心液不能斂藏,,睡中汗出,,醒則汗收故稱盜汗。 (一)自 汗 典型癥狀:汗出無時,,勞動及飯后更多,,疲乏畏寒,平時容易感冒,,脈多濡細,, 基本方 生黃芪1 5克 白術(shù)12克 防風(fēng)6克煅牡蠣30克 浮小麥30克炙甘草3克 加減法 1.陽虛畏寒:加熟附片6~3克(先煎)。 2.氣虛明顯:加黨參1 2克,。 方義 基本方用玉屏風(fēng)散加味,。方中生黃芪固表益氣;白術(shù),、炙甘草補中健脾,,少佐防風(fēng)走表以助黃芪固表之力;煅牡蠣,、浮小麥收斂固澀,,標本兼顧,取效較捷,。 (二)盜 汗 典型癥狀:睡時汗出,,醒后汗止,,面色萎黃,體乏無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實,脈細緩,;或面無華色,,心悸不寧,氣短神乏,,舌淡脈細沉,;亦有久咳虛喘,虛煩不寐,,五心潮熱,,舌紅,脈弦細,。 基本方 生熟地(各)12克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浮小麥30克煅龍骨1 8 克煅牡蠣l 8克炙甘草3克 加減法 1.脾虛:加自術(shù)12克,、糯稻根30克。 2.血虛:加制首烏12克,。 3.陰虛:加玉竹j 2克,、熟女貞12克。 4.火盛:去熟地,,甘草生用,,加黃芩9克、炒黃柏9克,、黃連3克,。 5.食欲不振:加生熟谷芽(各)10克。 方義 基本方用生熟地,、自芍,、當歸滋陰補血,炙甘草補中益氣,,浮小麥,、龍骨、牡蠣收澀止汗,、平肝潛陽,。 參考 1.本證可見于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植物神經(jīng)紊亂、甲狀腺機能亢進,、風(fēng)濕熱、低血糖等疾病,。 2,。常用方有當歸六黃湯(滋陰瀉火,、補氣血,、止盜汗),、牡蠣散(益氣、固表,、止汗),當歸補血湯(補氣生血),、歸脾湯(健脾益氣,、補血養(yǎng)心)等。 呃逆 指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制,;倘持續(xù)不已,,可分虛、實論治,。惟在各種慢性疾患過程中出現(xiàn),每為病勢趨向嚴重,,預(yù)后亦多不良。 (一)實 呃 典型癥狀:見于傷食,、受寒后,,呃聲響亮頻繁,,胸脅脹悶,。 基本方 公丁香4.5克 杮蒂9克 竹茹9克 陳皮9克刀豆子10克 枇杷葉1 2克(包煎) 加減法 1.受寒:加生姜6克,。 2.食滯,;加焦六曲12克,。 3.內(nèi)熱:加生石膏30克(打,、先煎)。 4.便秘:加制川軍9克,。 方義 基本方用公丁香,、刀豆子、陳皮溫中降逆,理氣和胃,;柿蒂,、竹茹、枇杷葉清熱降氣,。 (二)虛 呃 典型癥狀:見于老人或久病,,呃聲低沉無力,久久一呃,,氣似難續(xù),,面色蒼白,手足欠溫,,舌淡苔白,,脈細弱,;亦有口干舌燥,、煩躁不安、舌紅而干,、脈細數(shù),。 基本方 炒黨參12克 白術(shù)12克 丁香4.5克 杮蒂9克炙甘草3克 加減法: 陽虛明顯:加干姜3 吳茱萸2;陰虛明顯:黨參改用西洋參6(另煎兌入)或太子參15,,丁香減量為3,,加北沙參12、麥冬12 ,、枇杷葉12(包煎),。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白術(shù),、炙甘草益氣健脾和中,;丁香、杮蒂降逆平呃,。
脫肛 黨參15 炙黃芪15 炒白術(shù)12 炒枳殼12 炙升麻6 炙甘草3 加減法: 出血加生地榆15,; 灼熱脹痛去黨參,甘草生用,,加銀花15 槐花12 川連3,。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炙黃芪,、白術(shù),、炙甘草益氣健脾,培補中氣,;枳殼,、升麻行氣升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