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項脊軒志》 簡介:本文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guān)的家庭瑣事,,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也表達作者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感情,。文章記敘家人之誼,朋友之情,,感情真摯,,神態(tài)生動,風韻悠遠,。 原文:
賞析: 志”即“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本文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1)第一段,,寫項脊軒修葺前后的不同變化,,以“喜”貫穿。修葺前,,項脊軒狹小,、陰暗、破漏,;修葺后,,項脊軒明亮、幽雅,、安靜,。在這段,作者意在表現(xiàn)自己青少年時期讀書生活過的書齋,,可愛,、可親、可美,,以表達自己深深的眷戀之情,,而作者欲揚先抑,先極力敘述原來的項脊軒的舊,、小,、漏、暗,,為下文寫修葺后的項脊軒的優(yōu)美可愛作鋪墊,。修葺后的項脊軒迷人可愛,令人留戀之處,,不僅僅表現(xiàn)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靜等方面,更表現(xiàn)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與周圍環(huán)境的自然融合上,。作者筆下修葺后的項脊軒,充滿了詩情畫意:原來陰暗的小屋變明亮了,,是因為陽光照射在新修的圍墻上,,從新開的四扇窗戶反射到室內(nèi);原來院前普通的圍攔因主人在周圍種植了蘭花,、桂樹,、修竹而增添了無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長嘯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時,靜靜地獨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聽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庭院前幽靜的環(huán)境,吸引著小鳥常來覓食,,有人來了也不愿飛走,;每當農(nóng)歷十五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墻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在墻上,,有如一幅清淡優(yōu)美的水墨畫,而且是活的水墨畫,!——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之極,。 3.三世變遷——文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歸家三代變遷的情況的,? 交織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樁樁瑣事,盡現(xiàn)了祖母,、母親,、妻子三代人與作者的情誼,同時也反映了歸家中三世變遷的滄桑,。這里,,重點從歸家家庭衰落的一些表象描寫中加以分析。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細節(jié),,來描寫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狀,,反映歸家家庭的敗落。歸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自從“諸父異爨”后,設(shè)置了許多小門,,墻壁到處都是(四分五裂之狀),。先用籬笆相隔,,后來更用一堵堵墻壁阻斷往來(“始為籬,已為墻”),。尤其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廳’非‘庭’也)”,,寥寥幾筆,,將一個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產(chǎn)生的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另外,寫祖母到項脊軒來,,鼓勵作者讀書求仕,,光宗耀祖這件事,同樣可透析出歸家家道衰落的狀況,。歸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間擔任朝廷官員(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讀書久不效”,,兒輩們科舉無望,,反以分家為能事,鬧得個鐘鳴鼎食之家四分五裂,,烏煙瘴氣,,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孫兒歸有光的身上了。
寫作特點 歸有光的敘事抒情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平淡自然的筆調(diào)記敘日常生活小事,運用追敘,、回憶,、觸景生情、見物思人等方式,,從瑣屑事件的敘述中抒寫出真切的感情,,從平淡情景的描繪中表現(xiàn)出悠遠的意趣。這一特點在《項脊軒志》中表現(xiàn)得尤為顯著,。 本文以項脊軒的前后變化為線索,,寫出一系列家庭瑣事,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對死去的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切懷念,也表現(xiàn)了作者年青時刻苦讀書,、怡然自得的樂趣,。 文章所記的一切,,都緊扣項脊軒來寫,而以“悲”“喜”作為貫串全文的意脈,。第一段寫項脊軒經(jīng)過修葺和美化環(huán)境之后的幽雅可愛和自己在軒中“偃仰嘯歌”,、自得其樂的情景,是從“喜”字立意,,也反襯下文所敘項脊軒環(huán)境遭到破壞之可悲,,引出對往事的無限追懷。第二段分兩層:第一層敘父輩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雜亂不堪,,項脊軒不再是一個讀書的幽雅所在。第二層以撫育兩代人的老嫗作為聯(lián)結(jié),,圍繞項脊軒回憶母親與祖母遺事,,抒發(fā)自己懷念親人的凄側(cè)之情。這段從“悲”字立意,。第三段寫“軒凡四遭火”的變故,,雖“得不焚”,亦足見項脊軒命運之乖蹇,。這是“悲”的內(nèi)容的進一步補充,。補記的一段,寫項脊軒后來又發(fā)生的變化,,重點追敘與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發(fā)沉痛的悼亡之情,進一步增添了悲涼的氣氛,。由于文章自始至終貫串著悲,、喜的感情變化,又有項脊軒作為全文的軸心,,所以一些看似散漫無章的生活瑣事就結(jié)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語言,、行動和生活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從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情態(tài)各別,。對母親,,寫她聽到女兒呱呱而泣時以指叩扉的動作和“兒寒乎?欲食乎?”的問話,突現(xiàn)了慈母對兒女衣食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對祖母,,寫她的“吾兒,久不見若影……”的愛憐的言辭和離去時的喃喃自語和“以手闔扉”的動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了老祖母對孫兒的疼愛和期待,。對妻子,,寫她的“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簡潔地表現(xiàn)了少年夫婦相依相愛的情狀;寫她歸寧回來時轉(zhuǎn)述小妹們的充滿稚氣的問話,,不但傳神地表現(xiàn)了小妹們的嬌憨之態(tài),,而且生動地再現(xiàn)了夫妻依依情話的場面??傊?,作者對于各個人物,都能分別抓住他們的特征,,用寥寥幾筆描繪出他們的音容笑貌和真摯的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從中表達出自己對親人一往情深的懷念,。 由于時代與階級的局限,,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追求功名利祿的思想和功名未就時的憂憤之情,這是應(yīng)該正確地加以分析的,。 語言風格 本文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優(yōu)秀散文。特點一是善于用線索串連生活瑣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項脊軒雖然狹小,破舊而陰暗,,可它是作者長期生活的地方,,在時過景遷,物是人非之時,,唯有項脊軒才能喚起主人對過去經(jīng)歷的深長久遠的回憶,,因而作者自然對它懷有深摯的眷戀之情。這種感情,,正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特點二為善于擷取生活中的典型細節(jié)和場面,,運用委婉動人的語言,,寥寥數(shù)筆,就使人物形神畢肖,。寫母親,、妻子是這樣,而寫祖母尤為出色。作者抓住了祖母看望和勉勵孫兒的一個感人場面來抒寫,,令人動容,。
二.本文在寫景和敘事中,以至情言語點染細節(jié),,將喜和悲的感情抒發(fā)得委婉動人,,是文章的學習重點,也是難點,。光說寫景中的抒情,。本文前半部分著重寫景,借景物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多可喜”的思想感情,,文章先簡潔地敘寫項脊軒修葺后庭園的格局,,室內(nèi)的光線、陳設(shè),,又寫了作者“偃仰嘯歌”“冥然兀坐”的情態(tài),,其喜不自勝的情感已溢于言表。
更讓人可喜的優(yōu)美動人的景物是:“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間,,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項脊軒的環(huán)境確實寧靜、和諧,。人以鳥為伴,,鳥以人為鄰,逗人無盡的遐想幅月夜桂影圖,,則更為迷人,,把人引進了月白風清,花香襲人的美妙境界,。這些無一不是對項脊軒景物的生動描寫,,又無一不是作者內(nèi)心喜悅得意之情的抒發(fā),即“至情語言”,。作者把情感融化在景物之中,,憑借景物的形象訴諸讀者,蘊藉含蓄,委婉動人,。
本文的敘事也是“至情語言”,。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敘事,在事件的敘寫中傾吐臫的感受-“多可悲”,。作者用親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造成一種至情至真,,如歌如泣的氛圍與情調(diào),。比如寫老嫗述說母親的往事,“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某所,而母立于茲”,,“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這些似顯平淡、平凡的回憶,,飽含著作者對至親刻骨銘心的哀思,,“令人長號不自禁”。
對亡妻的懷念,,尤堪稱道:“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边@里沒有悲哀、悲傷一類的字眼,,但悲傷眷戀之情溢于言表,,此是無聲勝有聲!意味雋永:賢妻已死多年,作者無時無刻不在懷念她,,人已死,,物猶存,枇杷樹是妻子對十拿九穩(wěn)愛的延續(xù),,“亭亭如蓋”的綠,,誻妻子一片忠貞的愛,這種愛與作者的久遠緬懷與眷戀融合在一起,,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抒情鏡頭,。
“三情特色” 一、結(jié)構(gòu)“關(guān)”情,。 文章先寫軒的狹小,、破漏與昏暗,繼而寫經(jīng)過修葺之后的優(yōu)美,、寧靜與恬適,。軒內(nèi)積書,軒外花木,;白日小鳥,,月夜掛影;構(gòu)成了一種和諧清雅的小天地氛圍,。而居于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清貧的生活,,高潔的志趣,,怡悅的心境,于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的顯露出來,?!岸嗫上玻喽嗫杀睅讉€字,,承上啟下,,思路陡轉(zhuǎn)?!跋病弊謶?yīng)上文,,但“悲”從何而來?一是大家庭的分崩離析,,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庭衰敗的哀痛,。二是母親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表現(xiàn)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三是祖母對作者的牽掛,、贊許和期盼,含蓄地表達了懷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負了親人的撫育和期望的無限沉痛的心情。最后兩節(jié),,補記亡妻在軒中的生活片斷和軒在以后的變遷,,抒發(fā)了作者懷念妻子的真摯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全文自首至尾,,處處緊扣“項脊軒”來發(fā)揮,把各不相連的瑣事綴合起來,,抒發(fā)了一以貫之的深摯情感,。
二、細節(jié)“撩”情,。 善于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和場面,,表現(xiàn)人物的風貌,寄托內(nèi)心的感情,,是歸文的一大特色,。如寫修葺后的南閣子,圖書滿架,,小鳥時來,,明月半墻,桂影斑駁,,把作者的偃仰嘯歌,、怡然自得的情緒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環(huán)境固然清幽,、謐靜,,充滿詩意,然而作者更為懷念的是自己的親人,。作者寫祖母,、寫母親、寫妻子,,只是通過一兩件和她們有關(guān)聯(lián)的事來敘述,。筆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
如寫母親聽到大姐“呱呱而泣”時,,用手指輕輕叩打南閣子的門扉說:“兒寒乎,?欲食乎?”極普通的動作描寫,,極平常的生活話語,,生動地描寫了母親對孩子的慈愛之情,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倍感真切?!罢Z未畢,,余泣,,嫗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發(fā)的,。林紓曾說:“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guān)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保ā豆盼霓o類纂選本、〈項脊軒志〉評語》這個評價是很恰當?shù)摹?
再如寫祖母的一段文字,,簡潔細膩,,繪聲傳神,“大類女郎”,,“兒之成,,則可待乎”一兩句話;“比去,,以手闔門”,,“頃之,持一象笏至”一兩個動作,,把老年人對孫子的牽掛,、贊許、鞭策的復雜感情,,描繪的惟妙惟肖,。寫亡妻,只說:“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绷攘葦?shù)筆,,繪出了夫妻之間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極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樹,。“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辫凌藰浔緛硎菬o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lián)系起來,,移情于物;在“亭亭如蓋”四個字的前面加上“今已”這個時間詞,,表明時光在推移,,靜物也顯示著動態(tài)。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由于想念人而觸及與人有一定關(guān)系的物,,便更添了對人的思念,;再由對物的聯(lián)想,又引發(fā)對往事的傷懷,。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進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它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則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三、質(zhì)樸“增”情,。 文章動情的另一個原因是語言質(zhì)樸,,不加藻飾。作者不大張聲勢,,不故作驚人之筆,,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強烈的詞藻來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運用明凈,、流暢的語言,,平平常常地敘事,老老實實地回憶,。但通俗自然之中蘊含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淺顯明白的文字卻能使景物如畫,人物畢肖,。如寫老嫗敘述母親之事,,寥寥數(shù)語,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無不盡現(xiàn)紙上,。祖母愛憐的言辭,、離去時的喃喃自語、以手闔扉以及持象笏的動作等,,也都是通過通俗平淡的語言變現(xiàn)出來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間的親情,。此外,,妻婚后來軒的往事,從娘家回來后轉(zhuǎn)述的諸小妹語,,亭亭如蓋的枇杷樹等細節(jié),,無一不是平時如話中露真情。正所謂“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嘆,。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王錫爵《歸公墓志銘》)含而不露,,以情動人,不去刻意追求強烈的效果,,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確實是歸有光散文的一個顯著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