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是指體內(nèi)水液潴留,,泛濫肌膚,,引起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的一種病證,。西醫(yī)的心臟性,、腎臟性、營養(yǎng)不良性以及功能性水腫,,均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
水腫治療的診斷要點 |
臨床癥狀以頭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表現(xiàn)者,。
嚴重者可有胸水,、腹水,而可兼見胸滿,,氣喘不能平臥等癥,。
常有浮腫可反復(fù)出現(xiàn),時消時現(xiàn),,故浮腫消退后,,若病狀仍在,或?qū)嶒炇覚z查仍有異常者,,應(yīng)視本證未愈,。 |
水腫治療的辨證分析 |
水腫的形成,系由外感風邪,,水濕浸漬,,瘡毒內(nèi)侵,或飲食失調(diào),,引起水液氣化失常所致,。其病理變化主要為肺失通調(diào),脾失轉(zhuǎn)輸,,腎失開合,,其中以腎為本,。
臨床辨證以陰陽為綱,凡感受風邪,、水氣,、瘡毒、濕熱諸邪,,證見表,、熱、實證者,,屬陽水,;凡飲食,勞倦內(nèi)傷,,損傷正氣,,證見里、虛,、寒證者,,屬陰水。但陽水與陰水并非一成不變,,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如陽水久延不退,,致正氣日衰,,水邪日盛,可轉(zhuǎn)為陰水,。若陰水復(fù)感外邪,,水腫增劇,標證占居主要地位時,,急則治標,,從陽水論治,但用藥需注意正氣內(nèi)虛的一面,。
本證治療有發(fā)汗,、利尿、攻逐,、健脾,、溫腎、降濁,、化瘀等法,。或單用,,或合用,,均視病情需要而選擇,。 |
水腫治療的辨證論治 |
I.陽水
風水泛濫型 【證見】 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浮腫,,來勢迅速,,小便不利,伴有外感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
【治法】 疏風利水,。
【方藥】
1.主方越婢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麻黃10克,石膏30克,,生姜9克,茯苓15克,,茅根20克,,金銀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咽痛者,,加板藍根20克,,桔梗12克,。風寒偏盛者,,去石膏,,加防風,、蘇葉、北杏仁,、桂枝各12克,。
2.中成藥銀翹顆粒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銀蟬玉豆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處方:金銀花、連翹,、冬瓜皮各12克,,玉米須,、赤小豆各20克,,車前草15克,,浮萍10克,蟬蛻6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
(2)茅坤湯(李振瓊等《奇效驗秘方》)
處方:白茅根25克,,坤草25克,,澤瀉20克,半邊蓮20克,,車前子15克,,豬苓20克,大腹皮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劑。
(3)板蒡湯(李振瓊等《奇效驗秘方》)
處方:板藍根20克,,白茅根20克,,蒲公英20克,大薊15克,,小薊15克,,金銀花30克,牛蒡子10克,,馬勃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4)七味治腎湯(李振瓊等《奇效驗秘方》)
處方:白茅根100克,土茯苓100克,,夏枯草25克,,桑白皮15克,大腹皮12克,,小薊12克,,蟬蛻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水濕浸漬型 【證見】 遍身浮腫,,胸腹痞悶,,納呆,身體困重。舌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 通陽化濕利水。
【方藥】
1.主方五苓散(張仲景《傷寒論》)合五皮飲(華佗《中藏經(jīng)》)加減
處方:茯苓皮30克,,豬苓15克,,白術(shù)、桑白皮各15克,,大腹皮,、生姜皮、桂枝,、澤瀉各12克,,陳皮6克,蒼術(shù),、厚樸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腫甚而喘者,,加麻黃10克,北杏仁,、葶藶子各12克,。
2.中成藥五苓散(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茅苡赤豆湯(何春水《精選千家妙方》)
處方:白茅根60克,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
(2)茯苓化濕利水湯(漆浩《良方大全》)
處方:茯苓(連皮)10克,,茵陳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神曲9克,,蒼術(shù)9克,梔子9克,,通草12克,大豆卷10克,,萆薢lO克,,赤小豆2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濕熱蘊結(jié)型 【證見】 通身浮腫,皮膚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 分利濕熱,。
【方藥】
1.主方疏鑿飲子(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加減
處方:檳榔12克,蒼術(shù),、黃柏,、木通各12克,茯苓皮30克,,豬苓,、大腹皮、澤瀉各15克,,商陸10克,,赤小豆20克,金銀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分清五淋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茅根湯(關(guān)濟民驗方)
處方:鮮白茅根100克,,水煎服,。
(2)五草湯(廣州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驗方)
處方:珍珠草、茅根,、玉米須,、車前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
Ⅱ.陰水
脾陽虛衰型 【證見】 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fù),,脘悶腹脹,,納減便溏,面色萎黃,神倦肢冷,,尿短少,。舌質(zhì)淡,苔白滑,,脈沉緩,。
【治法】 溫補脾陽利水
【方藥】 1.主方實脾飲(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白術(shù)12克,茯苓15克,,熟附子10克,,干姜6克,黨參15克,,厚樸12克,,木瓜17克,大腹皮12克,,桂枝10克,,草果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參苓白術(shù)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黃芪益母草湯(李寶順等《名醫(yī)名方錄》)
處方:黃芪60克,益母草90克,,白扁豆,、芡實各20克,黨參,、白術(shù),、覆盆子各15克,補骨脂,、熟附子,、陳皮各10克。水煎服,。
(2)益氣活血化濕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處方:黃芪12克,,黨參、丹參,、當歸各9克,,益母草、薏苡仁各12克,。水煎服,。
腎氣衰微型 【證見】 面浮身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痛酸重,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滯或發(fā)白。舌質(zhì)淡胖苔白,,脈沉細,。
【治法】 溫腎化氣利水。
【方藥】
1.主方真武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處方:熟附子12克,,茯苓,、豬苓、白術(shù),、白芍各15克,,肉桂6克,巴戟天12克,,生姜10克,,澤瀉12克。水煎服,。
若有尿毒潴留者,,可加大黃12克、法半夏15克,、黃連10克,。
2.中成藥濟生腎氣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溫腎利水方(胡熙明等《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處方:熟附塊9克,仙茅,、仙靈脾,、葫蘆巴、巴戟天,、茯苓,、車前子各15克,木通3克,,澤瀉,、陳葫蘆各30克。水煎服,。
(2)硝黃附子湯(李振瓊等《奇效驗秘方》)
處方:芒硝15克(沖服),,生大黃30克,,熟附子30克,牽牛子20克,,茯苓30克,,澤瀉30克,黨參50克,,黃芪50克,,陳皮10克,焦三仙50克,,甘草6克,。水煎至300毫升,分2~3次服,,每日1劑,。
(3)離明腎氣湯(馬驥驗方)
處方:生地黃25克,制附子25克,,炒白術(shù)15克,,桂枝10克,山茱萸15克,,山藥20克,,澤瀉20克,白茯苓25克,,巴戟天20克,,車前子25克,生黃芪50克,。文火煎煮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4)復(fù)方固本湯(馬驥驗方)
處方:生地黃20克,,山茱萸15克,,山藥25克,白茯苓20克,,黨參30克,,黃芪30克,牡丹皮15克,,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0克,,制附子5克,,桂枝10克。上藥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鐘,,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每日l劑,。 |
水腫治療的其他療法 |
1.飲食療法 (1)玉米須茅根飲:玉米須,、白茅根各50克,共煎湯,,加適量白糖分次服用,。適用于陽水,。
(2)赤小豆鯉魚湯:赤小豆60克,,鯉魚1條(去腸臟),生姜10克,,共燉湯,,不放鹽,吃魚飲湯,。適用于陰水,。
(3)黃芪瘦肉湯:黃芪60克,豬瘦肉適量,,共煎湯,,不放鹽,吃肉飲湯,。適用于陰水,。
2. 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jīng)脈調(diào)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3.預(yù)防調(diào)護
注意忌鹽,可用代鹽調(diào)味,,浮腫消退后可由低鹽飲食逐步過度到普通飲食,。
注意預(yù)防感冒,以免誘發(fā)水腫及使水腫反復(fù)不愈,。
避免勞欲過度,,注意休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