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篇散文
在四月三十日《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上,,讀到了賈平凹同志的散文《一棵小桃樹》,。關(guān)于這位作家,近些年??吹降氖撬麑懙母弋a(chǎn)而有創(chuàng)造的小說,,一見這篇短小的散文,我就感到新鮮,,馬上讀完了,。
說實在的,這些年因為自己不寫小說,,也就很少看小說,,雖說有時寫點散文,散文看的也很少,。原因之一是很多短篇小說都過長,,幾乎進入中篇范圍,而有些散文,,也很長,,幾乎又進入了小說的界限??雌饋矶际呛艹粤Φ?。這種長風(fēng),還真不好剎住,,一些報刊,、評論家一方面要求寫短,一方面又對寫得長的大加稱贊,,作者就更收不住自己的筆了,。 我也曾想:為什么要寫這么長呢?要說是為了追求利,,那就太冤枉我們的作者,,但要說是為了追求名,則不為無因,。以大自重,,以長自喜,古已有之,,今人為甚罷了,。關(guān)于小說,,暫且不要去談它,因為已經(jīng)談了很多年了,,其長如故,,并不稍衰。這里只是說說散文,,一篇散文,,要寫上萬把字,這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真是罕見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卻到處可以遇見,。 就說是不得不長吧,比如,,作家確實有那么多新的感情和好的見解,,難以割舍,寫得長一點,,我們耐心讀一下也就是了,。不巧的是,凡是長篇散文,,新鮮意思卻非常之少,,語言也是陳詞濫調(diào)。恕我直言,,有些段落,,都是現(xiàn)成詞藻,流行語言,,甚至像電影解說詞或?qū)в谓庹f詞。其所表達的感情,,其所伸張的道理,,也就可想而知了。 韓愈送孟東野序,,第一句: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成為千古名句。文章也是名文,,只有一千字左右,。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第一句: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有名的警策之句。文章也是名文,,不到兩千字,。這已經(jīng)是蘇東坡散文中的長篇了,。 有的人或以地位高,或以名聲重,,在寫文章的時候,,以為不長不足以服眾,不足以表示身分,,也常常情不自禁地擺起架子,。手里又沒有那么堅實的磚瓦,這樣的文章,,讀起來就沒有什么味道了,。但因為是位高、名重之人寫的,,青年學(xué)子就視為范文,,去模仿,于是就愈來愈長了,。不知道我這個推理對不對,。 文章長是一個方面。形式單調(diào),,又是一個方面,。本來中國的散文,是多種多樣的,。歷代大作家的文集,,除去韻文,就都是散文?,F(xiàn)在只承認一種所謂抒情散文,,其余都被看作雜文,不被重視,。哪里有那么多情抒呢,?于是無情而強抒,散文又一變?yōu)殚L篇抒情詩,。 賈平凹同志這篇散文,,卻寫得很短。形式也和當(dāng)前流行的不一樣,。按說,,他所處雖非高位,但按實際斤兩來說,,他的名已經(jīng)不算不重,,肯寫這樣的短文,又肯寫給地方刊物發(fā)表,,就很不容易了,。這是一篇沒有架子的文章,。 其實,文章寫得短小的一個主因,,就是作者有真實的情感,。我們常說假、大,、空,,這三個字,確實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相反,,真實和短小,也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短小和精悍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說,好文章,,短小是一個重要條件,。 這篇散文的內(nèi)容和寫法,現(xiàn)在看來也是很新鮮的,。但我不愿意說,,他在探索什么,或突破了什么,。我只是說,,此調(diào)不彈久矣,過去很多名家,,是這樣彈奏過的,。它是心之聲,也是意之向往,。是散文的一種非常好的音響,。 1981年4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