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 溪 沙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為作者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在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作品在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
。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上片寫景,也寫人,,并點出季節(jié),,生動地勾勒出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生活的畫面:作者從棗樹下走過,棗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這時候,,他耳邊聽到了村子里從南到北傳來一片片繅絲車繅絲的聲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正在叫賣黃瓜,。作者抓住富有季節(jié)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聲有色地渲染出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 下片記事,,轉寫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動。這時他已是“酒困路長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說明他上路前喝過酒了。“路長”,,看來,,已走過很長的路程,而離目的地還很遠,。“惟”,,只。這句詞寫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陽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陽下趕路,,感到燥熱、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潤喉解渴,。“漫”,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诳剩枰炔?;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門試問野人家”,。“野人家”,,鄉(xiāng)野的人家,即鄉(xiāng)下老百姓,。蘇軾當時是一州的行政長官,,筆下稱當?shù)剞r(nóng)民為“野人家”,正出于他當官的口氣,。但是“試問”兩字表明他并沒有什么官氣,。他沒有命令隨從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親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門,,客氣地同人家商量:老鄉(xiāng),,能不能給一點茶解解渴呀?作者以謙和的態(tài)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則顯示出詞人熱愛鄉(xiāng)村,、平易樸實的情懷,二則暗示了鄉(xiāng)間民風的淳厚,。 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