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daobao 2013-05-07

第二講   文言文理解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一,、文言常見實詞的范圍

文言實詞往往是多義詞,考查的方向:1,、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這是限定的條件;2,、常見的實詞,,這是考查的范圍。

什么是文言常見的實詞,?一般地說,,凡是中學課本中,不止一次出現的古今詞義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實詞,。原來的高中語文課本后面所列文言常用實詞表共列了340個文言實詞,。(現在的課本沒有編入)這些應該是中學生起碼要掌握的。新課標規(guī)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尤其要作為重點掌握,。“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在文中”,,強調的是根據具體語境來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其含義或用法,。“常見”,,這是規(guī)定的考查范圍,,實詞規(guī)定為120個,這是重點,。

  二,、理解常見實詞的方法

1.根據語句間比照、映襯關系來理解,。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我們可據之進行判斷。

例: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宏者,,雖然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共叔①之死,,母實為之趙王之戮,,父實使之。劉表之傾宗覆族,,袁紹之地裂兵亡,,可為靈龜明鑒①也?!额伿霞矣枴?/P>

【譯文】人們喜愛自己的孩子,,卻少有能夠一視同仁的。從古到今,,這中間的弊端可夠多了,。那聰慧漂亮的孩子,當然值得賞識喜愛,,那愚蠢遲鈍的孩子,,也應該憐憫同情才是,有那偏寵孩子的人,,雖然想以自己的愛厚待他,,反而以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實際是他母親造成的,,趙王如意被殺,,實際是他父親造成的。其它像劉表的宗族傾覆,,袁紹的兵敗地失,,這些事例都像靈龜、明鏡一樣可供借鑒啊,。

【注釋】 ①共叔:即叔段,,叔段逃亡至共,因稱之為共叔段,。 ②靈龜明鑒:古人以龜殼占卜,,以銅鏡照形,故以此二物比喻可資借鑒Z2R)的事物,。  

在這段文字中,,“頑魯者亦當矜憐”與“賢俟者自可賞愛”兩句構成反義相對關系,“頑魯者”與“賢俊者”也是反義相對關系,,“賢俊”是同義復詞,,意為“賢良聰明”,與之相反的“頑魯”也當是同義復詞,,應該解釋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釋為“愚笨而魯莽”或“頑皮而愚蠢”?!白钥少p愛”與“亦當矜憐”表述的是對兩者應有的態(tài)度,。它們之間不是相反的關系,“賞愛”是兩個詞,,意為“贊揚寵愛”,,“矜憫”也是兩個詞,意為“同情憐憫”,。最后兩句“雖欲厚之,,更所以禍之”,一是說主觀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動詞用,“禍”也應是動詞,即造成災禍,。

2,、

例如:

①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荀子·勸學》

②追亡逐北,?!顿Z誼·過秦論》 (亡 .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敗)

③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對應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被任用的意思。)

④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戰(zhàn)國策·燕冊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聊齋志異·狼》

本例四句皆來之課本,,怎樣理解其中的四個“意”呢?句①的“意”作動詞,,后面帶有賓詞語,,應解釋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語,,為名詞,,解釋為“神態(tài)”。句④的“意”用法與②相同,;句③的“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解釋為“意圖”或“心意”。

3.根據前后述說的內容作推斷

例如:

①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妒酚洝でZ生列傳》   

②(郭)永以書抵幕府?!端问贰す纻鳌?/P>

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據“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謫”,“又以適去”,,是“又因為被貶而離開”,。句②的“抵”是多義詞,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說,,太原地方長官總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請耗費千金,,這些錢都是從各縣搜刮來的,,對大谷縣征斂尤為緊迫,于是“永以書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寫信送到太原帥幕府,。抵,送達,。

 4.字形推斷法(形訓法)

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且形聲字占80%以上,"形旁"給我們推斷詞義帶來有利的條件,。常見形旁的詞義指向:  

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檣櫓灰飛煙滅”中的“櫓”:木制的船具,。  

 “不刊之論”“自怨自艾”中的“刊”“艾”從形旁上看均應該與“刀”有關??合鞒?,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艾:割草,,比喻改正錯誤,。  

    再如“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一句中“造”字的意義,。“造”的義符為“辶”,,聯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與處所關聯的詞義應該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文意不符,?!斑^”也同理,也可譯為“拜訪”之義,。

5.語境推斷法

高考考查的實詞90%以上是具有多義性的,,因此在翻譯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斷,。

如:《三國志·李衡傳》“子訪得之”的“訪”字的意思:A、咨詢 B探望 C,、尋求 D,、訪問  

    聯系上下文內容,李衡臨終告訴兒子,,自己生前曾購置有“千頭木奴”,,只有“尋求”一義合適,其余三個義項均不合文意,。

 6.課文遷移法

 課文遷移法,,又稱“聯想推斷法”,即根據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推斷詞義,。從高考試卷來看,,雖然試題考的篇目都是課外的,但考題中涉及到的文言文實詞很多都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2008年四川卷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鄭氏數千指獨完        完:滅亡。    B.吾居長,,當任罪            任:承擔,。

C.宥之,立握得為左參議    宥:寬恕,。    D.居一歲,,入覲,卒于京      覲:拜見,。

解析:A項,,完,根據上下文語境應為“保全”,。根據我們學過的《六國論》“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就可推斷出來,。

(2008年全國卷Ⅱ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與從弟球俱詣高祖      詣:拜訪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門戶何寄    但:只是

【解析】:C項“乃”,,應為“副詞,卻,,竟然”,。再根據上下文詞義和用法推斷可知A、B,、D三項詞的解釋,,均為正確的。我們根據課文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盾髯印駥W》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妒娚接洝?/P>

課文遷移法,,這種方法必須建立在對課文非常熟悉的基礎上。對課文沒有過硬的基本功,,對課文的知識點不熟悉,,這方法就會形同虛設。

 7.語法分析推斷法

根據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詞義,。

如:《鴻門宴》中"范增數目項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狀語,,后帶賓語,,用如動詞,,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僅理解為"看",,應該理解為"用眼睛示意"

《促織》中“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中“高”字上帶賓語,,用如動詞,,聯系原文,可推斷為“抬高”,。

(2008年北京卷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    欺負:壓迫,、侮辱    B.略依古禮,,不得過法      過法:逾越法規(guī)

C.霍光擢延壽為諫大夫        擢:提拔              D.門卒當車,愿有所言      愿:希望

解析:A項“欺負”一詞后面跟有代詞賓語“之”,,由此確定它是動詞,;但古漢語又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所以它又不同于現代漢語“欺負”的含義,,由此推斷為“欺詐背負”。(有人欺騙或者辜負了他,,他總是自己責備自己:“難道是我對不起他們吧,,他們怎么會到了這種地步呢?”)

三,、常見文言實詞的特點

單音性──單音詞占絕大多數,,雙音詞主要是聯綿詞、疊音詞,、象聲詞,、偏義復詞以及外來詞,為數不多,。

例如:“今 其 智 乃 反 不 能 及,,其 可怪也與!”全由單音節(jié)詞組成,。

多義性--這和現代漢語的一詞多義原則上是一樣的,,但現代漢語用幾個不同的詞來表達的意義,在古代漢語中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

活用性--可以按習慣臨時改變語法功能,,用作其他詞類,名詞可用作動詞,、副詞,、形容詞,;動詞形容詞又可以活用為名詞,又有使動,、意動等特殊的動賓處置關系,。

通假性--用語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這在今天看來類似于寫錯別字,,但在古人是一種習慣。

縱觀近十年高考涉及到的文言實詞可以看出,,試題主要考查的文言實詞有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以及同義復詞和偏義復詞等,。

(一),、單音詞和雙音詞

1、了解文言單音詞與白話雙音詞的演變,。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數,,白話以雙音詞居多數,這是在詞匯方面的一個很大的變化,,由文言單音詞發(fā)展為白話又音詞,,大致有三種情況:

(1)在原來的單音詞后面或前面加一個輔助成分(亦稱前綴、后綴),。例如:

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保◣煟豪蠋?,加前綴)②《狼》:“止有剩骨?!保ü牵汗穷^,,加后綴)

(2)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同義或近義詞,合成一個雙音詞(原來的詞作為語素之一),。

①《師說》:“師道不傳也久矣,。”(傳:流傳)②《勸學》:“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強?。?/P>

(3)換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例如:

①《勸學》:“學不可以已?!保ㄒ眩和V梗凇稁熣f》:“圣益圣,,愚亦愚,。”(益:更加)

2,、不要把文言的兩個單音詞誤認為白話的一個雙音詞,。文言以單音詞為主,有時連用的兩個單音詞,,在白話中變成一個雙音詞,,初學文言的人往往用白話的詞義去解釋,結果就歪曲了原意,。常見的古今異義的雙音詞應該熟記,,大約一百個。如“親戚”,、“妻子”,、“中國”、“非?!钡鹊?。例如: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中的“中間”是兩個詞,,“中”是其中的意思,“間”讀jìan,,夾雜的意思,,如果誤當口語中方位詞“中間”來理解,就誤解了文意,。

3、不要把雙音詞拆成單音詞來理解,。文言文中也有小部分雙音其構成情況大致如下:

(1).單純的雙音詞:

◎聯綿詞,,例如:

A.雙聲聯綿詞:①《阿房宮賦》“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雹凇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骸啊氜D四明天臺,以至于永嘉,?!雹邸犊兹笘|南飛》:“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P>

解析:三句中的“參差、輾轉,、躑躅”三個詞均不能分開來理解,,只能合在一起才具有完整的意義,。“參差”,,高低不齊,;“輾轉”,反復不定,;躑躅,,徘徊不進的樣子。

B.疊韻聯綿詞:①《勸學》:“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雹凇犊兹笘|南飛》:“窈窕世無雙?!雹邸犊兹笘|南飛》:“五里一徘徊,。”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贏得倉皇北顧,?!?/P>

解析:句中的“須臾、窈窕,、徘徊,、倉皇”分別解釋為“一會兒、美好文靜的樣子,、猶豫不定的樣子,、匆忙急迫慌張?!?/P>

◎音譯詞,,例如:①《木蘭詩》:“可汗大點兵?!雹凇短K武傳》:“因厚賂單于,。”③《琵琶行》:“猶抱琵琶半遮面,?!雹芡鹾病稕鲋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P>

◎疊音詞,例如:①《孔雀東南飛》:“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②《岳陽樓記》:“若夫霪雨霏霏,連日不開,?!雹邸犊兹笘|南飛》:“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P>

解析:“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顯然講不通,,因為它用來修飾“黃昏”的,,因此應為通假字“晻晻”,昏暗不明的樣子,?!凹偶拧保澎o清冷的樣子,?!蚌保觑h落的樣子,。纖纖”,,輕巧的樣子。

(2)合成的雙音詞

◎變義復合詞,。復合詞本是由兩個以上的單音詞復合而成的,,因此有些復合詞的兩個以上的詞素會改變原來的意義。

《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望洋”指仰視的樣子,不能理解為“看著大?!?。

《五人墓碑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吧琊ⅰ敝竾遥荒芾斫鉃椤巴辽窈凸壬瘛?。

《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安家隆敝钙矫瘢荒芾斫鉃椤安贾频囊路薄盎蛞轮啒恪?。

(二),、古今異義

什么叫古今異義?所謂“古今異義”,,就是指文言詞語或短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中書寫相同的詞語之間的意思不同的現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的,,辨明這些詞語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強我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1,、詞義的擴大

所謂“詞義擴大”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的意義小,而現代漢語中的意思變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長江和黃河,現在泛指一切較大的河流,?!昂谩保糯概酉嗝埠每?,而現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勢,,與中國抗衡,。     古義:中原地區(qū)。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古義:母親的姊妹,。今義:晚輩對任何女性長輩的親切稱呼,。

③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先生之高義,。(《廉頗藺相如列傳》)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睹献?公孫丑下》   

古義:指親人,,包括父母和內外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2,、詞義的縮小

所謂“詞義縮小”,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詞義大,,而現代漢語中的意義變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壞氣味均可,,現在只表示壞的氣味,;“讓”,古代既可表示辭讓謙讓之意,又可表示責備之意,,現在則只有第一種意義了,。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東時,。         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今義:妻,與“丈夫”相對

③古之學者必有師,。       學者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 詞義轉移:

所謂“詞義轉移”,,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是一個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卻變成別的一個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淚,現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茍且、馬虎,、刻薄,、不厚道,今義轉移為偷竊,。

解釋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古義:外交使者,。   今義:出門時帶的包裹。

②顏色不少變,。              顏色   古義:容顏,、臉色。今義:色彩

③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張衡傳》)下車:古義:官員到任,。今義:從車上下來。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史記?魏其侯傳》)   春秋   古義:年歲,、年齡。說漢景帝尚年幼之意,。 今義:春天和秋天,。

⑤因為長句,歌以贈之,?!杜眯小?nbsp;      因為   古義:詞組,因此寫作,。   今義:因果連詞,,表原因。

⑥戊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栋⒎繉m賦》   舉  古義:攻克,。  今義:抬起。

⑦兔走觸株,折頸而死,?!俄n非子五蠹》        走  古義:跑。   今義:行走,。

⑧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zhàn)》)古義: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今義:①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生命,;②放棄或損害自己的利益。

⑨窮餓無聊,。(《〈指南錄〉后序》  無聊:古義:沒有依靠,。今義:①由于清閑而煩悶;②沒有意義而使人討厭,。

⑩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五人墓碑記》)首領:古義:頭顱,。今義:領導者,,負責人,。

4、詞義弱化

所謂“詞義弱化”,,就是指同樣的詞語,,在古代時所表示的語義較強,而今天所表示的語義則較弱,。

如:“很” 古義是違逆,、不聽從;兇狠,、殘忍,。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現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例:《國語吳語》:今王將很天而伐齊。

《史記項羽本紀》: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

如:非常:古義:意外變故,。今義:不一般,。程度副詞。

例:臣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①未嘗有堅明(堅決明確地遵守,。副詞做動詞用)約束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約束   古義:盟約,。     今義:限制,。

②吾羞,不忍為之下,。(同上)    羞     古義:羞愧,、感到恥辱。今義:害羞,、不好意思,。

5、詞義強化:

所謂“詞義強化”,,就是指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意義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語義增強了。

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懷恨,。

例: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如:“誅”,,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如“口誅筆伐”,,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

例: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宰予大白天睡覺??鬃诱f:“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堪涂抹!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備的呢,?”)

如:謗譏:古義:議論、提出批評,,無貶義,。今義:諷刺、誹謗,。

例:能謗譏于市曹,,聞寡人耳者,受下賞,?!多u忌諷齊王納諫》

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①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烈士:古代表示剛直俠義之人,,現在表示為正義犧牲的人。

②(廉頗)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代是揚言的意思,,現在表示宣告,,聲明,。

③璧有瑕,請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給人看,,現在是上對下申明處理問題的原則和方法。

④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古代表示與外界隔絕之地,,現在表示走投無路之時,。

6、感情色彩變化

有些詞語在應用的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步發(fā)生了變化,,這往往與它們意思的改變分不開。貶義詞,?!板憻挕保糯幸睙捴馔?,還有玩弄法律對人進行誣陷之意,,屬貶義詞,現在是褒義詞,。

如:卑鄙:古義: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中性詞,。今義:道德品質低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先帝(劉備)不認為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住的草廬里來探望我)

如: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幫手,,褒義詞,,現在表示壞人的幫兇,

例: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秶Z·越語上》(即使沒有各方面的憂患,,但謀臣和勇猛的武士,不可不豢養(yǎng)和挑選啊,。)

如:“乖”,。古義指偏執(zhí),、不馴服。今義是“聽話,、安順”的意思,。

例《林黛玉進賈府》:“行為偏僻性乖張?!奔词枪帕x,。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①東家有好女,,可憐體無比  可憐:這里是可愛之意,,褒義詞,今意是令人憐憫之意,,多含貶義。

②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訴,?(《雨霖鈴》)古義:深情蜜意。今義:流露出的男女相愛的感情(常含貶義),。

③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古義:有功績又有文采的,。今義:指跟男女間放蕩行為有關的,。

④天下云集響應   響應:這里是像回聲一樣應和,中性詞,,現在指積極聽從號召,,褒義詞。

7,、名稱說法的演變

有些時候古文中用一個詞表示某一意思,,而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該詞語表示,而是換用別的詞語表示了,。如:“目”現已換成“眼睛”,,“寡”現已換用“少”了,“足”現已換用“腳”了,。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①讀書欲睡,引錐刺其股       股:古代指大腿,現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愿為市鞍馬                市:這里指買,,現在已不用,,指城鎮(zhèn),、集市。

③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謝:古義指告戒,、告訴,現已不用,,用于指感謝,。

④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不過:不超過,,現為轉折連詞,。

⑤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從而:跟隨而且,,現在是承接連詞。

⑥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交通:交錯相通,現在指運輸,、郵政等部門,。

⑦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 祖父:祖輩和父輩,現指父親的父親,。

⑧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出入:偏義復詞,進入,。非常:不尋常,,意外,現指很,、極,,程度副詞。

⑨屬余作文以記之,。 作文:寫文章,,現指學生的寫作練習。

掌握古今詞義的異同,,主要靠積累,、記憶。著重記那些和現代漢字,形同,、音同而義異的詞,。同時可以和含有古代詞義的成語相互參證。如:“走”古義是“小步快跑”,,引申為“跑”,;“偷”是“勉強”、“湊合”的意思,。這就可以和“走馬觀花”,、“不脛而走”、“茍且偷生”中的“走”和“偷”對照理解,。

(三) 偏義復詞

偏義復詞是由兩個單音的,、意義相關(相近、相對,、相反)的詞組成的,,但意義卻偏于一個詞,另一個字只作陪襯,。如:晝夜勤作息,。(《孔雀東南飛》)“作息”一詞從文章意義上分析是“勞動”的意思,那么這個詞語的意義就偏重于“作”,,“息”就成了陪襯。

再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現在正處于充滿危機,、有可能亡國的時候,;“存亡”中只有“亡”表達了意義,,“存”做陪襯,。

(1)意義相關,。兩個意義相關的詞組合在一起而產生的偏義復詞,。如:

①餓其體膚,。(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例①中能產生饑餓感的只能是“體”而非“膚”,,故“體膚”偏在“體”上,“膚”不表義,,是連累而及,。例②中的“兵革”偏在“兵”義上,“革”不表義,,因為“革”(甲衣)不好講銳利,,僅起和諧音節(jié)的作用。

2、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

指出下列句中的偏義復詞,,并作解釋。

①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  異同:偏義復詞,,不同。

②晝夜勤作息                                作息:偏義復詞,,勞作,。

③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偏義復詞,離去,。

④休浸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浸”偏指(不吉祥),“休”(吉祥)在此無義,,因為聯系上下文內容可知是“上天降示不吉祥的征兆”,。

3、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

指出下列句中的偏義復詞,,并作解釋。

①今有一人入園圃,,竊其桃李         園圃:偏義復詞,,果園。(“圃”的“菜園”義就沒有了)

②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公姥:偏義復詞,,婆婆。

③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義復詞,,指兄長。

(四)同義復詞

同義復詞,,是指構成合成詞的兩個語素的意義完全相同,,同義字在修辭中是鑲嵌的增字而其目的是在拉長音節(jié),使語氣更為充足,,使語意更加充實,。

①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段赫鳌ぶG太宗十思疏》“根”“本”的意思都是指“植物長在土中的部分”,意思一致。

②府君得聞之,,心中大喜歡,。《孔雀東南飛》“喜歡”中的兩個詞語都表示“高興,、快樂”,。

③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謗譏”中的兩個詞語都是“批評”的意思,。

這三個例子中加點的兩個詞語表達的意思都是一只能夠的,。

這類現象在教材中比比皆是。

①立誅殺曹無傷(誅:殺)(《鴻門宴》),。

②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問:訊)(《桃花源記》)。

③媼之送燕太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念:悲)(《觸龍說趙太后》),。

④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遷:滅)(《六國論》),。

⑤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w:還,迎:?。ā犊兹笘|面飛》),。

⑥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從:許)(《孔雀東面飛》),。

⑦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兄弟(逼:迫)(《孔雀東面飛》)。

⑧天涯若比鄰(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⑨竊愛憐之(憐:愛)(《觸龍說趙太后》),。

⑩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五)一詞多義

1,、詞的本義

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如“本”的本義就是樹木的根,?!暗馈钡谋玖x就是指路途、道路,。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本義:

①戰(zhàn)則請從                  跟隨,,此用本義。

②后因伐木,,始見此山        砍伐,,此用本義。

③范增數目項王              眼睛,,此名詞用如動詞,。

④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換取,此用如“容易”

2,、詞的引申義

所謂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的其它意義。如“道”本義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為其引申義?!氨尽钡谋玖x是樹木的根,,“根本、本來,、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義。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本義或引申義:

①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本義“身體”,。此用如動詞“用身體”

禹之王天下也,,身執(zhí)耒碴臿(cháchā)以為民先,。    引申義“親自”,。

免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引申義“自己”“自身”,。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    引申義“身孕”。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引申義“性命”,。

②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本義“對男子的美稱”。

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        引申義“讀書人”

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引申義“做官的人”,。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      引申義“讀書人”,。

勝不敢復相士,。(趙勝(我)不敢再鑒選人才了)   引申義“有才能的人”。

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引申義“士兵”,。

③ 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   本義是“察看,、審視”,。

無物以相之。        引申義“輔助,、輔佐”

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引申義“選擇”。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引申義“輔佐帝王的人”

3,、詞的比喻義

所謂詞的比喻義,就是詞的建立在比喻基礎上所產生的意義,。如“爪牙”的本義是鳥獸的爪子和牙齒,,比喻意義是“得力的幫手或武士”。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本義和比喻意義,。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義“手和腳”,比喻義“兄弟”“黨羽”,。

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   本義指“頭和頸”,,比喻義指“某個集團的領導人”。

③草菅人命,,縱橫鄉(xiāng)里     本義“茅草”,,比喻義“任意殘殺任命”,。

一詞多義是漢語詞匯中的普遍現象,,在文言文中出現頻率最多,也是較難掌握的一項,。如何掌握一詞多義呢,?

①要有所側重,,要記某個詞在文章中出現頻率最多的義項。例如“負”在文言文中的常見義有“敗”(“勝負之數”),,“倚仗”(“秦貪,,負其強”),“辜負”(“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承擔”(“寧許以負秦曲”——此處使動用法),,“背”(“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背棄”(“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等義,。應側重記“倚仗”“承擔”等義項。

②只記多義詞的若干義項還不夠,,還必須“因文定義”,。從工具書和注解中選擇某個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就是如此?!皺边@個詞在教材中出現過兩個義項:“船槳”和“盾”,。在“檣櫓灰飛煙滅”句中,因為和“檣”(帆)并列,,自然指“槳”(再借指戰(zhàn)船),,而在“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句中,因為描寫戰(zhàn)況,,“櫓”就指盾牌了,。而在“修櫓轒辒”( fénwēn,古代的戰(zhàn)車)(《孫子·謀攻》),,“泰山為櫓”(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櫓”卻又是“望樓”(古代瞭望敵情的建筑)的意思了,。

又如“黠”常見義項有“聰明”“狡猾”一褒一貶兩個意思。在“里胥猾黠”句中,,“黠”自然取貶義,。在“齊武成帝子瑯琊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當有所成,?!边@段話里“因文定義”,“黠”當然取褒義,。因為前面有“聰慧”,,后面有“當有所成”,。

(六)通假字

1、詞的假借義,,也就是通常說的通假字,,指古代漢語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韻部)的字可以通用。這是因為古代漢字的數量少,,語言里有這個詞,,但是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通假字有兩種情況,。

一種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為“背叛”的“背”,,“內”假借為“納”,;

一種是無本字的假借,如“而”本義是“胡須”,,假借為連詞“而”,,“莫”本義是“日落”,假借為“沒有”,,“焉”本義是鳥名,,假借為語氣助詞。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前邊說的“莫”,本來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后來“莫”字表其他意義(如“沒有”“沒有人”,,屬引申義),又造“暮”字,。又如“益”,,本來是“水從器皿中漲出”的意思,后來“益” 字表其他意義(如“增加”“受益”,,亦屬引申義),,又造“溢”字?!澳焙汀澳骸?,“益”和“溢”,在表其本義的時候應稱為古今字,,但有些書上不這么嚴格區(qū)分,,也統(tǒng)列入通假范圍之內

概而括之,通假有同(近)音通假和古今通假兩種,。我們中學教學中不應該區(qū)分這么細,,統(tǒng)統(tǒng)叫做通假字。

2,、怎樣掌握通假字,?

①要根據通假字用同聲同韻的字代替本字的特點,遇到某個詞用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就可以從字音或聲旁方面去考慮這個詞是否是通假字。例如:拒關,,勿內諸侯,。

②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類:

A.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聲旁,。“列缺霹靂“,,”列“通”裂”,。“以白鹿皮為帶,,直四十萬”,,“直”通“值”?!皩④娗莶?,宜在今日”,“禽”通“擒”,。

B.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韻母或聲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聲符,?!熬嚓P勿內諸侯”,“內”通“納”,?!白淙贿吘秤屑薄保白洹蓖ā扳А??!皩儆枳魑囊杂浿保皩佟蓖ā皣凇?。

C.音同,、形不同?!笆植门e”,,“裁”通“才”,。“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③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問題,,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與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霸椤笨梢酝ā霸纭保霸琛?、“棗”就不行,。“縣”通“懸”,,但“玄”,、“旋”、“璇”就不行,。

④也有極少數的字可以有兩個以上通假字,。“李廣詳死”,、“箕子陽狂”中的“詳”,、“陽”都通“佯”。

練習: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含義,。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之意。

②贏糧而景從               “景”同“影”,,像影子一樣,。

③君子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④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坐”同“座”,,座位,。

⑤風吹草低見牛羊           “見”同“現”,露出。

⑥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繕”,,修治,。

⑦離騷者,猶離憂也         “離”通“罹”,,遭受,。

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廉 吏 盧 鈞 傳

盧鈞字子和,范陽人,。元和四年進士擢第,。開成元年,出為華州刺史,、潼關防御,、鎮(zhèn)國軍等使。其年冬,,代李從易為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jié)度使,。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輳。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凡為南海者,,靡不捆載而還。鈞性仁恕,,為政廉潔,,請監(jiān)軍領市舶使,已一不干預,。自貞元以來,,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因而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不能自還。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①,;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yī)藥殯殮,;孤兒稚女,,為之婚嫁,凡數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義,,令不嚴而人化。三年將代,,華蠻數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先是,,土人與蠻獠雜居,,婚娶相通,吏或撓之,,相誘為亂,。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肅清,,而不相犯,。

(會昌)四年,誅劉稹,,以鈞檢校兵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是冬,,詔鈞出潞軍五千戍代北,,鈞升城門餞送,其家設幄觀之,。潞卒素驕,,因與家人訣別,乘醉倒戈攻城門,。監(jiān)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

詔鈞入朝,,拜戶部侍郎,、判度支,遷戶部尚書,。鈞踐歷中外,,事功益茂。后輩子弟,,多至臺司,。至是急征,,謂當輔弼,雖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游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十一年九月,以鈞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入為太子太師,,卒。(節(jié)選自《舊唐書·盧鈞列傳》)

注:①槥櫝:小棺材,。   ②端揆:尚書省長官,。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請監(jiān)軍領市舶使      領:兼任       B.因而物故          故:死亡

C.潞卒素驕            驕:驕傲        D.謂當輔弼          謂:以為

答案:C(驕:驕橫縱放)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    B.己一不干預    C.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     D.鈞踐歷中外

答案:B(A文中義:設法,;現代義:做法。B過問別人的事,。C文中義:士大夫,;現代義:衣服和帽子。D文中義:中共和地方,;現代義:中國和外國,;)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yī)藥殯殮         皇上有所詢問,,則令總理衙門傳旨

B.凡為南海者,靡不捆載而還             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

C.令不嚴而人化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因與家人訣別,,剩醉倒戈攻城門         與親舊游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  

答案:(3)B(前“為”;動詞,,做,;后“為”:介詞,給,,替,。A兩個“則”都是連詞,表承接,就,。C兩個“而”都是連詞,,表轉折,卻,。D兩個“與”都是介詞,,和,跟,。)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盧鈞“仁恕廉潔”的一組是

①請監(jiān)軍領市舶使,己一不干預          ②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

③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

④鈞升城門餞送,,其家設幄觀之          ⑤監(jiān)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

⑥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游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答案:(4)D(③講盧鈞立法,⑥說盧鈞借口有病不管事而去游玩,,都不能表現盧鈞“仁恕廉潔”,。)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盧鈞雖然身為嶺南手握重權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權謀私,,這與許多前任利用職務之便,想方設法中飽私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B.盧鈞治嶺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訂立法度,,將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盧鈞在潞州處理軍士嘩變時異常冷靜:一方面指揮守城部隊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避免造成重大損失;一方面對騷亂士卒安撫慰問,,終于及時平息了嘩變,。

D.盧鈞在創(chuàng)建了許多功績以后,自認為應該擔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稱病不管事,,與親朋舊友外出游玩,有時幾天才回城一遍,。

答案 B(不是民族矛盾,,而是當地漢人、少數民族居民和政府官員的矛盾)

6.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三年將代,,華蠻數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

譯文:他治理嶺南三年,,在(任期屆滿)將要調離時,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幾千人到朝廷請求為他建立生祠(即為還活著的人建立祠堂,,逢年過節(jié)去祭祀),,給他刻石記功頌德。

②監(jiān)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

譯文:監(jiān)軍用州府的兵士進行抵抗,直到晚上,,經過安撫慰問,,那些騷亂的士兵才平靜下來。

③鈞踐歷中外,,事功益茂

譯文:盧鈞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職,,事業(yè)有成,,功績豐厚,。

(七)詞類活用

一 名詞活用

1、名詞活用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

①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云,、響、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

②人皆得以隸使之               隸:當奴隸

③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用船

④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東,、北:在東邊,、在北邊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2.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

①籍吏民,,封府庫              籍:登記

②沛公欲王關中                王:統(tǒng)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敵:攻擊

④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⑤大喜,籠歸,,舉家慶賀        籠:用籠子裝

⑥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⑦日將暮,取兒稿葬            暮:落山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游泳

⑨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國賊戾之士哉  仇:報復

3.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詞使動用法,,并解釋之,。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長肉

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       讓……住宿

4.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詞意動用法,并解釋之,。

①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

②魚肉縉紳            魚肉:以……為魚肉

③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④君子病無能焉        ?。阂浴瓰椴?/P>

⑤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5.名詞的為動用法

名詞活用為為動詞后所接的賓語,,一般是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對象,。

①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史記·留侯世家》) ——老人說:“給我穿鞋子,?!睆埩冀o老人取來鞋子,就跪在橋上替老人把鞋穿好,。

②膏吾車兮秣吾馬,。(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給我的車涂上膏油,給我的馬喂上草料,。

③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廬陵人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寫了這篇序。

二.動詞活用

1,、動詞活用作名詞

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動詞活用作名詞,并解釋之,。

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出,、收入的東西

②司馬子反渴而求飲                 飲:飲料、湯食

③鉤黨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動

④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⑤作有利于時,制有便于物者,可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⑥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⑦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收獲,、心得

2.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動詞使動用法,,并解釋之,。

①外連橫而斗諸侯              斗:讓……爭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彎腰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yè)              夭,、?。菏埂瓘澢埂?/P>

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鳴:使……發(fā)出聲音

⑤李牧連卻之                  卻:使……退卻

⑥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3.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

  先請看一道文言翻譯題:

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

譯文:馬患肥胖癥而死,,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guī)勸,,認為不可以。(上題為2005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I(黑龍江,、吉林,、廣西等地)第11題中的第(1)小題。題中“使群臣喪之”的“喪”是動詞的為動用法,,解釋為“為……治喪”,。)

“為動用法”是動詞(包括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名詞)的一種特殊用法,,即這個動詞所表達的內容含有“替”“為”或“對”賓語怎樣的意義,。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表示“給”“替”賓語施行某一行動,。例如:

1.文嬴請三帥 ?!肚貢x殽之戰(zhàn)》請三帥:替三帥請求,。

2.廣陵太守陳登得病……佗脈之?!度龂尽とA佗傳》佗脈之:華佗給他切脈,。

   3.夫人將啟之(《左傳·隱公元年》) ——姜氏將要替共叔段開城門

4.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1980年高考語文試題)

履我:給我穿上(鞋子),。為取履:替(他)取了鞋。履之:替他穿上(鞋子),。(分析:句中的“履我”“履之”和“為取履”交錯使用,,結構相同,用法也相同,。)

第二種情況:表示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動,。例如:

1.等死,死國可乎,?《史記·陳涉世家》死國:同樣是死,,為國家而死可以嗎?

2.伯夷死名于首陽之下,盜距死利于東陵之上,?!肚f子駢拇》死名:為了名而死。死利:為了利而死,。

3.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龔自珍《病梅館記》)泣之:為了病殘的梅花而哭泣,。

4.君子死知己,。(陶淵明《詠荊柯》)死知己:為知己而死。

5.猿猱欲度愁攀援(愁:為動用法,,譯為“為……發(fā)愁”)

 6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戰(zhàn)國策·趙策》) ——她出嫁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的時候必定為她祈禱。

  7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屈原《涉江》)  ——因為楚國沒有誰能了解我而悲哀呀,明天一早就要渡過湘江,。

這種用法也可直接用“為”表示,,如: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妒酚洝笕伟矔?/P>

第三種情況:表示“對”,、“向”賓語施行某一行動。如:

1.蹇叔哭之,?!肚貢x殽之戰(zhàn)》哭之:對著秦國軍隊哭泣。

2.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漢書·蘇武傳》謝漢使:向漢使道歉,。

3.君三泣臣,,敢問誰之罪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泣臣:對著我哭泣,。

4.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薄蹲髠鳌る[公元年》誓之:對她發(fā)誓。

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朋天務必早點來親自向項王謝罪,。有些成語中也保留了這種用法,如:捐生殉國(為國家而死),;啼饑號寒(為饑餓寒冷而哭號),,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又,,現代漢語也繼承了這種用法,。如:

服務顧客(為顧客服務) 獻身四化(為四化獻身) 造福后代(為后代造福)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動詞為動用法,并解釋之,。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

②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                 哀:為……哀悼

③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哀:為……哀嘆

三.形容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詞活用名詞,,并解釋之,。

①秦孝公據殽函之固              固:堅固的地勢

②曉看紅濕處                    紅:紅花

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綠葉、紅花,。

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近”:平坦、距離近的地方

⑤險以遠,,則至者少             “險”“遠”:險峻,、距離遠的地方

⑥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高:高處

⑦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遠近”:天下的人

2.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并解釋之,。

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窮:看盡

②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           窮:揭穿

③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美:贊美

④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也           多:推崇,,贊許

3.形容詞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詞使動用法,,并解釋之,。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為奇貨                    昂:使……高昂

④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4.形容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

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詞意動用法,,并解釋之。

①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赫J為……小

②予怪而問之            怪:認為……怪

③漁人甚異之            異:認為……奇怪

④貴貨而易土            易:認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為憂患

5.形容詞的為動用法

形容詞活用為為動詞,,表示主語為了(由于,,對于)賓語才具備了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tài),。

①吾夜者夢夫人趨而來,曰:“吾苦饑,?!薄豆攘簜鳌べ夜辍? ——我夜里夢見夫人快步走來,她說:“我由于饑餓而感到痛苦,?!?/P>

 ②稷勤百谷而山死《國語·魯語》 ——后稷為播種百谷而勤勞不息,最后累死在山路上,。

 ③景公外傲諸侯,,內輕百姓?!蛾套哟呵铩绕贰肮趪鈱χT侯擺架子,,在國內對百姓很輕慢。

④念悲其遠也,?!队|龍說趙太后》(悲,形容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悲)

 (四)數詞的活用

數詞活用為名詞: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數詞活用為形容詞: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數詞活用為動詞: 六王畢,四海一,。

練習:(2008年四川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鄭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鄭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顯,。濂詣京師,太祖問治家長久之道,;賜之果,,濂拜賜懷歸,剖分家人,。帝聞嘉嘆,,欲官之,以老辭,。時富室多以罪傾宗,,而鄭氏數千指獨完。會有訴鄭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爭欲行,濂弟湜競往,。時濂在京師,,迎謂曰:“吾居長,當任罪,?!睖浽唬骸靶帜昀希嶙酝q,?!?nbsp; 二人爭入獄。太祖召見曰:“有人如此,,肯從人為逆耶,?”宥之,立擢湜為左參議,,命舉所知,。湜舉同郡王應等五人,皆授參議,。湜,,字仲持,居官有政聲,。南靖民為亂,,詿誤者數百家,湜言于諸將,,盡釋免,。居一歲,入覲,,卒子京,。十九年,,濂坐事當逮,從弟洧曰:“吾家稱義門,,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詣吏自誣服,,斬于市,。洧,字仲宗,,受業(yè)于宋濂,,有學行,,鄉(xiāng)人哀之,,私謚貞義處士。濂卒,,弟渶繼,。二十六年,東宮缺官,,命廷里舉孝弟敦行者,,眾以鄭氏對。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鄭氏家法,?!蹦苏鲀杉易拥苣耆险撸じ熬?,根濂弟濟與王懃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禮部尚書,,年余,致仕,。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幾,,復謝去,。他得官者復數人,鄭氏愈顯,。初,,渶嘗仕元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數年,。建文帝表其門,,渶朝謝,,御書“孝義家”三字賜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廳事中,,列十大柜,,五貯經史,五貯兵器備不虞,。使者至,,所發(fā)皆經史,置其半不啟,,乃免于禍,,人以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鄭永朝世敦行義,,復旌以孝義之門。自文融至渶,,皆以篤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則,,子欽增七十則,,從子鉉又增九十二則,至濂弟濤與從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損益,定為一百六十八則,,刊行焉,。(節(jié)選自《明史·鄭濂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而鄭氏數千指獨完           完:滅亡,。     B.吾居長,,當任罪             任:承擔。

C.宥之,,立握得為左參議       宥:寬恕,。     D.居一歲,入覲,,卒于京       覲:拜見,。

解析:A項,,完,根據上下文語境應為“保全”,。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鄭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組是(A)

①濂拜賜懷歸,剖分家人   ②兄年老,,吾自往辯     ③有人如此,,肯從人為逆耶     

④湜,宇仲持,,居宮有政聲   ⑤詣吏自誣服,,斬于市     ⑥他得官者復數人

A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③  D.③⑤⑥

解析:組合題用排除法,排除④說的是湜的為官功績,,不屬于“孝弟敦行”,;再排除⑥說的是鄭氏愈顯。也不屬于“孝弟敦行”,。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鄭源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聲。他深受皇上賞識,,其兄弟也因此顯榮,。皇上問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職,,鄭濂卻以年老謝絕。

B.鄭濂兄弟極為友愛,,有人告發(fā)鄭氏有罪,,官吏抓捕他們時,眾兄弟競相攬過責任,,鄭濂與弟又爭相入獄,。皇上得知后,,不信鄭氏有罪,,并當即提拔其弟鄭湜。

C.鄭濂的家風受到普遍贊揚,。朝廷提拔官員時,,只是從聲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選,同鄉(xiāng)王氏仿效鄭氏家法,,兩族之中入選宮員很多,,鄭氏的家聲因此更為顯赫,。

D.鄭濂死后,鄭換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書“孝義家”賜給鄭氏。鄭氏祖上以踐行孝義聞名,,為給子孫留下規(guī)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刪刊行,。

解析:“朝廷提拔官員時,,只是從聲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選”說法錯誤,文中說“東宮缺官,,命廷里舉孝弟敦行者”,;“ 兩族之中入選宮員很多”只是鄭氏得官很多,沒有說王氏,。

11.把第互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l)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幾,,復謝去。

譯文:永樂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擔任原來的官職,。不久,又辭官離去,。

得分點“故”為“原來” “ 謝”為“推辭”,,各1分,語句通順2分,。

(2)使者至,,所發(fā)皆經史,置其半不啟,,乃免于禍,,人以為至行所感云。

譯文:使者到來,,打開看到的全是經史書籍,,丟下另一半未打開,才免于禍患,,人們認為是崇高品行感應的結果,。

得分點“發(fā)”為“打開”,“ 置”為“丟棄”,“ 以”為“認為”“ 至行”為“崇高品行”,, 各1分,,語句通順2分。

四,、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基本方法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是文言文閱讀必備的能力,,也是近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中必考的題型,最直接的考查方式是摘錄文中四句話,,并對加點字分別進行了解釋,,要求考生選出正確的一項或錯誤的一項。能力等級B級,。

  真題再現:(08全國卷一.8)

  對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

  B .剛遣長子遲喻賊   喻:開導,。

  C .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杜:制止,。

  《考試說明》對此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因此在備考時主要抓住經常出現在我們閱讀視野中的,如課本,、讀本中的實詞,,并放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根據語境正確理解其含義,。但是,,大多數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感到這一部分任務重、收效慢,,花費大量時間卻不見成效。其實,,文言實詞意義的推斷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你掌握了這些小竅門,奪取滿分就不再是夢,。

  下面我們以高考真題為例介紹幾種推斷方法,,希望對明年參加高考的學子們有所幫助。

  一,、從字形結構進行推斷

  因為絕大部分漢字都是形聲字,,而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過字形結構來推斷詞義,。例如:

  1,、(08四川卷)“居一歲,入覲,,卒于京,?!?/P>

  “覲”可以借助形旁“見”推斷意思與“見”有關,再根據語境推斷為“拜見”,。

  2,、“貧民雖平價不能糴?!?/P>

  可能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學過這個字,,但從“入”從“米”,再聯系原句中的“糶”字,,不難推斷出“買進糧食”的意思,。

  二、從讀音入手進行推斷

  根據讀音,,可以發(fā)現通假關系,,然后根據本義推斷通假字的意思。例如:

  1,、(08浙江)“與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飲,。“燕”是“宴”的通假字,,“宴”是“宴飲”的意思,。聯系上下文,可以認定此項解釋是正確的,。

  2,、“或至涂而反?!?/P>

  “涂”與“途”讀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聯系上下文,,可以推斷“涂”的意思是“道路”。

  三,、從成語入手進行推斷

  相對來說,,學生一般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因此可以借助成語的意思來推斷實詞的意義,。例如:

  1,、“在官清恪,未嘗問私?!?/P>

  如果能馬上想到成語“恪守不渝”,,即可判斷此項“恪”解釋為“謹慎而恭敬”是正確的。

  2,、“而的又為一,。”

  可以根據“有的放矢”中“的”的意思推斷為“箭靶”,。

  四,、從結構位置入手進行推斷

  古代漢語中大多數詞組和句子結構整齊,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這一特點,可以推斷實詞的含義,。例如:

  1,、“齊人追亡逐北?!?/P>

  “追亡”“逐北”對應整齊,,“亡”是“逃跑者”的意思,可以推斷“北”也是此意,。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P>

  “奔”與“箭”所處位置相同,且都作賓語,,那么就可斷定“奔”也是名詞,,意思是“奔馬”。

五,、從語法入手進行推斷

  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在句子的語法結構上基本是一致的(倒裝句除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狀+謂+定+賓”的順序排列的,所以其相應成分上詞的詞性也與現代漢語相一致,,所以我們解釋實詞時就可通過分析這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充當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義項,。

  1、(08年全國卷一):“部使者檄剛撫定,?!?/P>

  “檄”所在位置應該是動詞,因此很快推斷A項解釋的“文告”是錯誤的。

  2,、資生之業(yè),,靡不畢書。資:資財,。

  此句中“資生之業(yè)”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作句子的主語,,“資生”作定語,“之業(yè)”(……的方法)作中心語,。如果依照句中解釋“資”為“資財”義,,則“資生”就是兩個名詞(資財、生活)作定語,,而這是不可能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動賓短語:謀生。

  六,、“望文生義”的選項通常是錯的,。

  從考查目的講,高考主要是看你能不能理解它在文言句中的意思,,所以用現代漢語去解釋文言實詞的選項通常是不正確的,。

(2008年天津卷)第11題。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比粍t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比粍t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柰何哉,?子墨子言:“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豹?/P>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豹?/P>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訓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擊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茍君說之,,則眾能為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特士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苯裉煜轮樱覍嵱煜轮欢鴲浩湄?,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豹ぃā赌印ぜ鎼壑小?,有刪節(jié))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家之與家之相篡                篡:劫奪

B.人之與人之相賊                賊:偷竊

C.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易:改變

D.脅息然后帶                    脅:收斂

解析:B 從句式看,,這是一個主謂句;從“賊”的位置看,,處于謂語的位置,,作為謂語的詞不是形容詞就是動詞;從句意理解,,賊應為動詞“殘殺”,。

 以上從分析高考試題入手,介紹了文言實詞含義的幾種常見的推斷方法,,在考試過程中,,如果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文言實詞的解釋,、句子的翻譯都能很好地解決,。當然方法僅僅是方法而已,如果沒有文言實詞詞義的積累,,任何方法都是徒勞的,。因此,要想學好文言文,,必須注重詞匯的積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