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村小學:許老師與十四個學生(前排)合影,。
鱘魚小學:教室里只有一張講桌和一張課桌,。
在黃山市黃村小學,唯一的一名老師要教兩個年級14名學生,,而在桐城市鱘魚學校,11名老師卻“圍”著僅有的一名學生打轉,。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一些“空心學校”的出現(xiàn)不可避免,。一邊是農村師資薄弱,,一邊卻又有教師力量的閑置,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何在,?近日江淮晨報記者赴兩地學校探訪,,試圖尋找答案。
黃村小學:1名老師,,14名學生
“‘帥’最大,,能吃除‘卒’以外的棋子;‘士’第二大,,可以吃除‘帥’以外的棋子,。”每天課余,,休寧縣黃村小學的孩子們最喜歡玩老師改編的象棋版“斗獸棋”,。由于條件所限,這所百年小學如今唯一的老師只能變著法地豐富14名學生的課間生活,。
男老師和他的14個“孩子”
“齊桓公的‘桓’字怎么寫,?寫完了就對照下看看對不對?!?月17日早上8點左右,,許樂平剛放好電瓶車,就進了教室批改作業(yè),。教室里,,早讀的學生嘰嘰喳喳鬧個不停。
學校名字叫黃村小學,,是休寧縣唯一一座還在使用的百年小學,。去年9月在這里任教后,許樂平每天都6點40分準時從20多公里外的家出發(fā),,顛簸一小時后到達學校,。這所學校如今還留存有兩個年級,共14名學生,?!岸昙壷挥袃蓚€孩子,。”許樂平說,,這里的孩子最小的只有4歲,,大的也只有七八歲。
在這里,,學生都是上“大課”,,也就是許樂平口中的“復式教學”,上午下午各三節(jié),,每節(jié)50分鐘,。“就是所有的年級都在一個教室上課,?!痹S樂平說,他給二年級上課的時候,,就讓一年級的學生寫作業(yè),,反之也是,“以前沒這么教過,,現(xiàn)在也只能自己摸索,。”
中午時分,,孩子們都回家吃飯了,。許樂平一個人在學校里打開電飯鍋,加水燒開后煮點面條吃,。沒有菜,,他自己就澆點鹽或者醬油、味精等調料湊合,。
16點20分左右,,學校放學。推出自己的電瓶車,,許樂平匆匆駛回20多公里外的家,。這樣的生活,他已堅持了半年多,。
一次來學校路上,,他推車走了十幾里
作為一個千年古村,黃村雖然出名,,但因位置偏僻,,許多年輕老師都不愿意來任教。住在學校對面的村民劉女士說,,之前是一對夫妻在學校里,,“男的教書,,女的照顧孩子,但兩人不怎么上心,,有家長還到學校和他們吵過架,。”
去年9月1日,,本是開學的日子,,但黃村小學卻面臨著沒有老師的尷尬。直到9月10日,,許樂平來到了村里,“之前我在住的鎮(zhèn)子上教書,,領導問誰愿意去下面支教一年,,考慮了下我就來了?!?/p>
課間活動時,,大小孩子都湊在許樂平身邊,甚至會將腳下的足球踢給他一塊玩,。孩子們不會理解老師為來這里教書付出的艱辛,。單程20多公里的路,許樂平在半年的時間里出過不少狀況,?!耙淮位丶視r充電的線損壞了沒發(fā)現(xiàn),結果一晚上車子沒充進去電,?!蹦翘燔囋诎肼飞蠜]電,許樂平推車走了十幾里地,。
那天,,直到上午9點多,許樂平才趕到學校,,這是他唯一一次遲到,,“我只能打電話給學校邊的店主,讓他告訴孩子們先自習,?!?/p>
百年老校的生源危機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黃村小學建于1910年,。小學建筑獨特,,屬民國時代風格,雖小卻相當緊湊,。進入大門,,迎頭可看到書有“勤謹”兩字的牌匾,,這也是學校一直以來的校訓。
村里已有60多歲的文書介紹說,,最開始學校只是個私塾,,只接受黃姓子弟,后來逐漸有外姓人也進來讀書,。文書回憶說,,早在自己上學時,小學里有一百多名學生,,“剛解放時農村學校比較少,,黃村小學當時名氣很大,周邊村子的小孩都來我們這上學,?!?/p>
后來隨著生源的減少,黃村小學逐漸衰落,?!皩W生少了,前幾年小學又撤掉了三年級以上的班級,?!币晃淮迕裾f,村里的孩子上完一二年級后就要到3里外的芳干小學讀書,。
4月17日早上7點多,,劉女士的愛人騎著摩托車載著自己的孩子去芳干小學?!拔业男『⒁欢昙壎际窃诜几尚W上的,。”由于家離黃村小學就幾步路,,劉女士說自己的孩子上課時總是往家跑,,沒辦法她才把孩子送到芳干小學。
而其他村民大多都是讓孩子在黃村讀完一二年級后再去芳干讀書,。即使這樣,,只有800多人口的黃村也沒有充足的生源?!跋乱粚眠m齡的上學兒童不超過五六個,,生源少了,老師也就沒了,?!痹S樂平說。
偏遠地方師資力量匱乏
商山鎮(zhèn)洪里中心學校一位負責人介紹說,該中心學校轄區(qū)共有芳干,、瑤溪兩所完小和八個教學點,。兩所完小設置有一到六年級,學生大概也就六七十人,,配備五六名教師,。而包括黃村小學在內的8個教學點,除了一處教學點有兩名老師和三十多名學生外,,其余的都是一名老師帶十幾名學生,。“因為生源少,,許多學校被撤并,,只在比較偏的地方保留了一些教學點?!?/p>
在距離黃村3里外的芳干小學,,這里的老師說學校共有6名教師和70多名學生。課程上除了語文數學外,,還有“科學”等;另外高年級還開設英語,。除了文化課,,這里還有體育、課間操等,。
黃村村民劉女士說,,自己的孩子去芳干由愛人騎車帶,但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則是自己走過去,?!跋褚恍┢拇迕窠M,走到村子要三四里路,,再走到芳干又要三里多路,,整個路程要花費兩個小時,孩子們五點多就要起床,?!?/p>
不少受訪村民都表示,希望能改變孩子上學難的現(xiàn)狀,,但眼下卻也想不出好的辦法,。許多想改變現(xiàn)狀的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孩子也一并被帶出去,,他們認為在城里孩子會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洪里中心學校一負責人說,相對于城區(qū)或城郊的學校而言,,農村的老師數量非常短缺,?!捌h的教學點因為生活不便,許多年輕老師不愿意去,?!?/p>
在黃村小學任教的許樂平屬于“支教”性質,是教育部門從城鎮(zhèn)的教師隊伍里挑選出來后派遣過去,。在黃村小學任教滿一年后,,許樂平將離開這里。
在被問到是否會加強偏遠教學點的師資力量時,,洪里中心學校負責人及休寧縣教育局人員均稱不太現(xiàn)實,。一方面是條件艱苦,年輕老師不愿意去,;另一方面生源的不斷減少也不需要多配備老師,,否則勢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教育局人員表示,,面對目前農村教師缺乏的現(xiàn)狀,,該部門也正在著手進行新一輪的教師招聘,“分配地區(qū)主要是以農村為主,?!?/p>
鱘魚學校:1名學生,11名老師
寬闊的院子里,,一棟半新的教學樓矗立著,。每周一到周五,這所學校只有11名老師和1名學生出入,。正因為嚴重失衡的師生比例,,桐城市鱘魚學校一度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唯一的學生這天沒來上課
走在鱘魚學校里,,聽不到學生們的嬉鬧聲,,只能聽到偶爾掠過的鳥語聲。
一座院子大門緊閉,,院中一棟三層小樓內外無人走動,。要不是門前“桐城市鱘魚學校”幾個大字,,人們很難將這里與一個正常辦學的學校聯(lián)系起來,,這是一所由11名老師和1名學生撐起來的學校。
4月16日,,直到中午12:00,,記者也未看到有學生從學校出入,只有一名教職工在院內打掃衛(wèi)生。16:30左右,,記者從該校校長龍大飛處得知,,唯一的女學生——八年級的星星(化名)這天沒來上課。
據龍大飛介紹,,星星當天身體不舒服,,在家吊水治療,請假一天,,“學生不在,,值班老師還是要來的?!毙切堑慕淌以谌龢?,教室里空蕩蕩的,課桌與講桌緊挨在一起,,擺放在黑板前,。教室比較破舊,窗戶上已積滿了灰塵,。
學生數量越來越少
雖然現(xiàn)在學生少了,,但是龍大飛還是保持以前的工作習慣:早晨趕來上班,中午回去吃飯,,下午上課前趕來,,直到下課后才離開學校。龍大飛說,,現(xiàn)在在這里工作的老師還有11位,大多數老師的工齡較長,。他自己從教29年,、當了8年校長,副校長的從教時間比他還長,。
這個學校從新中國建立沒多久便已成立,,曾經的龍大飛根本想不到如今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龍大飛說,,鱘魚學校建校后,,生源數量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最高。頂峰時,,學校共有22名教師,,每個班可以招收二三十名學生,在校生人數可達到200人左右,。不過,,這一情況在進入新世紀后急轉直下。
2009年之前,一個班的學生維持在七八名左右,。到了2009年秋季開學,,學校只有4個年級開課,每班1名學生,。到了2011年秋季開學,,只剩下就讀七年級的星星一人。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鱘魚鎮(zhèn)的家長們,,卻成群結隊地將孩子送到數公里外的樅陽縣的學校上課。家長不僅舍近求遠,,而且還不得不花下血本,。
鎮(zhèn)上的孩子大多去樅陽就讀
在鱘魚學校的附近,記者找到一位王姓女孩的家長,。女孩今年11歲,,在樅陽的小學就讀。王大哥說,,鱘魚鎮(zhèn)上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絕大多數就到樅陽縣的學校上學,這實在是無奈之舉,。鱘魚鎮(zhèn)也就0.8平方公里大小,,常住人口1000人左右,適齡入學兒童的數量并不多,。因很多居民到外地工作,,孩子在那里就近入學,留在鎮(zhèn)上的適齡兒童進一步減少,??紤]到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缺乏競爭性,很多家長只能選擇將孩子送到樅陽上學,。
另外,,升學也是父母們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王大哥說,,鱘魚雖然屬于桐城市,,但是這里到桐城市城區(qū)有60公里左右,辦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包括孩子升學,。在鱘魚學校升學后,孩子就必須到60公里外上高中,。家長們覺得,,陪讀太占用時間,,不陪讀又不放心孩子。而樅陽縣與鱘魚鎮(zhèn)只一河之隔,,家長們索性將孩子送到樅陽上學,,升學也比較方便。
不過,,要想讓孩子到樅陽上學,,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王大哥說,,為了讓孩子長大后能在樅陽成功入校,,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出生時就積極地給孩子辦戶口。有的是掛靠在親戚朋友的戶口下,,有的只能在樅陽買房子,。
學校去留存在巨大爭議
由于種種的無奈,最終導致了鱘魚學校的現(xiàn)狀,,關于這種情況的一些爭論也開始出現(xiàn),。目前,該校11名教職工都要上課,,包括龍大飛和副校長,。為了維持所有上課老師的工資,每年的工資支出數額龐大,。龍大飛介紹,,該校一般的老師,月工資都在2000元左右,。職稱比較高,、工齡比較長的,月工資在3000多元,。每年僅工資方面的支出,,就有30多萬元?;诉@么多的費用,,只教授一名學生,,是否有些浪費,?
爭議中,鱘魚學校的去留被提上議事日程,。為此,,安慶市教育局和桐城市教育局多次到鱘魚調研。政府在鱘魚鎮(zhèn)內江社居委進行了調查,,約40人支持保留鱘魚學校,,16人建議撤并鱘魚學校,。
桐城市教育局一位楊姓主任說,根據政府出臺的文件,,對于該校是否撤并將進行再一次論證,,同時征求當地居民的意見。目前,,這一計劃已經向安慶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廳匯報,。
星星已經舍不得離開這里
學校的去留,作為該校的唯一學生星星表示她不會走,,也不想走,。星星說,她從五歲開始在這里上學,,如今已有8年,,對這所學校和老師都很有感情,不愿意離開,。另外,,這里離家很近,上學很方便也很安全,。
不過,,星星選擇留下可能也有經濟方面的考慮。一位自稱與星星家做過幾十年鄰居的居民介紹,,星星父母離異后她跟著爸爸生活,。爸爸工資并不高,需要貼補家用和照顧年邁的母親,,較為拮據,。而送孩子到樅陽上學,這個家庭負擔不起買房落戶的成本,。當天,,記者還見到星星的媽媽。才四十出頭的她已經滿臉皺紋,。她長年干電焊工勉強維持生計,,也沒有多少結余。
聲音
專家教育部門應向農村傾斜優(yōu)質資源
“現(xiàn)在很多農村人口都流動到城市去了,,適齡入學的兒童也被帶進了城市,。”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范和生教授說,。
另外,,農村地區(qū)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匱乏,也是農村“空心”學校越來越多的另一個因素,。范和生解釋說,,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會千方百計的將其送到好學校,甚至放棄免費義務教育而轉向私立學校,。
“空心”學校究竟該撤還是該留,,范和生的觀點是明確的,“師生11:1的比例,,顯然是對資源投入的一種浪費,,孩子也得不到應該有的群體學習氛圍?!?/p>
“當地的主管部門應該統(tǒng)籌教育資源,,通過增加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城鄉(xiāng)教師的交流等方式,,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qū)傾斜,。”在范和生看來,,城鄉(xiāng)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并不能一蹴而就,。
“農村教育的最終目的,還是集中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范和生說,。
教育部門學校撤并與否要看家長
針對農村師資力量不均衡的現(xiàn)狀,,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我省的農村地區(qū)特別是山區(qū),,教師與學生配比不均衡的情況確有存在,,而這幾年相關部門也在通過撤并等方式整合教育資源。
“確實因為生源減少需要撤并學校的,,縣級政府也得履行撤并方案的制定,、論證、公示,、報批等程序,。”該工作人員出具的一份材料顯示,,早在今年1月8日,,安徽省政府就曾下發(fā)《關于規(guī)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實施意見》,其中詳細地列出了對縣域內教學點,、村小學,、中心小學,、初中學校布局以及學校撤并的標準,。
在學校的設置上,,原則上要求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應設置初中,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要設置村小學或教學點,,人口稀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方應保留或設置教學點,。而農村中小學撤并的程序,,除了有嚴格的流程與規(guī)范外,還得按照“一校一議”的原則舉行學校撤并聽證會,,以公開票決的方式形成是否同意的撤并意見,。也就是說,如果多數家長反對,、學校撤并后學生上學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撤并后造成學校超大規(guī)模或“大班額”問題突出等現(xiàn)象,,都不得強行撤并現(xiàn)有學?;蚪虒W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