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老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原來一直不懂是什么意思,在自己踏上社會經歷了這么多年后,,才方有所悟。
信言不美,,意思是說能夠讓人信任的話都是真實不華麗的,,沒有美麗的詞藻,,也不是花言巧言。這個意思比較切合中國一句古話叫“忠言逆耳”,,說的是真正關心你的人對你說的話都是一些真實的不好聽的話,,讓你聽著很刺耳的話,而不是一番美言,。就如中國唐代的魏征與李世民一樣,,一個賢臣,一個明君,。魏征總是喜歡說一些讓李世民不高興的事和話,,總是惹得李世民不高興,但幸好李世民是一個明君,,否則這些信言就會成為魏征的殺身之禍,。
美言不信,意思是說許多華麗動聽的話都是不可信的或者是不可全信的,,因為美言從中國古代就知道是說好話的意思,,比如為了幫一個自己人,就在找機會幫他美言美言,,并最終心想事成,。美言還是蒙騙領導的意思,美言往往不是真心話,,也不是真實真相,,他往往讓聽的人高興,美不勝收,。于是聽的人往往就會犯錯誤,,用人不當,誤國誤民之事有之,,亡國亡家者有之,。于是美言的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是致命的劍,。
善者不辯,,意思是善良有能力的人不屑于去與別人辨別什么,不會去告訴別人這件好事是我做的,,我有多么歷害的本領,,多么有能力等,他往往是在埋頭做事,,是一個實干家,,是一個務實的人,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是一個能夠讓人放心的人,,值得托付的人,。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而不邀功,他不會因為自己作好了一件大事而去要求獎賞,。
辯者不善,,意思是說那些天天與別人辯論的人并不是真有能力的人,他們與別人辯論處處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表現(xiàn)自己有多么棒,,其實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因為賢良的人從他們的舉止言行就會知道這個人有沒有真實能力,,能不能托付大事,。這種人其實就與“紙上談兵”的趙括差不多,嘴巴上說得頭頭是道,,但在實踐上將一敗途地,,誰用這樣的人,其結果就會如趙王用趙括,,發(fā)生“長平”悲劇,。
老子這十六字真言告訴我們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能力不能只聽言,尤其是不偏聽美言,,不能去聽那些大話空話,,而要實實在在地去判斷分析他的話的真假,是不是真正為自己著想,,要撥開云霧見本質,。作為一個部門或者組織的領導者不得偏聽,要兼聽則明,,不能只觀其言,,更要觀其行,要多用“信言”之人,,“善者”之士,,只有這樣才會大事有成,成功有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