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都城隍廟是在中國城隍廟中地位較高的城隍廟,,建于公元1368至1398年(明洪武年間),,1997年重新修繕完成,,是目前居庸關長城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廟宇,也是唯一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朝拜者、還愿信眾甚多,。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會虔誠拜神,,以求城隍保佑,。這種習俗延續(xù)至今。幾百年來未曾中斷過,。
居庸關都城隍廟處“天下第一雄關”之上,,“居庸疊翠”之間。在山巒重疊,,溪水長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中體現(xiàn)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教理念,。 居庸關都城隍廟住持張興發(fā)道長介紹: 在中國,我們能夠看到許許多多的城隍廟,,里面供奉著城隍老爺和他的屬下們,。每年,,人們都會在春,、秋、冬三個特定的時間濃重祭拜他,,城隍老爺究竟是位什么神呢?它是怎樣逐漸發(fā)展而來的呢? 古時候,,有水的城池被稱為城,無水的城市被稱為隍,,后來二者合二為一,,就有了城隍。接著守護城池的神被稱為城隍,。城隍有消災解厄,,定國安邦的才能,,他還是守護一方城池的神仙,,同時他也是掌管陰陽兩界的判官,,職權范圍相當于人世間的地方官,。道教認為城隍具有“懲惡揚善,、保衛(wèi)一方疆土”的功能,,說他能久旱時降雨,逢澇時放晴,。 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公元239年中國就有了城隍廟,。后來,,城隍廟逐漸遍布全國各地。城隍雖然屬于道教的神,,但歷代帝王卻十分重視他,,屢次予以加封。后唐末帝李從珂開始封之為王,;元文宗又封及城隍夫人,。城隍本來是沒有姓名的,,自宋代后,城隍便被人格化了,,多將殉國而死的忠烈封為本城城隍,。 唐代以來每個郡縣都祭拜城隍,宋以后奉祀城隍的習俗更為普遍,。新官上任必須齋戒沐浴去城隍廟祭祀城隍,,然后進衙門理事,每月初一,、十五還得前往祭拜,。在中國城隍廟被稱為都城隍廟,還有上海,、西安等城市。 居庸關都城隍廟中供奉的城隍是明代開國元勛徐達大將軍,。徐達是安徽鳳陽人,。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加入郭子興起義軍,開始了戎馬倥傯的軍事生涯,。 攜助朱元璋后,,徐達不僅作戰(zhàn)勇敢,而且深謀遠略,,幫助朱元璋收編了定遠的幾支地主武裝,,攻占滁、和等地,,被朱元璋授為鎮(zhèn)撫,,位為上將。這時,,朱元璋只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首領,,許多大將軍不服,只有徐達與湯和等人追隨,。不久,,郭子興與另一首領孫德崖發(fā)生沖突,,拘捕了孫德崖,,而孫之部眾則扣留了朱元璋。徐達挺身而出,,到孫德崖軍中去做人質,,換回朱元璋,。直到郭子興釋放孫德崖后,他才被放出來,。朱元璋因此對他非常感激,,也更加信任。郭子興病逝后,,朱元璋執(zhí)掌全軍大權,,揮師南渡長江,攻占采石,、太平,,謀攻集慶(今江蘇南京),徐達成為朱元璋最倚重的一員戰(zhàn)將,。此后,,他統(tǒng)兵擊滅陳友諒勢力,升任總兵官,、大將軍,;又攻占江蘇蘇州,消滅張士誠勢力,;后受命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北伐,“席卷中原,,克復北京”,,“聲威所震,直達塞外”,,完成了推翻元朝,、統(tǒng)一北方的重任。 徐達從小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每逢帶兵出征,,常聘請儒士,講解兵法,。歸朝之日又經(jīng)常禮請儒生,,討論儒學,因此熟知古代兵法,。他還善于通過戰(zhàn)爭鍛煉自己的軍事才干,,具有駕馭整個戰(zhàn)爭發(fā)展變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不僅作戰(zhàn)勇敢,,而且擅長謀略,。如洪武元年攻占北京后,朱元璋令孫興祖留守,徐達與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順帝派部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北上,,出雁門關,入居庸關以攻北平,。徐達聞訊引兵直趨太原,,擴廓帖木兒急忙回師救援,結果遭到徐達的夜襲,,敗逃寧夏,。 徐達治軍嚴明,不僅要求部下聽從號令指揮,,“令出不二”,,而且嚴禁他們騷擾百姓。他還注意優(yōu)待俘虜,,以分化瓦解敵人,。 作為一名杰出的將領,徐達不僅具有優(yōu)異的軍事才能,,而且具有許多優(yōu)秀的品德,。他嚴于律己,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徐達不貪女色,,不圖貨利,攻占平江及大都之后,,封姑蘇府庫,,置胡宮美人財貨不取。徐達平時在南京家住一所低濕狹小的房子,,朱元璋幾次想給他換一所較好的房子,,他都推辭了。出征時,,遇到軍糧不足,,士卒吃不飽飯,他不飲不食,,不進營帳休息,。
徐達為明王朝的開創(chuàng)立下了蓋世之功。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授為太傅,、中書右丞相,后封魏國公,,并以其長女為燕王妃,,次女為代王妃,三女為安王妃。盡管勞苦功高,、地位顯赫,但徐達依然謙虛處世,,從不居功自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徐達能擺脫鄉(xiāng)土觀念的羈絆,,不和同鄉(xiāng)拉幫結派,,沒有卷進胡惟庸淮西集團的是非之爭,令朱元璋十分倚重,。 盡管徐達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恭慎有加,但仍然未能免除朱元璋對他的懷疑和猜忌,。但是不管朱元璋如何猜忌,,徐達畢竟在政治上忠誠不二,經(jīng)濟上不貪不占,,生活上十分檢點,,沒有任何把柄可抓,從而避免了“走狗烹”的厄運,。徐達和劉基是洪武朝少數(shù)得以獲終天年的大臣,。 洪武十八年二月,徐達仙逝,。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賜謚“武寧”,命供太廟,,位為第一,。后來朱元璋又封徐達為“承天鑒國司民升福明靈王”,在徐達曾經(jīng)修建并駐守的居庸關長城修建城隍廟,,祀奉徐達,。從此,徐達貴為城隍神,,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頂禮膜拜。 徐達生前勇猛無比,,忠義愛國,,智慧愛民;死后護國佑民,,濟危扶困,,妥妥靈驗,所以得到了廣大民眾的禮拜。 明萬歷年間,,即15 7 3年—16 1 9年期間,,中國出了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孫祖壽。他的先祖孫賢曾跟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打天下,,因此從小敬仰祖宗,,尊崇城隍徐達。因為他身材高大魁梧,,相貌英俊,,崇尚節(jié)義,人們都以“彬雅”美稱他,。1604年,,孫祖壽求祭于居庸關都城隍,夜夢中舉,,結果考中武進士,,擔任保鎮(zhèn)固關的守備。他不忘祖上和城隍教誨,,訓練軍隊,,開辦學校,讓城中子弟都來上學,。并制定鄉(xiāng)規(guī)民約,,明確提出孝敬長輩、兄弟友愛,、鄰里和睦相處等具體要求,,并監(jiān)督執(zhí)行,使風俗民情漸漸凈化,。四方百姓得到消息,,紛紛要求到居庸關定居,孫祖壽捐出自己的薪俸,,蓋了380間房子讓他們居住,。孫祖壽為官清正廉潔,自律甚嚴,,對自己的兒子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孫祖壽初到居庸關,忽染重病,,妻子張氏割下手臂上的肉為其療疾,。后來孫祖壽病愈了,其妻卻死了,,孫祖壽為紀念其妻,,終身不再接近婦人,。后來孫祖壽在與清軍的激戰(zhàn)中不幸被流矢射入前額,壯烈殉國,。朝廷為之震驚,、哀悼,賜其“廉威忠勇”四個字,,詔命府,、州為其立祠。 走進居庸關都城隍廟,,廟前設有戲臺一座,為年節(jié)祭祀時演出社戲,、取悅城隍爺?shù)牡胤?,所以坐南向北,前臺正對廟門內(nèi),。廟門為三間,,外有石獅守門,內(nèi)設城隍爺所乘用的白馬和軟轎,。其間壁畫描繪了“城隍”巡視出行的場景,。 走過山門廟內(nèi),先為左小殿供本方土地爺,、土地奶奶,,并繪有二十四孝圖壁畫;右小殿供奉本地山神爺和山神奶奶,,繪有忠,、孝、廉,、節(jié),、禮、義,、仁,、愛八德壁畫。 為什么城隍廟內(nèi)還供奉閻王呢,?是因為城隍還有一項功能,,就是管領亡魂諸事,所以城隍就成了閻王的總管了,。城隍廟一年有三次大的活動,,就是城隍出巡,山門里繪畫便是,,第一次出巡是在春季的“清明節(jié)”,,名叫“收鬼”,;第二次是在秋季的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名叫“訪鬼”,;第三次是在冬季的十月初一“民歲臘”,,名叫“放鬼”。這三個時候百姓都要城隍廟中為祖先做超度道場,,祈求祖先安靈,,子孫幸福。 閻王殿里還繪有“ 龍圖” 和“十八層地獄圖”壁畫,,壁畫主要是反映因果報應:人活著時在陽間所做的各種善事和惡事,,死時到陰曹地府所受的各種待遇。十殿閻王為地獄之神,,在中國被百姓奉為掌管生死大權之神,。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 鬼敲門”,。這個鬼就是城隍爺派去的,,舉頭三尺有神靈,我們做的任何事城隍爺這都有記錄,。 城隍殿內(nèi)正中供奉的城隍爺便是明代開國大將徐達,,后面是他與夫人的寢殿。中國人崇尚積德行善,,逢年過節(jié)祭祀祖先,,盡人子之道,祭拜城隍爺可以使逝去的先人早登仙班,,脫離苦海,,個人心想事成。城隍爺兩邊的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生死判官、文武判官是他的助手,。道教講究人的世界分為陰陽兩界,,你在陽間所做的一切善事,一切惡事都會被生死判官一一記載,,在死 后,,城隍會以此作為依據(jù),交給十殿閻羅審問,,給予我們不同的輪回轉世,,如果你做的善事多,就可以到達神仙世界,。 東西配殿為“閻王殿”,,供奉著管陰曹地府的十殿閻君,。 第一殿秦廣王蔣:掌管鬼門關,專管人的天壽生死,,統(tǒng)管幽冥兇吉,。 第二殿楚江王歷:掌管地獄,專收傷人肢體,,奸盜殺生之人,。 第三殿宋帝王余:掌管黑繩地獄,專收忤逆尊長,,教唆訴訟之人,。 第四殿五官王呂:掌管血池地獄,凡在人間交易欺詐者收入此地獄,。 第五殿天子包:掌管叫喚地獄及望鄉(xiāng)臺,。 第六殿卞城王畢:管轄叫喚水地獄,專收怨天尤地之人,。 第七殿泰山王董:掌管熱惱地獄,,凡在陽間取人骨骸制藥者收入此地獄,。 第八殿都市王黃:掌管大熱惱磊地獄,,在陽間不孝父母,使父母悶愁煩惱之人,。 第九殿平等王陸:掌管都鐵城網(wǎng)阿鼻地獄,,殺人放火者,施用炮烙火刑,。 第十殿轉輪王薛:將各殿發(fā)給來之鬼魂按善惡定等級,,分天道、地道,、人道,、魔道、地獄道和畜生道六道發(fā)陽世投生,。男女壽夭,,貧富貴賤,都在此確定,。
|